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康柏西普联合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作者:韩文龙;花雷;陆妍霞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联合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68例(168患眼,均为单眼),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57例)、B组(55例)、C组(56例),A组:25G玻璃体微创手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术前、术后);B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术前)+25G玻璃体微创手术;C组:25G玻璃体微创手术.观察对比各组25G玻璃体微创手术所用时间,术中、术后(3个月、6个月)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术后6个月判定各组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A组和B组平均手术时间均较短,C组手术用时长(P<0.05),术中C组明显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以及电凝止血频率高,A组和B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BCVA、CMT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均优于C组(P<0.05);术后6个月,A组视力改善率为84.21%,高于B组(74.55%)与C组(553.57%)(P<0.05);A组在术后1个月内玻璃体出血发生率、再次手术率以及术后激光补充次数均低于其他两组,而晚期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高眼压发生率C组高,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前、术后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可有效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性佳,且相对单纯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或仅术后球内注射康柏西普更具优势.

  •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对手术切口的影响及护理观察

    作者:褚海琳;任永霞

    目的 探讨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对手术切口、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时间的影响,并观察术后手术切口的变化.方法 将2012年1~7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12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0.5岁).病情诊断包括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特发性黄斑裂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玻璃体积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单纯玻璃体积血.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诊断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术,B组接受20G玻璃体切割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渗漏、手术并发症、切口炎性反应、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对相关记录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5.2±9.8) min,(64.8±11.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炎性反应分别为7例和16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项目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伤口局部炎性刺激症状轻微,眼内异物感较轻.术后视功能恢复快.而术前的充分准备,如术前应用抗生素,局部用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则大限度的避免术后切口渗漏引起的低眼压和眼内炎的发生.术后护理则加强病情及切口的观察,对出现眼压升高的患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控制了眼压的持续性升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表面膜

    作者:王方;邱庆华;宋正宇;柏林;于靖;应海燕;李慧;吴莹;徐月珍

    目的 评估经结膜无缝线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TSV25G)治疗特发性黄斑表面膜(IEM)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7例(7眼)IEM患者TSV25G手术前后进行视力矫正、裂隙灯显微镜下Volk镜、眼底照相、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等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加入随访,随访时间(173.2±125.3)d.术前视力0.18 ±0.16,术后视力0.64±0.18;IEM剥离情况:7眼中6眼一次性完整剥除膜组织,1眼分3次剥除,有5眼在剥离的视网膜表面有点状非持续性出血,未出现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IEM剥除后即可发现皱缩的视网膜松解,血管扭曲外观改善,但视网膜皱纹大多存在,视网膜颜色仍然呈灰黄水肿外观.术后第1天所有术眼的黄斑部视网膜颜色恢复正常,视网膜皱纹在术后3 d内均消失.OCT显示正常的黄斑解剖地形,mERG提示P波反应密度增加.结论 TSV25G适合用于IEM手术,创伤轻,并发症少,恢复快.

  • 自闭穿刺套管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苏定旺;刘水;岑志敏

    目的 了解自闭式穿刺套管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2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实施23G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随机分成A组(对照组)和B组(研究组),A组使用开放式穿刺套管,B组使用自闭式穿刺套管,观察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术后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视网膜复位率.结果 A组、B组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131±46.1min、138.7±47.9min,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视力和B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视力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8.94±4.07mmHg、12.86±4.34mmHg,B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9.06±2.32mmHg、12.8±4.12mmHg,两组术前和术后眼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眼压比较和术后眼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A组2眼出现视网膜下重水残留和1眼穿刺口并发症,B组则无,A组、B组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2.9%、91.7%.结论 自闭与开放式穿刺套管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中使用效果无差别,但自闭式可以维持术中稳定的眼压,减少术中并发症出现.

  • 280例患者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前及术后护理

    作者:张熙;王琴

    总结了280例患者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相关术前准备,术后采取正确体位,并做好病情观察,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认为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 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临床运用初步报道

    作者:刘三梅;钟捷;李杰;李芳;邓铂林;周采虹

    目的:观察27+G微创玻璃体切术用于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效率、安全性及术后反应等,总结初步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行的61例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并将同期127例25+G玻璃体切除术病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视力、眼压、三面镜、眼部B超及眼底检查,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6~40周,观察视力、眼压、眼前节反应及眼底等.结果:27+G组61眼,25+G组127眼.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2.7±4.2)min(27+G组)及(59.3±2.8)min(25+G组),两组无明显差异(P=0.151).术中27+G组无巩膜切口缝合;术后27+G组37眼(60.7%)患眼佳矫正视力(BCVA)有所改善,而25+G组88眼(69.2%)BCVA有所改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24).术后随访,27+G组术后眼部刺激症状相对25+G组轻,27+G组无一过性低眼压,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同25+G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215);两组均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结论: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后反应轻,巩膜切口恢复快,未见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安全、实用.

  • 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后短期指标对比分析

    作者:李杰;刘三梅;李芳;董文韬;钟捷

    目的:比较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术后短期指标,探讨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4/2017-10在我院行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217例217眼的临床资料,其中27G组135例,25G组82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眼部炎症反应、佳矫正视力( BCVA)恢复及眼压波动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7G组无患者术中需改为25G 玻璃体切除术. 25G 组手术时间平均 56. 4 ± 38. 9min,27G组45. 5 ± 26. 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 422,P=0. 016),但两组中相同疾病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wk 内, 25G组结膜充血、前房闪辉及房水细胞累积评分平均为2. 4±1. 4、0. 7±1、0. 5 ±1 分,均高于27G组的相应指标的平均累积评分2. 1 ±1. 6、0. 3 ±0. 6、0. 2 ±0. 4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8、0. 011、0. 046).术后第7d,25G组BCVA ( LogMAR )较术前改善-0. 4 ± 0. 9, 27G 组 BCVA (LogMAR)较术前改善-0. 2±0. 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636,P=0. 103).术后1wk内,25G组发生一过性低眼压16眼(19. 5% ) ,27G组21眼(15. 6%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 565,P=0. 452);去除硅油填充的病例后, 25G组眼压波动( 3. 59 ± 0. 69mmHg )与 27G 组( 3. 58 ± 0. 47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 007, P =0. 995) .结论: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可用于多种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反应轻等特点,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式.

  •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邓妮妮;秦斌;倪仕儒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140例140眼,随访1mo记录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手术效果、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及角膜内皮密度.结果:(1)初次手术成功率100%,1mo复发率为0.71%,随访期间未发现感染性眼内炎及持续性切口渗漏等并发症;(2)手术时间 20~95(平均46min);(3)住院时间3~39(平均7)d;(4)91.43%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佳矫正视力为0.7,术前、术后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5)眼压:术后1d眼压与术后5d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眼压与术后1mo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d与术后1mo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6)角膜内皮密度(个/mm2):术前2 735.49±319.28,术后1mo 2 694.14±354.0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应用范围广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好.

  •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中及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原因及治疗

    作者:赵彭彭;刘楠;程岩;王爽;赵劲松

    无缝线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应用已有10余年,高速切割和精细器械的应用有效治疗严重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但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也严重影响视力恢复,其中脉络膜脱离是微创玻璃体切除术中及术后比较少见的并发症,可继发青光眼、视力下降等,现综述微创玻璃体切除术中及术后脉络膜脱离发生的原因和治疗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