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飞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效果.方法:选取81例(81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上直肌后徙术,观察组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的眼表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及干眼症状(OSDI量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37/41),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观察组BUT明显长于对照组,OSDI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小儿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效果优于上直肌后徙术治疗效果.

  • 分离性垂直斜视与麻痹性垂直斜视

    作者:杨素红;甘晓玲

    目的 探讨垂直分离性斜视(DVD)与麻痹性垂直斜视合并存在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并观察其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530例DVD手术病例,分析其中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病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530例DVD中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者106例(20%),其中单眼上斜肌麻痹者伴同侧DVD86例(16.23%);双下转肌麻痹伴同侧DVD7例;下直肌麻痹伴同侧DVD2例;双上转肌麻痹伴对侧眼DVD2例;上直肌麻痹伴对侧眼DVD8例;固定性下斜视伴对侧眼DVD1例.两者伴发的特点:原在位垂直斜视;遮盖后高位眼上斜视加大且不稳定,低位眼遮盖后也可能上飘;单眼运动有确切的眼外肌麻痹及亢进.手术疗效:满意:87.6%;改善:12.4%;无效:0.结论 DVD可与麻痹性垂直斜视合并存在,两者伴发的治疗原则是单眼麻痹性上斜视合并DVD时可同期手术,麻痹性下斜视合并对侧眼DVD,一般须先行下斜眼手术.

  • 三种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疗效观察

    作者:金丽英;王丽丽;张雯;李立婕;杨格强;姚芸

    目的 观察三种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疗效,探讨治疗DVD的佳手术方法.方法 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患者7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单纯下斜肌转位术组、下斜肌截除联合转位术组、下斜肌截除联合前徙并转位术组.观察3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眼位、下斜肌运动、代偿头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下斜肌亢进均消失;代偿头位均不同程度改善;单纯下斜肌转位术组和下斜肌截除联合转位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3例(92%)、下斜肌截除联合前徙并转位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4例(96%),3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下斜肌转位术无明显的睑裂变化及上转受限,而联合截除术式有少部分患者出现睑裂变小和眼球上转受限.结论 单纯下斜肌转位术可矫正15△~25△的垂直斜视,且术后眼球上转受限和睑裂变化也不明显,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DVD的首选方法.

  • 分离性垂直斜视手术方法探讨

    作者:王素萍

    目的 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rlation,DVD)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对122例187眼DVD根据双眼视力状况,双眼上斜程度及合并其他类型斜视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手术.双眼DVD不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若双眼视力良好,且上斜程度相等者做双眼上直肌等量后徙术;双眼上斜程度不等者,做双眼上直肌不等量后徙或先做上斜明显眼手术.若单眼弱视明显.先做弱视眼手术.单眼DVD,仅做单眼手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做下斜肌后徙转位术.DVD合并水平斜视者,尽可能一期完成.否则,分期手术.上直肌后徙量为7~9 mm.结果 122例187眼DVD,180眼满意(96.26%),6眼好转(3.21%),1眼无效(0.53%).结论 对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行上直肌超常量后徙术疗效满意;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疗效满意.

  • 不同术式治疗垂直分离性斜视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苏宝清;李庆雨;万刚林;杨波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不同术式治疗垂直分离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次我院一共收治了86例,共140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对患者采用上直肌超常量后徒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结果 在患者出院时,120眼的治疗效果满意,满意度为85.71%;20眼治疗效果为好转,占14.29%.近期治疗效果满意度为85.71%.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24个月的随访,平均(20.5±1.0)个月,远期治疗效果良好的为116眼,好转24眼,满意度为82.86%.结论 对不伴有下斜肌亢进DVD患者采用上直肌超常量后徙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DVD患者采用下斜肌后徙转位术则能够有效地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

  • 分离性垂直斜视的再手术原因分析

    作者:朱德海;庞琳

    目的 观察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手术的远期效果及探讨再手术的原因.方法 对施行DVD矫正术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和评定患者性别、年龄、不同手术方式等因素与再手术的关系.结果 280例初次手术,年龄10个月至37岁,中位数6.5岁.学龄前儿童为145例(51.79%);12岁以下总计236例.初次手术中226/280例(80.71%)为单眼手术.手术方式主要分为上直肌后徙术(89 /280例)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191/280例).35例做了第二次手术35/280(12.50%),年龄3~18岁,中位数6.5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1~67个月,平均20.5个月.学龄前组再手术(28/145例)比例明显高于学龄患者(7/135例),占二次手术者的80.0%,无成年人.行上直肌手术者再手术原因多见为继发对侧眼下斜肌亢进;行下斜肌手术者,再手术原因多见为对侧眼的DVD合并下斜肌亢进.结论 合理的手术设计可降低DVD再次手术率.

