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肠道蛔虫症的临床X线特征(附107例报告)

    作者:张琳;廉均立;吕爱军;周元春;蒋学祥

    目的总结儿童肠道蛔虫症的X线各种表现特征,以提高确诊率.方法对107例肠道蛔虫症的腹部平片,消化道钡餐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平片显示出蛔虫直接征象5例,间接X线征象10例.105例消化道钡餐造影均显示出X线的蛔虫直接征象,显示出间接征象的82例.107例患儿有多种临床表现形式.结论消化道钡餐造影是目前诊断肠道蛔虫症的好方法.

  • 84例乳腺肿瘤乳腺钼靶X线误诊分析

    作者:李雪飞;包洪靖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4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均行乳腺钼靶摄影,钼靶X线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结果:误诊13例,其中恶性病变误诊为良性7例,分别为乳头状癌、浸润性导管癌、间叶源性肿瘤(低度恶性)、乳腺黏液癌,良性病变误诊为恶性4例,分别为乳腺纤维瘤及肉芽肿性病变,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炎性脓肿误诊为乳腺增生各1例.结论:钼靶X线乳腺肿块病变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磁共振成像和X线平片对骨质损伤诊断的对照研究

    作者:杨学东;徐峻;马戈;张志良;边云

    目的:探讨骨损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骨损伤后x线平片和磁共振成像资料.结果.53例伤者中,x线平片发现17处骨折;磁共振成像显示21处骨折,49处骨挫伤.伴有半月板损伤28处、韧带损伤31处、脊髓损伤2处.结论:磁共振成像能准确显示骨损伤的各种病理变化.是理想的骨损伤检查手段.

  • 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影像表现对照分析

    作者:郭树农;刘玉珂;赵金风

    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是一种以骨质硬化为主要特征的非特异性炎性病变,与妊娠、外伤等因素有关[1].近年来研究表明,该病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性的缺血坏死改变[2].该病好发于女性,常见于妊娠后期或产后.2001-01-2008-01笔者收集了49例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的CR、CT及MRI影像资料,对其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 先天性婴儿型髋内翻与髋脱位的早期鉴别

    作者:朱明海;张颖;张天健

    先天性髋内翻是小儿常见的跛行原因之一,分婴儿型和儿童型两类.儿童型通常在会走路后发现跛行,之前无明显异常;X线片显示股骨颈干角小于130°,常可得到及时正确诊断.婴儿型在母体宫腔内即存在畸形,出生1年内因外观畸形不明显,股骨头骨化核未出现,X线片很难测量出股骨颈干角,早期不易被发现,有时只表现髋关节内侧间隙增宽,股骨近端上移,酷似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两者早期鉴别十分困难,现将张天健老师总结的鉴别方法叙述如下.

  • 骶尾部骨肿瘤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会利;水根会;周建功;赵潇乾;韩松辉;冯峰

    自1998~2000年,我们共收治了9例骶尾部骨肿瘤患者,经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2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侯志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早期正确诊断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积极意义.该病的诊断方法虽日趋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诊断中误诊、漏诊仍时有发生[1].为降低误诊、漏诊的发生率,本文对2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在观察X线平片、CT和MRI特征的基础上,对本组病例的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了量化讨论.现报告如下.

  • 腰椎提拉旋转斜扳法与斜扳法影像学分析

    作者:吴山;林伟峰;林应强

    为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腰椎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出症的作用机理,将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行腰椎提拉旋转斜扳法和斜扳手法治疗,实施手法操作时,行床边腰椎X线摄片检查.然后在X线片上间接测量两种手法下L2~5之间的旋转度,结果显示提拉旋转斜扳法组的旋转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提拉旋转扳法能更有效地使腰椎达到生理旋转极限,这可能是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机理.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会利;谢流通;韩松辉;张留拴;水根会;李喜东;滕皋军;周建功;赵潇乾;牛建斌

    研究介入放射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采用 Seldinger技术,对48例(共计66髋)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实施了介入治疗.随访2 个月至2年,结果显示,93.8%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或减轻;87.5%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Ⅰ级);X线平片及血管造影按统一准评定均为优良.说明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并发症少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X线平片疗效评价体系

    作者:黎江芽;彭力平;郭建东;曾莎莎

    检测X线平片评价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筛选X线平片评价指标,提出X线平片评价体系.方法:对60例(79椎)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周X线平片的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以及相邻椎体高度等指标进行测量,统计椎体高度的损失率、恢复率、矫正率、治疗后损失率及Cobb角矫正率,并将上述影像学观测指标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0、2、4、12周4个检测时相中,以第4周有价值且具有代表性.该时相中60例压缩椎体前缘高度损失率、恢复率、矫正率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损失率分别为(15.3±16.6)%、(97.4±3.5)%、(90.3±3.4)%、(4.2±1.9)%;Cobb角大小为(4.7±3.4)°;Cobb角矫正率为93.3%.结论:用X线平片评价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改变具有临床价值,Cobb角与椎体高度的测量价值相同;检测时相以0、2、4、12周为宜;伤椎高度损失率反映椎体的损伤程度,伤椎高度恢复率反映治疗效果,伤椎高度矫正率反映疗法的效率,伤椎治疗后损失率反映疗效的巩固程度;上述4个"率"构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X线平片疗效评价体系.

