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分析

    作者:袁月明;黄锐敏;袁梦

    目的 通过实验室检测,查找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 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1],GB/T4789-2003、《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检验及处理原则》[2],WS/T9-1996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在29份样品中,分离出7株可疑菌,经生化分型和核酸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型,确认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为奇异变形杆菌引起.

  • 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

    作者:徐胜玲

    2004年8月31日,袁某在广州市花都区某酒店摆宴后发生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并结合临床症状分析,确认这是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 20株奇异变形杆菌耐药基因和整合子分布及亲缘关系分析

    作者:冯福英;杨湘越;洪宇;郑宗富;张薇;蒋际城;曾琦

    目的:了解该院神经内科病区奇异变形杆菌院内感染状况与耐药机制。方法对20株不重复奇异变形杆菌采用PCR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AmpC)酶、碳青霉烯酶(KPC)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耐药基因并测序;PCR法检测整合子并测序;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分析菌株间亲缘关系;对这20株奇异变形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从这20株奇异变形杆菌中均检测出TEM‐1和CTX‐M‐14型耐药基因,10株菌中分离出CMY‐2型耐药基因。从19株菌中扩增出Ⅰ类整合子,分别整合的基因盒有“aacA4+cmlA1”,“dfrA12+orfF+ aadA2”和“dfrA32+ ereA+ aadA2”。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聚类分析20株菌可分为P1~P11的11个PFGE型别,其中P1~P3的12株菌为同一克隆株。20株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高。结论该院神经内科病区出现奇异变形杆菌同克隆株的传播;携带的耐药基因以CTX‐M‐14和CMY‐2型为主;Ⅰ类整合子携带率高,耐药基因盒以“aacA4+cmlA1”和“dfrA12+orfF+aadA2”为主;菌株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氨曲南均为敏感;临床科室应同样重视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 结膜炎患儿眼部分离奇异变形杆菌1例

    作者:冯海杰

    变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引起泌尿系感染、食物中毒等,但从结膜炎患儿眼部分离出此菌,尚属少见.现将本院这一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分析患儿,男,63d.左眼眼红水肿十余天,分泌物多而稠.于2010年8月来松原市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当日及次日连续2次取眼分泌物做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均从分泌物中分离出奇异变形杆菌(P.mirabilis),后经左氧氟沙星、氯霉菌等敏感药物抗菌治疗10d后痊愈.

  • 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所致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作者:刘翠萍;郑家美

    2003年8月1日,福州市马尾区一家小酒楼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为因食物被奇异变形杆菌污染所致,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临床表现:对17例患者调查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头晕、发热.体温在38.5℃左右,腹痛以绞痛、阵痛明显,腹泻次数少者1天1次,多者1天8~10次,以水样便为主,未见脓血便.经输液和抗生素治疗康复,无死亡病例.

  • 不同迁徙能力奇异变形杆菌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唐雨;刘艳霞;刘俊康;邓渝

    目的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 ,检测2种不同迁徙能力奇异变形杆菌变化显著的差异蛋白,为深入研究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性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LB培养基培养迁徙能力不同的内环与外环变形杆菌,通过菌落直径比值反映2种菌迁徙能力的差异;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2种菌总体蛋白表达差异,并着重分析差异明显的核糖蛋白各种类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内环菌菌落直径较小,外环菌菌落直径较大,其菌落直径比值为3.84±0.56;与内环菌相比,外环菌蛋白表达变化显著,仅外环菌表达的蛋白29种,外环菌表达显著下调的蛋白129种,显著上调的蛋白269种;针对核糖蛋白分析发现,表达显著增高的核糖蛋白种类有34种.结论 外环菌从形态到蛋白质表达均有显著变化,其核糖体蛋白表达的显著增加可能是其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 奇异变形杆菌、洛菲氏不动杆菌16s rRNA 3'-23s rRNA 5'间序列的克隆及测序

