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D胸腔镜肺癌手术的配合

    作者:洪素千

    目的 探讨3D胸腔镜肺癌的手术配合措施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胸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3D胸腔镜手术治疗,且接受系统的手术配合护理,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转开胸手术者,手术时间90~180 min,手术出血量50~150 ml,术后拔管时间3~5 d,术后住院时间7~9 d,全部观察对象均预后良好,且未见并发症情况.结论 在肺癌患者3D胸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系统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3D胸腔镜技术在治疗老年患者二尖瓣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向立;浮志坤;王立成;朱勇锋;张曙光;杨恒;杜鹏

    目的:探讨3D胸腔镜技术在老年患者二尖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老年二尖瓣疾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148例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3D胸腔镜组2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62 ~ 75岁,平均(63.5±6.3)岁;体质量58.4~81.2kg,平均(60.1±11.5)kg.其中二尖瓣关闭不全18例,二尖瓣狭窄5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4例,术前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22例.传统开胸为对照组,患者121例,男性76例、女性45例,年龄61 ~76岁,平均(63.2±5.8)岁,体质量56.2 ~87.7kg,平均(63.7 ±13.1)kg.其中二尖瓣关闭不全53例,二尖瓣狭窄31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37例,术前心功能Ⅱ级73例,Ⅲ级54例.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围术期引流量、围术期输血率、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与对照组对比,3D胸腔镜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引流量、围术期输血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术后随访6 ~ 26个月,平均(12.7±5.2)个月,无明显瓣膜返流及瓣膜功能障碍,心功能Ⅰ~Ⅱ级.结论:3D胸腔镜技术在老年二尖瓣病变手术治疗中,能够达到常规治疗手术的同等安全,明显减少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老年患者的住院周期,临床效果满意.

  • 外科胸腔镜的发展现状

    作者:赵子聪;洪志鹏

    微创一词已逐渐被广大患者所熟知,微创是现代胸腔镜外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代胸腔镜外科逐步成熟,外科手术进入了微创外科的时代.20世纪初,瑞典医生Jacobeus开创了传统胸腔镜手术[1],早期由于胸腔镜技术设备的局限性,胸腔镜只能用于简单的诊断和治疗.现代胸腔镜技术迅速发展,使胸腔镜手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不仅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而且使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3D胸腔镜系统以及外科机器人系统的产生,并且在非气管插管麻醉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胸腔镜手术朝着更加微创的方向发展.

  • 3D胸腔镜技术在二尖瓣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浮志坤;张向立;王立成;朱勇锋;杨恒;杜鹏;刘奇

    目的 总结同期3D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和常规开胸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3D胸腔镜在二尖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比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所有接受3D胸腔镜技术治疗(n = 35)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n= 127)的二尖瓣病变患者临床资料,35例3D胸腔镜患者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12~54(21.2±19.5)岁;体重32.2~76.5(40.3±16.4)kg.其中二尖瓣狭窄1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5例,术前心功能Ⅱ级21例,Ⅲ级14例.均采用胸壁3孔入路,建立外周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顺灌冷心脏停搏液行心肌保护完成手术.常规组患者总计127例,男53例、女74例,年龄32~66(47.2±14.6)岁,体重36.2~80.7(65.3±17.9)kg.其中二尖瓣狭窄4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3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62例,术前心功能Ⅱ级73例,Ⅲ级54例.均采用正中开胸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顺灌冷心脏停搏液行心肌保护完成手术.结果 35例患者术后早期无死亡(30天内),手术并发症2.9%(1/35).对比常规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体外循环预充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ICU滞留时间、围术期引流量、红细胞输注率、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存活患者术后随访6~38(10.5±12.7)个月,无明显瓣膜返流及瓣膜功能障碍,心功能Ⅰ~Ⅱ级.结论 3D胸腔镜技术在二尖瓣手术微创外科治疗中安全可靠,对机体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临床前景广阔.

