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

    作者:龚明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IAIE)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治疗的SH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其分为IAIE组与对照组,各43例.IAIE组行IAIE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动脉瘤闭塞、再出血、复发及死亡情况,以及治疗前、治疗3周、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IAIE组动脉瘤闭塞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复发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3个月IAIE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IE治疗SH疗效显著,再出血率、复发率及病死率低.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护理方法分析

    作者:吴燕;田彩玲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通过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10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甲组和乙组,每组52例.均给予甲乙两组患者常规护理,而甲组患者加用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瘤腔的闭塞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颅内动脉瘤腔的90%闭塞率、95%闭塞率均小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颅内动脉瘤腔的100%闭塞率显著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通过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患者颅内动脉瘤腔的闭塞情况确切,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应推广使用.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作者:邓小超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64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0.5)d,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0.5)d,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5,0%.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过程中给予优质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化瘀止血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

    作者:常祥平;陈亢实;潘乐坤;李欣;董超颖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化瘀止血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单纯予以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化瘀止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1,P<0.05).结论 应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化瘀止血中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影响

    作者:张艳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应用

    作者:杨志刚

    研究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应用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对脑血管痉挛(CVS).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患者158例,均采用神经介入术治疗,按照用药分为观察组79例(采用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79例(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评分(COS)、大脑中、后动脉血流速度情况、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COS评分由(8.26±1.28)分增加至(13.51±1.21)分,对照组(8.42±1.09)分增加至(10.49士1.06)分,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大脑中、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分别为(101.91±32.42)cm/s、(50.72±20.65)cm/s;对照组分别为(100.12±33.61)cm/s、(50.40±20.54)cm/s;以上指标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83.25士15.84)cm/s、(39.59±11.12)cm/s;对照组分别为(90.83±17.58) cm/s、(46.37±13.52)cm/s;P<0.05.观察组、对照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13%、8.86%,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总有效77例(97.45%),无效2例(2.53%);对照组总有效70例(88.61%),无效9例(11.39%),P<0.05.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应用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对脑血管痉挛治疗效果较佳,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COS程度,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

    作者:郝旭;陈松;李素文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 选取蛛网膜下腔出血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应用组及正常组,每组18例.应用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正常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瘤腔闭塞情况和手术效果.结果 应用组患者12例完全闭塞,4例闭塞程度大于95%,2例闭塞程度小于90%;正常组9例完全闭塞,6例闭塞程度大于95%,3倒闭塞程度小于90%,瘤腔闭塞情况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应用组9例治愈(50.0%),7例好转(38.9%),1例无效(11.1%),有效率88.9%;正常组6例治愈(33.3%),8例好转(44.5%),4例无效(22.2%),有效率77.8%,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可以提高术后的闭塞程度,有助于病患恢复正常生活.

  • 对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评价

    作者:欧伟

    目的:观察对患者施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其进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在术中为对照组患者应用生理盐水进行控制性降压,为观察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控制性降压,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中进行股动脉插管时(T3)和动脉瘤栓塞时(T4)其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施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其进行控制性降压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 喉罩涂抹利多卡因乳胶复合丙泊酚麻醉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但家朋;李德占;李圣平;龚晓丹;王力甚

    目的 观察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采用喉罩涂抹利多卡因乳胶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所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丙泊酚组(64例)和七氟烷组(60例).丙泊酚组给予喉罩涂抹利多卡因乳胶复合丙泊酚麻醉,七氟烷组给予喉罩涂抹利多卡因乳胶复合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检测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后6 h(T1)、24 h(T2)和48 h(T3)4个时点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以及血清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丙泊酚组呼叫睁眼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七氟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T1、T2、T3时HR、SBP均较T0时高(P均<0.05),DBP较T0时低(P均<0.05),但两组间T1、T3、T3时HR、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T2、T3时两组MDA均较T0时高,CAT和SOD较T0时低(P均<0.05),且T1、T2、T3时丙泊酚组MDA水平低于七氟烷组(P均<0.05),CAT、SOD水平高于七氟烷组(P均<0.05),提示氧化应激指标术后波动程度丙泊酚组小于七氟烷组.结论 喉罩涂抹利多卡因乳胶复合丙泊酚麻醉与复合七氟烷麻醉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均较小,但前者在降低其氧化应激反应方面优于后者.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高毅;司小萌;孙丽;温昌明;韩志刚;张耕瑞;杨丽

