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有盗汗与无盗汗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差异的研究

    作者:王颂歌;陈永前;纪丽;娄玉钤

    目的:探讨有盗汗与无盗汗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患者按有无盗汗分为有盗汗组和无盗汗组,采用SPSS 24.0软件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的区别.结果:40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有盗汗组105例,无盗汗组304例,通过对2组236个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临床表现共51项,其中①左腕柔韧感、右腕柔韧感、左近指柔韧感、右近指柔韧感、左膝柔韧感、右膝柔韧感、左踝柔韧感、右踝柔韧感、左腕活动受限,有盗汗组<无盗汗组;②有盗汗组>无盗汗组的临床表现较多且复杂,按关节表现和关节外表现分类如下,关节表现:左肩疼痛、右肩疼痛、左肘疼痛、右肘疼痛、肩锁关节疼痛、凉痛、沉痛、僵痛、麻痛、游走性痛、生气后加重、劳累加重、活动后减轻、左膝波动感、右膝波动感.关节外表现:全身乏力、活动后乏力、休息后乏力减轻、神倦懒动、五心烦热、动则汗出、口干、咽干、头面烘热、骨蒸潮热、少气懒言、心慌、胆怯、心神不宁、失眠、肢体麻木、纳少、肢体水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肌肉萎缩、口苦、口黏腻、渴喜冷饮、头重如裹、两胁刺痛、干咳少痰.结论:有盗汗与无盗汗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不同.无盗汗组的关节外表现相对较少,而以关节表现较为突出;有盗汗组的关节表现和关节外表现均比较突出.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程5年以内者与5年以上者临床表现差异的研究

    作者:丁琳琳;娄玉钤

    目的:探讨病程5年以内与5年以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表现的区别.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患者按病程分为5年以内组和5年以上组,并运用SPSS 19.0软件分析2组患者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方面的区别和联系.结果:通过对疾病发生的诱因、影响疼痛的因素、疼痛的性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等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临床表现比较可知,①游走痛、左近指疼痛、右近指疼痛,5年以内组>5年以上组.②5年以内组<5年以上组的关节表现和关节外表现较多,关节表现:关节疼痛,右肩、左掌指、右掌指、左膝、右膝;关节肿胀,左掌指、右掌指、右近指、左膝、右膝;关节柔韧感,左掌指、右掌指、左膝、右膝;关节活动受限,左肘、右肘、左腕、右腕、左膝;关节畸形.关节外表现:全身乏力、活动后乏力加重、休息后乏力减轻、口干、心慌、多梦、头晕、视物模糊、阴雨天加重、夜尿频多、耳鸣,唇甲暗红.结论:病程5年以内者,"风邪"痹阻经络不通导致关节疼痛,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少.病程5年以上者,由较少关节受累变为多关节受累,证候多为"虚",且"虚""邪""瘀"均并存,证型愈加复杂,并累及肝肾.

  • 临床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有或无"活动后减轻"其中医证候异同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院魏;娄玉钤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有或无"活动后减轻"其中医证候的异同.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基线资料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患者按病情有无活动后减轻分为活动后减轻组和无活动后减轻组.并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结果:在一般资料中,无活动后减轻组家族史更明显,在病程、晨僵持续时间中,无活动后减轻组病程较长,活动后减轻组晨僵更明显.活动后减轻组气、血、阳虚等症较为明显,同时兼见气滞、血瘀;而无活动后减轻组风、寒、湿、热等实症为主,同时兼见气虚症.结论:活动后减轻组以虚症为主,无活动后减轻组以实症为主.

  • 腰膝酸软是否为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证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院魏;娄玉钤

    目的:探讨腰膝酸软是否为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证关键指标,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患者按有无腰膝酸软分为腰膝酸软组和无腰膝酸软组.并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结果:腰膝酸软患者占总数的30%(122/409).劳累加重、活动减轻、生气加重、胀痛、遇冷痛增遇热痛减、沉痛、酸痛、全身乏力、神倦懒动、心烦、听力下降、畏寒肢冷、多梦、休息后乏力减轻、失眠、口苦、五心烦热、低热、月经色暗、大便稀溏、心神不宁、肢体麻木、少气懒言、头晕、耳鸣、盗汗、心慌、视力减退、口黏腻、咽干、口淡不渴、活动后乏力加重、易感冒、眼干、头重如裹、食后腹胀、发热时间不定、声低、肢体水肿、动则气喘、鼻干、渴不欲饮、遇冷痛增遇热痛减等表现腰膝酸软组多于无腰膝酸软组,在这些表现中,虚证方面较多,同时湿邪、瘀血、气滞也较为突出;而无腰膝酸软组仅固定痛较多.结论:腰膝酸软应该是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证的关键表现;腰膝酸软组比无腰膝酸软组病情相对深重.

