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内超声与光学相干断层显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优劣及前景

    作者:王伟民

    近几十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人们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深入认识和介入治疗的发展离不开血管内成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上世纪80年代末,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开始应用于临床[1].IVUS通过导管技术将微型化的超声探头置入血管腔内进行显像,可提供血管的横截面图像,直接显示管壁结构,从而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量.这使临床上直接观察血管壁成为可能,对更好地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指导PCI有重要意义.上世纪90年代末,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开始应用于临床.OCT技术通过收集反射的近红外光来成像,不同于IVUS收集声波成像.O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更清楚地显示血管壁的组织结构甚至细胞成分(如巨噬细胞),近几年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2].

  •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在基于罗叶泵驱动下组织工程血管构建中的应用

    作者:陈婉雯;廖文君;吴岳恒;李东风;周嘉辉;杨峻青;林展翼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技术(OCT)对三维培养的组织工程血管(TEBV)进行动态监测,探讨其在组织工程血管构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组织块法原代培养获得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经传代培养后接种到聚乙醇酸(PGA)支架上,在以左心循环辅助罗叶泵提供脉动式张应力的三维培养系统上进行培养.于培养第1、4、7、10、14、17、21天应用OCT进行监测并获取影像学资料.培养结束时,结合组织学染色分析OCT对TEBV的成像能力.结果 OCT清晰显示PGA逐渐降解时支架复合物厚度逐渐降低,组织结构从疏松到致密,培养第21天见血管表面光滑平整且细胞外基质分布均匀.结合组织学染色显示培养血管结构与正常血管接近.培养结束时OCT获得TEBV厚度与组织学比较存在良好相关性(r =0.922,P<0.05).结论 OCT能对基于罗叶泵为驱动装置的三维培养系统下构建的TEBV微结构进行清晰成像,并可显示组织在生物反应器内的血管重构化过程,为TEBV的构建提供一种有效方便的动态监测方法.

  •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原因

    作者:陈玉善;张金盈;关怀敏;解金红;邱承杰

    目的 探讨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可能原因.方法 收集自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本中心收治11例曾接受过冠脉支架介入治疗(PCI)治疗并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再发ACS的(男性9例,女性2例)患者,对该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技术对罪犯血管检查,了解罪犯血管的病变情况.结果 DES植入术后再发ACS者不稳定性心绞痛(UA)多见,7例(7/11,63.6%),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1例(1/11,9%),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3例(3/11,27.2%).罪犯血管前降支(LAD)多见,8例(8/11,72.7%),右冠脉(RCA)3例(3/11,27.2%).STEMI患者冠脉造影(CAG)诊断为支架内血栓形成(ST),OCT诊断为支架贴壁不良,同时存在支架内新生粥样硬化斑块(NAP)形成并破裂,NSTEMI患者CAG诊断为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LST),OCT诊断为支架内NAP形成并破裂.UA患者CAG诊断为LST,OCT诊断为NAP、支架贴壁不良.7例(63.6%)患者存在吸烟史[7例(100%)未能戒烟],8例(72.7%)患者LDL-C控制不达标.结论 支架贴壁不良和支架内新生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均可导致LST的发生.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DES植入后再发ACS的另一主要病因.

  • OCT观察糖尿病对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赵智敏;贺兆发;王锋顺;赵云成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76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合并T2DM的住院患者,根据入院糖化血红蛋白(HbAlc)值,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A组,n=39)和血糖控制不良组(B组,n=37).对76例患者行冠脉造影(CAG)和OCT检查,分析两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脂质斑块纤维帽的厚度.结果 (1)两组间冠脉不同性质斑块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A组(35.8%)比较,B组薄纤维帽脂质斑块的检出率(56.9%)增多.结论 血糖控制不良增加T2DM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原因

    作者:赵智敏

    目的:过了药物洗脱支架术,但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本文对原因进行探究.方法:根据本医院的11位患者的病情对发病的原因进行研究,这11位病人都接受过冠脉支架的接入治疗,并且接受了药物涂层支架,一共是2位女星患者,9位男性患者.在进行研究的时候,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技术对于病人的血管进行检查,对于病变进行研究.结果 :在进行检查之后,11位病人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结论: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技术发现,支架的贴壁不良以及支架新生的硬化斑块的破裂致使病人再发冠脉综合征.

  • 药物洗脱支架术后靶病变部位再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

    作者:姜云发;范卫泽;谷新顺;郝国贞;张志联;李世强;苗青;汪雁博;傅向华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靶病变部位再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药物涂层支架(DES)植入,冠脉造影(CAG)证实靶病变部位再发STEMI的15例患者.应用OCT评价罪犯血管靶病变部位影像特点.结果 15例DES术后再发STEMI患者中,罪犯血管前降支(LAD)9例,右冠脉(RCA)4例,回旋支(LCX)2例.靶病变部位影像特征:CAG均表现为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急性血栓形成,3例亚急性血栓形成,5例晚期血栓形成,3例极晚期血栓形成.OCT表现为3例支架边缘夹层;5例支架贴壁不良(其中2例正性血管重构继发获得性贴壁不良);2例病变覆盖不全;2例支架内新生粥样硬化斑块(NAP)形成伴破裂;2例支架内皮化不全;1例表现仅为血栓形成.结论 支架边缘夹层、贴壁不良、覆盖不全以及支架内NAP破裂均可导致支架术后靶病变部位再发STEMI,OCT对该类患者治疗有指导意义.