    作者:石磊;沈宜;顾大勇;王华;周元国

    目的:对奇异变形杆菌、洛菲氏不动杆菌16s rRNA 3'~23s rRNA 5'间序列(16S~23S rRNA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ISR)进行克隆测序,为分子探针技术鉴定两菌奠定基础.方法:针对临床常见致病菌16s rRNA 3'~23s rRNA 5'间序列两端的16S及23S rRNA保守序列设计PCR扩增的通用引物,对两菌进行扩增,利用PMD-18 T Vector质粒对两菌的PCR产物进行T载体克隆构建,测序后申报Genbank.结果:两菌的通用引物扩增产物构建的T载体克隆,测序结果经Blast分析,确定为两菌的ISR序列,申报Genbank获得接收.结论:成功的对奇异变形杆菌、洛菲氏不动杆菌ISR序列进行了克隆测序,该序列可以用于两种菌的通用引物PCR扩增技术鉴定.

  • 奇异变形杆菌潜生体与繁殖体的耐药性差异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黄春基;徐启旺;解晓珍;丛延广

    目的:观察奇异变形杆菌潜生体与繁殖体的耐药性差异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一株自己构建的标准产酶菌株和一株临床分离菌株,经波动培养法诱导产生潜生体及繁殖体,检测二者的耐药性差异,并通过β-内酰胺酶活性分析、外膜通透率测定及外膜蛋白SDS-PAGE检测来探讨其发生机制.结果:潜生体的耐药程度普遍高于繁殖体,二者的β-内酰胺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潜生体外膜通透率降低且有多种外膜蛋白减少或缺失.结论:外膜蛋白的大面积减少或缺失对潜生体耐药程度的提高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应用干涉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菌潜生体繁殖方式的研究

    作者:刘俊康;丛延广;王源;邓国宏;徐启旺

    目的探讨细菌潜生体新的繁殖方式.方法:采用特制的干涉相差显微镜结合显微培养方法,动态观察绿脓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潜生体的繁殖过程.结果:这两种细菌的潜生体表现出多位断裂、自旋端位断裂、出芽生长、梳状繁殖等新的繁殖方式.结论:细菌潜生体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可能有助于种系稳定.

  • 革兰阴性杆菌节律性释放调控物质的研究

    作者:窦君;刘俊康;王娉;徐启旺;张富春

    目的 研究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 PM)波动生长过程中生物波调控因子(biological wave regulating factor, BRF)的节律性释放及作用.方法 应用MTT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RF对细菌代谢的影响;采用凝集抑制实验检测PM周期性释放BRF;原子力显微镜观察PM在潜-生序变化中BRF生成情况.结果 PM在波动生长过程中周期性释放BRF,潜生体可合成大量的BRF.BRF能提高细菌的代谢水平,促进细胞内pH值的变化.结论 PM的波动生长过程是细菌生长代谢的消长与环境平衡-远离平衡变化之间互为因果的动态过程,是与细菌自身调控物质BRF协同作用的结果.

  • 奇异变形杆菌周期性群集运动的研究

    作者:贾雄飞;刘俊康;徐启旺

    目的研究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PM)迁徙生长过程中形态、数量、呼吸酶活性等指标周期性变化.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2,3,5-三苯基四唑氯化物(2,3,5-tetra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作为呼吸酶活性的指示剂观察细菌呼吸酶活性的变化.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细菌形态、鞭毛进行对比观察.比浊法计数PM在时间、空间上的数量的变化.结果PM在固体培养基迁徙生长过程中出现菌体数量逐渐减少、形态由短小到细长、鞭毛由少变多、呼吸酶从有活性向无活性转变的周期性变化.结论PM在培养基迁徙生长过程中,微观上出现菌体长度、鞭毛数量、细菌密度等周期性变化,宏观上出现水波样的环状运动,这是环境、鞭毛、细胞间信号传递和细菌密度等多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 奇异变形杆菌所致的集体食物中毒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王世伟;唐志贵;周世明;周宗俞;杨万霞;张艳皎