  • 有阴雨天加重与无阴雨天加重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异同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院魏;娄玉钤

    目的:探讨有阴雨天加重与无阴雨天加重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的异同及对临床辨证论治的意义.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患者按有无阴雨天加重分为阴雨天加重组和无阴雨天加重组.并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结果:阴雨天加重者占患者数的3/5(240/409),病程较无阴雨天加重组长.阴雨天加重组受凉诱发、劳累加重、生气加重、夜间加重、遇冷痛增遇热痛减、游走痛、热痛、刺痛、全身怕风怕冷、健忘、全身乏力、神倦懒动、易怒、心烦、视物模糊、畏寒肢冷、口苦、渴喜热饮、低热、少气懒言、头晕、心慌、咽干、纳少、易感冒、眼干、口干、口唇淡白等气虚、阴虚、阳虚及风邪、湿邪、热邪等现象均较明显,同时瘀血气滞也较明显;而无阴雨天加重组固定痛、颧红等较明显.聚类分析:结合临床,阴雨天加重组以聚7类较合适;无阴雨天加重组原始变量之间相关性弱,不适合因子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无法进行聚类分析.结论:阴雨天加重组病情更重,虚邪瘀病机更复杂;无阴雨天加重组病情相对较轻,可将其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医证候.

  • 有阴雨天加重与无阴雨天加重的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异同的比较

    作者:李院魏;娄玉钤

    目的:探讨有阴雨天加重与无阴雨天加重的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异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患者按有无阴雨天加重分为阴雨天加重组和无阴雨天加重组,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有阴雨天加重者占患者总数的59%,且病程较无阴雨天加重组更长.关节表现上:疼痛部位(左肩、左肘、右肘、左膝、右膝关节)、畸形部位(左肘关节)、肿的一个关节(膝关节),均为阴雨天加重组>无阴雨天加重组.13项实验室结果: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阴雨天加重组>无阴雨天加重组.C-反应蛋白、C3,阴雨天加重组<无阴雨天加重组.C4、IgA、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有阴雨天加重者病情更突出地反映了本病的本质:免疫功能异常、慢性滑膜炎.这可能是这类患者临床治疗难度更大的原因.

  • 情绪因素(生气后加重)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院魏;娄玉钤

    目的:探讨情绪因素(生气后加重)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及对临床辨证论治的意义.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有无生气后加重分为生气后加重组和无生气后加重组.并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有生气后加重的患者约占患者总人数的1/3(138/409).从聚类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生气后加重组原始变量之间相关性弱,不适合因子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无法进行聚类分析.无生气后加重组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因子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可进行聚类分析,与临床相结合,以聚5类较为合适.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47个临床表现中可以看出,生气后加重组患者的劳累加重、活动减轻、遇冷痛增遇热痛减、阴雨天加重、酸痛、刺痛、全身怕风怕冷、全身乏力、神倦懒动、易怒、心烦、听力下降、畏寒肢冷、抑郁、多梦、休息后乏力减轻、失眠、口苦、渴喜热饮、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晕、少气懒言、动则汗出、心神不宁、月经量少、唇甲暗红、月经色暗、患病后体质量减轻、盗汗、心慌、视力减退、口黏腻、夜尿频多、活动后乏力加重、四肢不温、纳少、易感冒、眼干、脱发、口干、月经有块、声低、食后腹胀等虚、邪、瘀表现均较多;而无生气后加重组固定痛、口淡不渴较多.结论:生气后加重组患者人数相对较少病情相对较重,无生气后加重组患者人数相对较多病情相对较轻;对生气后加重者可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医证候,这组患者更容易形成虚、邪、瘀三个方面胶着难解的顽痹.

  • 有足部关节肿胀与无足部关节肿胀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异同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院魏;娄玉钤

    目的:探讨有足部关节肿胀与无足部关节肿胀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的异同及对临床辨证论治的意义.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患者按有无踝关节及跖趾关节肿胀分为足部关节肿胀组和无足部关节肿胀组.并采用SPSS 19.0软件包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结果:足部关节肿胀组游走痛、固定痛、热痛、痰多等实证表现更明显些(尤其是风、湿、热邪);无足部关节肿胀组劳累加重、活动减轻、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少气懒言、动则汗出、唇甲暗红、月经色暗、患病后体质量减轻、视力减退、四肢不温、声低、脱发等虚证表现更明显些(尤其是气虚、阳虚),瘀血表现也较明显.结论:对于有足部关节肿胀的类风湿关节炎,在扶正、活血的同时,更应重视祛邪,尤其是风、湿、热邪;而无足部关节肿胀的类风湿关节炎,在祛邪的同时,更应重视扶正,尤其是益气、养阳,还要加大活血化瘀力度.

