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筋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作者:罗华送;王睿;詹强;周翔;唐君;郭银丰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以颈椎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导致神经根受累(牵拉、炎性刺激等)并出现相应的神经支配区域功能障碍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1].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或扭挫损伤,引起颈项部经脉痹阻,经筋血脉瘀滞,骨节异常,引起"筋出槽、骨错缝",筋脉失养,是其中医发病机制[2].本研究采用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科学研究方法,比较以中医经筋理论为指导原则的经筋正骨手法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麦肯(McKenzie)疗法治疗CS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傅立新用筋骨针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经验

    作者:彭雪琳;傅立新

    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在中风后的发病率接近90%,是中风引起的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傅立新教授以传统经筋理论为指导,将筋骨针疗法运用到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与恢复中,临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论文总结了傅师用筋骨针治疗痉挛性瘫痪的一些经验和临床体会.

  • 肱骨外上髁炎当从“经筋论治”

    作者:胡淑平;董宝强;裴瑾玮;李瑞杰

    以肘关节的解剖特点为立足点,结合中医学“筋骨理论”和“经筋理论”.从“筋痹”角度重新审视肱骨外上髁炎的病理基础,并提出肱骨外上髁炎从经筋论治.为现代中医经筋疗法医治肱骨外上髁炎提供理论依据.

  • 经筋整体辩证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对照研究

    作者:田有粮;张昕;韩焕萍;张卉;王红艳;高绩真;朱宏;马彦红

    目的 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探讨长圆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长圆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筋辨证整体治疗,以膝周为主,辅以腰、髋及踝部等筋结处治疗,对照组单纯在膝周筋结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VAS疼痛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法进行指标评估,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7例,好转2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0例,好转4例,无效2例.观察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长圆针经筋辨证整体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较单纯在膝周筋结处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从"筋"论治颈源性头痛探析

    作者:姚旭;罗亮;林咸明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在于"筋损致病",即颈部经筋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后所产生的"炎症"刺激引起头痛.治疗上应根据"顺筋取穴""筋穴治痛"的原则,以经筋起止点、压痛点、压痛缓解点、筋结点为主穴,施以震颤松解手法和温针灸法,以达筋松脉通、通则不痛之效.

  • 第二代低温等离子联合针刀治疗顽固性颈肩臂痛30例

    作者:刘洪;张良志;刘晶;修忠标

    目的:观察第二代可弯曲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联合针刀治疗顽固性颈肩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将以反复颈肩臂痛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第二代可弯曲低温等离子消融组(等离子组)和第二代可弯曲低温等离子消融组联合针刀组(联合组)各30例,等离子组单纯在C臂机引导下行等离子颈椎间盘髓核消融,联合组则在等离子组治疗基础上按照经筋理论指导下行针刀松解,观察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和3月后的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治疗3月后VAS评分、JOA评分均明显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6.7%)高于等离子组(81.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第二代可弯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配合针刀松解能更好的缓解顽固性颈肩臂痛症状和改善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 针刺循经筋近端阿是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文静;董宝强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针刺规律性阿是穴,对照组针刺传统穴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循经筋近端阿是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

  • 基于经筋理论的银质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3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建成;董宝强;张文静;林星星

    目的:观察基于经筋理论的银质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按标准针距布局,有计划地选择多个结筋病灶点(区)为进针点群,采用银质针针刺,1次/周;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传统腧穴,5次/周.两组连续治疗4周,记录VAS、WOMAC分值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有效率为78.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WOMAC分值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经筋理论的银质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明显,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论经筋理论与颈腰椎病的关系

    作者:叶国栋;王艳国

    颈腰椎病的推拿治疗多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生物力学,采用适当的手法对患处进行治疗。通过总结分析有关经筋的理论,并结合基于现代医学的扳机点理论,阐述经筋理论与颈腰椎病的密切关系,即颈腰椎病的病理表现为经筋功能失调,筋结病灶点或者扳机点的出现;采用理筋解结消除扳机点,可以缓解甚或治愈颈肩腰腿疼痛,进而指出经筋理论对推拿治疗颈腰椎病的临床指导作用。

  • 以《内经》横络解结法治疗顽痹的认识及应用

    作者:韦嵩;陈志煌;接力刚;沈鹰;刘坚;康贤通

    通过对<内经>横络解结理论的探究,认为中医经筋系统功能异常是导致痹证的关键,横络解结法是治疗顽痹的有效疗法之一.受<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应用阐释的启发,研制出"长针"、"大针"、"电子针镜"等中医治疗针械,治疗顽痹,疗效显著.

  • 从经筋理论探讨痉病的临床特点

    作者:郭彪;周德生

    痉病是人体全身或局部经筋强直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仅仅拘泥于项背强直等症状.病因主要包括外感与内伤,外感多属实证,起痛快,病情急,若治疗得当,预后较好;内伤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症,外感失治、误治可转变成虚证,治疗较为困难,预后较差.基于经筋理论,认为痉病的病因病机为邪壅经络或肝肾亏损,致筋脉失养出现而挛急,风、火、痰、瘀、虚等多种病理因素夹杂其中,故对于痉病的治疗必须根据其病因的不同、疾病的缓急,采用驱邪通络、熄风止痉、醒神开窍、补益肝肾等治疗方法.

