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强迫性障碍患者对自我和名人面孔识别速度异常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敬铭;刘珊珊;贾竑晓;朱虹;尹梦雅;刘嘉

    目的:探讨强迫性障碍(OCD)患者自我加工及熟悉性加工的特点.方法:选取14例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OCD患者及14例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利用设置恒定的数码相机拍摄被试中性表情的正面像,然后分别利用Photoshop软件及Morph软件进行面孔标准化处理和不同类型面孔之间的合成.实验要求被试分别通过左右手按键识别混合了任意两种面孔特征的合成面孔(自我-名人,名人-陌生人,自我-陌生人)中其中一种面孔身份及打乱面孔(打乱的面孔拼凑而成的简图).计算机分别记录被试对“自我”图片和“他人”图片的反应速度,取平均值作为被试对该面孔的反应时间(s),以每个实验条件下被试对打乱图片的识别时间为基准计算反应时间比(校正后的反应时间,无单位).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OCD患者用右手按键对自我[(1.14±0.11) vs.(1.05±0.08)]和名人[(1.09±0.07) vs.(1.12±0.07)]面孔的识别反应时间比均大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OCD患者对自我面孔和熟悉性面孔的识别速度可能降低,提示其自我加工和熟悉性加工可能有所受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及其与失言识别和执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常荷;董毅;汪觊;熊祖伦;张晓倩;章龙泽;张爱国;方文梅;周应基;李慧;孙正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及其与失言识别能力和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面孔识别任务(SFRT)、失言识别测试(FP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57例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失言识别能力和执行功能进行测试;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自我面孔识别能力与失言识别能力和执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SFRT:患者组平均反应时[(2122±1124) ms]长于对照组[(1180±322) ms,P<0.01],正确率[(80±16)%]低于对照组[(88±6)%,P<0.01].(2) FPT:患者组总分[(42.20±14.52)分]、失言故事分[(29.98±15.64)分]和控制故事分[(12.22±5.62)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7.58±8.12)、(52.16±7.14)、(15.36±4.12)分,P<0.05或P<0.01].(3) WCST:除完成分类数和非持续性正确数外,患者组与对照组间其他各项WCST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SFRT正确率与FPT失言故事分间呈正相关(r=0.328,P<0.05),与WCST总应答数(r=-0.282,P <0.05)、错误应答数(r=-0.278,P<0.05)、持续应答数(r=-0.397,P<0.01)和非持续性错误数(r=-0.395,P<0.01)呈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失言识别能力和执行功能的损害,患者自我面孔识别缺陷与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障碍可能具有某种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 精神分裂症自知力和自我面孔识别速度的关系

    作者:贾竑晓;朱虹;韩世辉;隋洁;毛利华;葛鉴桥;张继志;江镇康;朱滢

    目的 应用自我面孔识别这一实验心理学范式探讨精神分裂症自知力与自我的关系.方法 对12例无自知力、12例有自知力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在年龄、受教育程度上相匹配的12例男性正常被试者进行自我面孔识别的测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正常被试者对自我图片识别速度快于识别陌生人图片(P<0.05),但是与名人图片识别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未表现出对自我-陌生人图片识别速度上的自我识别优势(P>0.05),无自知力患者组对自我图片的识别速度明显慢于对陌生人图片的识别(P<0.05);在自我面孔识别速度上有、无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陌生人和名人识别速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存在异常;其自知力与自我面孔识别有一定关系.

  • 人格解体障碍病人的自我面孔识别速度的研究

    作者:徐蕊;杨敬铭;朱虹;刘珊珊;贾竑晓

    目的 运用自我面孔识别认知心理学范式,探讨人格解体障碍病人是否存在自我加工过程的异常.方法 对17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Ⅳ)的人格解体障碍病人以及17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被试进行自我面孔识别的测查.实验要求被试分别通过右手按键混合了任意两种面孔特征的合成面孔(自我-名人,名人-陌生人,自我-陌生人)中其中一种面孔身份及马赛克图片进行识别,记录被试对"自我"图片和"他人"图片的反应速度,取平均值作为被试对该面孔的反应时间(ms),以每个实验条件下被试对马赛克图片的识别时间为基准计算反应时间比.结果 重复方差分析显示,被试分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7,P=0.001),不同图片任务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P=0.031),被试组别与图片类型之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5,P=0.001).人格解体障碍病人对名人图片的识别速度慢于陌生人图片 [(1.21±0.42) vs (1.06±0.21),P=0.001],对自我图片和名人图片的识别速度慢于正常被试[(1.12±0.30) vs (0.99±0.09),P=0.000;(1.21±0.42) vs (1.01±0.06),P=0.000],对陌生图片的识别速度与正常被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人格解体障碍病人对名人图片的反应时间比与剑桥人格解体量表总分(r=0.516,P=0.034)和熟悉性条目分数(r=0.498,P=0.042)呈正相关.结论 人格解体障碍病人对熟悉性面孔的识别速度减慢并且与临床症状相关,提示其熟悉性加工可能受损.

