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运气角度解读《时病论》验案二则

    作者:鲁晏武;孟庆海;陈仁寿

    《时病论》是晚清浙江名医雷丰的代表作,雷丰治疗时病强调“必按四时五运六气而分治之”,然而后世医家对其研究多重四时而轻运气.笔者今从运气角度分析雷丰治疗“时行疫疟”“秋湿时令忽患暴中”两则医案,发现雷丰临证能够依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将时令节气、五运六气、当地气候及患者体质、症象、脉象等相互参照,审天时、察地理、观人体、度病势,理法详实,方药灵活,这种不忽于细、必谨于微、知常达变的思想值得后学效法.

  • 浅析《时病论》对湿邪病证的辨证论治

    作者:刘纳文;吴月芹

    阐述了清代名医雷丰所著<时病论>中有关湿邪病证的病机,从病发四时,不拘长夏和四季湿病,各据特点两方面进行分析;雷丰对湿邪病证的辨证立法泾渭分明,用药遣方独具匠心,体现了知时论证、结合体质、灵活变通的学术思想.

  • 雷丰辨误救治时病思路探析

    作者:李董男

    考察雷丰《时病论》涉及时病误治原因的理论探讨及辨误救治的医案,对其时病误治原因的认识及挽救之法进行研究.雷丰认为时病失治误治的原因,主要是未能细致考察时令、体质、因机、病位、病势、病程等因素,导致辨证、治法、药量等错误.雷丰强调在治疗时首先需根据时令气候等辨其病证,注意邪正进退,应以祛邪为主、补正为辅,切忌误补,但针对危重病、久病、病体虚衰时也需考虑补正.雷丰指出勿过用药物,过犹不及易损正气,注意饮食禁忌,以防损药效、助病邪、伤病体.后,雷丰对当时"俗医以伪混真"的恶劣医风进行批驳.总的来看,雷丰充分考虑时令特点和患者体质等因素,提出失治误治的挽救之法,其记录的救误案例及对时病正邪关系的判断,对后世总结临床经验,吸取误治教训,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 雷丰辨治"四冒"述要

    作者:朱骏骁

    清代名医雷丰所著的<时病论>,对冒风、冒暑、冒湿、冒寒(简称"四冒")的辨证论治颇具特色,辨因析机见解独特,临证识病脉证合参,知时论证辨体立法,以法代方施药精简,对于指导后世医家诊治时病具有较大价值.

  • 《时病论》药引应用探析

    作者:徐慕鸽;龚婕宁

    药引是在中药方剂中能够提高方剂疗效、引导药物直达病所的药物,它是在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和中药归经理论的指导下产生和运用,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亦常见于明清和温病医家的著作中.《时病论》是清代名医雷丰所撰医书,其按四时六气为时病分类编写,以法立方,形式简洁,井然有序,乃是首部探讨时病治疗的医学著作.在《时病论》中约有四分之三的方使用了药引,运用规范而灵活,产生了引药、引邪、增效、护胃等功效,是雷氏时病理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别具特色,对现代中医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寒温融合派医家学术思想的研究现状

    作者:刘柳

    寒温两说发展到清代中期,在寒温分立的局面中开始出现一些医家试图将伤寒温病二者精华融为一体,如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吴贞的<伤寒指掌>等书,虽冠以"伤寒"之名,却包括温病的内容,发展至清末逐步形成一个寒温融合的理论派系,使寒温融合成为近代外感病发展的一大趋势.

  • 雷丰《时病论》外感伏气病和新感病治法

    作者:李董男

    雷丰《时病论》强调祛邪外出、保护正气,注重调畅气机,因时因人辨证用药.根据伏气病病性复杂、多见里证、传变迅速、趁虚而发等特点,多从标本二字立论,以里证为本、表证为标,注意祛邪与补正治法的合理运用.对于新感病证,主要是区分轻重浅深和辨别兼夹邪气,充分考虑了时令气候、病因病机、病证兼夹、患者体质等因素,尤其是关注病势发展,避免失治入里.雷丰论述的伏邪发病并不局限于伏寒之温病,而是全面涉及了伏风、伏暑、伏湿、伏燥、伏热等诸种邪气,对多种伏气病治法的探讨较为深入,特色鲜明.其对新感病证的治疗,知时论证,辨体立法,思路清晰,全面系统.雷丰对伏气病和新感病治法的相关论述,对今天中医治疗外感病有一定借鉴价值.

  • 《时病论》知时论证辨证思路

    作者:李董男

    雷丰在外感时病辨证中强调要知时论证,注意运气情况,分四时论病,辨别了新感病证和伏邪病证,从时令角度探讨六气之常、六气之变导致疾病的发病情况。雷丰认为,治时令之病,宜乎先究运气,他发现季节和节气与疾病发病相关,并以季节、节气划分和命名外感病,总结不同季节、节气病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规律,在临床辨证时,也时刻注意时令天气。雷丰为外感时令病的辨证分型和依时论治提供了研究思路。

  • 《时病论》对运气学说的发挥及其运用

    作者:柳亚平

    《时病论》从临床的角度对五运六气学说进行发挥和运用.尊崇运气学说的精神,以“时病”统称外感病,突出其发病的时相性特点;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外感病分类方法中,平等看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对外感病的致病作用,完善了外感四时六气辨证体系,并灵活运用运气学说指导临床实践,全书的理、法、方、药皆在彰显运气学说的价值.

  • 浅析雷丰论治泻痢救误心法

    作者:李大卓

    雷丰(字少逸)乃清末一代名医,在<时病论>一书中,全面而系统地论治泻痢,以<灵枢>"春伤于风,夏生后泄肠澼"为纲,参以先圣后贤之训,揉合体验,救人数众,尤其在泻痢的救误方面,更具特色.现简述如下.

