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苦丁茶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韶;秦勇;杜方麓

    目的:研究苦丁茶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lupeol)(Ⅰ); 3β-羟基-羽扇-20(29)-烯-24-羧酸甲酯[3β-hydroxyl-lup-20(29)-ene-24-methyl ester](Ⅱ);羽扇-20(29)-烯-3β,24-二羟基[lup -20(29)-ene-3β,24-diol](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熊果酸(ursolic acid)(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甘露醇(mannitol)(Ⅶ).结论:Ⅰ,Ⅲ,Ⅵ,Ⅶ为该属植物首次得到.

  • 猫耳刺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作者:谢光波;周思祥;雷连娣;屠鹏飞

    目的:研究猫耳刺Ilex pernyi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NMR和MS等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果:从猫耳刺的干燥叶中分离得到8个三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1),羽扇豆醇(2),α-香树脂醇(3),熊果醇(4),3β-羟基-乌索-11-烯-28,13β-内酯(5),坡模酸(6),羽扇-20(29)-烯-3β,24-二醇(7),3β,23-二羟基乌索-12-烯-28-酸(8),结论:该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猫耳刺中分离得到.

  • 枸骨叶中的三萜类成分

    作者:姚志容;李军;周思祥;张芸;屠鹏飞

    目的:研究枸骨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Sephaclex LH-20柱色谱及硅胶薄层色谱等方法对枸骨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质谱和核磁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果:从枸骨叶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0α-羟基-乌索酸(1),阿江榄仁酸(2),23-羟基-乌索酸(3),27-O-(Z)-香豆酰基-乌索酸(4),27-O-(E)-香豆酰基-乌索酸(5),积雪草酸(6).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到,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岗梅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杜冰曌;张和新歌;杨鑫瑶;张瑞飞;尹旭;邢建永;韩正洲;高增平;柴兴云

    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我国岭南特色药材岗梅茎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将它们分别鉴定为柳叶绣线菊新木脂醇(1),rel-(7R,85)-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4,9,9'-triol 9-β-D-glucopyranoside(2),(+)-cycloolivil(3),(+)-syringaresinol-4'-O-β-D-monoglucoside (4),鹅掌楸苦素(5),咖啡酸(6),3,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醛(7),1,2,4-苯三酚(8),3,4,5-trimethoxyphenyl-1-O-β-D-apiofuranosyl-(1 "-6')-glucopyranoside(9),秦皮乙素(10),隐绿原酸乙酯(11),绿原酸乙酯(12),和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13).化合物1~5为木脂素类化合物、6~12为其他酚酸类化合物、13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中7,8,11,13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3,9,10,12为首次从岗梅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9对RAW264.7细胞中NO的生成显示中等抑制作用,化合物10具有微弱的抑制效果,其IC50分别为35.7,50.6,98.7 μmol·L-1.

  • 岗梅茎中的酚类成分研究

    作者:邢建永;杜冰曌;冯晓;张和新歌;韩正洲;高增平;屠鹏飞;柴兴云

    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岗梅茎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酚类成分,经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包括2个木脂素类(1,2),5个苯丙素类(3 ~7),6个绿原酸类(8一13),5个苯甲酸类似物(14 ~18),其中3~7,9,11,13,14,17,18为首次从冬青属中分离得到,2,8,10,15,16为首次从岗梅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筛选结果显示,8,9,11,13,15对RAW264.7细胞中的NO生成显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51.1~85.8 μmol· L-1.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岗梅茎的抗炎药效物质及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

  • 岗梅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杜冰曌;杨鑫瑶;冯晓;尹旭;张和新歌;赵凤;高增平;屠鹏飞;柴兴云

    岭南特色药材岗梅为冬青科冬青属梅叶冬青的根和茎,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利咽消肿、散瘀止痛之功效,民间多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急慢性咽喉炎、咽喉肿痛等疾病.现代研究表明,岗梅的化学成分以三萜皂苷为主,也含有一定的酚酸和少量甾体及单萜.药理研究显示,岗梅提取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调节脂质代谢等活性.该文对岗梅的传统应用、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整理,以期为系统的药效物质研究、质量标准提升及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冬青属药用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陈达林