  • 有足部关节肿胀与无足部关节肿胀的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轻重的比较

    作者:李院魏;娄玉钤

    目的:探讨有足部关节肿胀与无足部关节肿胀的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轻重的差异.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患者按有、无足部(踝、跖趾)关节肿胀分为足部关节肿胀组和无足部关节肿胀组,并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结果:有足部关节肿胀者占类风湿关节炎总数的50%.通过对2组101个关节表现进行 χ2检验,其中疼痛部位(腕关节、掌指关节、近指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跖趾关节、颞颌关节)、肿胀部位(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柔韧感部位(腕关节、近指关节、膝关节)及关节活动受限、畸形部位(腕关节、肘关节),均为足部关节肿胀组>无足部关节肿胀组.对2组13项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M、血小板计数,足部关节肿胀组>无足部关节肿胀组;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足部关节肿胀组<无足部关节肿胀组.这与临床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特点相一致.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足部关节肿胀较无足部关节肿胀病情严重,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有足部关节肿胀的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 冬季发病与夏季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

    作者:李院魏;张子扬;娄玉钤

    目的:探讨冬季发病与夏季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的异同,明确不同发病季节对中医辨证的意义。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患者按发病季节分为冬季组和夏季组,并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结果:通过对2组173个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进行χ2检验,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表现共6个,其中疼痛部位2个、关节受限部位2个、疼痛性质1个、关节外表现1个,通过对这6个临床表现进行证候分析可知,其相互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冬季发病与夏季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不能作为中医辨证依据。

  • 春季发病与秋季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

    作者:丁琳琳;李院魏;张子扬;娄玉钤

    目的:探讨春季发病与秋季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的异同,明确不同发病季节对中医辨证的意义.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患者按发病季节分为春季组和秋季组,并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结果:409例患者中,春季组85例,秋季组59例.通过对2组161个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进行 χ2检验,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临床表现共9项,其中凉痛,肿胀部位(左踝、右踝),关节柔韧感(左踝、右踝),口干,渴喜冷饮,闭经,春季组>秋季组;月经量少,春季组<秋季组.结论:春季发病的类风湿病关节炎患者在湿的临床表现上较秋季明显,且多集中于踝关节,故春季发病者更应重视除湿."春季多风,秋季多燥"不适合春季发病与秋季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辨证.

  • 基于病证结合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的横断面描述及其证候探讨

    作者:娄玉钤;陈永前;李满意;王颂歌;陈小朋;李院魏;张子扬;丁琳琳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进行全面系统且具有循证依据的横断面描述,并探讨其证候规律.方法:HFRA数据库是一个"病证结合"的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西医表现和中医表现"一网打尽"的数据库.利用这一数据库,将本病"关节表现"的多项内容纳入一个表格中进行全面系统的展示;将"关节外表现"按发生频率高低排列后进行全面系统的展示.接着,将"关节表现"和"关节外表现"先行融合后,再按中医的虚、邪、瘀进行分类展示.结果:"关节表现"包括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跖趾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远端指间关节、颞颌关节、颈椎、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的肿胀、疼痛、压痛、波动感、柔韧感、活动受限、畸形、痛的一个关节、肿的一个关节的分布情况及频率;还包括关节晨僵、关节疼痛性质、影响关节疼痛的因素等情况及频率."关节外表现"有110项,频率超过50%的有全身怕风怕冷(68.22%)、健忘(64.06%)、全身乏力(62.35%)、神倦懒动(56.72%)、易怒(51.83%)."虚邪瘀"中医表现,气虚项目多,频率高,阳虚、阴虚、血虚项目相对较少,肾虚项目多,频率高,心、脾、肝、肺虚项目相对较少;湿邪项目多,频数高,寒邪、燥邪项目少,但频数不低,热邪项目多,但频率不高,风邪项目少,频率也低;瘀血项目多,频率高,痰凝项目少,但频率不低,气滞项目多,频率不低.本病局部(关节)为实,整体多虚."实"主要为湿痰瘀滞,"虚"主要为气虚肾虚.结论:全面系统地对类风湿关节炎横断面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具有循证依据的描述,这些临床表现远远超过了现有中、西医教科书上的内容,为进一步探索本病的诊疗规律打下了基础;初步认为,本病局部多湿痰瘀滞,整体多气虚肾虚;本研究也为现代中医各科疾病的"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 游走痛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风邪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院魏;张子扬;娄玉钤