  • 1例裸眼3D胸腔镜前纵隔巨大肿物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陈杰霞;王莉

    裸眼(three-dimensional) 3D技术增强现实、深度信息准确、无需特制眼镜便能获得立体效果使得它已经成为热门前沿的一项技术.将裸眼3D技术应用于外科显微手术领域,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和益处[1].目前裸眼3D腔镜在我院胸外科手术中已经普遍采用,涉及肺大泡切除修补、肺叶楔形切除、肺叶切除、肺叶袖状切除、肺癌根治、隆突重建、纵隔肿物切除等手术.2017年5月本院在裸眼3D腔镜下进行1例前纵隔巨大肿物切除术,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 3D胸腔镜技术在胸心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作者:赵晨;骆金华;陈亮;周悦

    外科医学微创手术已进入3D时代,其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加形象立体地展示胸腔内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减少了时间、空间以及医疗环境对教学的限制,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通过初步研究发现3D胸腔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胸心外科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值得在教学中尝试.

  • 3D全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段宝仙;叶丽萍;解菲

    目的:总结60例3D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术前参与病案讨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备齐腔镜手术器械与特殊用物,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及保养方法,术中根据3D胸腔镜手术步骤密切配合.结果:术中无中转开胸病例,手术时间2-3h,无围术期死亡,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恢复快.结论:3D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视觉更佳,定位更精确,安全可靠.手术护士应掌握3D胸腔镜手术配合特点,运用娴熟的护理配合技巧与专业技能,协助外科医生顺科完成3D腔镜手术.

  • 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配合

    作者:欧阳淑怡;卢嫦青;谢庆;韩盖宇;黄晶;王欣;谭玲玲;冯旭林

    目的 总结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33例房颤患者施行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术前做好患者的评估,确保腔镜设备及射频系统完好,掌握射频原理,具备熟练的操作及应急能力,主动密切配合手术,加强团队互相协作.结果 33例房颤患者顺利完成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效果满意,术中无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出院时30例患者为窦性心律.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正确摆放手术体位,熟练掌握3D腔镜手术操作技能,术中密切主动的配合及有效的团队协作是顺利完成3D全腔镜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的重要保障.

  • 3D胸腔镜系统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商学谦;李简;赵虎

    目的 初步探讨3D胸腔镜系统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应用3D胸腔镜系统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共7例.其中纵隔肿物2例,肺楔形切除2例,肺癌根治手术3例.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顺利,无重大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均顺利出院.术后及随访3个月期间均无出血、肺不张、胸腔包裹性积液、支气管胸膜瘘和乳糜胸等并发症,恶性肿瘤患者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转移情况.结论 3D胸腔镜系统可以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安全地应用.它可以提供更加清晰的视野和更好的景深感,增加安全性.

  • 3D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50例的护理配合

    作者:欧阳淑怡;谢庆;郭惠明;卢嫦青;刘小民;谭玲玲;冯旭林

    目的 总结50例3D全胸腔镜下行心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3D全胸腔镜下行心外科手术50例患者,手术均选用双腔气管插管,术中单肺通气;股动、静脉合并颈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ECC),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或HTK停搏液经升主动脉顺行灌注进行心肌保护;经胸壁打孔,3D全胸腔镜下进行相应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术前参与病案讨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备齐腔镜手术器械与特殊用物,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及保养方法,术中根据3D胸腔镜手术步骤密切配合,术后安全转运患者.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住院时间(6.52±3.06)d,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3D全胸腔镜下心外科手术视觉更佳,定位更精确,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手术护士应确保术前3D胸腔镜物品齐全、仪器正常运转,掌握3D胸腔镜手术配合特点,运用娴熟的护理配合技巧与专业技能,协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3D腔镜手术.

  • 3D胸腔镜下切除成人右心房憩室一例

    作者:陈波;郭惠明;雷迁;曾庆诗;臧鑫;刘健;谢斌

    临床资料 患者,男,20岁,体质量60 kg,因“反复活动后气促、胸闷3年,加重3个月”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27/58 mm Hg,唇甲无紫绀,颈静脉无充盈无怒张,心率57次/min,心律不齐,心界向右侧扩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胸部X线片示:心影增大,右房、右室大.经胸心脏彩超示:右心房扩大,形态变异,其前侧壁、右心耳向外明显膨出,大小约8.4 cm×4.6 cm,与静脉窦心房交通,交通口径26 mm,血流未见异常,上下腔回流入静脉窦,界嵴粗大.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同经胸心脏彩超(图la),并发现房间隔原发隔与继发隔分离1.7 mm,少量左向右分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交界性逸搏,心电轴右偏(图lb).术前诊断:右心房憩室,卵圆孔未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