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与心输出量和平均动脉压变化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门雯瑾;黄雯;陈燊;张国娟

    目的 观察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内瘘血流量(Qa)、心输出量(C0)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方法 选取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MHD的患者54例.采用超声稀释法观察血液透析开始后30min、120min和180min3个时间点Qa、CO和MAP的变化,观察Qa的变化趋势及CO和MAP在不同时间点对Qa的影响.结果 一次血液透析过程中3个时间点检测的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以及各时间点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无明显波动,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过程中患者的动静脉内瘘Qa与即刻CO及MAP均成正相关(P<0.05).透析30min至透析180min之间Qa变化的百分比(△Qa1-3%)与CO变化的百分比(△CO1-3%)(r=0367,P=0.009),与MAP变化的百分比(△MAP1-3%)(r=0.455,P=0.001)均存在正相关性.超滤量大于干体质量5%的患者Qa的变化及CO的变化显著大于超滤量小于干体质量5%的患者.(P<0.05).结论 MHD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各个时间段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基本稳定并呈正相关,随着超滤脱水量的增加会影响内瘘血流量及心输出量的明显变化,进而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 连续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对内瘘栓塞的预警作用

    作者:鄢建军;严贺;张仲华;童辉;汪晖

    [目的]探讨连续监测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流量及流量的变化趋势对内瘘栓塞的预警作用,为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72例病人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超声稀释技术每3个月对这些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1次流量监测,连续监测3次,直至随访期满12个月或内瘘栓塞失去功能退出随访.观察期间记录每个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发生情况以及内瘘流量及流量的变化趋势.[结果]在整个观察过程中,72例病人到随访结束时共发生栓塞18例,发生栓塞的18例病人3次监测的平均内瘘流量为709.6 mL/min±337.8 mL/min,有13例(13/18)病人流量在第1次监测时<500 mL/min;未发生栓塞的54例病人3次监测的平均内瘘流量为1171.7 mL/min±692.9 mL/min,只有9例(9/54)病人流量在第1次监测时<500 mL/min.在发生栓塞的18例病人中,第2次测量的内瘘血流量比第1次平均减少了22.3%,第3次测量时则减少了39.8%,而没有发生栓塞的54例病人中第2次测量的内瘘血流量比第1次平均减少了8.5%,在第3次测量时减少了9.7%.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内瘘流量减少25%以上时发生内瘘栓塞的危险系数提高11.5倍(95%置信区间为2.26~63.55),当流量减少超过50%时发生栓塞的危险系数增加30倍左右.[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500mL/min或3个月内流量减少超过25%的以上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率增高的重要指标,连续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对内瘘栓塞风险有很好的预测价值,是早期诊断通路功能不良、早期发现栓塞的有效工具.

  • 连续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及再循环率对血液透析病人的影响

    作者:鄢建军;张仲华;严贺;李春;汪晖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病人连续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及再循环率的临床意义,为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连续观察12个月,应用超声稀释技术每3个月对这些自体动静脉内瘘实际通路流量和再循环率进行1次检测,连续检测3次,然后随访6个月。观察期间记录自体动静脉内瘘在透析过程中实际的透析回路流量(Qa)、透析时的再循环率(AR)、动静脉内瘘流量(AF)、心输出量(CO)。[结果]所有参与研究的病人中,72例完成了第1次、第2次的内瘘监测,70例完成了第3次的数据测量,有2例病人因内瘘闭塞而改用中心静脉导管透析退出随访。在12个月的连续监测过程中病人 AF值为256 mL/min~2340 mL/min(888 mL/min±419 mL/min),第1次5例病人AR>5%,这5例病人AF值均<500 mL/min(256 mL/min~490 mL/min),到随访结束时均发生了栓塞。3次A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例病人动静脉内瘘在随访结束时共发生栓塞18例,发生栓塞的18例病人3次监测的平均 AF 值为709 mL/min±337 mL/min,未发生栓塞的54例病人3次监测的平均 AF值为1171 mL/min±692 mL/min;栓塞组和未发生栓塞组病人 AF值及再循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及再循环率对内瘘栓塞风险有很好的预测价值,是早期诊断通路功能不良、早期发现栓塞的有效工具。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鄢建军;张仲华;严贺;童辉;汪晖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72例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应用超声稀释技术在入组2周内及3、6个月后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相关指标进行3次监测,然后随访观察6个月(共观察1年).观察期间记录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情况以及流量和再循环率的变化趋势,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内瘘使用时间、透析龄、平均动脉压、糖尿病病史、钙磷乘积、心输出量等资料.结果 随访结束时18例发生栓塞,栓塞发生率为25.0%;18例3次监测的平均内瘘流量为(709.6±337.8)mL/min,其中13例第1次监测时内瘘流量<500 mL/min;第1次监测内瘘存在再循环的5例患者均发生栓塞.未发生栓塞的54例患者3次监测的内瘘流量为(1 171.7±692.9)mL/min,仅9例第1次监测时内瘘流量<500 mL/min.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循环率、内瘘流量、钙磷乘积、糖尿病病史、心输出量是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定期监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相关指标,对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防范内瘘栓塞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立华;姜埃利;刘学玲;魏芳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肾脏病血液净化科2011-2012年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38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常规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利用超声稀释法检测内瘘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利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内瘘侧头静脉及桡动脉血管直径及血流量,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心室功能,随访观察18~30个月.结果:内瘘血流量<600ml/min患者34例,内瘘血流量>600 ml/min患者104例,不同内瘘血流量患者内瘘功能及左心室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白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患者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年龄、血清胆固醇水平、内瘘侧头静脉和桡动脉直径是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提示,性别、甲状旁腺激素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普遍存在左心室肥厚,而内瘘流量与心功能之间尚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 HD02型血透监测仪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监测

    作者:华参;叶朝阳;李林;梅长林

    目的 评价应用超声稀释法的HD02型血透监测仪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监测的效能.方法 使用HD02型血透监测仪对90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透析期间进行内瘘再循环、流量及心输出量等监测.分析影响内瘘流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4例患者出现再循环,占4.44%,且均大于5%(非尿素稀释法异常标准).21例患者内瘘血流量<500 ml/min,占23.33%;3例>2000 ml/min,占3.33%.影响内瘘流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内瘘使用时间、平均动脉压均与内瘘流量下降无相关;低心输出量和糖尿病与内瘘流量下降相关.33例患者心输出量<4 L/min,占36.67%,提示部分患者在透析期间处于低心输出量状态.其中低心输出量的8例患者接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室间隔肥厚、瓣膜区钙化和反流、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等心血管功能和形态学改变.结论 超声稀释法是一项操作简便、非侵入及实用的内瘘监测方法.自体动静脉内瘘在有足够血流情况下,再循环率低.低心输出量和糖尿病与内瘘流量下降相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