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疗效观察

    作者:邢金春;陈斌;陈实新;张开颜;庄炫;周中泉

    目的:评价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在行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后,原切口向下延长2 cm,行常规开放性膀胱袖套状切除术;对另1例行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后,原切口向上下各延长2~3 cm,再行开放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左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结果:5例均手术成功,前4例手术时间180~240 min,术中出血50~180 ml;后1例手术时间540 min,术中出血1 000 ml.术后8~28天出院,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安全有效的,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手助腹腔镜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谢立平;秦杰;周晓峰;郑祥毅;王微;陈军;赵伟平;万群;楼国光;王逸民;陈慧英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在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手助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肿瘤7例(其中经腹腔途径5例,经腹膜后途径2例).病理类型均为移行细胞癌(肾盂移行细胞癌5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和输尿管多发性移行细胞癌1例).结果:7例手助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97.5 min;术中出血50~300 ml,平均111.4 ml;术后住院时间7~53 d.结论:采用手助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一种可选择的新的手术方式,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自体肾移植治疗输尿管癌的探讨

    作者:黄亚胜;虞旗旗;金杰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自体肾移植治疗的理论基础和优点.方法:对9例输尿管癌患者行自体肾移植术治疗,切除输尿管癌上方3 cm正常输尿管及下方输尿管全长,并做膀胱输尿管入口处的袖套状切除术;患侧肾行同侧髂窝肾移植、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结果:9例输尿管癌包括T34例和T24例中,各有1例膀胱癌复发,其余无尿路上皮肿瘤复发,其生存率1年为100%,2年为88.8%,5年为66.7%.结论:自体肾移植术对输尿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基本等同于传统的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包括膀胱袖套状切除),对于孤立肾及双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也是个好的手术方式,为以往不能行保留肾功能的高分期孤立肾及双肾功能不良的输尿管癌患者争取到手术机会.为输尿管上段肿瘤患者也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保肾手术方式.

  • 儿童输尿管炎性假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梁培禾;马宏青;高建平;张征宇;费广圣

    目的:探讨输尿管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IPT)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报告1例9岁男性输尿管IPT患者,并复习文献就相关问题予以讨论.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病理检查证实为输尿管IPT.结论:IPT指组织炎性增生形成的肿瘤样团块,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难与恶性肿瘤相鉴别,其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输尿管IPT治疗大多仍需行外科手术,并在治疗后进行随访.

  • 输尿管肿瘤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祥生;姬彤宇;单磊;李启忠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输尿管肿瘤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7例输尿管肿瘤的早期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阳性发现的特点.结果:持续性镜下或肉眼血尿占97.3%,同侧肾积水占67.6%,伴尿路感染症状占43.2%;术前诊断30例,术中诊断7例;螺旋CT成像确诊率72.2%,输尿管镜确诊率70.0%,逆行造影确诊率50.0%,输尿管拉网活检3例均确诊.结论:输尿管肿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持续性镜下血尿并有原因不明的肾积水者,应及早行螺旋CT成像和输尿管肾镜检查.输尿管拉网活检可作为早期诊断输尿管肿瘤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输尿管肿瘤 诊断
  • 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

    作者:张旭;叶章群;何延瑜;朱庆国;陈忠;郭小林;王少刚;马鑫;彭健

    目的:评价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上尿路肿瘤患者,其中2例曾有同侧肾移植史,行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黏膜袖套状切除术,并记录其有关指标.结果:26例均手术成功,其中3例采用经腹腔途径,23例经后腹腔途径.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量46 ml,术后住院时间10.5 d,恢复正常活动时间4.1周.20例随访6~38个月,1例局部腹膜后肿瘤复发,1例膀胱内复发;无远处转移及穿刺通道的种植性转移.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但其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尚需作进一步的评价.

  • 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并膀胱袖套状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

    作者:江军;朱方强;靳凤烁;张尧;叶锦;孙中义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并膀胱袖套状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对7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术,经同侧下腹斜切口切除输尿管肿瘤或下段输尿管并行膀胱袖套状切除,完整取出切除的肾输尿管标本.术后常规卡介苗膀胱灌注.结果:手术时间210~240 min;术中出血量80~200 ml;术后8 d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0.5~1.5年,1例肿瘤局部复发伴肝脏转移,其余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并膀胱袖套状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及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附26例报告)

    作者:李维国;夏术阶;张捷;朱江;唐孝达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检查方法,总结诊治经验.结果:26例术后均行病理检查证实为移性细胞癌.术前经B超、IVU、膀胱镜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CT、MRU等确诊24例(92.3%).结论:联合应用B超、IVU、膀胱镜、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和CT、MRU检查方法,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符合率.膀胱镜、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基本的检查手段.治疗以手术为主.

  • 原发性输尿管癌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评估(附21例报告)

    作者:王栋;林悦川;李文;陈复纯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1994~2000年收治的2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均经手术证实;21例行B超检查,3例提示输尿管占位病变;15例行IVU检查,5例提示输尿管病变;10例行逆行肾盂造影,9例提示病变;12例行肾穿剌造影均能显示病变;6例行CT检查,5例提示病变;6例行MRU检查均能提示输尿管病变.结论:B超、IVU是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基本方法,逆行肾盂造影、肾穿剌造影、CT、MRU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其中以肾穿剌造影和MRU的诊断率高.