    目的:探讨游走痛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风邪关键指标,并探讨相关证候。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患者按有无游走痛分为游走痛组和无游走痛组,并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结果:游走痛组的原始变量之间相关性弱,不适合因子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无法进行聚类分析。从无游走痛组聚类分析结果中出现的肢体麻木、全身怕风怕冷均为风邪与他邪相合而致,不能单独作为风邪的判断指标。同时对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的临床表现对比可知,有统计学意义的16个变量:热痛、胀痛、脱发、唇甲暗红、疼痛活动后减轻、痰多、活动乏力、动则气喘、肌肤局部发暗、口淡不渴、休息后乏力减轻、凉痛、头晕、阴雨天加重、盗汗、鼻干,均为游走痛组<无游走痛组。剩余66个变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其与风邪所致临床表现无关。在409例患者中,有游走痛者102例(25%)。这102例同时满足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即都存在至少3个关节区持续6周以上的肿胀。肿胀属中医湿邪。结论:游走痛可以作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风邪的关键指标;类风湿关节炎存在“风湿痹阻”证候,这一证候的患者不超过患者总数的25%。

  • 中医“上肢多风下肢多湿”是否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辨证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子扬;娄玉钤

    目的:探讨“上肢多风下肢多湿”是否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方法: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自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0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详细病证信息,包括关节表现与关节外表现,如与“风”有关的临床表现全身怕风、游走痛、麻痛,与“湿”有关的临床表现阴雨天加重、沉痛、肢体浮肿、僵痛、大便稀溏、大便黏滞、口黏腻、头重如裹、眼睑浮肿,再将所有病例分为下肢关节肿胀组和无下肢关节肿胀组,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上肢多风下肢多湿”与有无下肢关节肿胀之间的关系。结果:下肢关节肿胀组255例,无下肢关节肿胀组154例。在“风”的临床表现方面,下肢关节肿胀组:全身怕风177例(69.41%),游走痛69例(27.06%),麻痛5例(1.96%)。无下肢关节肿胀组:全身怕风102例(66.23%),游走痛33例(21.43%),麻痛4例(2.60%)。经χ2检验,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湿”的临床表现方面,下肢关节肿胀组:阴雨天加重158例(61.96%)、口黏腻66例(25.88%)、大便稀溏25例(9.80%)、沉痛20例(7.84%)、僵痛20例(7.84%)、肢体浮肿19例(7.45%)、眼睑浮肿13例(5.10%)、头重如裹8例(3.14%)、大便黏滞5例(1.96%);无下肢关节肿胀组:阴雨天加重82例(53.25%)、口黏腻37例(24.03%)、僵痛28例(18.18%)、大便稀溏22例(14.29%)、头重如裹12例(7.79%)、肢体浮肿9例(5.84%)、沉痛5例(3.25%)、大便黏滞5例(3.25%)、眼睑浮肿4例(2.60%)。其中僵痛、头重如裹经χ2检验,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余各项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知在“湿”的临床表现方面,无下肢关节肿胀组>下肢关节肿胀组,与“下肢多湿”相反。个别与“风”“湿”有关的临床表现如痒痛、身热不扬,由于频数过小,未做统计学处理。结论:“上肢多风下肢多湿”,不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类风湿关节炎的“风”表现为全身怕风、游走痛,“湿”除关节肿胀外表现为阴雨天加重、口黏腻、僵痛、大便稀溏、肢体浮肿、沉痛、头痛如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普遍存在“湿”重于“风”的现象。

  • 基于病证结合的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建立及其409例基线资料报告

    作者:娄玉钤;张子扬;许平英;杨亚飞

    目的:建立病证结合的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方法:广泛收集中西医文献中有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中西医临床表现,制成既能全面反映现代医学病,又能全面反映中医证候的“类风湿关节炎病证调查表”。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对在河南风湿病医院就诊的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将调查结果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结果: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包含40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关节表现、关节外表现、X线分期及实验室指标、DAS28评分等,涉及318个临床项目。结论:HFRA数据库是目前较接近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真实世界”的数据库,值得深入挖掘,以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规范化。

