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永久起搏器导线拔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胡蕾;王瑞红

    目的:通过对永久起搏器导线拔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48例永久起搏器导线拔除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与观察。结果全部病例中只有1例拔除失败,其余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也未发生与导线拔除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术中、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患者的主观反应,可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进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新型锁定钢丝拔除心律植入电极导线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董潇男;唐闽;冯天捷;任晓庆;陈柯萍;戴研;陈若涵;吴瑛;孙奇;马坚;张澍

    目的:探讨运用导线锁定钢丝(lead locking device,LLD)这种新型全程锁定钢丝系统拔除心律植入装置电极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利用LLD拔除电极导线的6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电极导线拔除原因、锁定钢丝锁定导线情况、电极导线拔除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等.结果:6例患者(其中1例女性,中位年龄62.5岁)使用LLD拔除电极导线,共拔除导线13根(1根废弃电极导线和12根有功能电极导线),其中LLD成功放置在11根(85%)电极导线的顶端进行全程锁定,2根(15%)未全程锁定.12根(92%)电极导线完全拔除,1根(8%)部分拔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LLD这种新型锁定钢丝系统拔除电极导线安全、有效,有利于导线完全拔除.

  • 准分子激光鞘技术拔除导线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董潇男;唐闽;冯天捷;任晓庆;陈柯萍;戴研;陈若菡;吴瑛;孙奇;马坚;张澍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鞘拔除起搏器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导线的6例患者资料,总结导线的植入时间、感染时间,以及导线的拔除成功率、锁定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6例(女1例),中位年龄49(23~75)岁.使用激光鞘拔除导线13根(心房导线6根,心室导线7根),完全拔除导线10根(76.9%),部分拔除3根(23.1%).9根(69.2%)导线可以被锁定钢丝全程锁定;4根(30.8%)未全程锁定,在拔除过程中断裂,后使用下位法拔除.无术中并发症发生,中位导线植入时间12(6~26)年、感染时间2.5(0.5~12.0)个月.结论 准分子激光鞘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拔除导线.当导线结构完整,可以被锁定钢丝全程锁定时,有利于激光鞘顺利推进并彻底拔除导线.

  • 球囊保护左心室导线直接拔除法临床应用

    作者:沈法荣;金红峰;王志军;何浪;孙国建;陈建明;刘元伟

    目的 观察经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4例拟拔除左心室导线的患者,应用在静脉造影球囊充盈的情况下,在X线透视下行左心室导线的直接拔除术.结果 3例拔除导线手术完全成功;1例为临床成功;无并发症.结论 球囊保护左心室导线直接拔除法是有效、安全的.

  • 冠状窦导线拔除技术及其应用

    作者:李超;任晓庆

    随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不断放宽,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拔除冠状窦导线.拔除导线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电极移位.本文介绍了主要的拔除技术,包括直接移除、血管内反牵引技术拔除导线、激光鞘管导线拔除、机械扩张鞘管导线拔除、旋切鞘导线拔除、下腔回收装置技术等;还介绍了主动和被动固定的冠状窦电极导线拔除及手术的并发症.

  • 锁骨下断裂起搏导线经下腔静脉途径拔除一例

    作者:樊济海;巢胜吾;顾秀莲;潘瑞麟;李博;王玲;王丽娜;陈涛涛

    患者女,58岁,2年前诊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心室起搏导线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主动固定导线.因症状再发2周入院检查,心电图显示心室起搏失夺获,RR长间歇9 s,心脏起搏程控显示心室起搏阈值显著升高,X线胸片显示心室导线锁骨下断裂,在更换新的导线和起搏器后,采用射频消融导管及圈套器等配合,从下腔静脉途径顺利将断裂导线拔除.

  • 反复囊袋清创对经静脉途径拔除导线治疗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影响

    作者:蓝荣芳;毛丽娟;吉文庆;狄文成;李晓宏;徐标;余洪松;徐伟

    目的:探讨反复囊袋清创对起搏系统感染后经静脉途径导线拔除术的影响。方法:收集我中心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因起搏器囊袋感染行经静脉途径导线拔除术患者共43例。根据导线拔除术前清创次数不同分为2组,其中术前清创0~1次(非反复清创组)患者23例,术前清创≥2次(反复清创组)患者2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术后发热率、导线头端培养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反复清创组较非反复清创组导线完全拔除成功率低(75% vs.100%, P <0.05),手术耗时长[(3.8±1.13)h vs.(2.63±0.69)h, P<0.01],术后发热率高(35%vs.4.3%, P<0.05),导线头端培养阳性率高(50%vs.4.3%, P<0.01)。结论:导线拔除是彻底治疗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安全、有效方法。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反复清创会增加导线拔除难度,增加感染扩散的风险。

  • 起搏器导线拔除合并先心房缺封堵术一例

    作者:肖源;程应樟;陈琦;程晓曙;胡建新

    随着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包括CRT-D)等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应用的增加,CIED感染问题日渐明显,也成为目前起搏领域的突出问题.当前有关指南建议,对于囊袋感染的患者应当尽早行感染装置的整体拔除[1],而装置拔除手术的成功及风险与患者基础疾病及植入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我院曾收治1例老年性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伴心房颤动患者,现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女,63岁,因"起搏器更换术后切口未愈合3个月"入院,3个月前患者因"起搏器电池耗竭"在当地医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更换术(植入VVI起搏器),术后伤口一直未完全愈合,在当地医院取切口脓液培养提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给予相应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切口仍未完全愈合,遂于2016年6月30日转至我院继续治疗.既往史:9年前患者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并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入院查体:体温:36.3℃,心率:60次/min,血压:120/70 mmHg (1 mmHg=0.133 kPa),右锁骨下可见肉芽组织及部分起搏器外露,无脓性分泌物.心界扩大,心率6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Ⅱ~Ⅳ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部、腹部未见异常.入院后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血培养阴性.心电图:心房颤动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心室起搏心电图.心脏彩超:右房左右径66 mm ,左房内径53 mm ,左室射血分数52%,房间隔中部连续性中断,主动脉短轴切面缺损大小约26 mm ,四腔心切面缺损大小约29 mm,剑下两房心切面缺损大小约34 mm.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