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缅边境西段恶性疟原虫对7种抗疟药敏感性的监测

    作者:杨恒林;李兴亮;高白荷;杨品芳;张志勇

    目的 了解中缅边境西段恶性疟原虫对蒿甲醚等7种抗疟药的敏感性,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2003年采用WHO推荐的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蒿甲醚、氯喹、哌喹、萘酚喹、咯萘啶、本芴醇和青蒿琥酯7种抗疟药的敏感性.结果 对恶性疟原虫的ID_(50)和CIMC,蒿甲醚为299.2和1 253.2 nmol/L;氯喹为123.0和325.9 nmol/L,抗性率83.33%;哌喹为167.5和628.1 nmol/L,抗性率91.67%;萘酚喹为57.5和176.6 nmol/L;本芴醇为89.5和472.1 nmol/L;咯萘啶为40.1和137.1 nmol/L,抗性率31.58%;青蒿琥酯为14.4和30.6 nmol/L.结论 当地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仍具抗性,但抗性程度呈下降趋势;对青蒿素类药物及咯萘啶基本敏感,但敏感性呈下降趋势;对新药萘酚喹、本芴醇敏感.

  • 我国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的敏感性监测

    作者:冯晓平;杨恒林;王善青;杨品芳;林世干;刘德全;夏志贵

    目的 监测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的敏感性,为合理使用抗疟药提供参考. 方法 在研制成功涂药板和便于现场使用的培养基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体外微量法,开展了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及蒿乙醚等药物的敏感性监测. 结果 海南省乐东县监测的完全抑制疟原虫裂殖体形成的平均药浓度,1986年为0.028 pmol/μl,2002年上升至0.135 pmol/μl(P<0.01);≥4 pmol/μl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例数所占百分比,由1986年的5.5%上升至2002年为21.8%(0.025<P<0.01).云南省勐腊县、中—缅边境和中—老边境地区测得的完全抑制疟原虫裂殖体形成的平均药浓度,分别为6.8 nmol/L~11.1 nmol/L、32 nmol/L和46 nmol/L;≥4 pmol/μl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例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5%、16.7%和12.1%. 结论 海南省和云南省的中—缅边境和中—老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在逐渐下降.

  • 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影响因素

    作者:冯晓平;刘德全

    目的探讨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测试用的培养基和抗疟药涂药板为材料,用实验室连续培养多年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及恶性疟现症病人含虫血进行测定,观察其各种影响因素.结果4℃保存,安瓿封装液体培养基和冰冻干燥培养基分别在2个月和1年内效果不变,超过上述时间,培养基支持疟原虫生长发育的能力将下降.氯喹板2年内、哌喹板6个月内效果稳定,咯萘啶板和青蒿琥酯板保存期超过3个月,效果将会变化.密封涂药板的胶带纸只可1次启封使用,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制作涂药板的塑料应选择对疟原虫生长发育无影响的原材料.4℃保存的药液超过2 wk其浓度会发生变化.用于测定的疟原虫应为同步环状体阶段疟原虫,密度以1 000~80 000个/μl血为宜,含虫血室温保存不超过1 h,4℃保存不超过48 h.操作技术需熟练,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结论涂药板、培养基、密封胶带纸、疟原虫及操作技术等均可影响体外微量法测定结果.为体外微量法所用材料及操作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参考.

  • 海南省东方市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的体外检测

    作者:陈沛泉;何坤荣;彭南正;欧凤珍;符林春

    目的检测海南省东方市东方地区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方法采用WHO标准的体外微量法.结果1986~1987年和1999~2001年,分别检测恶性疟患者102例和101例,抗性率为63.73%和71.29%.IC50分别为1.08和1.10pmol/μl血,平均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药物浓度为6.19和5.57pmol/μl血.结论当地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仍然比较严重.

  • 恶性疟原虫对哌喹敏感性的体外微量法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冯晓平;王善青;林世干;杨恒林;孙晓东;刘德全;夏志贵

    目的 建立恶性疟原虫对哌喹敏感性的体外微量检测方法,以便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的抗性调查.方法 研制哌喹涂药板和供现场使用培养基,经实验室测试,后在海南省及云南省现场,比较体外微量法和体内四周法检测恶性疟原虫对哌喹敏感性的一致性.结果 研制的哌喹涂药板及现场用的培养基质量稳定,4℃贮存哌喹涂药板和安瓿封装液体培养基有效期分别为14个月和2个月,哌喹涂药板判定敏感与抗性的临界药浓度为≥64pmol/井,体外微量法测得的结果与体内法一致.自1985年近30年现场监测,基本掌握我国恶性疟原虫对哌喹敏感性的状况,海南和云南两省恶性疟原虫对哌喹有高度抗性.结论 成功建立起用体外微量法检测恶性疟原虫对哌喹的敏感性,为大规模抗药性检测提供了条件.

  •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的敏感性监测

    作者:冯晓平;王善青;林世干;刘德全;夏志贵

    目的 了解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的敏感性.方法 研制成功青蒿琥酯涂药板和便于现场使用的培养基后,1986-2007年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体外微量法,在海南省开展了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的敏感性监测.结果 1986-2007年共监测了8次,检测237例病人,完全抑制疟原虫裂殖体形成的平均药浓度,乐东县抱由镇由1986年0.028 pmol/μL血升至2002年0.135 pmol/μL血,升高至4.82倍(P<0.01);≥4pmol/μL血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例数所占百分比,由1986年的5.5%升至2002年为21.8%,升高至3.96倍(P<0.01).三亚市雅亮乡的检测结果与乐东县抱由镇2002年的结果基本相似.结论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敏感性在逐渐下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