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吕丽萍;齐恒田;卢峰;王可强;刘诫;师启众;樊宏哲;王飞;李温斌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心胸外科行OPCABG手术的41例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在全麻下行OPCABG手术,测定术前与术后8h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小板(PLT)并进行比较,记录手术前、术后1周和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SD)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将结果进行比较;部分患者术后因低心排而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监测使用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HR)、心脏指数(CI)、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CVP).结果:术后8h的Cr、BUN、PL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周EF与术前相比有所提高(P<0.05),但LVSD和LVDD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3个月后复查EF值与术后1周相比明显提高(P<0.05),LVDD明显减小(P<0.05),而LVSD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部分患者因出现低心排而使用IABP,2h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增高,心率减慢,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增高(P<0.05).术后早期死亡2例(4.9%),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多器官衰竭1例.术后39例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1例(2.6%)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低EF冠心病患者实施OPCABG后近期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EF,减小LVDD,且部分患者使用IABP 2h后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而保护心肌,但远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低射血分数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王洋;李强;李春晖;李亚林;赵林林

    目的:总结对低射血分数(EF≤35%)冠心病患者进行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9月~2008年12月对18例射血分数≤35%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的OPCABG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结果,总结围术期临床治疗体会.结果:其中16例完成了OPCABG术,2例中途改为体外循环辅助且心脏不停跳下完成CABG;18例患者行旁路移植2~5支,平均(3.10±0.5)支;18例均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其中,16例是在未开胸前安放,2例是在术中安放.围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为22.2%.结论:低射血分数(EF≤35%)的冠心病患者实施OPCABG术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效果,IABP的应用、尽可能地完全再血管化、围术期正确的管理是确保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而长期预后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重症瓣膜病患者外科治疗经验

    作者:陈巍;孙文婷;田海;张东旸;傅毕成;蒋树林

    目的 回顾总结重症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15例大左室、低射血分数及高龄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均采取全麻低体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除16例患者死亡外,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大左室患者死亡4例,低射血分数患者死亡0例,高龄患者死亡6例,合并两种及以上情况组死亡6例,各组死亡率分别为9.1%、0%、20.7%、22.2%,住院时间分别为(34.4±14.5)天、(33.6±11.2)天、(46.5±16.1)天、(36.3±13.1)天,手术时间分别为(222.39±60.78)min、(228.0±58.46) min、(210.0±53.76) min、(245.56±57.77) min,ICU时间分别为(74.02±57.58)h、(87.73±67.12)h、(162.28±145.97)h、(95.81±85.11)h.结论 选择好手术时机,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及阻断时间,术后加强围术期管理、避免其他并发症发生等,是此类重症瓣膜病患者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

  • 优质护理在低射血分数患者中的实践与效果

    作者:钮蔚琳

    目的 探讨在低射血分数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3例低射血分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 13例患者12例好转出院,1例猝死.结论 在低射血分数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临床专科护理能力培训,病情观察的风险控制,基础护理的质量保证,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 前降支CTO伴低射血分数的血运重建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的疗效

    作者:陈少敏;王文亮;马贵洲;徐荣和;朱稚丹;陈平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预防性应用于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CTO)伴低射血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行PCI血运重建的前降支CTO伴低射血分数患者52例,根据是否于PCI前预防性应用IABP治疗分为治疗组(n=26)及对照组(n=26),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LVEF;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并发症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3、12个月的LVDd小于对照组,而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治疗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降支CTO伴低射血分数患者PCI血运重建前预防性应用IABP可有效降低术中并发症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并降低患者1年内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

  • 预防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低射血分数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屈云飞;孙晓宁;张红强;赖登祥;张俭荣;周素明

    目的:分析预防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术前低射血分数(EF值<40%)的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中的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术前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拟行OPCAB术的患者300例。其中术前预防应用IABP后行OPCAG的患者140例(试验组),术前未预防应用IABP直接行OPCAB术的患者160例(对照组)。比较二组患者术中被迫紧急改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比例、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的比例、术后低心排及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二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ICU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术后1、2、5 d血浆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 isoenzyme,CKMB)水平以及两组术后1年及5年生存率。结果:术中对照组被迫紧急改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移植比例高于对试验组(P<0.05);术后应用ECMO的比例对照组高于试验组(P<0.05),术后气管插管时间、ICU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低心排及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术后1、2 d cTnI及CKMB水平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 cTnI及CKMB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年及5年生存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术前低EF值冠心病预防性应用IABP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改善心功能,减少术后心梗、低心排、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围术期病死率,提高低术前EF值病人OPCAB的手术疗效。

  • 低射血分数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术后护理

    作者:姜翠清;宋云林;乔峻

    总结43例低射血分数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术后护理经验,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术后使用桡动脉测压管持续监测动脉压、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严密观察并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氧,低射血分数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持续监测心电图,观察心律、心率,及时发现心肌缺血是监护的重点和难点.予动态连续监测心电图,每日做全导心电图1次,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特别是观察有无ST-T波改变及心肌缺血变化;准确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根据中心静脉压、血压和尿量变化决定患者输液速度和入水量,观察水电解质和尿量变化,以及时发现酸碱的失平衡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同时密切观察呼吸道和胃肠道及其他系统有无并发症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监护,除1例因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外,2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经床边血液持续滤过治疗,其余38例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周伟;辛军;陆军;杜巍;周建平;李伟阳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对低射血分数(EF)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心脏外科在2005年12月-2009年8月收治41例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行OPCAB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下行OPCAB手术.记录手术前EF,左室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末内径(LVDD)与术后一周和三月复查结果进行比较;此外,测定手术前与手术后8小时肌酐(Cr),尿素氮(BUN),血小板计数(PLT)并进行比较.结果 1例术后14 h死于心低排出综合征,死亡率为2.43%,其余患者痊愈出院.术后一周EF、LVsD与术前相比虽未见明显变化(P>0.05),但LVDD明显缩小(P<0.05);术后三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EF值明显提高(P<0.05),LVSD未见明显缩小(P>0.05),LVDD明显减小(P<0.05);出院时34例(85%)患者NYHA分级较手术前有1-2级不同程度的改善,37例(92.5%)患者CCs分级较手术前有1-2级不同程度的改善:手术前后Cr,BUN及PLT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30例患者随访1-2年,心绞痛症状消失.心肌缺血表现及活动耐力明显改善.结论 低EF冠心病患者实施OPCAB避免或减少了体外循环损伤和缺血冉灌注损伤,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而远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低射血分数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长期预后分析

    作者:凌云鹏;刘曦;吴先球;陈彧;陈生龙;金新新;董穗欣;胡大一

    目的 总结低左心室射血分数(≤40%)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4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OPCAB的低射血分数患者顺利出院63例的随访临床资料,男48例,女15例;平均年龄(65.1±9.2)岁,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3.8%±5.0%,对其长期随访,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随访时间3~107(71.3±24.4)个月,失访6例(9.5%).随访期内死亡19例(30.2%),其中与心脏相关死亡10例(15.9%).术后1年、3年、5年、8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6.7%(61)、94.9%(60)、85.9% (55)、77.2%(53).单因素分析表明,左心室射血分数≤30%、急性心肌梗死<30d(急性心肌梗死发生30 d内即接受手术)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左心室射血分数≤30%(RR=4.662,P< 0.05)及心肌梗死<30d(RR=5.544,P<0.05)是择期OPCAB患者术后发生心脏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行OPCAB治疗效果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30%及急性心肌梗死< 30d是择期OPCAB患者术后发生心脏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