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肖波;毛金娥;陈万新

    目的评价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异淋)形态学的检查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检测 EB病毒 DNA定量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分别抽取其发热初期和1周后抗凝静脉血做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检测EBV-DNA定量。结合患儿初诊时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异型淋巴细胞>10%及 EBV-DNA定量超过1.0×103拷贝为阳性。结果在2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中,发热初期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82例异型淋巴细胞阳性,100例外周血 EBV-DNA定量阳性。1周后复检外周血,156例异型淋巴细胞阳性,高可达56%;180例 EBV-DNA定量阳性。联合检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型淋巴细胞及 EBV-DNA定量,发热初期,阳性125例,较单纯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型淋巴细胞检测(χ2=17.45,P<0.01)及 EBV-DNA定量检测(χ2=5.92,P<0.05)均明显提高;但1周后,阳性190例,较单纯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明显升高(χ2=18.16,P<0.01),但与 EBV-DNA定量检测比较,无明显提高(χ2=2.12,P>0.05)。结论联合检测外周血细胞学形态及 EBV-DNA定量对早期诊断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十分重要,结合临床表现,能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及准确性。

  • 儿童原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血清EBV抗体与DNA载量检测的诊断意义

    作者:高立伟;谢正德;刘亚谊;王燕;申昆玲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抗体及血清EBV-DNA载量检测在诊断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0月间入住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30例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EBV特异性抗体及抗体亲和力,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EBV-DNA载量.结果 在130例儿童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中,入院时血清EBV抗体反应存在多种类型,抗EBV-CA-IgM阳性率达95.4%,随着时间推移,EBV特异性抗体及抗体亲和力出现相应的变化.77例进行血清EBV-DNA检测,总阳性率为15.6%(12/77),平均拷贝数为1.5×104copies/ml,动态监测提示EBV-DNA载量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结论 血清EBV-CA-IgM结合EBV-CA-IgG亲和力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的敏感度.血清中EBV-DNA检测在原发性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建巍;高毓蕊;田占月;陈昌国;王珍光;李文军;赵强元

    目的 检测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DNA含量,以期为两种病原体的早期诊断与监测提供敏感、准确、及时的实验室结果,并为两种病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筛选出适宜的标本类型.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分别对270份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病毒和HCMV病毒进行核酸检测并分析.结果 270份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VDNA检出率分别是30%和96.7%,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两种类型标本检测EBV DNA的联合检出率为100%;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两种类型标本对HCMV DNA检出率分别是40%和86.7%,两种类型标本对HCMV DNA的联合检出率为100%.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本对EB病毒和HCMV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浆标本,血浆和单个核细胞两种类型标本对EBV DNA和HCMV DNA的联合检出率为100%.临床医生在疑似EBV和HCMV感染患者的诊疗中要选择适宜的标本类型,首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本进行检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血浆标本联合检测,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淋巴瘤患者血浆和PBMC EBV定量测定的对比研究

    作者:姜昌丽;龚军丽;李云;林明辉;王惠萱

    目的 比较分析淋巴瘤患者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EBV-DNA的阳性率及病毒载量.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56例淋巴瘤患者(霍奇金淋巴瘤1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3例)血浆和PBMC EBV-DNA进行定量测定,比较分析两种样本的EB病毒阳性率及EBV载量的差异.结果 淋巴瘤患者血浆EBV-DNA阳性率(26.8%)与PBMCEBV-DNA阳性率(32.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阳性淋巴瘤患者血浆与PBMC的EBV栽量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血浆EBV-DNA定量可以代替PBMC EBV-DNA定量作为监测EBV阳性淋巴瘤疗效的一个生物标志.

  • EB病毒DNA载量与儿童肝肾损害的研究

    作者:李迪;李艳;彭锐

    目的:探讨 EB病毒DNA载量与肝、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4月~7月入院147例 EB病毒DNA阳性患儿,检测其 EB病毒DNA载量和生化指标;收集健康对照组80例。按照DNA载量的高低,分为低载量组80例,中载量组41例,高载量组26例,分析比较不同DNA载量与肝功能、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EB病毒 DNA低载量组、中载量组、高载量组肝损害率分别为17.50%,43.90%和61.54%;肾损害率分别为3.75%,12.2%和37.5%。DNA载量越高,发生肝、肾损害的概率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58,8.38;P值均<0.05);低年龄组DNA载量(4.93±0.75)高于中年龄组(4.60±0.83)与大年龄组(4.63±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73,P=0.006),中年龄组 DNA载量对数与高年龄组DNA载量对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7,P=0.788)。女患儿组 DNA载量对数(4.55±0.62)低于男患儿组DNA载量对数(4.93±0.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2,P=0.015)。患儿组清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1,P<0.005)。结论小儿感染 EB病毒,EB病毒 DNA载量越高,发生肝肾损害的可能性越大。

