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几内亚埃博拉病毒病疫情防控

    作者:王劲;于礼;佟颖

    自1976年人类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对非洲造成的影响就一直存在.2013年底开始,历史上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在西非三国迅速蔓延,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向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三国提供了总价值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1],同时向西非疫区国家先后派出1 000余名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人员.2014年8月开始,中国先后派出四批公共卫生和临床专家到几内亚开展埃博拉疫情的防控工作.

  • 定性和定量评估我国埃博拉病毒病输入风险的方法学探讨

    作者:杜道法;郭慧芬;马飞飞;郭立春;吴朝学;赵坚;田志华;涂文校

    目的 探讨我国输入性传染病的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方法 通过我国(未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埃博拉病毒病输入风险评估示例,介绍输入性传染病的评估方法.计算埃博拉病毒病的感染概率对输入风险进行定量评估,通过专家会商法和风险判定矩阵来予以定性判定输入后果严重性和终风险等级.结果 本方法的步骤为风险路径评估、输入和进一步传播可能性评估、后果严重性评估、风险评价和不确定性分析.结论 用本研究定量评估方法能估计发生埃博拉病毒病输入病例的可能性,定性评估方法能估计输入后果严重性和风险等级,但本文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不适用于对其他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等暴发事件的快速风险评估.

  • 2013-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埃博拉应急响应监测与信息组

    目的 分析2014年发生在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中国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疫情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13日几内亚(Guinea)、利比里亚(Liberia)、塞拉利昂(Sierra Leone)、尼日利亚(Nigeria)和塞内加尔(Senegal)5国共报告EVD病例4985例,死亡2461例,病死率为49%.截至目前疫情整体呈现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疫情主要集中在几内亚;第二阶段为2014年5-9月,疫情主要影响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除尼日利亚外,其余4国彼此相邻,大面积陆路接壤.尼日利亚疫情是由1名利比里亚患者输入导致的继发感染,而塞内加尔报告的是1例几内亚病例.截至2014年9月13日,5个国家中医务人员感染人数近300人(约占总病例数的6%),死亡超过140例.基因分析显示,引发此次疫情的病毒是埃博拉病毒中扎伊尔型(Zaire ebolavims)的一个独立分支.结论 2014年发生在西非地区的EVD暴发疫情是自1976年发现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以来大的一次暴发,同时也是西非地区首次报告EVD疫情,目前形势分析认为疫情可能仍将持续6~9个月.

  • 美国应对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暴发的主要措施与经验

    作者:汪楠;贾晓峰

    2014年初在西非暴发的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在蔓延.美国是急性传染病防控体系为完善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通过发布系列专业技术指南、发布权威信息指导公众开展防控活动、持续推动药物研究与开发、开展专业的国际援助活动等方式对疫情做出应对.借鉴这些先进经验,对进一步加强我国本土外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马飞飞;郭立春;杜道法;吴朝学;郭慧芬;田志华;赵坚;涂文校

    目的 分析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疫情流行特征,总结该国疫情未能及时控制原因,为今后我国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世界卫生组织和塞拉利昂卫生部官方网站公布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至2015年3月1日,塞拉利昂共报告EVD病例11 446例,死亡3546人,发病率为180.6/10万,死亡率为55.9/10万.塞拉利昂疫情时间分布可分为五个阶段:悄然而缓慢传播阶段、暴发阶段、快速上升阶段、快速下降阶段、波动式缓慢下降阶段.疫情首发地区为西南部的凯拉洪,之后输入至西北部的坡特洛科,继而蔓延至全国.有登记信息的病例(10 903例)数据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1),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2136.07,P<0.001).医务人员发病率高于全国,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塞拉利昂疫情未能及时控制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水平落后、文化习俗、防控资源不足、早期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等.该国疫情应对经验对我国今后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非埃博拉定点治疗医院卫生保健工作者感染埃博拉病毒病的调查(利比里亚)

    作者:龚震宇

    西非正在经历有史以来大规模的埃博拉病毒病(埃博拉)流行.卫生保健工作者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危险性增大.截至2014年8月14日,利比里亚报告的埃博拉病例总数为810例,包括在非埃博拉定点治疗医院的卫生保健工作者中发生的10起聚集性疫情.利比里亚卫生和社会福利部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调查了这些聚集性病例,回顾了监测数据,询问了县卫生官员、卫生保健工作者和密切接触者,实地走访了医疗机构.