  •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院魏;张子扬;娄玉钤

    目的:探讨口干是否是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的关键指标。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有无口干分为口干组与无口干组,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结果:口干组的聚类结果①中出现了渴不欲饮等非阴虚的表现;②中出现了食冷腹泻、口淡不渴、肢体浮肿等非阴虚的表现;⑤中出现了全身怕风怕冷、凉痛、大便稀溏、畏寒肢冷、四肢不温等虚寒的表现;⑥中出现了遇冷痛增遇热痛减,渴喜热饮等虚寒的表现。在无口干组的聚类结果②中出现了眼干等阴虚的表现;③中出现了五心烦热、大便干等阴虚的表现;④中出现了咽干等阴虚的表现;⑤中出现了低热等阴虚的表现。2组之间进行χ2检验,口干组出现眼干、咽干、鼻干等阴虚者多于无口干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口干组197例患者中有非阴虚的表现如关节遇冷痛增遇热痛减151例(76.65%)﹑全身怕风怕冷144例(73.10%)、畏寒肢冷102例(51.78%)、渴喜热饮79例(40.10%)、四肢不温56例(28.42%)、口淡不渴38例(19.29%)、大便稀溏26例(13.20%)、渴不欲饮20例(10.15%)、关节凉痛18例(9.14%)、肢体浮肿14例(7.11%)、食冷腹泻10例(5.08%)。无口干组212例患者中有阴虚表现如五心烦热44例(20.75%)、盗汗42例(19.81%)、大便干38例(17.92%)、眼干23例(10.85%)、低热17例(8.02%)、颧红17例(8.02%)、咽干14例(6.60%)。结论:口干不能作为类风湿关节炎阴虚证的关键指标;类风湿关节炎阴虚与非阴虚(甚至阳虚、寒湿)错杂证候较为常见。

  • 关节遇冷痛增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寒痹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子扬;娄玉钤

    目的:探讨关节遇冷痛增是否是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寒痹的关键指标。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RA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RA患者按有无关节遇冷痛增分为关节遇冷痛增组和无关节遇冷痛增组,并运用SPSS 19.0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方面的区别和联系。结果:关节遇冷痛增组的聚类分析结果3中出现了热痛、口干、咽干、口苦、鼻干等“热”的临床表现;无关节遇冷痛增组由于不适合因子分析,未做进一步聚类分析。对2组中的82个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进行χ2检验,关节遇冷痛增组出现了阴雨天加重、凉痛、全身怕风怕冷、畏寒肢冷、渴喜热饮等“寒”的临床表现多于无关节遇冷痛增组的现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关节遇冷痛增组294例患者中有“热”的表现如口干151例(51.36%)、多梦122例(36.75%)、口苦103例(35.03%)、小便黄87例(29.59%)、五心烦热78例(26.53%)、咽干77例(26.19%)、热痛57例(19.39%)、渴喜冷饮33例(11.22%)、咽痛32例(10.88%);无关节遇冷痛增组的115例患者中有“寒”的表现如全身怕风怕冷61例(53.04%)、畏寒肢冷38例(33.04%)、渴喜热饮23例(20.00%)、四肢不温21例(18.26%)、食冷腹泻15例(4.35%)。结论:关节遇冷痛增不能作为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关键指标。

  • 关节热痛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热痹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子扬;许平英;娄玉钤

    目的:探讨关节热痛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热痹的关键指标。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患者按有无关节热痛分为关节热痛组和无关节热痛组,并运用SPSS 19.0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方面的区别和联系。结果:关节热痛的聚类结果②中,出现了畏寒肢冷、凉痛、四肢不温等寒象,⑤中出现了全身怕风怕冷、食冷腹泻等寒象;⑥中出现了遇冷痛增遇热痛减等寒象;在无关节热痛的聚类结果①中,出现了心烦、易怒等热象,②中出现了小便黄,③中出现了眼干、鼻干、多梦等热象,④中出现了口干、咽干、口苦、咽痛等热象;2组之间进行χ2检验,关节热痛组口干、口苦、低热等“热”的临床表现多于无关节热痛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热痛组77例患者中有“寒”的表现如全身怕风怕冷59例(76.62%)、遇冷痛增57例(74.03%)、畏寒肢冷33例(42.86%)、食冷腹泻18例(23.38%)、四肢不温12例(15.58%);无关节热痛组的332例患者中有“热”的表现如口干148例(44.58%)、口苦98例(29.52%)、小便黄84例(25.30%)、咽干75例(22.59%)、大便干64例(19.28%)、眼干63例(18.98%)、咽痛33例(9.94%)、鼻干24例(7.23%)、颧红23例(6.93%)、低热19例(5.72%)。结论:关节热痛不能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热痹的关键指标;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证较为常见;关节热痛组出现口干、口苦、低热者多于无关节热痛组,但同时伴有寒象者也很常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