    关键词: 雷丰 泻痢 救误心法
  • 关于《时病论》的文献研究

    作者:郑秋霞

    "一岁之中杂病少而时病多,若不于治时病之法研究于平日,临证未免茫然无据",因此时病是我们生活中的多发病、常见病.对雷少逸的<时病论>从病因,病机,治法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 雷丰生平事迹考

    作者:俞晓旸;许军峰;石学敏

    [目的]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医家雷丰的生平行事、家庭和交际圈子.[方法]以历史学的史料考证、分析、归纳的方法,广泛搜集辨析雷丰生平事迹的相关史料,再从社会史的社会阶层分析的角度进行考察,理解其行为的意义和身份.[结果]雷丰生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卒于光绪十四年(1888),得年50虚岁.父亲雷焕然(?-约1862)本是福建浦城县平民,来到繁华的衢州,先业儒,后从程芝田习医.女儿龚玉云(约1870-1899)有优良家学,擅于作诗;儿子雷大震(?-1899)在杭州湖墅行医.徒弟有程曦与江诚,各有医学撰述.雷大震与程曦、江诚合纂《医家四要》.[结论]浙江衢州雷氏一系,父子师徒相承,热心行医,并各有医著,渊源上属于新安医学.虽自称布衣,但实际是具有诗书画乃至丝竹趣味的高雅文人,在中国医学史上是非常特殊的角色.

  • 《时病论》外感时病病因发病认识初探

    作者:李董男

    [目的]研究雷丰《时病论》对外感病病因和发病的学术观点。[方法]采用中医史学、中医文献学和理论分析方法,对《时病论》中涉及外感病病因和发病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雷丰《时病论》将时病分为新感、伏气两大类,认为探讨六气之常、六气之变可导致发病。雷丰对伏气研究尤为深入,指出虚处伏邪,邪气潜伏的内因是机体内虚,外因为轻微感邪;不同的邪气侵犯人体之后,可伏留于脏腑、经脉、气血、五体等不同位置,有特定倾向性;伏气的发病形式主要有3种,一是新感外邪引发伏邪,相兼发病,二是邪气潜伏后性质转变,重阴必阳,随自然界阴阳消长得时而发,三是伏邪得虚而发。[结论]雷丰对外感时病的病因、伏邪伏留部位和发病形式均有创见,其相关论述对今天中医治疗外感病有一定借鉴价值。

  • 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的启迪

    作者:范永升;谢冠群

    [目的]研究浙江中医学术流派对当今中医的启迪意义.[方法]以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的代表医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学术流派形成的条件及对中医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结果]各派医家通过学术创新促进中医学发展,在解决临床难题时推动医学进步;强调理论与临床缺一不可,在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独特的招数取得理想的疗效;虚怀若谷,善于学习他人经验,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推行仁心仁术.[结论]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纷呈,然其形成却需具备众多条件,值得借鉴.

  • 雷丰《时病论》高热治法探析

    作者:杨家茂;黄细英

    清代著名医家雷丰,字少逸,原籍福建浦城,后随父迁居浙江衢县.幼承家学,不忘先君遗训,悉心研究岐黄之术,卓有成效,著有<时病论>等书,其中有关高热治法的论述甚详,兹探讨如下.

  • 雷丰论治咳嗽常用药对探析

    作者:朱骏骁

    筛选<时病论>中有关咳嗽的论治用药,将雷丰所拟治法的12个常用药对作一简介,并浅析其单味功用及配伍特点.

  • 雷少逸《时病论》透邪思想浅析

    作者:余达;杨坤

    清代著名医家雷丰,字少逸,生于道光十七年,卒于光绪十四年(1837~1888年),原籍福建浦城,后随父迁居浙江衢县.雷氏幼承家学,性颖悟,悉心研究岐黄之术,卓有成效,博学多才,颇有名于时.

  • 清代名医雷丰治疗时令病临床用药配伍规律研究

    作者:何汝强;李廷保

    目的:基于清代名医雷丰所著《时病论》研究其治疗时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将清代名医雷丰所撰《时病论》里治疗时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研究其用药配伍规律.结果:治疗时病中药复方163首,涉及中药194种,总用药次数为1 178次,核心单味药以甘草、生姜、陈皮、茯苓、半夏、厚朴、白术、大枣、白芍、苍术等为主,药类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平喘药、理气药等为主.结论:《时病论》中频率较高的前10位核心中药包含了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2个经典名方——二陈汤和平胃散;清代名医雷丰治疗时令温热病主要以燥湿化痰运脾、行气和胃调中为大法.

  • 《时病论》伤寒温病瘟疫辨治思路探讨

    作者:李董男

    探究《时病论》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的思路,对雷丰《时病论》中伤寒、温病、瘟疫等疾病的概念及治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雷丰注意辨析各类外感时病,从发病时令、病机方面辨别了伤寒和温病,从症状、严重性、流行性、传染性等角度区别了温病与瘟疫,区分一季之中相似疾病的轻重,其对各类外感时病的发病季节、病因、病机、症状、严重性等的区分,对今天中医治疗外感病有一定借鉴价值.

  • 浅谈雷丰《时病论》中的伏气学说

    作者:柳亚平

    清末著名医家雷丰在外感时令病诊治中,很重视对伏气病证的研究.伏气学说早即起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不断发挥,形成多种不同观点.雷丰代表著作<时病论>中阐述了伏气的发病机理、形成条件等问题.他对伏气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六淫伏邪发病规律的总结.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