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靶点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韩建农;梁国权;邓镇平;任生;陈文英;叶佩莲;吴曦宇

    目的:探讨对靶点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56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MRI、CT表现相一致,28例行腰椎间盘内外臭氧注射术,另28例行靶点射频消融术(穿刺到突出的椎间盘突出部,只对突出部进行治疗),随诊3~24个月.结果:1年后臭氧组总有效率46.4%,射频组82.1%.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靶点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是更加微创的疗法.

  • 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移位194例

    作者:金昇谦;朴钟元

    笔者自2006年至今,开展了以芒针为主配合毫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移位性疾病的临床观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间治疗该病194例.绝大多数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规范化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黄仕荣;石印玉;詹红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病因,多种非手术治疗疗效满意,并在多国被推荐使用.非手术疗法的有效性与优势取决于如何被有效运用.为此,该文提出医患双方的积极态度、正规治疗方案与足够的治疗时间,以及多种疗法的程式化运用是规范该病非手术治疗的基本要求.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个体化分层诊断

    作者:黄仕荣;石印玉;詹红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发病,病因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疾病个体化特征显著,正确及时的分层诊断是规范化个体治疗的前提.本文系统地提出了定性诊断、定位诊断、排除与合并诊断、分型与分证诊断、病情分级诊断等分层诊断的内容与方法,以适应该病个体化综合治疗和临床研究的实际需要.

  • 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唐福宇;黄承军;陈日新;徐敏;刘保新;梁柱

    目的:对比传统艾灸法与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传统艾灸组,每组60例.热敏灸组在腰背部及下肢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穴,实施灸疗,每日1次;传统艾灸组温和灸夹脊穴、次醪、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7天,疗程结束及半年后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经治1疗程后,热敏灸组愈显率为65.0%,优于传统艾灸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以上患者半年后随访,热敏灸组愈显率为62.3%、复发率为26.4%,传统艾灸组分别为34.2%、46.3%,热敏灸组疗效优于传统艾灸组且复发率低于传统艾灸组(均P<0.05).结论:热敏灸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其疗效稳定、复发率低.

  • 腹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作者:梅雪峰

    目的 了解腹针常规针刺,熟悉腹针常用腧穴及定位,探讨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2005年3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腹针组和电针组.结果 腹针组痊愈率与电针组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5).结论 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电针.

  • 刃针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作者:马胜;于瑞玲

    目的 探讨刃针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刃针及针刺疗效的对比.方法 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数字表法(2:1:1)随机分为刃针配合手法治疗组和刃针对照组及针刺对照组.结果 三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刃针对照组和针刺对照组.治疗组疗程与疗效的关系表明:病程越短,治愈好转率就越高,治疗组发病年龄与疗效的关系表明:发病年龄越小,其治愈好转率就越高.结论 刃针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通过刺激俞穴与外周神经,减轻组织水肿,减少筋膜室间张力,调整腰椎间盘内外压力,恢复脊柱力学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 作者:

    关键词:
  • 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状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阳;黄伟敏;宋若先;于秀淳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状发生率,探讨其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2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获得随访,其中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110例(单摘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70例(融合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动态内固定术44例(非融合组).观察三组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发生率.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4例患者术后随访期末,出现术后残余症状106例(47.32%,106/224),其中单摘组69例(62.73%,69/110),融合组26例(37.14%,26/70),非融合组11例(25.00%,11/44),三组术后残余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77,P=0.000),单摘组与非融合组和融合组术后残余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21,P=0.000;x2=11.235,P=0.001),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术后残余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17,P=0.178).结论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状发生率有差异,腰椎植骨融合术及动态内固定术能有效降低腰椎术后残余症状的发生.

  • 椎板截骨回植髓核切除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

    作者:赵景才;任延德;杜军;徐辉;冯献礼;陈长力;唐绍奇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miation,LDH)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常用手术方法有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但生物力学研究及长期临床随访观察发现传统术式有以下缺点:硬膜外大量瘢痕形成导致医源性椎管狭窄;腰椎有失稳倾向,严重者导致腰椎滑脱.我院1998-2000年应用椎板截骨回植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伴有腰椎管狭窄症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针刺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作者:吴伟凡;张丽辉;梁汉彰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断的增加.治疗该病症的方法在临床上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大约有80%的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疗法缓解或者治愈,因而使受到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快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其对神经根的压迫[1,2].笔者用牵引和针刺配合牵引2种治疗方法,对10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报告如下.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临床观察

    作者:范佳妮;孙志伟;侯跃辉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常见的病因之一,常因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腰部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发病.现代临床研究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大部分可通过保守治疗得到缓解[1,2].笔者采用穴位注射结合牵引和电脑中频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论述如下: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的原因分析

    作者:张兆坤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减少手术失败率.方法 对27例再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再手术的原因有腰椎间孔狭窄7例,侧隐窝狭窄5例,明胶海绵术中应用不当3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5例和残余髓核再突出7例.再次手术时15例行全椎板切除侧隐窝扩大术或椎间孔扩大成形术,5例行椎间盘极外侧突出髓核切除术,5例采用扩大半椎板手术入路侧隐窝扩大术,2例在急症下行原切口探查术,所有患者保存了部分腰椎小关节突.术后随访12~63个月,效果优21例,良5例,差1例.结论 漏诊、定位错误、神经损伤等因素是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的主要原因.