  • 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体会

    作者:李恒;鲁功成;曾甫清;张齐钧;张润清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术前采用IVU、B超、膀胱镜、逆行尿路造影、CT等多种方法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14例(88%),术后病理检查16例均为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结论:对老年人不明原因的单侧腰痛和肾积水,要考虑到该病的可能;术前联合采用多种诊断方法可提高其确诊率;对老年人不明原因的单侧输尿管狭窄应慎重对待.

  • 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

    作者:瞿立辉;蔡松良;陈昭典;周本初

    目的:总结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均行开放手术治疗,并在术中、术后得到病理证实;2例获得随访,疗效确切.结论:对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较难确诊,单发病灶可行病灶切除术,多发病灶必要时可行肾及输尿管大部分切除术.

  • 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吴忠标;邵远;张祖豹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33例作了回顾性分析,比较了各种检查手段.结果:33例均为移行细胞癌,术前确诊21例,占63.6%.术后随访2个月~8年,死亡6例.结论: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基本检查手段;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仍是其主要术式.

  •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严春寅;郭震华;陈赐龄;浦金贤;侯建全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82年2月~1998年2月收治的3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研究.结果:38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输尿管移行乳头状细胞癌,其中G1级7例,G2级19例,G3级12例;Ⅰ期14例,Ⅱ期16例,Ⅲ期5例,Ⅳ期3例.获得随访35例中,生存6个月~1年6例,1~3年12例,5年以上13例,16年4例,长期生存29例(82.86%).结论:选择早期诊断的方法并及时、正确治疗,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远期疗效.

  • 残留输尿管移行细胞癌(附6例报告)

    作者:王荫槐;黄循;刘任;杨罗艳;张选志;赵小昆

    目的:探讨残留输尿管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988~1998年经手术治疗的6例残留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结果: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2年,1例术后16个月发现膀胱肿瘤,5例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膀胱镜和输尿管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残留输尿管和输尿管开口处膀胱袖状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附50例报告)

    作者:刘雨;孙光;王文成;马腾骧;徐勇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对1973~1997年收治的50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经验进行总结.结果:50例均作IVU检查,其中31例患侧肾脏不显影,仅有7例显示输尿管充盈缺损或狭窄.26例行逆行造影,有16例输尿管充盈缺损或狭窄.48例作B超检查,有43例显示肾积水,35例显示输尿管扩张积水,25例显示输尿管低回声或略强回声的实质性肿物.27例作CT检查,有17例显示输尿管软组织密度实质性肿物.44例作膀胱镜检查,有8例肿瘤自输尿管管口脱出,11例患侧输尿管管口喷血.47例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40.4%. 结论:术前联合应用IVU、B超、逆行造影、CT、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等检查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正确诊断率.

    关键词: 输尿管肿瘤 血尿
  • 原发性输尿管癌50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英奇;李健;周忻;周文辉

    目的:提高早期诊治原发性输尿管癌水平.方法:对1973~1996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0例原发性输尿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0年,总的5年生存率为54.3%,根治性与保守性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5.2%和52.9%;根治性手术后的膀胱癌发生率(24.1%)低于保守性手术(41.2%).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分级,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28例报告)

    作者:邢江湜;王克孝;陈景洲;蒋云仙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有关文献分析1984年1月~1997年7月收治的2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并进行讨论.结果:28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常见,膀胱镜检、逆行输尿管造影和输尿管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治疗以手术为主.28例中17例获得随访,其中9例无瘤生存,8例死亡.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预后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合理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 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诊断(附57例报告)

    作者:陈烈;张祖诏;马腾骧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973~1997年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57例,并对其临床特点及各种检查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6.5%(55/57).结论:凡原因不明的血尿患者,经B超或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发现有肾积水或肾不显影时应考虑到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可能.在各种检查中,以逆行输尿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高.

  • 输尿管透明细胞癌1例

    作者:李伯全;崔小健;康胜虎

    患者男,34岁,主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天于2012年12月7日入院.入院前1年健康体检无明显异常.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CT平扫显示右侧输尿管下段有占位性病变,并右肾、输尿管积水(图1A、B);增强CT显示右侧输尿管下段有占位性病变,轻度强化,长约7 cm,宽部约2.1cm(图1C),考虑为新生物.膀胱镜检查未发现异常.3次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仅见炎细胞.肾动态显像显示右肾功能严重受损,左肾正常;全身骨扫描阴性.

  • 输尿管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车吉忠;万银绪;张永富;赵阳;徐延凯

    患者,女,62岁.因发现右肾结石10年,尿路感染15天于2011年4月6日入院.10年前检体时发现右肾结石,呈铸型,无腰腹部疼痛,无畏寒、发热,无肉眼血尿,在外未行治疗.15天前出现尿液浑浊,发热,高体温达38.5℃,无寒战,无恶心、呕吐,伴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在当地诊所给予静滴左氧氟沙星治疗,效果不佳.

322 条记录 10/17 页 « 12...78910111213...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