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流量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郑茜子;段秀芳;王晋伟;许戎;金其庄

    目的 监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流量并探讨其危险因素. 方法 使用超声稀释法测定内瘘流量(access flow,Qa),再循环率及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并结合多普勒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共11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Qa(896±454) ml/min,21例(17.9%)Qa<500ml/min,85例(72.6%) Oa为500~1500ml/min,11例(9.4%) Qa> 1500ml/min.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Qa更低(t=4.615,P<0.001),内瘘狭窄的发生率更高(t=5.356,P=0.029).Logistic回归显示糖尿病(OR=8.782,95% CI:1.862~41.412,P=0.006)和内瘘既往手术史(OR=4.087,95% CI:1.082~15.437,P=0.038)是低Q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是内瘘低流量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预示着内瘘预后不良.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可能需要更为密切的监测内瘘功能,但尚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 基于超声稀释法的血管通路监测在动静脉内瘘维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余少斌;周莉;曾筱茜;刘菁;苟慎菊;马良;付平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稀释法(ultrasound Dilution,UD)的血管通路监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华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使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并利用HD02血液透析监测仪行UD评估血管通路的MHD患者213例.记录AVF患者首次采用UD监测的实际血流量、内瘘流量(access flow,Qa)、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内瘘流量与心输出量的比例(Qa/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评估基于UD方法在AVF低血流量相关因素分析、AVF狭窄诊断和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结果 ①组间比较结果提示,与Qa≥500ml/min的患者比较,Qa<500ml/min的患者AVF血栓的发生率较高(38.235%比11.173%;χ2=15.983;P<0.001)、血管狭窄的比例较高(20.588%比1.676%;χ2=22.840;P<0.001);②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对基于UD方法测量的低血流量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血管狭窄与AVF流量不足独立相关[OR=14.192,95%CI 3.410~59.056,P<0.001].③针对AVF狭窄进行干预后使用UD复测内瘘实际流量及Qa,结果显示流量均较前升高.④UD测量AVF高流量的患者间隔>1年后复查左心室大小及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t=-0.424,P=0.681;t=0.497,P=0.631).结论 AVF血栓及血管狭窄是Qa的影响因素,其中血管狭窄与AVF低血流量独立相关.使用UD可有效地动态评估AVF狭窄治疗干预前后的Qa变化.基于UD的血管通路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血管通路障碍,在MHD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下一步拟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

  • 动静脉内瘘穿刺间距选择与再循环发生的护理问题

    作者:苏红;吴灏;黄军月;郭志勇;李保春

    目的 探讨不同的内瘘穿刺间距与再循环及通路流量的关系.方法 对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肾内科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分别采用TRANSONIC HDO2血液透析监护仪测得实际通路内血流量(Qa),并分为3组:Qa>1000ml/min(13例);Qa 600~1 000 ml/min(20例);Qa<600ml/min(12例),选择不同的穿刺间距(4、6、8、10cm),采用尿素法(UT)和TRANS 2种方法进行再循环率测定.结果 UT与STRANS的测定结果,采用非参数方法进行统计,Spearman相关系数rs=0.934,P<0.01,结果 显示2种测定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当Qa>600ml/min时,在穿刺间距≥4cm时RTRANS(%)=0,RUT(%)=(2.91±0.93),均为阴性结果;当Qa<600ml/min时,RTRANS(%)和针距呈直线负相关,r=-0.956,P<0.01;RUT(%)和针距亦呈直线负相关,r=-0.996,P<0.01;结论 在Qa>600ml/min时,大于4cm穿刺间距不会引起R;但在Qa<600ml/min,R随间距的缩短而增大,只有当间距>10cm时无通路内再循环;认为每月进行通路流量检测十分必要,除能指导穿刺间距的选择,利于内瘘保护外,又能及时发现血管功能障碍,提前给予临床干预.

  • 连续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对内瘘栓塞的预警作用

    作者:鄢建军;严贺;张仲华;童辉;汪晖

    [目的]探讨连续监测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流量及流量的变化趋势对内瘘栓塞的预警作用,为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72例病人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超声稀释技术每3个月对这些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1次流量监测,连续监测3次,直至随访期满12个月或内瘘栓塞失去功能退出随访.观察期间记录每个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发生情况以及内瘘流量及流量的变化趋势.[结果]在整个观察过程中,72例病人到随访结束时共发生栓塞18例,发生栓塞的18例病人3次监测的平均内瘘流量为709.6 mL/min±337.8 mL/min,有13例(13/18)病人流量在第1次监测时<500 mL/min;未发生栓塞的54例病人3次监测的平均内瘘流量为1171.7 mL/min±692.9 mL/min,只有9例(9/54)病人流量在第1次监测时<500 mL/min.在发生栓塞的18例病人中,第2次测量的内瘘血流量比第1次平均减少了22.3%,第3次测量时则减少了39.8%,而没有发生栓塞的54例病人中第2次测量的内瘘血流量比第1次平均减少了8.5%,在第3次测量时减少了9.7%.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内瘘流量减少25%以上时发生内瘘栓塞的危险系数提高11.5倍(95%置信区间为2.26~63.55),当流量减少超过50%时发生栓塞的危险系数增加30倍左右.[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500mL/min或3个月内流量减少超过25%的以上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率增高的重要指标,连续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对内瘘栓塞风险有很好的预测价值,是早期诊断通路功能不良、早期发现栓塞的有效工具.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