  • 利比里亚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埃博拉应急响应监测与信息组

    西非利比里亚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流行特征及防控模式进行综述,为我国援助西非3国提供依据;数据来源于利比里亚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态势周报、欧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官网,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特征描述;截至2015年3月15日,利比里亚累计报告病例9645例,报告死亡4252例,病死率为44%,其中医务人员累计报告病例数372例,死亡180例,医务人员感染病例数占西非3国医务人员感染病例数的39%,占该国全部感染病例数的3.9%,医务人员病死率为48%;男女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群普遍易感,以45岁以上年龄组高发,是15岁以下年龄组的3倍;病例密切接触追踪比为100%.利比里亚疫情自2014年3月下旬至4月23日,表现出暂时控制现象,6月中旬出现第二波疫情,且报告病例数呈指数性上升,9月该国疫情达到暴发高峰后,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截至2015年3月15日,利比里亚疫情处于零发状态,疫情趋于控制.利比里亚疫情暴发原因为经济水平落后、文化习俗、防控资源不足、早期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等.该国疫情应对经验对我国今后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我国埃博拉病毒病监测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者:郭慧芬;杜道法;马飞飞;郭立春;吴朝学;田志华;赵坚;涂文校

    为做好西非埃博拉病毒病输入疫情的监测,我国以早期发现输入病例为主要目的,采用较高灵敏度的病例定义,多部门共同协作,并随着疫情形势变化而调整策略.在实际监测过程中还需定期开展系统评价加以改进.实践证明我国开展的埃博拉病毒病监测能够满足预期目的,未来可考虑建立常态的由多部门共同协作的输入性传染病监测机制.

  • 援非抗击埃博拉医疗培训经验与启示

    作者:牟丹蕾;张彤;程香普;张宏伟;吴昊

    在西非埃博拉疫情流行期间,我国向疫区派出公共卫生专家和医务工作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培训对象特点,制定培训方案,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分层培训,把在应对国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和传染病英语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带到了西非疫区,为扭转埃博拉疫情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使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感染病英语教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地验证和提升.

  • 援助贝宁防控埃博拉病毒病医院感染培训方法的探讨

    作者:杜龙敏

    目前,很多医务人员对埃博拉病毒病并不熟悉,对其病原学、传染病学、临床诊疗以及预防控制等知识均不够了解,因此参加抗击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人员,包括医务人员均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属于重要培训内容。为做好埃博拉病毒病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相关培训非常必要。经过培训探索和实践,对培训工作进行全程标准化管理,达到“四个统一”,即统一培训教材、培训课件、培训教具及培训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将防控埃博拉病毒病医院感染的理论知识比较系统介绍给学员,结合教学视频和现场演练,能以快的速度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加强抗击埃博拉病毒病现场工作人员避免受到医源性感染,中国专门组建了“中国公共卫生医疗队”,并受国家卫计委派遣,赴西非贝宁执行埃博拉病毒病公共卫生培训任务。为了总结培训工作的经验,探讨适合于抗击埃博拉病毒病现场实际状况的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方法,为当地相关医务人员预防、控制和消除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发展做好基础的准备工作。

  • 埃博拉诊疗中心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的防控策略

    作者:彭渝;宋彩萍

    2014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以下简称“医疗队”)赴利比里亚援助当地开展埃博拉疫情防控,并为当地新建了一所100张床位的埃博拉诊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Center,ETC),帮助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这是我国首次派出成建制医疗队,在境外建立传染病诊疗中心.在科学、严格地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情况下,筹建过程和收治患者中实现了零感染.现将感染控制作法介绍如下.

  • 埃博拉病毒病留观患者医院感染预防与护理管理

    作者:辛哲;赵红梅;周建红

    北京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 )于2015 年3月20日至3月21日期间收治了1例埃博拉病毒病留观患者,这对于从未接触过埃博拉病毒病的医院及医务人员就如何实施隔离预防,杜绝医院感染和疫情扩散将面临重大考验.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患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 虽然尚未证实可通过空气或其他方式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必须采取全方位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国际联防联控机制分析

    作者:高荣保;陈操;王锋;王宏;姜涛;孙业勤;房彤宇

    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机制通常是以国家卫生部门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并进行职能分工定位,形成统一工作体系.通过研判疫情发展趋势,确定不同疫情形势下的防控工作策略,完善应对预案和重大措施.通过统筹协调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各地区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组织对疫情防范和应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从而达到快速有效地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目的.

  • 埃博拉病毒病主要研究进展及援非实验室检测

    作者:刘玮;房彤宇;曹务春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出血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是人类目前已知为危险的传染病之一.该病病死率高可达90%,由于其对人类危害极大,《国际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已将埃博拉病毒列为潜在的致死性生物战剂.2014年暴发的埃博拉疫情至今仍未平息,被定性为“埃博拉病毒史致命性暴发”.WHO发出警告,同时呼吁全球各国积极投身到疫情的应对中[1].为加深对该病的科学认识,提高科学防控水平,现就埃博拉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和我国应急检测队赴塞拉利昂进行国际救援活动情况进行介绍.

