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贺少杰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左心室肥厚组(164例)与对照组(276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左心室肥厚组的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除心绞痛P<0.05,余均P<0.01.结论:左心室肥厚是判断高血压病预后的指标,应予以治疗.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内皮功能损害及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作者:华琦;李梅;刘力松;刘荣坤;杨峥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室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内皮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后左心室肥厚、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998-06/2002-11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初诊或停服所有降压药物2周以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5例.根据诊室脉压及24 h动态脉压水平将555例患者分为脉压≤40 mm Hg(1 mm Hg=0.133 kPa)组,40 mm Hg<脉压≤50mmHg组,50mmHg<脉压≤60mmHg,脉压>60mmHg.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男性>134 g/m2,女性>110 g/m2作为左室肥厚的标准分为肥厚组237例,非肥厚组318例.结果:随24 h动态脉压增大,血浆内皮素水平增加(P<0.01),一氧化氮水平减少(P<0.05),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比值增加(P<0.05).24 h动态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诊室脉压均与内皮素、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171~0.377,P<0.01);与一氧化氮呈显著负相关(r=-0.269,-0.259,-0.167,P<0.01;r=-0.141,P<0.05).脉压较收缩压、24 h动态脉压较诊室脉压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相关性更明显.而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以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均无相关性.左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增高(P<0.001),舒张压无明显差异,脉压增高的主要因素是收缩压增高.分别以内皮素、一氧化氮为因变量,以诊所或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为自变量,只有诊室或24 h脉压进入回归方程[诊室血压参数结果:内皮素=0.497×诊室脉压+44.613(R2=0.029,P<0.01);一氧化氮=-0.398×诊室脉压+100.454.24 h血压参数结果:内皮素=1.269×24 h脉压+12.536(R2=0.090,P<0.01);一氧化氮=-015×24 h动态脉压+130.266(R2=0.072,P<0.01)].以左室心肌质量为因变量,以诊所或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为自变量,只有诊所或24 h收缩压进入回归方程[诊室血压参数结果:左室心肌质量=0.405×诊室收缩压+37.769(R2=0.072,P<0.01);24 h血压参数结果:左室心肌质量=0.611×24 h收缩压+19.821(R2=0.174,P<0.01)].结论:脉压与收缩压增高均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内皮功能损伤及舒张功能减退;脉压增高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损伤的主要决定因素,随脉压升高,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加重;收缩压增高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主要决定因素;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增高对左心室肥厚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无明显影响.

  •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焱;李志根;陈灿;黄石安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及对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EH分为左室肥厚组(LVH组,46例)及无左室肥厚组(无LVH组,34例),并选3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LVH组及无LVH组每天给厄贝沙坦75~150 mg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指标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用酶联免疫标记法(ELISA)测定血浆BNP浓度.[结果]治疗前,三组相比,血浆BN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258±72) μg/L vs (92±42) μg/L vs (37±15) μg/L,P<0.05],而LVH组较无LVH组明显升高[(258±72) μg/L vs (92±42) μg/L,P<0.05];治疗后LVH组LVMI较前明显减小[(135.1±12.1) g/m2 vs (162.4±11.5) g/m2,P<0.05]而无LVH组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LVH组和无LVH组治疗后其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180±42) μg/L vs (258±72) μg/L,P<0.05;(50±13) μg/L vs (92±42) μg/L,P<0.05]; 直线相关分析表明,LVH组的血浆BNP水平与LVMI正相关(r= 0.645,P<0.05),而无LVH组血浆BNP水平与LVMI无明显相关(r=0.352,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够有效逆转EH的左室重构,并预防EH可能发生的左室重构,血浆BNP是预测EH发生左室重构的良好指标.

  • 不同原因所致心室肥厚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差异分析

    作者:张瑞荣;陈荣花;王希柱;宋巧凤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原因所致心室肥厚患者血清维生素 D(Vit D)水平的差异及接受维生素 D 治疗后的效果。【方法】以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150例心室肥厚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 Vit D 水平差异。同时根据疾病原因将观察组分为冠心病性心室肥厚(A 组)、高血压性心室肥厚(B组)、糖尿病性心室肥厚(C 组)及原发性心室肥厚(D 组),对比四组间 LVMI 及 Vit D 水平差异,比较四组接受Vit D 治疗后心室肥厚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 LVMI 明显高于对照组,Vit D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在接受治疗前,四组间 LVMI 及 Vit 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接受6个月 Vit D 治疗后,四组间 LVMI 明显降低,Vit D 水平升高,但以 C 组 Vit D 水平高,LVMI 低(P <0.05)。四组间治疗前后 Vit D 与 LVMI 存在显著负向直线相关性(P <0.05)。【结论】不同原因所致心室肥厚间Vit D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心室肥厚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将 Vit D 治疗作为常规治疗药物。

  • QT离散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作者:张奇志;张翼;何梅珍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是心源性猝死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1].目前研究证实,QT离散度(QTd)可作为一项无创性预测室性心律紊乱的指标,对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2].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LVH 时QTd的变化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 反复胸闷、气短

    作者:黄文艳;孙明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因反复胸闷、气短2年,加重半月入院.患者2年前因受凉后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诊为"冠心病",治疗后症状缓解.以后每于受凉后症状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双下肢浮肿.缓解期间可从事一般体力活动.入院半年前行心脏彩超检查示:"全心扩大".半月前受凉后心慌、气短加重,不能平卧,伴轻咳、咯少量白粘痰,无发热,并出现双下肢水肿,遂以"心脏扩大查因"收住本院.起病以来,无典型心绞痛发作,去年在一次体检中血压为170/100 mmHg,患者既往无高血压.近半月来饮食、睡眠、精神差,二便正常.无关节痛史.不嗜烟酒.

  • 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昂虎;宋文娟;陆崇兴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高心组,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其左心室协调性和左心房收缩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心组患者左心室协调性方面较差,各项左心室收缩同步化运动指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3.59,2.93,3.20,3.52,3.18,P<0.01),左心房收缩功能方面高心组E/A、LA、LAFS和mLASRa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2.35,2.49,2.79,P<0.05).结论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即使射血分数正常,仍存在左心室协调性下降,左心房收缩功能加强.心脏超声可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室协调性和心房收缩功能进行实时、准确的评价.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