  • 分离性垂直斜视术后远期效果分析

    作者:殷小龙;邓燕;彭小维;杨洋;于春红;廖瑜俊;吴劲松;毛欢文;熊伟伟

    目的 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VD)患儿术后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住院手术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36例(66只眼),其中30例双眼DVD,6例单眼DVD.24例伴有上斜视,8例伴有内斜视,4例伴有外斜视,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下斜肌功能亢进.33例行单纯下斜肌转位术,3例行下斜肌转位术联合上直肌后徙术.12例合并水平斜视者,其中10例行一期手术,2例行二期手术.观察术后1年的眼位、下斜肌功能、代偿头位、睑裂、眼球运动、同视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年29例(80.56%,29/36)患儿术后下斜肌亢进消失,恢复满意,7例(19.44%,7/36)改善;25例(69.44%,25/36)恢复双眼单视功能,其中19例(76%,19/25)恢复同时视功能,4例(16%,4/25)恢复融合功能,2例(8%,2/25)恢复立体视.结论 手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常用方法,下斜肌转位术后眼球上转受限和睑裂变化不明显,且能纠正10~35△的垂直斜视,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的较佳方法.

  • 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

    作者:贾惠莉;刘春民;邓宏伟;汪瑞娟;叶琳

    目的 探讨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5例DVD患者,17例伴下斜肌亢进,8例不伴下斜肌亢进。下斜肌亢进或不伴下斜肌亢进,但垂直斜视度≥10△均行下斜肌转位术。结果 (1)25例患者行下斜肌转位术后,22例术后残余垂直斜视度< 10△,1例术后残余垂直斜视度≥10△,2例术后残余垂直斜视度≥15△。(2)伴或不伴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术前、术后斜视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伴或不伴下斜肌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有效方法,尤其适合垂直斜视度>15△的患者。

  • 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探讨

    作者:管学刚;徐洪超

    目的 探讨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因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斜视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观察患者性别、年龄、斜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效果,并随访3个月到2年.结果 单纯DVD患者6例,合并其他类型斜视患者9例;单眼受累5例,其中3例采用上直肌后徙,2例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转位;双眼受累10例,6例采用不等量的上直肌后徙,后徙量为3.5~10 mm,4例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前转位,根据垂直斜度及下斜肌亢进程度的不同,分别将下斜肌离断并切除一定量后转位于下直肌颞侧水平前1 mm至下直肌颞侧水平后1 mm不等.术后12例患者眼位正位,遮盖后无上斜视出现,外观满意,1例行单眼手术者对侧眼出现DVD,1只眼行下斜肌转位后患者出现上转受限.结论 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斜视选择非对称性手术效果较好,对于无下斜肌亢进的患者首选上直肌不等量后徙,对于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患者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前转位.

  • 分离性垂直斜视术后疗效观察

    作者:熊伟伟;殷小龙;邓燕;彭小维;于春红;廖瑜俊

    目的:观察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与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疗效,探讨手术治疗DVD的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住院手术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组和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组。术后1年观察2组患者的垂直斜视度及下斜肌亢进改善程度、眼球运动、睑裂大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下斜肌亢进均消失;代偿头位均不同程度改善;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7例(87.1%,27/31)、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8例(90.3%,28/31),2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无患者出现睑裂变小和眼球上转受限等并发症。结论手术目前仍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常用方法,下斜肌后转位术后不易引起眼球上转受限和睑裂变化等并发症,能纠正10-30△的垂直斜视,为一种较好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且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

  • 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疗效观察

    作者:刘雪莲;张继平;朱旭果;程武波;吴桂花

    目的:对下斜肌转位术在分离性垂直斜视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院于2009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患者50例,其中32例患者伴有下斜肌亢进,无下斜肌亢进者18例.对所有垂直斜视度为10°及以上患者使用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选患者经治疗后,两组中治愈者共35例,伴下斜肌亢进组治疗无效者1例,无下斜肌亢进组患者治疗无效者3例.上斜度平均数方面,伴下斜肌亢进组术前为18.36°,术后为5.26°;无下斜肌亢进组术前为14.38°,术后为5.02°.结论:对于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治疗,使用下斜肌转位术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对于伴有上斜肌亢进的患者,效果较为理想.

