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经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62例经验

    作者:周国平;胡爱中;刘新春;夏建成

    目的根据脑卒中偏瘫发病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均有联系,针刺取穴治疗时,取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有关的腧穴.在1个疗程12次治疗中,逐日针刺了全部的、各有其所属腧穴的十四经,即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有关腧穴,称为全经针刺法.观察此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所纳入的对象为2003-08/2004-08在湖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风科住院治疗的经CT和MRI诊断明确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入院后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分为神志、语言、面瘫、眼症、上肢瘫、指瘫、下肢瘫、趾瘫和其他症征共9项内容评分.满分为52分,1~13分为轻型;14~26分为普通型;27~39分为重型;40~52分为极重型的评估标准,中轻型22例,普通型25例,重型5例.所有病例均在偏瘫发病后3~30 d给予全经针刺法治疗.①全经针刺法取穴的原则:取手必取足;取阳必取阴;按阳明、少阳、太阳经的顺序;先健侧,后患侧,针健侧一次,针患侧三次;单次取督脉腧穴,双次取任脉腧穴;每次取相关经脉关节附近腧穴为主.②具体取穴:第1次:健侧手足阳明经、手足太阴经腧穴,肩髃、曲池、合谷;髀关、足三里、解溪;天府、尺泽、太渊;箕门、阴陵泉、三阴交.第2次、第6次、第10次:患侧手足阳明经、手足太阴经腧穴,取穴同第一次.第3次、第7次、第11次:患侧手足少阳经、手足厥阴经腧穴,肩髎、天井、外关;环跳、阳陵泉、绝骨;天泉、曲泽、内关;足五里、曲泉、太冲.第4次、第8次、第12次:患侧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阴经腧穴,肩贞、小海、阳谷;承扶、委中、昆仑;极泉、少海、神门;阴谷、太溪.第5次:健侧手足少阳经、手足厥阴经腧穴,取穴同第3次.第9次:健侧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阴经腧穴,取穴同第4次.③治疗时间:1次/d,12次为1个疗程,休息2~4 d再进行下1个疗程.所有病例均经3~10个疗程的治疗.④疗效评估:评定公式及标准分值:(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基本恢复:≥81%,6分以下;显著进步:56%~80%,分以下;进步:36%~55%;稍进步:11%~35%;无变化:<11%;恶化(包括死亡):负值.结果进入结果分析62例,无脱落者.62例患者中,基本恢复38例(61%);显著进步17例(27%);进步或稍进步5例(8%);无变化2例(3%),总有效率97%.结论全经针刺法直接针对病变脏腑经脉取穴,突出了中医整体观念,在一个疗程中,无论健侧、患侧的经脉即十二经脉均进行了选穴针刺,整体上调整了十二经脉及所属脏腑的功能.此法的设立,有其合理性、科学性、实用性.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针刺法 巨刺
  • 经筋病中医病理机制理论探讨

    作者:程永

    目的:探讨中医经筋病理机制并探究外周经筋病理三期针刺方法.方法:从现代文献、《内经》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研究.文献方面,从经筋理论临床运用、经筋理论病理研究、经筋实质等进行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内经》相关条文,提出对经筋实质指向与模型建构、经筋病理过程假说(分外周经筋病理与中枢经筋病理两大部分),并结合临床实践,对上述病理过程进行验证.结果:经筋临床运用方面主要集中在筋肉系统与神经系统,对经筋病理研究方面十分薄弱,经筋实质主要集中在筋肉系统学说、神经学说、神经筋肉统一学说等方面;而笔者提出的经筋实质:中枢经筋(手阳明经筋头部相交与足少阳经筋维筋相交)在脑内,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周经筋主要为筋肉系统;外周经筋病理三期过程即“瘀沫期”“筋膜拘挛期”“筋结病灶形成期”等假说,经临床验证有其合理性.对外周经筋病进行三期分治(瘀沫期采用毫针温针经脉压痛点针刺法、筋膜拘挛期采用小针刀与刺络放血减张法、筋结病灶形成期采用粗银质针温通“解结”法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中风病“中枢经筋”病理过程早期为“热毒水瘀”的“级联形成”与中后期“痰瘀水”胶结;中风病痉挛性运动障碍从经筋病理角度进行治疗主要有4个方面:①益气血、生髓充脑、温通经络;②通调跷脉;③温通督脉;④调理经筋——温通解结与神经干刺激法.结论:笔者提出的经筋实质假说与外周经筋病三期病理过程假说具有理论意义与临床现实意义,值得观注与进一步研究.

  • 经腹腔入路针刺法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应用价值评估

    作者:吴曦;刘凤阁;杨建业;张自力;张丽

    目的:评估经腹腔入路针刺法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雌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各10支.造模组麻醉后腹腔切开,分离后腹膜,暴露L5~6、L6~S1椎间盘左前缘,5号穿刺针分别刺入两椎间盘,深度3mm,后缝合腹壁;对照组不针剌椎间盘,其它手术过程同造模组;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处理.结果:造模组在综合运动能力、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上与对照组及正常组存在明显差异,HE染色及MRI检查提示椎间盘退变、突出.结论:经腹腔入路针刺法为一相对简单、有效、可靠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建模方法.

  • 自拟散风通络汤结合针刺法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作者:宋淑玲

    目的:观察散风通络汤联合针刺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偏头痛诊断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病人均予针刺法,治疗组加用散风通络汤.结果:经4周治疗,偏头痛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散风通络汤联合针刺法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针刺法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

    作者:白雪冰;陈力;黄日权

    就针刺法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作用机理进行论述;并结合针刺法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治疗原则及其在不同类型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作以综述,以此指出针刺法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优势及不足.