  • 温经止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

    作者:吕周焕

    目的:观察温经止痛类中药配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温经止痛汤(制川乌、淫羊藿、桂枝、独活、地龙、穿山甲、乳香、没药、鸡血藤、当归、白芍、炙甘草等)治疗,寒凝血瘀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结果:临床中有效率91%.提示:本方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除痹的功效.

  • 以痛为腧按揉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致腰腿痛的效应

    作者:李征宇;陈培青;龚利;顾非;沈国权;严隽陶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压痛点按揉法对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腿痛的镇痛作用,并与传统斜扳法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平行试验的方法,选择2003-02/2004-04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推拿科住院的60例单侧型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压痛点治疗组和斜扳法对照组(n=30).压痛点治疗组施用拇指按揉法于患者腰部压痛点和委中穴处进行治疗;斜扳法对照组施用腰椎斜扳法.治疗均为20 min/次,1次/d,7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应用腰痛疗效的分级表(总分为100分,评分越低腰痛越剧烈)评估2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评估疼痛程度,并检测推拿前和推拿后1周两组血清β-内啡肽和P物质水平.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腰痛疗效积分:压痛点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高于治疗前(64.77±4.14,40.63±2.93,P=0.01);斜扳法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也高于治疗前(60.70±5.78,42.83±3.63,P=0.0);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目测类比评分:压痛点治疗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4.71±0.52,8.99±0.26,P=0.0);斜扳法对照组治疗后也低于治疗前(5.59±0.80,8.94±0.27,P=0.0);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1周后压痛点治疗组患者高于治疗前[(55.83±5.53),(46.07±5.10)ng/L,P=0.0];斜扳法对照组患者低于治疗前[(46.50±3.72),(49.87±4.38)ng/L,P=0.15];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④血清P物质水平:治疗1周后压痛点治疗组患者低于治疗前[(34.73±4.98),(37.95±4.66)ng/,P=0.01];斜扳法对照组患者高于治疗前[(42.04±4.06),(39.92±3.32)ng/L,P=0.19];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①以痛为腧按揉法和斜扳法均能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减轻,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②以痛为腧按揉法可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明显升高,血清P物质水平明显降低;而斜扳法的作用与之相反,提示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作用机制不同.

  • 手法治疗体育系在校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张旭东;纪志敏

    在校大学生,特别体育系的学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由于用力不当,或身体失衡,极易损伤腰椎,破坏腰椎的生理平衡,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对患病学生采用手法治疗,效果较好.

  • CT扫描技术原因致腰椎间盘脱出漏诊分析

    作者:汪鸿;潘云龙;赵书哲;毛利剑

    近年来,CT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主要方法,但对CT扫描技术原因所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漏诊探讨较少.2002年1月以来本院经手术证实腰椎间盘脱出64例,现对因CT扫描技术原因所致漏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个体化治疗哲学思考

    作者:黄仕荣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功能障碍与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病因.该病病理复杂,临床表现多变,疾病个体化特征显著.因此,临床实践中,有必要对具体患者的疾病特征及其疼痛背景加以综合分析,以更好地做到个体化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具体患者的佳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

  • CT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移位症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金勇;赵斌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移位症中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314例腰椎间盘移位患者(4644个椎间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进行CT检查的结果。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2730例患者发生腰椎间盘膨出,有563例患者发生椎间盘突出,有33例患者发生椎间盘脱出,有817例患者发生椎间盘膨突,有501例患者发生椎间盘膨出并突出,有2332例患者因发生椎间盘移位而导致硬膜外脂肪消失及硬膜囊受压,有626例患者因发生椎间盘移位导致神经根受压,有139例患者的病变椎间盘发生钙化,有253例患者发生侧隐窝填塞及神经根湮没的情况,有203例患者发生椎间盘变性、出现真空征的情况,有173例患者罹患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CT检查在诊断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移位症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腰椎间盘移位症患者的CT表现及病理改变各不相同,产生的后果也不尽相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为此病患者进行CT检查的结果为其设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 夹脊穴不同取穴与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姜桂美;贾超

    目的:探讨督脉旁开0.5寸与1寸取夹脊穴及深刺2.5寸与浅刺1寸哪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更优.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督脉旁开0.5寸浅刺组、督脉旁开0.5寸深刺组、督脉旁开1寸浅刺组及督脉旁开1寸深刺组4组,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标准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的腰痛疾患治疗成绩评分量表评价4组的治疗效果.结果:4组治疗效果以督脉旁开1寸深刺组效果更优.结论:督脉旁开1寸取夹脊穴并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