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俞长荣调气八法

    作者:林慧光;俞宜年

    俞长荣为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精于诊治八法.临床疗效甚佳,兹将俞老常用调气八法阐述如下.

  • 俞长荣临证思维特色

    作者:许仕纳

    文章介绍了俞长荣教授临证思维特色.俞长荣教授认为,医者临证思维必须十分重视调理气化,只有把气化学说纳入整体观中才能提高疗效.恒动观离不开整体观指导,"随证治之"必须是病理起了变化,是在恒动观指导下的施治方法之一;治病求本之"本",就临证诊治讲,主要指病机、病位、病性,应据病理机制,析病理、求本质;积累临床经验,探索隐性辨证方法,久治不愈者寻求体质;方,贵在善用,明确仲景治方精神,即使不用仲景方,也算仲景法.药,贵在领悟,吃透药性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才能获效.

  • 俞长荣先生撰写中医学术论文的经验

    作者:俞宜年;俞宜霞

    俞长荣先生是当代颇有成就的<伤寒论>学者,先生多篇学术论文曾经为<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史宇广、单书健主编)<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董建华主编)等杂志及书刊采用.著名学者、福建科技出版社尤廉编审评价他的学术论文具有三大特点: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特点;理论结合实际;材料翔实,文字通畅.显然,先生撰写学术论文有其独到的心悟和经验.

  • 薏苡仁治疗慢性结肠炎

    作者:俞宜年

    先父俞长荣擅长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腹泻.方中薏苡仁,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其应用要点为:舌苔白腻或黄腻,大便不成形,或多黏液.本品功力和缓,尚需根据病情,合理配伍,如与荷叶配伍,其升清降浊、健脾祛湿之功益佳.若偏于湿盛,配合茯苓;偏于湿热,配合铁苋;偏于脾虚,配合参、术;脾虚及肾,配合山药、补骨脂;兼夹食积,配合山楂、神曲.此外,薏苡粥作为久泻患者的食疗方,也有较好效果,用量50~160g.本品煎煮后多黏液,若入汤剂,不易饮服,故用量不宜太多(每剂20~30g).据先父与我个人临床体会.急慢性鼻炎、支气管炎、痹证、腰痛、肺痈、肺炎、水肿、急性肠炎、小儿疳疾、急慢性肾炎、妇女带下等见有湿邪证候者,均可用薏苡仁.本品具有除湿而不助燥、清热而不损阴、益气而不滋湿等特点.

  • 《中医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作者:

    主任委员: 胡熙明副主任委员: 佘 靖 王永炎 龙致贤 李任先 李炳文 李俊德 任继学 刘敏如 张世臣 陈佑邦 苟生亮房书亭 施 杞 赵藕善 傅世垣 秦双发 殷顺海 费开扬委员: (以姓氏笔划为序)刁跃池 于生龙 马有度 王永炎 王鱼门 王炳岐 王绪鳌 韦贵康 龙济瀛 龙致贤 孙万珍 任继学任德权 刘敏如 许锦柏 李大鹏 李任先 李炳文 李俊德 李益民 李乾构 李惠治 吴以岭 吴炳新张世臣 张华强 张孝娟 张学文 张绚邦 张承烈 陈可冀 陈克正 陈佑邦 陈啸宏 来辉武 佘 靖金树滋 房书亭 苟生亮 周绍明 庞春生 姜正谦 郝 富 赵藕善 施 杞 费开扬 费淳璐 胡志祥胡熙明 秦双发 殷顺海 钱 英 高 德 黄春源 梅国强 傅世垣 詹文涛 翟胜利 蔡剑前 戴锡孟顾问: (以姓氏笔划为序)万友生 王一章 王玉川 王其飞 王雪苔 王绵之 王荣和 邓铁涛 史常永 田景福 关幼波 冯天有刘志明 刘渡舟 米玛益西    何 任 陈彤云 李振华 李顺成 沈自尹 吴咸中 张 琪 张奇文张家庆 周仲瑛  阿不力米提*玉素甫  尚天裕 施奠邦 俞长荣 高辉远 唐由之 黄羡明 康郎腊董建华 焦树德 魏福凯

  • 俞长荣先生久泻验方验案选析1例

    作者:俞白帆

    先祖父俞长荣先生是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泄泻,尤其是久泻(2个月以上的泄泻).其特点是辨证准确,立法严谨,处方用药精当.他所研制的久泻验方曾经长期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其一则验案.

  • 万石斋医话(3)--岩草假麻黄案的启示

    作者:俞宜年

    1清代假麻黄案1985年仲秋,笔者与先父(俞长荣先生)在庭院赏月,时皓月当空,金风送爽,笔者央求先生讲说杏林趣闻以助雅兴,先生微笑俯允,思索少顷,遂娓娓道来:清代福州西门外某老妇患病,请医辨治,为伤寒太阳证,处方麻黄汤,用麻黄三钱(约10g).某药店恰巧麻黄售罄,老板为顾全招牌,不敢说缺药,而把岩草(俗称席草,与麻黄形似)冒充麻黄.服药后无汗,次日又请原医看,症状如故,认为病重药轻,仍用原方,加重麻黄为四钱,但仍无汗出.第3天再加重麻黄至五钱,此时真货已到,照方配给,服后大汗不止,虚脱死亡.家属告人知县王绍兰处,罪及医生.医生辩解说,太阳表实证用麻黄汤无误,初用麻黄三钱、四钱,不得汗出,医疗过程并无重大变化,才逐渐增至五钱,何以突然致死?必事出有因.幸亏王绍兰尚能明察,检视3次药渣,发现药店2次以假药蒙人,于是水落石出.