  • 以阴性与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面孔识别速度研究

    作者:朱虹;贾竑晓

    目的应用自我面孔识别( self face recognition,SFR)这种认知实验心理学范式探讨阳性与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异常。方法应用自我面孔识别研究范式,对21例阳性症状、21例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例正常被试进行行为学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显示正常被试对自我图片的识别速度快于对陌生人图片的识别速度(P<0.05);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陌生人图片的识别速度快于对自我图片的识别(P<0.05);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不同图片的反应速度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正常被试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面孔识别存在着异常,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异常的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与自我接纳、自我效能及自尊的相关性

    作者:熊祖伦;常荷;董毅;张晓倩;张凤凤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及其与自我接纳、自我效能及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面孔识别任务(SFRT)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进行测试,并与54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作比较,同时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作评估. 结果:患者组SFRT平均反应时(2189±1138) ms明显长于对照组(1152±326)ms(Z=-6.86,P<0.001),正确率(81±16)%低于对照组(88±6)%(Z=-2.82,P<0.01).患者组SAQ评分平均(38.37±7.25)分低于对照组(43.19±5.61)分(Z=-3.42,P<0.01);SES评分平均(21.21±5.22)分低于对照组(23.33±4.44)分(Z=-2.13,P<0.05);GSES评分平均(22.27±5.98)分低于对照组(24.41 ±4.83)分(Z=-2.29,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SFRT平均反应时与SES得分(r=-0.430)、GSES得分(r=-0.396)均呈负相关(P均<0.01);SFRT正确率与SAQ总分(r=0.367)、自我接纳因子分(r=0.298)、自我评价因子分(r=0.266)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自我面孔识别能力的缺损,自我接纳、自尊水平及自我效能均低于正常人.

  • 自我面孔识别的神经机制

    作者:常荷;董毅;汪凯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其涉及复杂的心理过程和表现,反应了人类的高级认知活动.自我面孔识别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构成自我发展的基础.

  • 抑郁症患者的自我异常

    作者:朱贺;刘爱书;刘明慧

    抑郁症患者存在自我异常已被很多研究结果证实.抑郁症患者存在着消极的自我参照图式,且这种消极的自我参照图式影响着抑郁症状的维持和抑郁症的复发;知觉上的自我存在自我加工和自我识别异常,对自我过度关注;记忆中的自我也存在着异常,其自传体记忆存在过度概括化的现象,过度概括化的自传体记忆也是导致抑郁发作和维持的一个危险因素.本文从自我参照加工、自我面孔识别和自传体记忆三个部分阐述了抑郁症患者的自我异常现象并提出了现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全面探索抑郁症患者的自我异常提供了思路.

  • 自我面孔识别的特征、影响因素及ERP研究述评

    作者:马建苓;陈旭;王婧

    自我面孔识别成为近年来面孔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自我面孔识别的速度优势、文化差异和正性自我偏见是自我面孔识别的三个主要特征,影响自我面孔识别的因素主要有加工背景和其他自我相关的信息.此外,自我面孔的注意性质存在优先加工和难以移除的争论.未来的研究除了需要揭示外显任务中自我面孔识别速度优势的机制、内隐积极联想在脑内如何实现以及自我面孔的注意性质是否是特殊的等问题之外,还应该深入探讨其他因素影响自我面孔识别的机制等问题.

  • 自我面孔识别的脑机制

    作者:关丽丽;齐铭铭;张庆林;杨娟

    自我面孔识别是自我参照加工的一种研究范式,反映了人们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区分识别出自我面孔的过程.自我面孔识别的脑区定位涉及前额叶、脑岛、扣带回、颞叶和顶叶等脑区的协同作用,其认知加工有三个阶段:低水平的感觉处理阶段,对自我参照的面孔信息的处理阶段和身份辨别阶段.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在时程上区分自我面孔识别的各个加工过程,并且结合脑区定位结果,明确自我面孔识别的各加工阶段及认知成分.

  • 自我缺损与精神分裂症

    作者:王玉娜;陈楚侨

    精神分裂症与自我改变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认可。但是,关于自我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会发生何种变化并对疾病产生何种影响,目前还没有全面、明确的理解。这篇文章综述了不同学科关于自我的研究,提出可以从主导感、自我面孔识别、自我参照过程这三个部分来考察精神分裂症的自我缺损,并回顾了自我这三个成分的相关研究,分别考察了其对于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意义。本综述为全面评估自我缺损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提供了思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