  •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联合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陈少伯;赵季红;梁国庆;姜铁民;李玉明

    目的 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联合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分析二者在判断冠状动脉有功能意义缺血上的相关性,探讨OCT指导介入治疗的合理标准.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6例冠状动脉造影管径狭窄率为40%~70%的患者,先后进行FFR和OCT检查,以FFR数值0.75为界,分为FFR正常组(67例)和FFR异常组(29例).分析两组OCT参数和FFR的相关性.结果 FFR正常组和FFR异常组病变处小管腔面积分别为(3.45±1.74)mm2和(2.33±1.62) 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积狭窄率分别为(58.44±13.52)%和(65.71±17.16)%,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核面积百分比分别为(23.72±9.26)%和(29.84±12.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和脂核面积百分比与FFR有统计学相关(P< 0.05或<0.01).以小管腔面积<2.3 mm2预测FFR< 0.75的敏感度为92.51%,特异度为78.43%,以面积狭窄率>70%预测FFR< 0.75的敏感度为90.64%,特异度为82.35%.以脂核面积百分比大于25%预测FFR< 0.75的敏感度为70.18%,特异度为62.74%.结论 OCT参数(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和脂核面积白分比)和FFR有很好的相关性,选取合适的OCT参数指导临界病变介入治疗是可行的.

  • OCT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脂质斑块纤维帽的影响

    作者:王世奇;胡烨文;贺甫威;叶红华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易损脂质斑块纤维帽及脂质核心角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ACS患者24例,根据他汀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12例和强化剂量组12例,PCI术后分别接受常规阿托伐他汀20、40~80mg治疗.手术即刻及术后第9个月行OCT检查,记录脂质斑块纤维帽的部位及数量,比较斑块薄纤维帽厚度和脂质核心角度.结果 常规剂量组易损斑块纤维帽厚度随访与基线期分别为(175.42±36.02)、(50.41±6.58)μm(P<0.01),强化剂量组分别为(233.33±88.35)、(49.12±7.33)μm(P<0.01);两组随访期易损斑块纤维帽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TCFA脂质核心角度随访与基线期分别为(72.9±29.3)°、(127.6±50.8)°(P<0.01),强化剂量组分别为(74.6±32.9)°、(132.6±51.3)°(P<0.01),两组患者基线与随访时脂质核心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使随访期TCFA厚度增大,脂质核心角度减小,采用OCT可重点观察TCFA厚度.

  •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对支架内新生内膜的影响

    作者:孟培娜;钟赟;尤威;吴志明;陈芡如;陈绍良;叶飞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分析强化他汀治疗对支架内膜增生的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01-2016-02在我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治疗并予术后1年后行OCT复查的患者44例分为2组:强化剂量他汀治疗组(强化组,阿托伐他汀40 mg/d或瑞舒伐他汀20 mg/d),常规剂量他汀治疗组(常规组,阿托伐他汀20 mg/d、10 mg/d或瑞舒伐他汀10 mg/d、5 mg/d);比较2组之间的临床基线水平、PCI术中参数及复查OCT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PCI术中各项参数指标类似,OCT结果发现强化组支架内膜增生厚度较常规组更薄[(212.86±85.16) μm:(355.65±155.62)μm,P<0.05],同质性比例更高(81.0%:47.8%,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能够抑制支架内膜增生,且发生同质性比例相对更高,可能对稳定内膜及降低支架内再狭窄更具有优势.

  •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汪雁博

    肺动脉高压是是多种临床情况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肺动脉的直接影像学评价肺血管造影和肺组织活检的应用仍受到许多限制.近年来,血管内影像检查技术不断发展,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为评估血管结构提供了实时、在体、定量和定性检查的可能.本文旨在对目前使用OCT评估肺动脉的研究进行总结,对OCT在肺动脉高压应用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官洪山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是利用近红外光成像技术,能提供高质量血管内图像.这项技术已经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就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在冠心病长病变PCI术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赖碁;光雪峰;方杰;尹小龙;景舒南

    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因为罪犯血管存在弥漫性长病变需要置入长支架进行治疗的情况并非少见.在PCI治疗过程中,当病变部位置入长支架后,如何评价及保证支架尽可能的完全贴壁是减少长支架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不良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通过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科行介入治疗的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存在弥漫性长病变的罪犯血管进行长支架置入后,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检查结果调整PCI治疗策略的经验进行总结,初步探讨在PCI术中应用OCT检查优化弥漫性长病变长支架置入策略的临床经验.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