    归纳和总结了多年来的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的文献,综述了冬青属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为冬青属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该属植物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是具有药品和保健品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

  • 猫儿刺的化学成分

    作者:谢光波;牛锋;王晓静;雷连娣;屠鹏飞

    猫儿刺(Ilex pernyi)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民间常用于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本文对猫儿刺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和半制备RP-HPLC等分离纯化方法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E)-异丁香酚-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 β-D-吡喃葡糖苷(1),山柰酚-3-O-桑布双糖苷(2),槲皮素-3-O-桑布双糖苷(3),异槲皮苷(4),丁香树脂酚葡糖苷(5),反枝苋苷IV(6).其中,化合物1为一新酚苷类化合物,命名为猫儿刺酚苷A.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RP-HPLC-DAD法同时测定毛冬青根中4种三萜皂苷和2种木脂素的含量

    作者:周渊;李宁;张加余;姜勇;屠鹏飞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毛冬青根中的6种活性成分(tortoside A,(+)-丁香脂素,毛冬青皂苷B3,毛冬青皂苷A1,毛冬青皂苷B1,毛冬青素A)的含量.RP-HPLC分离用反相C18分析柱,流动相以乙腈-0.1%磷酸水体系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6个指标成分达到基线分离,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6),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符合分析方法学要求.加样回收率范围为99.00%-104.52%.后对15个批次的毛冬青药材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对毛冬青药材进行质量控制,而且也为毛冬青药材的道地性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 岗梅药材及其近缘物种的ITS2分子鉴定研究

    作者:周红;马双姣;宋驰;陈贝贝;韩正洲;姚辉

    目的 应用ITS2序列对93份岗梅药材及其近缘物种进行鉴定研究.方法 对药材、基原植物样本进行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ITS2序列,用MEGA5.0进行序列分析,采用相似性搜索法、近距离法、构建NJ树对序列鉴定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岗梅药材ITS2序列长度为241 bp,平均GC含量为63.4%,种内K2P遗传距离为0~0.030,岗梅药材及其近缘种的种间小K2P距离为0.043.岗梅药材和基原物种在NJ树单独聚为一支,能有效地与其他物种分开,相似性搜索法结果表明ITS2序列能够准确鉴定岗梅药材及其近缘种.结论 ITS2序列能够准确鉴定岗梅药材及其近缘物种,可为保障岗梅药材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岗梅 ITS2 鉴定 冬青属
  • 猫儿刺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谢光波;赵明波;王晓静;屠鹏飞

    目的 研究猫儿刺llex pernyi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及半制备RP-HPLC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光谱数据并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果 从猫儿刺的干燥叶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6RS)-(Z)-2,6-dimethyl-2,7-octadiene-1,6-diol(Ⅱ)、(6RS)-(E)-2,6-dimethyl-2,7-octadiene-1,6-diol(Ⅲ)、8-hydroxypinoresinol(Ⅳ)、(+)-fraxiresinol(Ⅴ)、blumenol A(Ⅵ)、胡萝卜苷(Ⅶ)、3,5-二咖啡酰奎宁酸丁酯(Ⅶ)、4、5-二咖啡酰奎宁酸丁酯(Ⅸ).结论 该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猫儿刺中分离得到.

  • 岗梅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黄锦茶;陈丰连;陈海明;曾元儿;徐鸿华

    目的 研究岗梅Ilex asprell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结合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确定了1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乌索-12-烯-3β,28-二醇,3-乙酸酯(1)、β-谷甾醇(2)、赪酮甾醇(3)、28-nor-19βH,20αH-ursa-12,17-dien-3-ol (4)、randialic acid B(5)、19-去氢乌苏酸(6)、熊果酸(7)、坡模酸(8)、3-O-β-D-木糖基-3β-O-28-缺失-12,17(18)-二烯乌苏烷(9)、β-胡萝卜苷(10)、冬青苷B(11)、赪酮甾醇-3-O-β-D-葡萄糖苷(12).结论 化合物9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岗梅苷H.化合物1、2、4、7、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救必应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许睿;高幼衡;魏志雄;朱盛华

