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何首乌二苯乙烯苷抑制长波紫外线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损伤

    作者:廖勇;周南;谢少琼;廖万清

    目的 探讨二苯乙烯苷对长波紫外线(UVA)辐射Haca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从何首乌中提取二苯乙烯苷.UVA辐射强度为18J/cm2,用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构建体外细胞模型.MTT法测定细胞活力;酶生化法测定胞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活性及MDA水平;人氧化应激与抗氧化PCR芯片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及抗氧化基因mRNA的变化,通过实时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在18J/cm2UVA辐射下,给定浓度范围内的二苯乙烯苷能剂量依赖性提高胞质SOD和GSH-px活力,降低胞质MDA水平;基因芯片检测发现二苯乙烯苷可明显改变部分氧化应激及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并通过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二苯乙烯苷对UVA辐射的HaCaT细胞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改变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 重庆地区尖锐湿疣患者HPV检测及基因分型分析

    作者:张琴;熊杨;蒋有让;冯林;江雪;王苏平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从而为本地区尖锐湿疣(CA)患者的监测及临床治疗、预防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法对重庆地区401例CA患者的皮损组织进行HPV检测及分型.结果 401例患者中384例检测出HPV阳性,共发现23种HPV亚型,其中HPV6型感染占46.88%(180/384),HPV11感染占40.89%(157/384).其中单一感染226例,占比58.85% (226/384).158例存在2~6种亚型多重感染,多重感染率为41.15% (158/384),其中三重感染占9.38%(36/384),以HPV6+11+43感染多见;四重感染者共有16例,占4.17%(16/384);五、六重感染者全为男性,占1.56%(6/384).多重感染中以高低危型HPV混合感染为主.结论 重庆地区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11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发生率高,并多以高低危混合感染形式存在.

  • 福州地区尖锐湿疣患者HPV检测及基因分型分析

    作者:张弘;徐明;赵敬军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从而为尖锐湿疣(CA)患者的监测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HybriMax技术对福州地区600例CA患者的皮损组织进行HPV检测及分型.结果 585例患者呈HPV感染阳性,共发现20种HPV亚型.HPV单一型感染372例,占63.59%.213例存在2~6种亚型的混合感染,多重型别感染率达到36.41% (213/585).结论 福州地区尖锐湿疣患者以低危型HPV6/11为主,高危型HPV感染率高并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

  • 基因芯片对男性不同部位尖锐湿疣皮损中HPV型别的检测

    作者:徐顺明;谭娟;曹艳云;蔡海斌;周贤琼;张惠平;丁忆慈;邱凤敏;顾留存

    目的 探讨本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在不同皮损部位的HPV型别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87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分为包皮冠状沟组、尿道口组和肛周组三组,采用基因芯片微阵列技术对其皮损行HPV基因型别检测.结果 肛周组患者的年龄较其余两组偏大(P<0.05),皮损数目从多到少依次为肛周组、包皮冠状沟组及尿道口组(P<0.05).各部位的HPV易感性依次为包皮冠状沟组、尿道口组及肛周组(P<0.05).三个部位均以低危HPV型别感染为主,且均以多重混合感染多见.结论 三个部位组的年龄、皮损数及病毒易感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单一感染与多重混合感染情况无差异.

  • 尖锐湿疣组织HPV基因芯片分型及型别分析

    作者:赵敏;董汉生;陈雷;刘道忠;李刚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病毒亚型分布,CA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的情况.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型方法,对武汉市302例CA患者的皮损组织进行HPV检测及分型.结果 302份CA组织标本中HPV阳性286例,检出率为94.7%,单一型别阳性率为73,8%,多重型别阳性率为20.7%,低危型别(HPV6,11,42,43,44)阳性率为80.5%,高危型别(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阳性率为14.2%,对照组阳性率为16.7%.结论 本地区尖锐湿疣以单一型别及低危型别HPV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14.2%.

