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陈雨华;许传先;孙伟峰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对患者的危害越来越大,大规模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加上普遍开展内窥镜技术和器官移植等, 使深部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据报道,在美国医院内菌血症/ 败血症病例中,真菌感染在血流感染常见致病菌中居第三或第四位[1].深部真菌感染危害大,诊断困难,治疗棘手,病死率高.因此研究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的各种方法是现阶段紧要的任务,快速敏感、高特异性和非侵袭性检测技术成为近年研究的重点.

  • 区域人群非传染性疾病危害性风险评估基本理论框架技术和方法研究

    作者:宁波;高星

    目的 建立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municable diseases,NCDs)危害性风险评估理念、基本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及技术和方法,为开展区域人群NCDs风险评估、预测和控制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判断、资料分析、德尔菲法等方法和定性、半定量及矩阵风险等级分类法,对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疾病全过程及四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遵循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逻辑关系,确定NCDs风险和等级,并应用北京地区人群资料验证.结果 提出区域人群NCDs危害性风险评估基本理论框架,建立危害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权重分数和评分基准以及评价技术和方法.运用此方法对北京地区人群健康危害性风险评估,整体风险结果为80.8分(相当于NCDs危害性概率为80.8%),风险等级为高风险,很可能发生高度危害.结论 区域人群NCDs危害性风险评估基本理论框架、指标体系、评分基准和评估技术与方法,为NCDs风险评估、预测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与科学依据.

  • 血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俊玲;沃兴德

    血浆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血浆蛋白质的功能和变化的一门科学.血浆中蕴藏着生命机体的所有信息,因此只有彻底了解血浆中存在哪些蛋白质,才能知道如何利用血浆来预测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并监控疾病的进程,以期达到对疾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由于血浆蛋白质组动态范围大,给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高丰度蛋白质的存在影响了低丰度蛋白质的检测率.而低丰度蛋白质都是有意义的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蛋白质.因此去除高丰度蛋白质的干扰成了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关键.近年来,血浆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技术也得到了长足进展,为深入研究血浆蛋白质做出了重要贡献.血浆蛋白质组学作为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去探讨.本文就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情况做一简要综述.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应用体会

    作者:刘东璞;卢凤美;张晓波;孟庆媛;马迎军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广泛应用,病理学研究产生了划时代的飞跃.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分为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金-银细胞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等.不同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各具有独特的试剂和方法,但其基本技术方法是相似的,都包括抗体的制备,组织材料的处理,免疫染色,对照试验,显微镜观察等步骤.下面以美国ZYMED公司SP试剂盒免疫组化染色步骤为例谈几点体会.

  • 双源 CT 双能量非线性融合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冬冬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非线性融合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脏疾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双源 CT 双能量非线性融合与线性融合成像,比较两种图像质量,并对肝脏病灶区及健康肝组织进行对比,分析肝脏病变门静脉血管的变化。结果非线性融合图像的CT 值差为(59.71±7.64)Hu,高于线性融合图像 CT 值差的(31.35±10.5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361,P <0.05);非线性融合图像肝病灶区对比噪声比、肝实质信噪比分别为(2.94±1.06)、(5.62±1.53),均高于线性融合图像的(4.84±2.36)、(8.35±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914、2.059,均 P <0.05)。结论采用双源 CT 双能量非线性融合技术可在不增加扫描期相的情况下显著提高 CT 对于肝实质及门静脉的成像质量,并且非线性融合图像对于病灶的成像较线性融合图像更加清晰,尤其是微小病灶,有助于提高肝脏病灶的临床检出率。

  • 原位DNA结合蛋白显示技术的改进

    作者:丁一;赵培荣;吴景兰;张莹;王一菱

    目的:探讨DNA结合蛋白定位技术的改进.方法:以左旋咪唑/酒精先消除细胞的内源性碱性磷酸酶(AP),再分别以DNase和RNase消除细胞内源性核酸,应用低盐浓度的杂交液预杂交后再加特异DNA的标记探针,以链霉亲和素SA-AP中介, 终以四氮唑盐/5溴-4-氯-3-吲哚磷酸(NBT/BCIP)作为底物, 37 ℃下显色.结果:DBP阳性信号呈紫色细颗粒,主要定位于胞核.结论:此DNA结合蛋白的改进技术定位清晰且染色过程迅速.

  • 不同类型标本的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方法

    作者:张静;丁一;史学义;邢文英

    目的:研究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组化染色在不同类型组织切片中的应用。方法:比较血涂片、冰冻切片及石蜡切片在不同条件下SA-β-Gal的显色效果。结果与结论:冰冻切片结果良好;石蜡切片经抗原修复后,结果不及未经抗原修复者;血涂片以g/L多聚甲醛固定min者效果佳。SA-β-Gal可用于不同类型的组织标本。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应用体会

    作者:宋容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应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一种多步骤、多因素决定的实验方法,有很多干扰因素,无论是组织取材、固定、制片、抗原暴露及修复、液体及抗体的配制、修复温度、显色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为了制作出优良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提高病理诊断水平.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优点应得到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