    目的 研究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救必应Ilex rotunda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救必应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和醋酸乙酯部位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二丁香醚(1)和6个已知成分,分别为木栓酮(2)、3-羟基齐墩果烷(3)、紫丁香苷(4)、芥子醛葡萄糖苷(5)、十九烷酸(6)、硬脂酸(7).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走近百岁园 22冬青长青 生命永动(下)

    作者:尚立

    香港中文大学胡秀英博士摭撷百草,足迹桑梓广袤的大地,致力于研究植物分类学,孜孜不倦,特别是对冬青属植物研究有素,成为当时全球仅有的7位从事野外采摘女植物学家之一.她每天背着行囊,跋山涉水,到野外采集植物标本.她还访问了欧洲、美洲、澳洲、亚洲的大植物标本馆,查看中国植物标本,发掘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植物,撰著了300篇有关冬青的论文,发表了《成都植物名录》和《成都生草药用植物之研究》,出版了《中华食用植物》,取得了累累硕果.

  • 四季青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解军波;李萍

    四季青为冬青属植物冬青 Ilex purpurea Hassk.的干燥叶,主要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性凉,味苦涩.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急性咽喉炎、胆道感染、尿路感染、痢疾、烧伤等.据报道,本品含有酚酸类、三萜类、挥发油、鞣质等成分.对于酚酸类成分,王明时等 [1] 曾分离到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赵浩如等 [2] 分离到咖啡酸、紫丁香苷.为进一步阐明其抗炎、抗菌活性成分,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酚酸类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四个酚酸类化合物(Ⅰ-Ⅳ).其中,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冬青属植物资源的初步研究

    作者:姚振生;张寿文;刘信中

    通过对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冬青属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发现保护区内共有34种(包括变种)冬青属植物,其中8种为江西新分布,其垂直分布范围较广,以海拔800 m以下为集中.与邻近山体冬青属植物比较结果表明该属内不同种的数量存在差异.

  • 冬青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祝晨蔯;杨金燕;林朝展

    冬青属植物含有三萜及其苷类、黄酮类、香豆素、木脂素等化学成分.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抗炎抗菌、抗肿瘤、降脂消肥等多种药理活性.本属多数植物在我国作为民间药物防病治病.该文对近6年以来有关冬青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从化学成分角度探明该属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及药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湘、粤、桂三地苦丁茶薄层色谱指纹比较

    作者:刘韶;雷鹏;李新中;杜方麓

    目的探讨苦丁茶产地是否对其化学成分存在影响,对产于湖南(汝城)、广东(大埔)、广西(大新)苦丁茶老叶的石油醚提取物进行薄层色谱指纹比较.方法按照薄层色谱法试验,石油醚-乙酸乙酯(5∶1)为展开剂,10%硫酸甲醇溶液显色.用薄层扫描法扫描,波长535?nm.结果得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薄层扫描图谱.结论湖南、广东和广西三地产苦丁茶化学成分或含量有差异.

  • 毛冬青根的化学成分

    作者:姜一平;李华;潘学智;孙学刚;汤庆发;邵萌

    目的:研究毛冬青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毛冬青根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冬青根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橄榄苦苷(1)、oleoside dimethyl ester(2)、8(Z)-女贞子苷(3)、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4)、3,4,5-三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5)、异香草酸(6)、丁香酸(7)、3β-乙酰齐墩果酸(8)、3β-乙酰乌苏酸(9)、乌苏醇(10)、积雪草酸(11)、2α-羟基乌苏酸(12)、齐墩果酸(13)、乌苏酸(14)、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5).结论:其中,化合物2、3、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10~1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山绿茶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彭博;黄卫华;赵静;刘华钢

    目的:研究山绿茶叶片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质谱和NMR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山绿茶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4,28-二酸(1)、3β,19α-二羟基齐敦果-12-烯-24,28-二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2)、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4,28-二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3)、2-咖啡酰氧甲基-3-羟基-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4)、芦丁(5)、北美圣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2E)-2-甲基-2-丁烯-1,4-二醇-4-O-β-D-(6”-O-咖啡酰基)-吡喃葡萄糖苷(9)、1-O-咖啡酰基-(2E)-2-甲基-2-丁烯-1,4-二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4、7 ~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