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作者:石喜成;赵文祥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31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选择性行脑室外引流,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尿激酶溶解,手术颅内血肿清除.结果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结论恢复脑脊液循环通路,减少脑积水发生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关键.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前后脑千听觉诱发电位监测

    作者:李志军;胡晓晴;徐金枝;张苏明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评价微创术疗效.方法:对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术治疗,监测术前、术后24、48、72h以及术后第7天的BAEP改变.结果:本组存活30例,6例死亡,死亡率16.7%.术前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潜伏期(PL)及峰间潜伏期(IPL)延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24h内复查,PL和IPL均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48h、72h、7天复查BAEP,与术前相比,PL和IPL虽然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L和IPL仍有延长(P<0.05).结论:微创术安全、有效.BAEP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前后监测及预后评价.BAEP可作为急性缺血、缺氧时脑干功能的一个检测指标.

  • 高血压脑出血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陈保东;袁先厚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分析5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127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比较不同脑出血部位、脑手术方式与上消化道出血之间的关系.以同期无上消化道出血的4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设立对照组.结果:127例患者中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内血肿主要位于丘脑(40例)和桥脑(14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与对照组脑微创手术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和桥脑出血易好发上消化道出血,初步认为微创手术可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 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聂正夫;杨炼球;胡友权;王世清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A组);与同期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B组)比较.结果:A组死亡率、致残率均低于B组,P<0.0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该法操作简单,定位准确,损伤小,疗效可靠,易在临床上开展.

  •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胡培贵

    目的:对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远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使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有36例,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共有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率、手术后半个月的近期疗效和手术后5个月的远期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再出血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半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5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0.5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的近远期效果较好,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再出血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王学进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和常规骨瓣开颅用于不同出血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2组,A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手术,B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显著少于B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患者中,出血量<60ml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出血量在60~80m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患者中,出血量<60ml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出血量在60~80m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救治高血压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出血量小的患者可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出血量较大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罗旌攀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诊高血压脑出血共计64例作研究对象,按数字法分组。32例施以常规治疗,设对照组;实验组在该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有32例。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大,水肿面积小,出血量少,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采用尼莫地平,疗效较佳,建议推广。

  • 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维莉;郝卫伟;段良英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从2017年9月—2018年8月期间,调研人员在该院神经内科招募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中心化方法将这1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得到的是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得到的是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基线及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结果 试验组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Barthel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SAS得分及SDS得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改善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李峰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高血压脑出血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QOL评分和FIM评分.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QOL、FIM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组间对比,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建文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施以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治疗方式在运动功能和生活功能上的评分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生活功能评分术后恢复率上显著优于仅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63.33%vs 40.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属护理满意度上康复治疗的治疗组也是高于对照组的(86.67%vs 76.67%),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显微外科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康复的影响

    作者:张伟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采取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为观察组,采取小骨窗开颅治疗为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都比术后3个月有所增加,而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过术后6个月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康复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效果好,损伤小,操作简单,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 6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护理训练效果分析

    作者:白玉艳

    目的 探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肢功能恢复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2016 年1 月-2017 年1 月基于病床单双号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手段,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相比于治疗前,两组MWS、Barthel 评分均有所提高,然而研究组MWS、Barthe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而言,减重步行训练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促使患者偏瘫下肢功能早日恢复,建议临床深入总结与广泛应用.

  • 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宋旭艳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将其按照奇偶数排列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再出血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凝血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1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两组再出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开展预防性护理能够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作者:陈长凤

    目的 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58例,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和对照组﹝158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分析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认知情况.结果 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对疾病基础知识情况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预防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齐玲;孙惠杰;李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预防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该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46例患者.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为76.09%,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4.35%﹝2/46),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0/46);对照组患者中,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26.09%﹝12/46),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74%﹝10/46),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护理,能有效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再出血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的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模式研究

    作者:赵士芳;赵士芹

    目的 研究在患有高血压脑出血且术后出现偏瘫患者的护理中,早期系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12月间当中收治的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后均出现偏瘫症状,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基础组与早期组,基础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早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接受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护理后的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并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早期组患者接受干预之后的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能力明显好于基础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基础组对象,且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而言,接受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的整体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孙卫国;朱琳

    目的 该次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上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以确保患者疾病的康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该次根据所有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方法.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详细数据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0.00%(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于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首选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此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运用.

  • 中医护理在防治高血压脑出血肺部感染方面的疗效

    作者:张于平

    目的 探析高血压脑出血肺部感染过程中,使用传统的中医进行养护管理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11月该院所接收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采用不一样的护理方式的情况下,将这96例患者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中,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适当的中医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肺部进行研究观察.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后期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相继使用中医护理的方式,可以对患者呼吸困难的情况进行有效治理,降低排痰的难度,也减少了患者肺部感染的实际发生率,从而推动了临床的治疗,效果极为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保守治疗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永刚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方案在保守治疗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采用保守治疗的94例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血肿体积、神经功能及预后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血肿体积为(10.2±2.1)mL,平均NIHSS评分为(2.8±1.5)分,临床有效率为8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保守治疗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有利于迅速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效果.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作者:夏传星

    目的 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该院实行手术治疗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43%及96.0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9%及1.9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实行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有效预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7178 条记录 350/359 页 « 12...347348349350351352353...3583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