  • 胸锁关节应力位片在诊断胸锁关节后脱位中的应用

    作者:鞠政军;姜连忠;林明强

    胸锁关节脱位非常少见,可分为前脱位及后脱位两种.Cave在1603例肩带骨损伤统计中,胸锁关节脱位占3%[1],尽管发生率很低,但前脱位复位后多不稳定易发生再脱位,而后脱位多合并上纵隔压迫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并发症是很有必要的.

  • CR、CT诊断长骨骨化性纤维瘤

    作者:陈亚玲;王军辉;郭树农

    骨化性纤维瘤又称为纤维骨瘤,1966年由Kempson早命名并将其从骨纤维结构不良中划分出来[1].该肿瘤好发于颌骨和颅骨,但近年来长骨发病也时有报道.本文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有CR和CT资料的骨化性纤维瘤9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表现与病理基础之间的关系.

  •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无效病例的CT影像分析

    作者:孙志强;闫战益;张志宏;齐文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一般首选非手术治疗.但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上常有一些病例,虽然采取各种方法长期规范治疗仍难达到满意的效果.自2003年以来,我院采取中药熏蒸、手法牵引、骶管注射等治疗腰椎间盘突症患者398例,其中效果不佳者36例.为探讨其原因,我们结合临床对其CT表现进行了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 髌骨软骨软化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

    作者:赵其江;高屹

    髌骨软骨软化是一种常见病,由于普通X线平片多无阳性征像,以往对本病的确诊率较低,一般仅靠临床症状和体征来诊断,随着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应用和关节镜手术的开展,本病的影像学特征逐渐明确,并被大家所认识.然而各种影像学的检查其优缺点不尽相同,如何在相同的前提下,选择简单易行,病人易于接受的佳影像检查方法是临床关心的问题.

  • 咽炎型、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作者:王玉梅

    颈椎病类型多样,各类型之间在症状上较难区分.特别是咽炎型、食管型颈椎病较其他类型颈椎病临床少见.因对其认识不足,临床常误诊为食管炎、食管癌或咽炎.

  • X线平片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的意义——附158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奕锋;王伯胤

    颈椎病是由于慢性劳损,椎体、椎间盘及其附属结构退变等原因,引起颈椎骨关节力平衡失调,出现钩椎关节紊乱、椎间隙及颈曲变异,导致椎动脉、脊髓、神经及其相邻的交感神经、附着的肌肉、韧带损伤,引起的系列症状体征.

  • 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漏诊原因分析和对策

    作者:吴茂铸;林革;郭勇;应琦

    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中的常见损伤,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而胸部X线平片是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肋骨特殊的解剖特点以及投照位置、方法、条件等原因,常不能完全准确地显示骨折的数目、部位及类型,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 踝关节塔门型骨折的X线诊断(附34例分析)

    作者:鞠政军;姜连忠;林明强

    踝关节塔门型骨折是一种少见且治疗困难的关节内骨折.对于踝关节中立位纵向暴力引起的压缩性骨折,1988年Mainwaring等[1]首先报道并将其命名为踝关节塔门型骨折.

  • 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影像学诊断

    作者:郭树农;郭会利;韩松辉;陈亚玲;张国庆

    剥脱性骨软骨炎(Osteochodristis Dissecans OC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关节表面疾病.1840年Pare首先描述了骨软骨片从关节表面移位这一现象,1870年Paget提出此状态是由于骨坏死所致,1887年Kning又进一步提出该病变是由于病变部位供血小动脉的闭塞而引起的自发性骨坏死改变,其根本病理变化是病变部位骨与软骨的炎症反应,所以将其命名为剥脱性骨软骨炎.

  • 单发内生软骨瘤的X线及CT诊断——附23例病案分析

    作者:陈亚玲;刘玉珂;郭树农

    软骨瘤是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刘子君统计软骨瘤在良性骨肿瘤中的发病率为13.9%,仅次于骨软骨瘤和骨巨细胞瘤,位居第3位[1].软骨瘤可分为内生软骨瘤和外生软骨瘤,内生软骨瘤又可分为单发内生软骨瘤和多发内生软骨瘤两种[2],其中单发内生软骨瘤多见,但是临床报道并不多,偏心型单发内生软骨瘤更是少有报道.我院2003~2006年共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内生软骨瘤患者23例,现对其X线及CT特征作回顾性分析如下,以加深对其影像及病理基础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