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眼内填充的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疗效观察

    作者:朱丽;陈晓;宋艳萍;晏颖;洪玲;曾苗

    目的 观察无眼内填充的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临床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23例23只眼纳入研究.行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A型和(或)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患眼BCVA 0.02~0.4.平均屈光度(-14.1±3.8)D;平均眼轴长度(28.8±1.5) mm;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 (573.2±142.8) μm.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25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ILM剥除,手术结束时未填充气体或硅油,仅保留玻璃体灌注液.手术后随访6~28个月,观察患眼BCVA、CFT变化、黄斑区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23只眼中,劈裂腔消失,视网膜完全复位者16只眼,占69.6%;劈裂腔高度不同程度下降,视网膜部分复位者4只眼,占17.4%;视网膜未复位者3只眼,占13.0%.视力提高者12只眼,占52.2%;视力稳定者9只眼,占39.1%;视力下降者2只眼,占8.7%.随访期间未见黄斑裂孔、眼底出血、低眼压以及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无跟内填充的璃体切割手术联合ILM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可获得较好疗效;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 单纯白内障手术与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眼视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轻宸;汪浩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为屈光不正和病理改变共存的疾病,其临床治疗尚无统一标准.目前治疗以玻璃体切割手术(PPV)为主,通常对于晶状体混浊者可联合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既往文献报道,针对黄斑玻璃体界面疾病,联合手术安全有效[1].然而,联合手术后视功能的提高是由于PPV促使MF闭合还是得益于Phaco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眼球屈光间质的清晰和屈光状态的改变,目前尚无定论.我们对一组MF患者分别行Phaco人工晶状体植入和PPV联合Phaco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对比观察患眼手术后视功能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改良型巩膜扣带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临床观察

    作者:刘建君

    视网膜劈裂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层间裂开[1].随着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的应用,证实继发性黄斑视网膜劈裂是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在病理性近视眼中并不少见[2,3].尽管多数患者视网膜劈裂长期处于稳定期,但伴随后极部玻璃体牵拉患者则有继发黄斑裂孔的危险.对高度近视继发性黄斑劈裂的治疗,目前多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注气手术,但视力改善一般低于50%,且有手术后发生黄斑裂孔可能[4,5].

  • 玻璃体腔注气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疗效的初步观察

    作者:胡玉章;吴倩影;梅采秋

    黄斑视网膜劈裂是高度近视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不明,治疗较为棘手.我们采用玻璃体腔注气治疗了一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及其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涛;余洪华;李士清;李加青;胡洁;朱晓波;马伟;袁玲;唐仕波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XLRS)及其并发视网膜脱离和(或)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XLRS并发视网膜脱离和(或)玻璃体积血患者21例27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眼底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均发现黄斑微囊样劈裂病变合并周边部视网膜劈裂.平均视力0.11±0.09,黄斑劈裂平均面积为(1.09±0.56) mm2.12只眼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只眼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6只眼并发玻璃体积血,4只眼同时合并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积血.均行经扁平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根据情况行内界膜剥离,眼内激光光凝,C3 F8或硅油填充.手术后随访9~1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51个月.观察视力以及视网膜解剖结构改善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视力提高者20只眼,占74.1%;维持不变者7只眼,占25.9%.平均视力提高至0.26±0.15.与治疗前平均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0,P=0.000).27只眼视网膜解剖结构复位良好,视网膜平伏.OCT检查显示,黄斑劈裂平均面积(0.29±0.21) mm2,较治疗前黄斑劈裂平均面积显著缩小(t=10.358,P=0.000);黄斑微囊样病变得到明显的改善.随访期间4只眼出现并发症,占14.8%.其中,2只眼分别在手术后6、8个月并发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在手术后4个月出现并发性白内障;1只眼在手术后15个月因新发视网膜裂孔而发生玻璃体积血.给予再次手术治疗后,4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有效提高XLRS患者视力,恢复视网膜解剖结构,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观察及视力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孙敏;孙吉君;宋宗明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效果,分析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临床确诊为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并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27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双目间接检眼镜、眼底照相、A型超声、B型超声及光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并行23G或25G经结膜无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手术后随访6.00~36.0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9.40±10.03)个月.观察视网膜劈裂复位、视力预后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屈光度、眼轴长度、手术前BCVA、是否合并黄斑前膜、周边视网膜裂孔以及手术中是否注气、是否剥除内界膜和手术后末次随访时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是否连续与视力预后的关系.结果 27只眼中,首次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21只眼,占77.78%;未完全解剖复位6只眼,占22.22%.视力提高24只眼,占88.89%;未提高3只眼,占11.11%.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眼底出血、低眼压、高眼压、眼内炎等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前BCVA(OR=9.11,P=0.007)、眼轴长度(OR=0.31,P=0.038)及末次随访IS/OS层连续性(OR=4.32,P=0.001)与视力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能使大部分患者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视力提高.手术前BCVA、眼轴长度及末次随访IS/OS连续性是影响视力预后的重要因素.

