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ICC在早产儿重症监护中应用的护理

    作者:赵静

    目的:介绍新生儿监护室(NICU)开展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60例的应用经验.方法:选用BD公司生产的1.9Fr PICC包.将患儿置于辐射式抢救台上,测量穿刺长度(患者手臂外展90°,从预刺点开始,沿静脉行经至右胸锁关节,然后下至第三肋间的长度即为插管长度).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以0.5%活力碘局部消毒整个肢体,常规铺巾,先将导管剪至所需要的长度,持导入针以30°角进针,见回血送导入鞘,继而送导管至预定长度,退出并撕裂穿刺针套,然后接肝素帽,用肝素稀释液封管备用,后用3M无菌透明固定贴覆盖穿刺口.拍摄胸片,确认导管尖端的位置.结果:60例中4例穿刺失败,56例按操作规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术中经过顺利.结论:PICC的定义为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1年).PICC的优点是安全、可靠、护理方便,长期留置、创伤性小,并发症少、风险低,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活动方便.

  • 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的临床应用

    作者:付嘉清

    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进入外周静脉管腔,为患者提供7~49天静脉输液治疗.方法:将因各种原因需静脉输液>7天的患者、外周静脉条件较差的患者,共96例,经由前臂肘窝插管达到近侧的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臂丛静脉,尖端位于腋窝水平或肩下部,但不到达中心静脉,属于外周导管,长度在7.5~20cm[1],以保证治疗或营养供给.结果:减轻了外周血管的损伤;保证静脉通路;与普通留置针相比,具有留置时间长、感染率低、活动方便、并发症少的优越性;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结论:该方法对于外周血管条件差而又要保证治疗和营养的反复输液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

  • 经外周静脉及介入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探究

    作者:郑亚成;陈辉;董林祥;宇雪豹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及介入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经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进行介入导管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溶栓后的总血栓静脉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外周静脉及介入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

  • 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中的应用

    作者:尚晓春;尤春平;马瑛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PICC)患者护理管理中产生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行PICC的患者80例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2组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5% vs 42.5%,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2.5% vs 67.5%,P<0.05).结论 行PICC置管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管理,能促进护士在较短时间内掌握PICC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肿瘤化疗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作者:热依娜?乌甫里;崔萍

    目的:对肿瘤化疗患者外周中心静脉(PICC )置管的并发症及造成这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来该院进行肿瘤化疗的127例化疗并行PICC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的并发症及导致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7例行PICC置管患者中,17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13.38%,8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6.29%,7例发生导管堵塞,发生率5.51%;头臂静脉PICC置管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0.00%,明显高于贵要静脉2.41%和正中静脉2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维护模式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1.11%,明显高于3M换药模式护理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进行 PICC置管治疗容易产生并发症,而正确的穿刺方法、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及采取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上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詹韵韵;彭梅;姜凡;张新书;李娅荣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上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7例PICC患者,超声观察导管在血管内位置及走行、所在静脉管腔情况及血流状态.结果 67例患者超声检查均可显示导管.54例PICC导管及其所在静脉未见异常,表现为光滑平行管状高回声,所在静脉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10例导管所在静脉有血栓形成,表现为静脉增宽,内可见低回声物,血流信号变窄或完全无血流信号;2例导管壁周缘有附着物形成,表现为附壁较小低回声物;1例导管腔内可见堵塞物,表现为导管内较小低回声.结论 超声检查可对经上肢静脉PICC术后患者随访观察.术后血栓形成是其主要并发症.

  • PICC置管在早产儿中的护理应用

    作者:任秀伟;王会悦;于靖华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在早产儿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2015年12月大庆油田总院新生儿监护室放置PICC的9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患儿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5.2±11.4)d,总的留置时间为2548导管日.结论 PICC有利于重症早产儿的抢救与救护,为重症早产儿提供有效的静脉通路;导管堵塞、静脉炎是常见的导管不良事件,降低导管堵塞、静脉炎的发生率是目前PICC维护工作的核心.

  • 经外周静脉及介入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作者:张丹阳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及介入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5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外周静脉溶栓治疗法,而观察组患者给给予介入导管溶栓治疗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患肢消肿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的患肢消肿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临床效果优于经外周静脉溶栓,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

    作者:朱丽

    目的 观察评价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3%VS26.7%),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 对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降低个体患者穿刺部位感染、穿刺点红肿、导管渗液、静脉炎以及导管滑脱等并发症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