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常见外阴阴道炎的治疗进展

    作者:肖晶晶;牛战琴

    外阴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病,居妇科感染性疾病的首位.该病复发率高,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不良结局.临床上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主要有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阴道炎、需氧菌性阴道炎以及近些年新提出细胞溶解性阴道病.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对常见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作者:张云鹤;刘珊珊;李广太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是由于大量乳酸杆菌存在、阴道上皮细胞破裂和出现细胞裸核现象的阴道疾病.乳酸杆菌是健康妇女阴道内重要的优势菌属,其过度生长是否与年龄、雌激素水平及内分泌状态等有关尚不清楚.因此,细胞溶解性阴道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国内外对此病的认知情况不同,临床常常误诊误治为WC,特别是常混淆于RVVC,本文就细胞溶解性阴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作一综述,以期客观指导临床治疗,有效提高治愈率.

  • 妊娠与非妊娠妇女细胞溶解性阴道病发病率分析

    作者:张云鹤;乔雪峰;李广太

    目的 探讨妊娠与非妊娠期妇女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ytolytic vaginosis,CV)的发病率状况.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期妇女240例(包括早期妊娠80例、中期妊娠80例、晚期妊娠80例),采集阴道分泌物,测定pH值,检测C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itis,TV)的发生情况.另选择同期80例非妊娠期妇女进行相同的检查作为对照.结果 研究对象的妊娠各期阴道pH值均低于非妊娠期(P<0.01).妊娠期CV、VVC、BV、TV的发病率分别为22.1%、30.4%、16.7%、7.5%,非妊娠期的发病率分别为8.75%、16.3%、13.7%、15.0%.妊娠期CV的发病率高于非妊娠期(P<0.05).妊娠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CV发病率明显升高,成为妊娠期阴道炎发作的主要原因.结论 由于目前临床上对妊娠期CV认识不足,使阴道感染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及时有效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尤应注意阴道分泌物镜下检查特点,提高重视,加强随访.

  •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的诊疗

    作者:张羽;兰翀

    文章对细胞溶解性阴道病的诊治进行介绍.

  •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何丽丽;张奕标;黄彩珍;罗南玲;范鸿

    目的 研究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V)与性激素六项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临床工作中诊断为CV的患者152例作为观察组,阴道分泌物正常者1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人群月经第2~4天的性激素六项各项指标情况,应用SPSS19.0对性激素六项各项指标变化与细胞溶解性阴道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CV患者多伴有性激素异常,如孕酮(P)不足(<0.20 ng/ml)占25例,卵巢贮备功能下降或有下降趋势卵泡刺激素(FSH)升高(>10.0 mIU/ml) 11例,泌乳素(PRL)升高(>27 ng/ml) 10例,雌二醇(E2)水平下降(<21 rng/L) 12例,FSH与黄体生成素(LH)反比例倒置2倍及以上的12例.对照组仅有5例在4个性激素项目出现异常.根据SPSS 19.0软件分析后发现:细胞溶解性阴道病与E2下降、PRL升高、FSH升高、P下降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与女性的卵泡期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一旦发现细胞溶解性阴道病,需高度关注该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及早发现异常性激素状态.

  • 河北省唐县女性细胞溶解性阴道病发病率分析

    作者:王玉肖;李娟娟;李涛;田红彪;赵静

    目的:了解河北唐县地区女性细胞溶解性阴道病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白带常规镜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对576例妇产科门诊就诊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576例就诊者中,检出细胞溶解性阴道病患者23例(占3.99%),滴虫阴道炎患者65例(占11.28%),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98例(占17.01%),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25例(占21.70%).结论:细胞溶解性阴道病患者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分泌物性状极为相似,若无明确鉴别诊断,极易造成误诊.

  •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研究进展

    作者:王冲;曾忠铭

    乳酸杆菌是阴道正常菌群中的重要成员,是阴道微生态系的优势菌,它通过产生乳酸降低阴道pH值,从而抑制阴道炎症发生[1,2],并能竞争黏附,产生H2O2和其它抑制物质如嗜酸乳菌素,刺激免疫系统等抑制大肠埃希杆菌、白色念珠菌、阴道加德纳菌和动弯杆菌的过度生长[3-5],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6,7].一些育龄期妇女却会因为乳酸杆菌的过生长而造成阴道上皮细胞的溶解破裂[8,9],从而可以导致类似念珠菌阴道炎的临床症状,例如外阴瘙痒、烧灼感、大量白色阴道分泌物[8].

