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扫描对小肝细胞癌65例诊断分析

    作者:赵虹;张翠运;王艳;章作铨

    目的:评价MSCT双动脉期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肝癌患者,MSCT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早期21S,动脉晚期34 s,门脉期80 s.结果:扫描三期71个病灶与肝脏密度差值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早期病灶检出率45%,低于动脉晚期(85.9%),动脉晚期加门脉期与舣动脉期加门脉期间无显著性差异,检出率分别为95.8%,98.6 %.结论:MSCT扫描检测小肝癌,采用动脉晚期加门脉期即可达到诊断目的.

  • 外生性肝癌14例CT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岳新建

    现将我院2003-09~2006-12经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为外生性肝癌14例CT表现及误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32~78(平均53)岁.

  • 肝硬化结节癌变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孙志强;袁庆海;包海山;刘正丽

    近年来,肝细胞癌(HCC)的发病率在全世界呈上升趋势,并以其高病死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国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HCC)的高发国家,在我国每年有11万人左右死于肝癌[1],病死率已由第3位上升为第2位[1].

  • 肝细胞癌螺旋CT三期扫描的不典型表现

    作者:言伟强;刘鹏程;高文清;刘远健;赵艳;邹立秋;江国银;袁知东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在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不典型表现,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方法 75例HCC患者平扫后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后分别于25~30 s和65~70 s行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3~5 min行延迟期扫描,分析病灶的增强特点.结果 75例共发现92个病灶.60个病灶有典型增强表现,即动脉期呈高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门静脉期迅速变成低密度,延迟期仍呈低密度.32个病灶为不典型表现,其中14个病灶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呈等密度,延迟期扫描有10个呈低密度,4个仍呈等密度;8个病灶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呈高密度,延迟期有3个呈等密度,5个呈低密度;6个病灶动脉期呈等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密度;4个病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中均呈低密度.结论 HCC在螺旋CT三期扫描中有多种不典型表现,病变的血供情况、扫描技术和肝脏生理、病理状态等是产生不典型表现的常见原因.

  • 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的三期螺旋CT扫描

    作者:李祎;张光;陈冰峰;孟令辉

    目的:评价三期螺旋CT扫描对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肝脏肿瘤行动脉期(HAP)、门脉期(PVP)和平衡期三期螺旋CT扫描,绘出时间-密度曲线,观察肿瘤的强化特征.结果:①时间-密度曲线:81%肝细胞癌为Ⅰ型速升速降型,92%肝血管瘤为1型速升缓降型;②肝细胞癌组在HAP与PVP强化密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血管瘤组在HAP与PVP强化密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三期螺旋CT扫描对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时间-密度曲线可作为诊断的参考,对不典型病例平衡期扫描很有必要,有助于病灶的定性.

  •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动态CT成像表现与细胞DNA增殖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建伟;胡鸿涛;黎海亮;郭晨阳;杜锋;宋涛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动态CT增强(DECT)表现与细胞DNA增殖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35例,根据动态CT增强(DECT)表现及衰减快慢表现分为A、B两组,A组为"快速增强,快速衰减",B组为"快速增强,慢速衰减".记录各肿瘤结节的CT增强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始退时间及增强持续时间.所有病例均在行CT动态增强后行手术切除,术后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与流式细胞术检查.分别记录各肿瘤结节细胞增殖的DNA各期比率以及增殖系数PI,计算各组间DNA非整倍体(异倍体)干系的百分比率.[结果]动态CT增强(DECT)检查,始增时间及峰值时间A组与B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始退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增强持续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DNA分析,A组肝癌细胞表现为高增值的S期比率及增殖系数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异倍体峰出现率高达53.57%(15/28),B组则无一例出现异倍体峰.[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动态CT增强(DECT)表现与肿瘤细胞DNA增殖水平具有相关性,其增强持续时间与DNA的S期比率及增殖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动态CT增强(DECT)持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与恶性度.对肝癌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动态三维超声造影对肝细胞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王鑫;李玲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每例患者都进行动态3D‐CEUS 和增强 CT (CECT )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包括动脉期肿瘤内部显示情况(增强方式、肿瘤内部血管)、各期肿瘤供血血管及肿瘤边界显示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注射造影剂后,50例肿瘤3D‐CEUS 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评分结果表明:3D‐CEUS 为0分者3例,1分者10例,2分者37例;CECT 无0分者,1分者9例,2分者41例。对两种方法评分均为2分的32例肿瘤内部显示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增强方式上3D‐CEUS 与 CECT 图像上无统计学差别( P >0.05),一致性评分 Kappa 值为0.88。而在肿瘤内血管显示情况方面,3D‐CEUS 优于 CECT( P <0.05);在供血动脉方面,二者并不完全相同,0分和1分的图像3D‐CEUS与 CECT 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而2分的图像3D‐CEUS 优于 CECT ( P <0.05);在周边组织关系方面,二者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动态3D‐CEUS 对肝细胞癌的成像具有较高质量,在显示肿瘤增强方式、肿瘤边界的清晰度方面与 CECT 相同,而在显示肿瘤内部血管及供血血管方面,其能力优于 CECT 。

  •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意义

    作者:黄伟鹏;许建生;陈洁容;陈卫鹏;陈少龙

    目的:了解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SHCC)的意义.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SHCC41例44个病灶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结果:41例共发现44个病灶,34个病灶呈典型增强形式,即动脉期呈高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门脉期迅速变为低或等密度,延迟期仍呈低密度.10个病灶呈不典型表现,其中3个病灶动脉期和门脉期均呈高密度,延迟期则均呈等密度;3个病灶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中均呈低密度;4个病灶在动脉期呈等密度,而其它各期为低密度.结论:大多数的SHCC在三期扫描上呈典型表现.SHCC定性诊断主要靠增强的动态变化特点,综合三期扫描的表现可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