  •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皮肤科学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周珉菲;徐丽敏

    基因芯片(gene chip)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一个新突破,利用该技术可以对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进行平行分析.基因芯片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景,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主要工具.本文将基因芯片技术在皮肤科学领域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滋阴清热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证患者PBMC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范瑞强;程喜平;赖梅生;吴元胜;陈达灿;禤国维;陈明春;朱晓浚;许德清

    目的 观察滋阴清热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阴虚内热证患者PBMC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用滋阴清热含药血清孵化阴虚内热型SLE患者的PBMC,提取总RNA,用基因芯片检测孵化后PBMC基因表达谱.结果 研究发现滋阴清热方含药血清上调51个基因表达,下调92个基因表达,它们分属于21个基因功能簇,基因编码蛋白分布于细胞的8个部位.含药血清和地塞米松共同上调2个基因表达和下调12个基因表达;但是含药血清还下调12个基因表达和上调9个基因表达,而地塞米松对这21个基因无类似调控作用;同样,地塞米松下调11个基因表达和上调15个基因表达,而含药血清对这26个基因无类似调控作用.结论 滋阴清热方对SLE阴虚内热型基因表达谱影响是广泛和复杂的,涉及基因数目较多,基因编码蛋白在细胞中分布广泛,具有上调和下调功能簇内基因表达的作用.

  • HIV亚型分析基因芯片的制备及应用

    作者:黎志东;徐志凯

    目的建立新的HIV亚型分析方法,并检测其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HIV-111个亚型及HIV-2的env基因C2-V3区一段核苷酸序列,用芯片点样机点样于经预处理的玻片,制备成HIV亚型分析基因芯片,并用其对15份HIV阳性样本进行亚型分析,所得结果与目前常用HIV亚型分析方法-基因序列分析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制备的基因芯片对15份HIV阳性样本检测结果为:样本01、02、03、05、08、09、11、12、13、15为HIV-1 B亚型;06、07为HIV-1 C亚型;04、10、14为HIV-1 E亚型.结论制备的基因芯片亚型分析结果与基因序列分析法所得结果完全符合,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并且具有操作简单、省时、价廉等特点,有望推广应用.

  • 基因芯片对荷瘤裸鼠Tca8113/卡铂耐药基因表达谱的分析

    作者:冯戈;王大章;陈槐卿;何嘉;冷卫东

    目的:研究人舌鳞癌肿瘤组织和耐药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探讨肿瘤耐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化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BALB/c-nu/nu裸鼠皮下接种Tca8113细胞悬液,待成瘤后随机分为化疗诱导组(Tca8113/CBP)15 只和对照组(Tca8113)5 只.诱导组采用卡铂(CBP)进行小剂量连续诱导10 周,将Tca8113组和Tca8113/CBP组肿瘤组织,用人16k cDNA v2.1 SBC-R-HC-100-21基因芯片对其基因表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舌鳞癌Tca8113荷瘤裸鼠和Tca8113/卡铂(CBP)诱发瘤裸鼠中表达差异基因上调基因435条,下调基因284 条.结论:卡铂的诱导化疗使一组基因在舌鳞癌中表达改变,为筛选与舌鳞癌耐药发生有关的基因群,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中某些关键基因提供导向性资料.

  •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相关基因

    作者:朱秀丽;吴军正;温德升;郭青玉;王静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口腔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及其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以期从基因水平上探讨肿瘤转移机制.方法: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及其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作为研究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模型.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用Cy3和Cy5荧光染料标记,制备成cDNA探针,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和分析;并应用RT-PCR技术对其中7个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115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26个基因表达差异(2倍以上),其中19个基因表达水平上调,7个基因表达水平下调.RT-PCR技术对其中7个基因表达差异的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其中2.3%的基因可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转移侵袭相关.