    2005年7月26日,在重庆西部地区某饭店有410人参加婚宴,26~27日我院收治了参加婚宴后引起腹泻的53例患者.我们按照突发性、集体性腹泻应急预案处理,对53例患者做了微生物病原学、现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细菌波动生长过程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作者:邓国宏;徐启旺;王琛;刘卯子

    目的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奇异变形杆菌菌落边缘的细菌排列及菌间关系进行观察.方法切取菌落边缘琼脂小块,将琼脂小块上的菌落轻轻印在云母片上,于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奇异变形杆菌波动菌落边缘细菌成单层紧密排列,菌体周围有大量鞭毛存在并在菌体之间耦合成束,菌体表面见到密集的蛋白颗粒.结论原子力显微术可在生理条件下原位观察活体细菌膜表面结构及菌体间相互关系,此方法操作简单,成像清晰且分辨率高.

  •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检测奇异变形杆菌方法的建立

    作者:苏良;张如胜;宋克云;魏泉德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快速且特异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方法]针对奇异变形杆菌脲酶调节子编码基因(ureR)特异性序列的6个位点设计4条LAMP引物,65℃孵育约60min,完成对奇异变形杆菌的扩增,扩增产物经电泳和酶切鉴定.利用LAMP和普通PCR方法同时检测1株奇异变形杆菌和13株非奇异变形杆菌来验证LAMP方法的特异性;将奇异变形杆菌菌液做一系列10倍稀释后用LAMP和PCR方法同时进行检测来比较两者敏感性. [结果]1株奇异变形杆菌扩增出LAMP特征性梯状条带,13株非奇异变形杆菌没有出现LAMP扩增,酶切也证实了LAMP产物的特异性;LAMP检测奇异变形杆菌的特异性与普通PCR相同,但其敏感性比普通PCR高10倍:LAMP检测奇异变形杆菌的检测下限为5 cfu/ml,PCR检测下限为50 cfu/ml.LAMP检测速度相比PCR更快速,在60 min内即可完成扩增反应.[结论]建立了一种特异、敏感、快速且不需要特殊设备的奇异变形杆菌LAMP检测方法,有望用于奇异变形杆菌的快速检测.

  • 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王清

    2006年6月10日,渠县临巴镇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当日中午一居民在某餐馆为其孩子举办满月酒,晚上8时左右少数就餐者发病,6月11日零晨2时左右陆续有20多名急性胃肠炎症状的患者相继入临巴镇中心卫生院治疗.

  • 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温群文;李维克;李博;曾小思

    [目的]食物中毒病原菌的检测鉴定.[方法]采集食物中毒肛拭、可疑食物、涂抹标本共18份,按照GB/T4789.4-2003和WS/T9-1996进行检测.[结果]其中7份肛拭中同时检出肠炎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在菜勺、菜盆、操作台4份涂抹标本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此次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 一起混合性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

    作者:吴雅儿

    2003年5月2日本区某镇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180人就餐,65人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证实本次食物中毒由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所引起.

  • 一起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王仁富;赵小波

    2003年8月30日,广安市岳池县九龙镇某酒楼发生一起食物中毒,通过酒楼现场采集患者吃剩食品及原料、从业人员及部分患者进行肛试检验,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认为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 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作者:韩丽英

    2005年5月21日,沈阳市大东区某企业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由奇异变形杆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1.1中毒经过 2005年5月20日中午11时30分就餐,当晚8时出现首发病例,就餐的462人中,相继有53人发病,发病率为11.47%.

  • 嗜碱耐盐性奇异变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实验研究

    作者:裴标;刘玉娥;高峻;陶墨奎

    对18株嗜碱耐盐性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了病原学鉴定。结果:奇异变形杆菌除能在pHl0.0和10%NaCl胨水中生长外,其余生理生化特征无特殊表现。此类菌株内毒素检出率为100.00%(18/18),还有2株检出ST;具有较强的溶血能力,对小白鼠的致病力很强,对多种抗菌素耐药,7重以上耐药株发生率100%。证实本菌为很强的致病菌。

239 条记录 11/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