  •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联合全氟丙烷眼内填充疗效评价

    作者:马进;朱铁培;张倩茹;叶盼盼

    目的 客观评价视网膜内界膜(ILM)剥离手术联合全氟丙烷(C3F8)眼内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31例33只眼,手术前屈光度-9.5~-21.0 D,平均屈光度(-13.1±-3.6)D,眼轴26~32 mm,平均眼轴长度(28.3±2.1)mm,均伴有黄斑部的巩膜葡萄肿而不伴有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采用常规20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ILM剥离和10%C3F8眼内填充,手术中采用曲安奈德(TA)标记ILM.手术后1、2、3、4、8个月复查,对比观察手术前后佳矫正中心视力和黄斑部的结构变化.结果 手术后1个月开始,黄斑部视网膜劈裂即已显著改善,佳矫正中心视力获得相应提高,随时间的延长,黄斑部结构无明显变化.手术前及手术后1、2、3、4、8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327.6±51.7)、(165.2±22.6)、(159.3±28.7)、(167.7±17.1)、(142.7±13.8)、(169.1±19.6)μm.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1~8个月黄斑中心凹的厚度均较手术前显著下降(t=9.21,9.23,9.21,10.67,9.21;P<0.05),手术后各时间段之间比较,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4个月至随访末期,黄斑部劈裂复发3只眼,占9.1%.结论视网膜ILM剥离手术联合C3F8眼内填充可有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手术后远期劈裂的复发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黄斑劈裂的疗效观察及黄斑裂孔闭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田超伟;王雨生;朱锦婷;李璐希;武静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MH)伴黄斑劈裂的临床效果,分析MH闭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高度近视MH伴黄斑劈裂的21例患者22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A型和(或)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及视觉电生理等眼部检查.患眼BCVA为数指~0.2.眼轴长度(AL)为26.00~31.00 mm,平均AL为27.47 mm.其中,AL为26.00~27.00 mm者9只眼,27.10~28.00 mm者5只眼,28.10~29.00 mm者3只眼,29.10~30.00 mm者3只眼,>30.00 mm者2只眼.MH小直径为227~597 μm,平均小直径为432 μm.其中,小直径为200~400 μm者4只眼,401~450 μm者13只眼,451~500 μm者3只眼,501~600 μm者2只眼.所有患眼均行PPV联合ILMP手术治疗,采用向心性ILMP,即用力方向尽可能朝向黄斑中心.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7个月.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观察患眼MH闭合、黄斑劈裂状态及视力变化情况.MH闭合分为完全闭合、桥样闭合、裸露型闭合及未闭合4种情况.黄斑劈裂状态分为消失、好转、无变化3种情况.视力分为提高、稳定、下降3种情况.同时,对比分析不同MH小直径及不同AL患眼之间的MH闭合率.结果 末次随访时,22只眼中,MH完全闭合17只眼,占77.3%;桥样闭合4只眼,占l8.2%;未闭合1只眼,占4.5%.黄斑劈裂完全消失19只眼,占86.4%;好转2只眼,占9.1%;无变化1只眼,占4.5%.MH小直径越小,MH完全闭合率越高.不同MH小直径患眼之间的MH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36,P=0.032).AL越长,MH完全闭合率越低.不同AL患眼之间的MH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95,P=0.003).患眼BCVA为数指~o.25.22只眼中,视力提高9只眼,占40.9%;视力稳定8只眼,占36.4%;视力下降5只眼,占22.7%.结论 PPV联合ILMP手术治疗MH小直径不超过600 μm的高度近视MH伴黄斑劈裂能促进大部分患眼MH闭合、黄斑劈裂消失或好转,改善或稳定视力.MH小直径、AL是影响MH闭合的因素.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和气体填充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观察

    作者:陶继伟;俞雪婷;沈丽君;陈亦棋;张赟;林丽;吴韩飞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和气体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接受PPV联合ILM剥除和气体填充治疗的连续高度近视MF患者35例3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5只眼,女性30例31只眼;平均年龄(60.13±l0.00)岁.所有患眼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根据患眼MF频域OCT影像特征将其分为单纯MF组(A组)、MF伴中心凹脱离组(B组)、MF伴板层黄斑裂孔(MH)组(C组),分别为10、12、14只眼.3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构成比、等效球镜度数、A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20、0.624、0.009、0.195,P>0.05);小分辨角对数(logMAR) 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1.100、41.790,P<0.05).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23GPPV联合ILM剥除,气液交换后,填充12%C3F8或空气.手术后随访时间>1年.观察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和黄斑中心凹结构情况;对比分析不同类型MF之间疗效差异.结果 末次随访时,36只眼平均logMAR BCVA、CFT分别为0.40±0.44和(213.35±97.58) μm.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84、5.113,P<0.001).MF愈合33只眼.A、B、C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13±0.10、0.73±0.33、0.38±0.52;平均CFT分别为(222.40±57.16)、(212.50±150.45)、(206.67±55.97) μm;MF愈合分别为10、11、12只眼;黄斑区椭圆体带完整分别为8、2、12只眼.B组患眼logMAR BCVA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50,P=0.003);平均CFT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8,P=0.935);MF愈合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58,P=0.459);B组患眼椭圆体带完整率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90,P<0.001).C组14只眼中并发全层MH 1只眼.结论 PPV联合ILM剥除和气体填充可有效治疗高度近视MF;合并中心凹脱离患眼手术后BCVA和黄斑区外层结构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