  • 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前后下调人牙周膜细胞表达基因的研究

    作者:张贤华;张斌;赵忠良;陈苏民;吴织芬;袁乃梅

    目的:研究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前后牙周膜细胞下调表达基因.方法:应用点样数512点的基因芯片分析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前后牙周膜细胞下调表达基因.结果: 研究发现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牙周膜细胞后8条下调基因,包括转录调控基因、凋亡相关基因和受体基因.结论: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牙周膜细胞后,可引起部分基因表达下调,从而影响牙周膜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BLM细胞耐药相关基因

    作者:蔡卜磊;徐小方;秦楠;缪叶;吴军正

    目的:应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及其多药耐药细胞株ACC-2/BLM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及其耐药细胞ACC-2/BLM作为研究对象,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用Cy3和CyS荧光染料标记,制备成cDNA探针,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和分析;并应用RealTime-PCR技术对其中6个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45015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2 294个基因表达差异(2倍以上),其中1 310个基因表达水平上调,984个基因表达水平下调.使用RT-PCR和RealTime PCR技术对其中6个基因表达差异进行验证,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BLM细胞耐药性与多个基因相关.

  •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不同浓度蔗糖条件下变形链球菌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姜颖;张铁柱;杨锦波;刘天佳;皮根莉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不同浓度蔗糖条件下变形链球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构建变形链球菌基因表达谱检测芯片,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不同浓度蔗糖环境中变形链球菌差异表达的基因,以观察不同浓度蔗糖环境对变形链球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0.5%蔗糖环境相对于1.0%蔗糖环境,变形链球菌中有约40种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与变形链球菌毒力、致病性、信号系统、细菌表面成分、脂肪酸和磷脂代谢和DNA复制、重组、修复等相关的23种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而糖转运系统和能量代谢等相关的17种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不同浓度蔗糖环境对变形链球菌的调控是多因素、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芯片能有效地筛选不同环境中变形链球菌差异表达的基因.

  • 丙酮醛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学伟;杨克;张杰;穆宏;崔晓光;孙娟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研究丙酮醛刺激前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组织块培养法获取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取4~7代的细胞进行实验,以含丙酮醛液及不含丙酮醛液的培养液分别培养细胞24 h,利用基因芯片分析丙酮醛刺激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前后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基因芯片分析发现丙酮醛刺激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后有5条上调基因和3条下调基因,其中部分基因与细胞代谢、出血及癌症相关.结论:丙酮醛可影响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

  • 基于GO分析的全基因组芯片筛选小鼠牙囊发育早期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作者:张春光;聂敏媛;孟庆岩;王洪云;安钰;董蕊;党平

    目的:利用基于GO 分析的全基因组芯片技术筛选小鼠牙囊组织在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以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获取胚胎17 d(E17)和出生后2 d(PN2)两个时期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囊组织后,以改良Trizol法提取总RNA并制备荧光标记的cRNA;然后再以Aglient 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芯片对比分析上述两时期的基因表达差异;后以GeneSpringGX 7.3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归一化及倍数筛选,并分别以BioCarta、GenMAPP软件进行基因分类和GO分析.结果:①得到两个发育时期牙囊组织相对于牙乳头组织表达倍数都在10倍以上的一组基因;②得到细胞外基质等10余项常见生物功能相关的基因列表.结论:将激光显微切割以及基因表达芯片两种技术联合可用于小鼠牙周组织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

  • 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人牙周膜细胞上调表达基因的研究

    作者:张贤华;张斌;赵忠良;陈苏民;吴织芬;黄明霞

    目的:用基因芯片研究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前后,牙周膜细胞上调表达基因.方法:应用点样数512点的基因芯片分析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人牙周膜细胞上调表达基因.结果:研究发现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牙周膜细胞后有6条上调基因,其中部分基因与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有关. 结论:牙周致病菌内毒素刺激牙周膜细胞后,可引起部分基因表达上调,从而影响牙周膜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 不同遗传背景及增龄对大鼠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田红燕;万红梅;马爱群;韩克;王亭忠;胡志;席雨涛;范粉灵