  • 分离性垂直斜视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

    作者:郎丽娟;杨国渊;刘陇黔

    目的 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 根据DVD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28例43眼中手术治疗34眼,治愈24眼(70.59%),好转6眼(17.65%),4眼无效(11.76%),另外9眼因为上斜度数≤10或者在矫正水平斜视后上斜度数明显减小而未行DVD手术.术后经过双眼视功能训练,同视机检查有Ⅰ级视功能者6例,Ⅱ级视功能者4例,Ⅲ级视功能者3例,剩余15例仍无双眼单视功能,其年龄均>10岁.结论 个体化的手术治疗能够使DVD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视功能训练也是斜视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 上直肌悬挂后徙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

    作者:胡俊喜;王晓丽;彭坤

    目的 探讨上直肌悬吊后徙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1例(40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手术中将上直肌后退5 mm后进行悬吊.根据垂直斜视度大小进行不同量的上直肌后退,上斜视度<20°上直肌悬吊后退7 mm,20~25°上直肌悬吊后退8 mm,>25°上直肌悬吊后退9 mm.结果 40眼中有35眼满意,4眼好转,1眼无效.伴有12例外斜视的患者中满意10例,2例好转;伴有8例内斜视的患者中,满意6例,2例好转,1例患者术后出现复视,观察1个月后复视消失.结论 应用上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疗效好、方法简便、并发症少.

  •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的疗效

    作者:王曦琅;谭艺兰;邓姿峰;陶利娟

    目的:探究下斜肌前转位(anterior transposition of inferior oblique muscle)对伴有下斜肌亢进(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IOOA)的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的疗效,为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14-01/2015-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120眼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均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进行回访,回访时间为1 ~30mo,将患者手术前后远(5m)、近(33cm)距离原在位垂直斜度及IOOA程度进行比较,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对80例患者中采用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的20例30眼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患者手术前后远(5m)、近(33cm)距离原在位垂直斜度及IOOA程度进行比较,并观察所有患者下斜肌前转位术后抑制上转综合征(antielevation syndrome,AES)的发病情况.结果:患者术前5m平均三棱镜度(prism diopters,PD)为19.5±0.15PD,术后平均PD为3.5±0.18PD,5m原在位平均矫正16±0.21PD;术前33cm平均PD为18.6±0.20PD,术后平均PD为4.5±0.26PD,33cm原在位平均矫正14.1±0.16P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下斜肌前转位术前下斜肌功能亢进+2和+3者各50眼,+1者20眼,术后有12眼仍表现为下斜肌功能亢进,但是亢进程度为+1.IOOA程度与原在位垂直斜度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cm:r=0.554,P<0.01;5m:r=0.454,P<0.01).20例30眼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患者原在位DVD垂直斜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OOA程度明显降低.行下斜肌前转位术的患者术后18例24眼出现不同程度的AES,与行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的20例30眼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患者发生AE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前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术后AES发生率较高,而行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术后AES发生率能够保持在较低水平.

  • 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百祥;韩敏杰;冯江松

    目的:研究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6-03收治的60例60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所有患儿家属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上直肌后徙术治疗)和观察组(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各30例30眼,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并发症发生率10%;同期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并发症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表症状、角膜表面不对称系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 分离性垂直斜视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二营;于世辉;李月礼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61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行上直肌大量后徙,合并下斜肌亢进者同时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满意46眼,满意率75%,术后改善14眼,改善率23%,无效1眼.结论:上直肌大量后徙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有效方法.合并有下斜肌亢进者,首选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无下斜肌亢进者,首选上直肌后徙术.

  • 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管丽芳

    目的 分析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从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接诊的80例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如实的告知家属此次的研究方案,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共计80例儿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0例,垂直斜视度<35△.观察组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上直肌后徙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论 应用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35△)的临床效果理想,安全性也更高,值得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