  • 移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在埃博拉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作者:崔玉军;赵建军;贝祝春;张柯;童贻刚;孙业勤;房彤宇

    第一代移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移动P3)是按照国标GB 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标准设计建设,其主体由2台车载方舱组成.展开使用时,主、辅舱通过桥接形成“三区两缓”的整体结构,实现其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的功能.生物战、生物恐怖袭击以及自然原因所致疫情突发时,移动P3能够及时抵达现场,就地展开烈性病原体相关的实验室工作,弥补中心实验室与疫情现场距离过远、延误病原体分离检测时机的问题.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应急反应组织指挥体系

    作者:童贻刚;李春晓;谭亚芳;何君;高波;房彤宇

    埃博拉病毒病原称为埃博拉出血热,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肌肉痛、头痛、呕吐、腹泻、皮疹,有些人在感染晚期会伴有出血[1].由于腹泻、呕吐和出血导致严重脱水,患者往往出现低血压症状,这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该病病死率很高,介于25%~90%之间,平均病死率约为50%,主要经体液(血液、乳汁、精液、呕吐物、排泄物等)传播,患者康复以后,血液中查不到病毒,但是精液中的病毒可存在6个月[2].埃博拉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1].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疫苗,仅有少数几种药物和疫苗处在临床试验阶段,现有治疗方案主要是对症治疗和补充液体.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国际合作防控及对我国参与全球公共卫生行动的启示和借鉴

    作者:李春晓;童贻刚;姜涛;孙业勤;房彤宇

    2014年3月几内亚首次向WHO通报了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之后迅速扩散至毗邻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随后又继续蔓延至尼日利亚、马里乃至在西班牙、德国、美国、英国、印度等国家也发现病例.其中塞拉利昂在此次疫情中危害严重、持续时间久,并严重影响该国的经济发展.一、国际合作在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疫情防控中的作用2014年8月8日WHO将此次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向全球发布了危机预警.美国、英国、中国、法国、意大利、韩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WHO、欧洲联盟委员会(欧盟)、非洲联盟委员会(非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无国界医生组织(MSF)、国际儿童基金会(UNICEF)、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等国际组织相继协助塞拉利昂此次埃博拉病毒病疫情防控,包括援助留观治疗中心、检测实验室等基础设施,派遣专业人员帮助该国政府建立防控体系等.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中13个国际检测实验室的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姜涛;赵光宇;韩剑峰;辛文文;庄道民;谭亚芳;何君;高荣保;王宏

    西非埃博拉疫情防控中,感染者的早期发现、实验室快速确认和及时隔离治疗是有效阻止埃博拉病毒病传播的关键环节.其中,实验室确认是开展疑似患者甄别与治疗以及后续疫情控制措施的基础.西非三国本身并无病原检测实验室,也缺乏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国际援助的检测实验室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梳理国际援助塞拉利昂的各检测实验室情况,并与中国援塞移动实验室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总结国外疫情应急检测的先进经验以及中国当前的缺项与不足,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检测能力建设提供启示.

  • 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病历书写和管理的探讨?

    作者:刘玉琦;高磊;闫涛;李进

    某院抽组的医疗队在赴非收治埃博拉病毒病烈性传染病患者时,面对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病历传输等方面的新情况,医疗队对当地配属医务人员进行了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培训,制定了入院首次记录和日常查房病程记录的表格式病历模板,规范了病历书写内容和形式,并利用当地现有条件实现了病历从隔离区到清洁区的有效传输,对后期临床病例的统计分析和临床科研提供了基础素材,以上问题的逐步解决为今后国内外收治烈性传染病患者时如何进一步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积累了一定经验。

  • 埃博拉病毒病中医临床诊疗思路探析

    作者:杜宁;张宁;郭玉明;刘冰;罗生强;肖小河

    采集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塞中友好医院住院的102例埃博拉病毒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分析临床症状特征.认为埃博拉病毒病符合中医学"暑瘟""湿毒"范畴,初期起病急,常见高热、乏力、头身痛、咽痛,同时伴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第5~7天后部分患者进入极期,瘟毒迫血妄行,高热持续,出现皮疹和瘀斑以及鼻衄、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多部位出血;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少尿和厥脱等征象;大部分患者在发病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中医学认为,本病内因是素体虚弱,正气不足,不耐时邪,导致暑瘟、湿毒从肌肤腠理侵入,逐渐按卫、气、营、血规律传变加重,危重者可并发厥证、脱证导致死亡.

116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