  • EB病毒相关抗体和EBV-DN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庄健海;张劲丰;吴英;黄星华

    目的 探讨EB病毒相关抗体和DNA的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102例RA患者和206例健康人群的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EB相关抗体VCA-IgG和EA-IgG,同时用实时定量PCR法(FQ-PCR)检测血清中游离的EBV-DNA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单项指标在RA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VCA-IgG 91.2%,87.9%,89.0%,95.3%,78.8%;EA-IgG 70.6%,90.3%,83.8%,86.1%,78.3%;EBV-DNA 44.1%,93.2%,76.9%,77.1%,76.2%;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则分别为99.0%,86.9%,90.9%,78.9%和99.4%.结论 单项指标中VCA-IgG佳,二种EB病毒相关抗体和血清游离EBV-DNA的联合测定可弥补各单项指标的缺点,可更好地作为RA的辅助诊断指标.

  • EBV-LMP1促进鼻咽癌细胞系CNE2对顺铂的抗性

    作者:杨广达;杨红杰;黄必军

    目的: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而其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被证实具有转化致瘤的作用.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LMP1是否使细胞产生对顺铂的抗性,并探索其中的发生机制.方法:用脂质体转染带有LMP1的质粒进入CNE2细胞,G418筛选构成稳定株,qRT-PCR和western检测其LMP1的表达情况.MTT和Annexin V/PI双染实验检测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结果:CNE2/LMP1细胞能够稳定表达LMP1.LMP1能够促进细胞抵抗顺铂的生长抑制作用和抗顺铂诱导的凋亡.结论: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增强细胞对顺铂的抗性.

    关键词: EB病毒 LMP1 顺铂 耐药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6例临床分析

    作者:金瑄;王丽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4%的患儿出现发热、咽、扁桃体炎和淋巴结肿大的典型临床三联征;并发症以肝脏损害常见,其次为肺炎、心肌损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亦有相当一部分患儿表现为双眼睑水肿;变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10%见于85.8%病例,是诊断IM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但其增高程度与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无关.EBV-VCA-IgM是确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指标之一.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各异,病后应注意随访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计数、血清EBV-VCA-IgM、肝功、心肌酶等检查,提高对本病实验室检查特点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更昔洛韦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预后大都良好.

  • 新疆地区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EBV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露露;张晋;刘慧;龚忠诚;凌彬;克热木·阿巴斯;尹小朋;邵博;王冰;林兆全

    目的:通过检测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的EBV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住的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采用ISH技术检测EBV的水平,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HL淋巴结内外、病灶数量、临床分期、肿瘤分型、病理类型、LDH水平等方面分析其相关性。结果:ISH技术检测EBV感染阳性者占4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灶数量无关(P>0.05);与HL淋巴结内外发生部位(结内60%,结外25%,P=0.012)、临床分期(I+II:30.8%, III+IV:71.4%,P=0.023)、肿瘤分型(NHL:54.9%,HL:11.1%,P=0.017)、病理类型(NKT:84.6%,BCL:23.1%,TCL:20%, HL:11.2%,P=0.034)、LDH水平(LDH>250mmol/l:60%, LDH≤250mmol/l:36%, P=0.026)有关(P<0.05);HL淋巴结内外发生部位、临床分期、肿瘤分型、病理类型、LDH水平均是颌面部淋巴瘤患者E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BV感染在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呈高度阳性表达,HL淋巴结内外发生部位、临床分期、肿瘤分型、病理类型、LDH水平均是颌面部淋巴瘤患者E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涎腺淋巴上皮癌的治疗现状研究进展

    作者:林叔陈;傅深

    涎腺淋巴上皮癌是一种伴有淋巴间质浸润的未分化癌,发病率低,其发病与EB病毒感染、免疫反应、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证实,涎腺淋巴上皮癌是一种放射治疗敏感肿瘤,手术联合术后放射治疗为本病治疗的常用模式,获得了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及无病生存率.

  • EB病毒Rta蛋白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祝元雪;李晓江

    鼻咽癌的血清学检测已成为早期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测方法.EB病毒立即早期基因BRLF1的表达产物Rta蛋白在病毒从潜伏期感染进入裂解期复制中起了重要作用,利用ELISA方法检测抗Rta/IgG抗体的表达可作为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一个新靶标.

  • 原发性食管淋巴上皮瘤样癌

    作者:肖建;时宝忆;方永明

    原发性食管淋巴上皮瘤样癌罕见,临床无特异表现,确诊依赖于活检.病理学特点为伴有淋巴基质的低分化或未分化癌,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手术治疗较一般食管癌预后要好.