  •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患者阴道优势乳杆菌分布研究

    作者:加子珍;李景平

    目的:研究细胞溶解性阴道病患者阴道优势乳杆菌分布,为指导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0例CV患者为研究对象.于确诊后24小时内,采集患者阴道内分泌物,进行菌种培养分离鉴定并采用DGGE-MLST方法进行分型鉴定,统计分析阴道优势乳杆菌分布.结果:菌株鉴定及16S rRNA基因V1-V2区illumina平台测序结果显示,10例样本中,共分离出卷曲乳杆菌4株,詹氏乳杆菌3株;格氏乳杆菌3株.此外,三种优势乳杆菌中,卷曲乳杆菌的平均分布比例为45.59%,相对比例大,而詹氏乳杆菌和格式乳杆菌,平均分布比例相对接近,分别为29.75%和22.34%.结论:CV患者阴道内卷曲乳杆菌、詹氏乳杆菌、 格氏乳杆菌为其优势乳杆菌,其中卷曲乳杆菌占有较高比例,对阴道内优势乳杆菌分布进行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外阴假丝酵母菌病的鉴别要点

    作者:杨淑华;李淑霞;张月香

    目的 探讨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V)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外阴假丝酵母菌病(VVC)的鉴别要点,为CV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因阴道炎反复发作而就诊于我院阴道感染科的患者进行查体及阴道分泌物检查,确诊病因,记录CV、VVC等确诊例数并统计构成比.分析CV患者的年龄分布、CV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生理周期阶段,比较CV与VVC的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结果 在249例反复发作性阴道炎患者中共发现单纯感染238例,其中VVC、CV分别占37.4%、26.9%.64例CV患者中,76.5%的患者集中于25 ~ 30岁和31 ~ 35岁年龄段.CV发病时患者处于排卵期及黄体前期共45例,占CV患者的70.3%.CV患者灼烧感、外阴痛、性交痛的发生率高于VVC患者(P<0.05),外阴红肿发生率低于VVC患者(P<0.01),阴道分泌物呈乳状的发生率高于VVC患者(P<0.01),阴道pH值<4.0的发生率高于VVC患者(P<0.01).结论 CV是阴道炎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之一.CV的发病可能与雌激素分泌有关.临床症状、阴道内pH值、分泌物性状有助于鉴别CV与VVC.

  •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肖冰冰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ytolytic vaginosis,CV)是由于阴道内正常优势菌乳杆菌的过量生长造成阴道鳞状上皮细胞溶解破裂而引起的一种阴道疾病.

  •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的诊治进展

    作者:曾玺

    乳杆菌是女性阴道正常菌群中的重要成员,可通过产生乳酸、H2O2和其他抑制物质如嗜酸乳菌素,刺激免疫系统等方式来抑制大肠埃希菌、假丝酵母菌、阴道加德纳菌的过度生长,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但乳杆菌的过量生长可造成阴道上皮鳞状细胞的破裂,导致一些类似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症状,即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V).通过对CV的诊断、临床鉴别、治疗等方面进行文献回顾,提示本病发病率低于VVC、复发性VVC(RVVC)等,临床中易误诊误治.对于长期阴道分泌物异常、实验室真菌检查反复阴性、经验使用治疗真菌感染类药物无效的患者,应积极考虑本病的可能.

  • 阴道炎性疾病代谢产物差异性比较

    作者:慕建宁;马小红;白芳利;严维娜;陈广福;卢占斌;安瑞芳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V)之间阴道代谢物的差异性.方法 纳入2014年3至10月在西安高新医院门诊就诊的186例女性,其中BV女性50例,VVC女性41例,CV女性30例和健康女性65例;测定阴道分泌物中D-乳酸和L-乳酸、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浓度,并分析其与三种阴道疾病的关系.结果 四组阴道分泌物L-乳酸、D-乳酸、EMMPRIN、MMP-8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917.059、727.342、133.657、262.906,均P<0.05),BV组阴道分泌物D-乳酸和L-乳酸浓度与对照组和VVC组相比显著性减少(t值分别为15.624、80.106;26.299、87.663,均P<0.05),VVC组阴道分泌物中L-乳酸浓度与对照组相似(t=1.423,P>0.05).对照组、BV组和CV组女性阴道分泌物中EMMPRIN浓度相似,对照组和BV组女性阴道分泌物中MMP-8浓度相似(t=1.296,P>0.05).对照组、BV组、VVC组和CV组阴道分泌物中EMMPRIN和L-乳酸浓度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501、0.629、0.374、0.671,均P<0.05).BV组阴道分泌物中EMMPRIN和D-乳酸浓度呈高度相关(r=0.311,P<0.05),而对照组、VVC组和CV组阴道分泌物中EMMPRIN和D-乳酸浓度则弱相关.对照组和VVC组阴道分泌物中EMMPRIN和MMP-8浓度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462、0.519,均P<0.001).结论 BV女性阴道分泌物D-乳酸和L-乳酸分泌不足,而VVC女性的EMMPRIN和MMP-8水平提升,女性在L-乳酸水平提升;这些偏差可能为预防和治疗BV、VVC和CV提供新的手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