  • 万石斋医话(5)——心悸治验谈

    作者:俞宜年

    心悸多属中医内伤痼疾.先生治疗心悸,严格遵循辨证论治精神,四诊合参,审症求因,审因论治,立法严谨,方药精简,于平淡中求奇功.先生临证的这种思路与特点,在他现存的一些遗案中有比较充分的反映.兹举述数例.

  • 万石斋医话(4)——俞长荣隽语拾零

    作者:俞宜年

    先生医、教、研俱佳,通晓文、史、哲,且能文善辩,发为语言,或谈医理,或议医德,或磋医技,虽零珠片玉,亦多隽永,读之发人深省,受益匪浅,试拈数则.

  • 病有标本治有先后——万石斋医话(7)

    作者:俞宜年

    "病有标本,治有先后",医理易明,但临证病情往往错综复要,孰轻孰重孰主孰次亦扑朔迷离,而治疗措施也因而"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素问·标本病传论篇>).

  • 万石斋医话(2)--经方效如桴鼓

    作者:俞宜年

    先生治学严谨求实,忌用"效如桴鼓""立竿见影"之类的酷语.但笔者在整理先生临证医案时,仍常常不由自主地赞叹:效如桴鼓!

  • 万石斋医话(1)--救人为乐

    作者:俞宜年

    斋藏万石,岂非巨富?否.笔者祖上六世中医,祖籍村名"万石",以之名斋,寓不忘先人之意.俞长荣先生从事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学验颇丰.曾为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并任<福建中医药>杂志主编,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笔者多年随医侍诊,受益良多,现将先生临床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 柴胡劫肝阴说史略——万石斋医话(6)

    作者:俞宜年

    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曾针对"柴胡劫肝阴"之说,撰写<为柴胡辨冤>一文(收入<福建中医医案医话选编>书中),从中可以发现当年不少医患受"柴胡劫肝阴"之说迷惑甚深.

    关键词: 柴胡 俞长荣 经验
  • 俞长荣撰写医案的经验

    作者:俞宜年;林慧光

    根据随师学习体会以及通过学习先生的著作、言论、读书笔记等,总结俞长荣对中医医案撰写的见解及经验,并附医案1则.

  • 步韵俞长荣先生诗四首

    作者:龚仕明

    前不久,有幸拜读《医生本色是诗人--俞长荣先生七律两首赏析》,咏诵一代名医俞长荣先生《登太白楼》、《游采石矶》两首绝妙好诗;又睹路志正、陈鳌石两位先生之书法佳篇,深感杏林前辈仁风笃厚,医术精湛,博学洽闻,才华横溢,当为后学终生楷模.思之再三,遂不惴浅陋,趋步俞公原韵,以寄追慕之情.

    关键词: 步韵 俞长荣 七律
  • 医生本色是诗人——俞长荣先生七律两首赏析

    作者:俞宜年

    俞长荣先生医名昭著,但其工于诗文的诗人气质却鲜为人知.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福建中医学院名老中医陈鳌石主任医师称赞他"医生本色是诗人"、"仁术吟才两足珍",并非溢美.试举两首,以供欣赏.

    关键词: 俞长荣 诗人
  • "炎凉阅尽青如故"--俞长荣《踏莎行·万年青》赏析

    作者:俞宜年

    送去严冬,迎来酷暑.炎凉阅尽青如故.却无蜂蝶恋花枝,孤标一任群芳妒.清水一瓯,明沙盈握.浮生恬淡浑如许.中虚有节不矜持,亭亭似共骚人语.(俞长荣<踏莎行·万年青>)古今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极少咏赞万年青.先生凭切身的真情实感,将无香无味、平凡得连狂蜂浪蝶也不屑一顾,然而"孤标"而确确实实可敬可爱的万年青,作为清明、高洁、生机勃勃的化身,摄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关键词: 俞长荣 万年青 正气
  • 浅谈俞长荣先生的中医药知识小品

    作者:俞宜年

    家父俞长荣,历任福建省中医研究所文献研究室主任,福建中医学院院长、教授.1979至1981年间,承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之约,俞长荣先生曾经陆续撰写了20篇中医药知识小品由该社发往香港和东南亚各地华文报刊上发表.由于我们的父子关系,加上我个人对中医知识小品情有独钟,得以先睹为快,且每篇必读,印象极深.现就个人学习体会,谈谈先生中医药知识小品的几个特点.

  • 福建中医学院“五老”剪影

    作者:俞宜年

    能代表福建中医学院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术水平的,恐怕非学院五老莫属.赵棻、黄宗勖、盛国荣、俞慎初、俞长荣(按出生年月排列)五位教授并称中医学院“五老”,均为全国首批500名中医药专家.作为群体而言,他们具有名老中医那种仁者爱人、治学严谨、医术精湛的共性:作为个人而言,他们各自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各有灵根各自探.我曾有幸随侍左右,或亲聆教诲,或私淑其学.如今,五老均已仙逝多年,但他们的高风亮节、音容笑貌,至今仍历历如在眼前.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俞长荣先生从医治学之路

    作者:俞白帆;俞宜年

    我家至今仍珍藏着一帧20多年前的老照片:一间陋室,一位鬓已星稀的学者正伏案挥毫.他是在撰写学术论文,还是在书写处方,或是在笔录读书心悟?他正凝眉深思,温和而沉静——这就是我敬爱的祖父,全国著名中医药学专家俞长荣先生.先生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历经沧桑,自学成才,终于成为一名国家级名医,其治学心路是值得后人探索、研究与学习的.

    关键词: 俞长荣 治学 精神 中医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