  •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涛;赵菊梅;梁传余

    EB病毒与鼻咽癌、Burkitt's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霍奇金病和某些因机体免疫力下降而产生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密切相关,其中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尤为受到重视.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在细胞的恶性转化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又与鼻咽癌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EB病毒潜伏膜蛋白1的研究近况与鼻咽癌治疗与预后判断进行综述.

  • EB病毒相关的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学文

    EB病毒(EBV)常使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两者受染,并诱导具复制性的和潜伏的(持续的)感染,导致多种疾病.淋巴细胞潜伏EBV感染引发异质性淋巴增殖性疾病(LPD),如B细胞LPD和T/NK细胞LPD.源于T细胞和NK细胞的LPD有时有重迭的临床症状和组织学和免疫学特征,因为两种类型的细胞来源于共同的前体细胞.但细胞系的测定在淋巴系新生物分类中是重要的,在大多数场合联合现代技术可从T细胞LPD中区分出NK细胞LPD.因为NK细胞LPD其临床特征、预后和诊断存在异质性,有单或多克隆性(或寡克隆性),本文阐明有关EBV-NK-LPD近的研究和临床发现,以建立诊断和治疗策略.

  • 年龄相关的EBV-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

    作者:王学文

    EB病毒(EBV)与某些恶性淋巴瘤相关,包括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HL)、免疫缺陷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患(LPD)和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亚组.Shimoyama等近确认系列无免疫缺陷的老年EBV相关(EBV+)B细胞LPD(B-LPD),在许多方面与免疫缺陷相关的LPD相类似,特称该类新生物为"老年性"("senile")或年龄相关的EBV+B-LPDs.EBV+B-LPD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着年龄增加其相对比例较高,≥90岁达到发病高峰(20%-30%),中位年龄71岁,可能与随着年龄的老化所发生的免疫学恶化有关.该病的病理学特征是具有中心母细胞、免疫母细胞、霍奇金和Reed-Sternberg (HRS)样巨细胞及伴不同程度的反应性细胞成分,是血液学家和病理学家面临的鉴别诊断和治疗选择问题.本文进一步阐明该种新认识的年龄相关的EBV+B-LPD和EBV+HL包括形态学和生物学在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 细胞因子与EB病毒在影响肿瘤发生、演进中的协同作用

    作者:解丽琼;李智

    研究表明,EB病毒与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EB病毒相关性肿瘤的发生、演进过程,在此过程中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MP-1)可能是一个关键的调节点.本文就EB病毒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做一综述.

  • 鼻咽癌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作者:付亚峰;崔德威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是个多阶段的过程.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发现肿瘤不同发展阶段的一些分子可作为标志物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很有意义.现就近些年鼻咽癌标志物研究状况作一介绍.

  • 潜伏膜蛋白1激活核因子-κB的两种途径

    作者:周慧;张月飞

    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MP1)是重要的致瘤蛋白,一直以来是病毒致瘤机制的研究核心.LMP1可以激活多种因子和蛋白酶以维持细胞的生命,其中核因子-κB在LMP1的作用机制中占主导地位.LMP1主要通过其C末端活性区域1(CTAR1)和2(CTAR2)以两种途径来激活NF-κB,并同多种细胞内的因子和酶有关.在此将LMP1激活NF-κB通路的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关键词: EB病毒 LMP1 NF-κB
  • 乳腺癌患者EB病毒感染与癌基因c-erbB-2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李淑英;张科;夏庆安;李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癌基因C-erbB-2相关性.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l);免疫组化法检测EBV阳性乳腺癌及EBV阴性乳腺癌标本癌基因c-erbB-2的表达状况.结果:1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17例EBERl表达,阳性率为9.4%;而相应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BV感染,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EBV阳性乳腺癌组C-erbB-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EBV阴性(P<0.01).结论:部分乳腺癌患者EB病毒感染与癌基因C-erbB-2有一定的相关性.

  • EB病毒BHRF1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作者:孙静;孙强明;李建芳;李彦涵;乌美妮;廖芸;王晶晶;胡云章

    目的:构建并制备能够有效表达EB病毒BHRF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观察BHRF1表达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KMB17)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从B95-8细胞扩增EBV BHRF1基因,克隆至pWPI GW慢病毒载体上,与pVSVG及pSPAX质粒共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包装出重组慢病毒.将纯化后的重组慢病毒直接感染293T和KMB17细胞,荧光显微镜、实时定量RT-PCR、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BHRF1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BHRF1表达对凋亡诱导剂或无血清培养诱发KMB1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重组慢病毒介导BHRF1在293T和KMB17细胞内获得表达,能有效地抑制KMB17细胞的凋亡.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BHRF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

1434 条记录 66/72 页 « 12...63646566676869...717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