  • 针刺法刺血法艾灸法火针法的治疗作用及其配合应用的临床体会

    作者:郑晓梅

    <灵枢·官针>篇说:"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大为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针炙的治疗效果是综合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但不同的针具、不同的治疗方法确有其不同的治疗作用和适应症.

  • 醒脑调神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

    作者:杨玫英

    面肌痉挛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以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抽搐为特征.

  • 针刺法对改善磁共振弥散成像发现的对超急性脑中风患者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张海军;李春玲

    目的:探讨针刺法对改善磁共振弥散成像发现的对超急性脑中风患者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磁共振弥散成像明确诊断的超急性中风患者(发病后6小时内) 108例,并行核磁共振诊断确诊,意识障碍程度按神经病学诊断标准划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法治疗(处方:取穴人中、内关、百会、三阴交、完骨、风池、十二井穴.操作:十二井穴点刺放血,百会、人中频捻转不留针,内关、三阴交、完骨、风池针刺用泻法,并配合电针),每次30分钟.结果: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87.03%,对照组为6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法能明显改善磁共振弥散成像发现的对超急性脑中风患者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

  • 针罐并用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谷文芳

    针刺与拔罐法同属于外治法,笔者于临床常将两法有机结合,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收效满意,现举例介绍如下.1漏肩风漏肩风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肩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而引起经络痹阻、气血循行不畅,不通则痛.治疗应根据肩关节疼痛部位和经络循行路线的关系辨证分经取穴.病在太阳经取肩贞配后溪,病在阳明经取肩髃配曲池、合谷,病在少阳经取肩髎配中渚.常规消毒后,用28~30号毫针,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20~30min,出针后即加拔罐,留罐10min.针刺每天1次,拔罐3~5d1次.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展宇;王洪峰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一种腹部手术后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学"肠结"、"关格"范畴[1].其临床表现为术后3d后,肛门不能排气排便,出现持续性腹胀腹痛,恶心,嗳气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恢复,对这一并发症的处理目前尚无好办法.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56例,并设对照组53例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 管遵惠老师刺法经验及临床运用

    作者:丁丽玲;郭翠萍;管遵惠

    管遵惠,主任医师,全国第二批名中医药专家,云南省首批名中医.导师在<内经>、<难经>理论基础上,结合家传及四十载临床经验,能够遵古而不泥古,师古人而多有发展.笔者跟师临证学习,收获颇丰,现将导师刺法经验简介如下.

  • 针刺治疗脑鸣18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胡昱;仝桂兰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对18例脑鸣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同时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并记录临床观察疗效.结果:针刺治疗脑鸣有效率94.4%.结论:针刺治疗脑鸣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有害自由基,阻止钙离子内流,提高机体组织器官耐缺氧能力而发挥疗效的.

  • 针刺法配合耳穴压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瑞生;王涛;林宇春

    一年来,笔者收集40例在校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病例,运用针刺配合耳穴压丸法治疗,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小议《灵枢·官针》篇中刺"痹"法

    作者:卢引明

    <灵枢·官针>篇中记载了大量治疗痹证的刺法,有"九刺"中的毛刺和蔯刺、"十二刺"中的恢刺、齐刺、短刺、傍针刺和"五刺"中的输刺、关刺、合谷刺.对痹证采取的针法多为近部取穴,但并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强调针刺的深浅,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

  • 用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法对脑卒中所致下肢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评价

    作者:韩勇;宋晶;徐新国

    目的:研究用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法对脑卒中所致下肢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对其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玉田县医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所致下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考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用康复训练法对对比组患者进行治疗,用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法对考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步速、步频及左右步幅差.结果:治疗后,考察组患者的步速和步频均高于对比组患者,其左右步幅差小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用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法对脑卒中所致下肢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下肢的运动功能.

  • 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朱志敏

    目的:探讨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牙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取风池、太阳、合谷、下关、内庭等穴位进行常规针刺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取下巨虚、上巨虚、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科学针刺埋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79.6%,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51.0%,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02±0.52)个疗程,对照组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92±0.6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法相比,采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治愈此病的时间更短,操作更为简单,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用针刺法联合养血平肝方治疗肝阳上亢证型偏头痛的效果探究

    作者:李栋

    目的:探究对肝阳上亢证型偏头痛患者使用针刺法结合养血平肝方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山东省东平县中医院医务科收治的86例肝阳上亢证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刺法联合养血平肝方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头痛发作的次数、疼痛的程度、每次头痛持续的时间及其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的次数、疼痛的强度和每次头痛持续的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的次数更少,疼痛的强度更低、每次头痛持续的时间更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用针刺法联合养血平肝方治疗肝阳上亢证型偏头痛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少患者头痛发作的次数、降低疼痛的强度、缩短每次头痛持续的时间.

  • 用针刺法和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晓林;徐新帅;连清

    目的:探讨用针刺法和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烟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2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针刺治疗.在此基础上,为乙组患者加用桂枝加葛根汤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肩关节功能的评分及其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的评分.结果:经过治疗,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肩关节功能的评分更高,其VAS的评分更低,P<0.05.结论:用针刺法和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其肩关节疼痛的程度,改善其肩关节的功能.

  • 联用针刺法与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探析

    作者:张利朋;张红强

    目的:探讨联用针刺法与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我院对甲组患者联用奥美拉唑与硫糖铝进行治疗,对乙组患者联用针刺法与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用针刺法与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 联合应用针刺和药物疗法治疗神经性头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丁颖颖

    目的:对联合应用针刺和药物疗法治疗神经性头痛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54例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成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8例)。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中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9%,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针刺和药物疗法治疗神经性头痛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58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