    目的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麻醉复苏期,瘤体内血栓尚未完全形成,拔管期患者呛咳易诱发患者瘤体再出血,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本研究观察瑞芬太尼对预防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拔管期呛咳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麻醉用药选择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2016-10-01-2018-02-28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行全麻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维持麻醉药物停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术中均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即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0~15μtg/(kg·h)联合七氟烷(浓度为0.5~1.0 MAC)持续吸入全麻维持,对照组瑞芬太尼输注至手术结束即刻停药,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5 min改瑞芬太尼2 ng/mL持续靶控输注至麻醉苏醒结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复苏刺激反应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总复苏时间,以及拔管期间呛咳发生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SPO2)指数改变.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复苏刺激反应时间分别(9.8±2.7)min和(8.7±2.3)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3,P=0.153;睁眼时间分别为(15.5±4.4)min和(14.1±3.9)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4,P=0.104;拔管时间分别为(23.4±6.5)min和(21.9±6.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8,P=0.994;总复苏时间分别为(30.8±7.3) min和(28.5±6.9)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4,P=0.905.观察组拔管期间呛咳发生率为1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164,P=0.015.观察组T2时MAP为(98.7±4.7)mm Hg,优于对照组的(112.5±5.4) mm Hg,t=4.671,P=0.026;HR为(95.3±5.8)次/min,优于对照组的(124.5±8.7)次/min,t=6.893,P=0.014;SPO2为(96.6±1.3)%,优于对照组的(93.3±1.7)%,t=3.197,P=0.043.结论 瑞芬太尼可显著改善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全麻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改变,降低拔管期呛咳发生率,稳定颅内压,且不延长复苏时间,对预防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在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施婷婷;汤俭芳

    颅内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破裂临床上常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内血肿为主要表现,病人通常以无明显诱因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为主诉入院,临床过程凶险,病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的应用,目前绝大多数动脉瘤均可迅速查出病因,包括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指向.并且神经介入技术以其创伤小、并发症少、适用范围广、对病人全身影响较轻、避免了开颅手术手术等优点,在神经外科治疗中广泛应用.我院自2010-02使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结合支架辅助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爱国;刘之彝;龙晓东;杨露曦;徐宏

    目的 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采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夹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10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67例,行介入栓塞术,对照组33例,行颅内夹闭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病人手术前、手术后1天、术后5天免疫球蛋白变化,记录病人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0.15%,对照组为42.42% (P <0.05);观察组术后1天的lgG、lgM、lgA水平分别为(9.15±4.20) g/L、(1.15±4.20) g/L和(2.03±0.37) g/L,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但高于对照组的(7.74±4.28) g/L、(0.86±0.25) g/L和(1.57±0.39) g/L(P<0.05),观察组术后5天的lgG、lgM、lgA水平分别为(10.98±5.67) g/L、(1.67±0.53) g/L和(2.45±0.44) g/L,与手术前相当(P>0.05),但高于对照组的(8.13±4.37) g/L、(1.13±0.52)g/L和(1.89±0.38)g/L(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9.52±6.92)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5.73±6.91)天(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49%、5.97%,低于对照组的9.09%和21.21% (P <0.05),观察组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率均为1.49%,对照组均为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手术及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血管栓塞介入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较颅内夹闭术效果好,可减少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双管喉罩置入全身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刁玉晶;王寿世

    目的 分析双管喉罩置入全身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7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各39例.气管插管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双管喉罩组采用双管喉罩置入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雷米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麻醉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 双管喉罩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气管插管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双管喉罩组雷米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麻醉前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相近(P>0.05);喉罩或气管导管置入后双管喉罩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优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 双管喉罩置入全身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 综合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蒙彩艳;黄曲云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疼痛等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头痛状态,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综合护理前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经综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术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病人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任玉伟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因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所有的患者均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在术前对所有患者全脑实施血管造影检查,并观察患者的颅内动脉瘤情况,同时针对患者的脑循环情况测量其动脉瘤的瘤体直径以及动脉瘤的瘤颈直径,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应用机械式可脱弹簧圈(MDS)或者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同时观察患者的治疗的疗效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Barthel指数对患者在治疗前后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中有111例在术后达临床治愈标准,显示治愈率92.50%;有9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7.50%.患者在治疗前Barthel评分(30.2±4.6)分,在治疗后Barthel评分整体上升为(69.4±4.8)分,显示治疗后Barthel评分有显著提高,与治疗前评分情况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其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愈率较高,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进行应用.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

    作者:何旭;吴波

    目的 探讨和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Hunt-Hess分级均为ⅠⅢ级,均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在全部126例患者中完全闭塞者78例,轻微显影者48例;治疗状况较好.就患者的Barthel指数来看,治疗前为(28.9±2.9),治疗3周后为(48.6±4.9),治疗3个月后为(17.8±6.8),患者的Barthel指数有显著提升,P<0.05.就预后状况来看,全部70例患者中,有2例(2.9%)患者出现反复头痛,另有2例(2.9%)患者复发,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无患者死亡.结论 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过程中,采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而且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PDCA循证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作者:唱永红;郑斯予

    目的 探讨PDCA循证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诊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患者100例,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进行PDCA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内动脉瘸介入栓塞术患者开展PDCA循证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延续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作者:戴艳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给予延续护理,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方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