    目的:探讨不同遗传背景以及增龄对大鼠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筛选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和Wistar-Kyoto(WKY)大鼠为动物模型,用S4000点基因表达谱芯片分别检测不同遗传背景(14 wk SHR大鼠和14 wk WKY大鼠)的大鼠肾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增龄(SHR大鼠从5 wk增龄至14wk)对SHR大鼠肾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从中随机选取2个差异表达基因,用RT-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①SHR大鼠增龄后肾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209个;14 wk SHR大鼠与14 wk WKY大鼠相比较肾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有166个;②根据SHR大鼠增龄及不同遗传背景大鼠肾组织2种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两者共同差异表达基因11个,其中免疫相关基因2个、代谢相关基因4个、其他类型基因5个.结论:代谢、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可能在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重组疫苗E.coli LLO/OVA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并表达趋化因子及受体

    作者:徐曼;徐光绪;王渝琦;戴明燊

    目的:探讨重组疫苗E. coli LLO/OVA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和表达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杂交及RT-PCR检测经E. coli LLO/OVA刺激后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的NF-K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和趋化因子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BMDC活化状况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结果:未成熟BMDC表达趋化因子基因Cc12,Cc14,Cc16,Cc19,Cc117,Ccl22,Cxc12,Cxc14和趋化因子受体基因Ccr2,Ccr5和Ccr7.经E. coli LLO/OVA刺激后4-8 h,BMDC明显上调表达基因Myd88,Nf-Icbl,Cc13,Cc15,Cc17,Cc122,Cxc11,Cxc19和Ccr2,同时下调表达趋化因子受体基因Ccr2和Ccr5,但持续表达Ccr7.经该疫苗刺激后8 h,BMDC上调表达基因Tlr2,Myd88,Nf-kbl和Cxcr4.该疫苗刺激后12 h,BMDC下调一系列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基因表达,仅持续表达基因Ccl5和Cxcr4.经疫苗刺激24 h后BMDC上调表达CD40,CD80,CD86,MHC-II类分子及CXCR4.结论:重组疫苗E. coli LLO/OVA可能通过Myd88/NF-KB信号途径诱导了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成熟并表达一系列趋化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基因,尤其上调了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

  •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小鼠隐睾相关基因谱研究

    作者:杨波;袁建林;高晓康;秦卫军;刘飞;王禾;邵晨;刘贺亮;康福霞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研究小鼠隐睾相关基因谱的改变.方法:建立小鼠隐睾模型,分别提取正常及异常睾丸组织的mRNA,制备杂交用cDNA探针,在包含小鼠4000条cDNA片段的基因芯片上点样、杂交、洗涤后,通过计算机观察二者表达谱的差异情况,并对其中表达下降的COX8a进行RNA斑点印迹杂交以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结果:通过基因芯片筛选,获得34条与小鼠隐睾相关的基因.RNA斑点印迹支持基因芯片杂交结果.结论:利用基因芯片研究小鼠隐睾睾丸组织与正常睾丸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谱可以用于高通量筛选隐睾相关基因以及进一步的研究;COX8a可能在隐睾症的发生与进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 氯胺酮诱导大鼠丘脑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作者:马加海;徐礼鲜;王惠霞;张惠;周丽华

    目的:用基因芯片研究氯胺酮麻醉大鼠丘脑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SD大鼠4只,分为对照组(n=2)和氯胺酮组(n=2).两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100 mg/kg氯胺酮.1 h后,取丘脑,抽提RNA,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转录生物素标记的cRNA,cRNA经提纯、片断化后与大鼠神经生物学表达芯片U34杂交.杂交后的芯片用扫描仪检测信号,收集图像,用Microarray Suite Version 5.0软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1323条待测基因中,氯胺酮麻醉后237条基因差异表达,上调表达132条,下调表达105条,其中差异表达超过两倍的为59条.差异性表达的基因功能可分为NMDA受体、离子通道、信号转导、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等.结论:氯胺酮麻醉可以引起大鼠丘脑基因的差异表达.

2897 条记录 138/145 页 « 12...135136137138139140141...1441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