  • 筋病理论与经筋理论的异同

    作者:孙勇;郝军

    经筋理论源于经络学的十二经筋,从概念上讲经筋理论是筋病理论的一部分;从病证上看,经筋理论是筋病理论在四肢的具体表现;从治疗方面分析,经筋理论长期强调针灸、针刀等治疗方法,而筋病理论不再局限于针灸、针刀等疗法,而是融合了功能锻炼、药物、针灸、推拿等疗法,更加强调预防和力学的平衡。本文从概念、病证、辨证和治疗几个方面对筋病理论和经筋理论的异同进行了阐释。

  • 从经筋理论认识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和功能障碍

    作者:张双强;裴晓华;王超颖;张艳冉;齐晓宇;赵志恒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和功能障碍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分别属于中医学“水肿”和“痹证”范畴,经筋推拿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和功能障碍,可以通过局部的近治作用,加强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从而达到解痉散结、通络止痛的目的.然而,运用经筋理论指导该病的治疗,存在中医特色研究弱化、作用机制研究缺乏、规范化治疗方案亟待建立、远期疗效尚不确切等问题,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解决.

  • 火针经筋疗法对脑梗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玉平;樊莉

    目的 观察火针经筋疗法治疗脑梗后上肢肌痉挛的有效性.方法 将60名脑梗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应用基础治疗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常规针刺组采用石氏醒脑开窍法穴位针刺,常规针刺+火针组加用火针点刺手三阴经筋阳性反应点,治疗4周后,观察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上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相比,常规针刺+火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 火针经筋疗法可改善脑梗后上肢肌痉挛程度以及提高上肢的运动功能.

  • 经筋理论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何生华

    通过阐述经筋理论与颈椎病的发病关系,总结临床上颈椎病表现出的经筋损伤特点及经筋损伤影像学表现,为应用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经筋理论 颈椎病
  • 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海军;王荣田;谢斌;王均玉;刘道兵;周宇;沈丹青;陈卫衡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其特色,为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并为其“从筋论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案,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三科门诊接受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的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针刀联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的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作为治疗组.对患者在治疗5周和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进行随访,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疼痛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数据统计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组治疗5周和治疗后6个月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治疗5周和治疗后6个月Lysholm总体评分和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膝关节功能各分项评分中,其中不稳定、疼痛、爬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经筋理论”的针刀疗法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近期疗效肯定,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尤其在纠正膝关节不稳定、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爬楼能力方面更有优势.

  • 膝骨关节病痛点分布规律初探

    作者:赵昌谋;李伟;王娟;孙霓虹;何倩;吕建龙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病患者常见膝周压痛点及结筋病灶点的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针刀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72例膝骨关节痛患者进行膝部触诊检查,确定并统计压痛点及结筋点.结果:共115只患膝,其中102只(占88.70%)患膝有数量不等的压痛点.膝骨关节病患者压痛点主要分布在关节内侧,如髌尖内侧面、鹅足腱、胫骨内侧髁等.髌尖外侧在膝关节外侧中出现频率高.足六条经筋中足三阴经筋结筋点压痛频率均超过70%,足太阳、足少阳经筋膝周经筋结点压痛频率均在50%以下.结论:膝骨关节病患者膝周压痛点及经筋结筋点有其分布规律,此特征与膝关节解剖学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密切相关,这将为针刀临床诊治选择有效治疗点提供依据.

  • 经筋溯源考证

    作者:黄于婷;杨岚菲;方燕平;李忠丽;廖军

    十二经筋是中医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十二经脉关系紧密.经筋作为传统针灸学中早被认识的学术成就,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传统医学和针灸学的精粹.探索与追溯经筋理论与经筋学说的历史,以期完善和提高对经筋的认识,使经筋疗法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 经筋 经筋理论 溯源
  • 基于经筋理论指导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玮佳;修忠标

    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及活动障碍是肩周炎的典型表现,是患者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的一大祸首,也是令临床医家头痛的一大难题.保守治疗目前是肩周炎治疗的主要方向,但疗效各异.而随着针刀医学的诞世,针刀逐渐成为保守治疗中的一大利器,其疗效显著且操作便捷,深受临床医家的推崇.针刀医学作为一门中西医交融的学科,始于中医,根据古典文籍对经筋理论的论述及运用,发现以经筋理论作为针刺治疗的指导思想,逐渐受到重视.拟对经筋理论指导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并为针刀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

  • 从经筋理论研究筋性类冠心病概况

    作者:魏雪;董宝强;张文静;林星星

    冠心病中医学称"胸痹", 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较难治愈的心脏疾病, 其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出现左胸痛、心悸和胸部压迫感等自觉症状;循环系统的有关检查显示心缺血指征为阳性.现代中医病因学研究多从内治法的角度出发, 如对心、肺、脾、肾等进行研究, 取得一定的进展[1-2].但是, 在临床中常会发现一些具有冠心病症状的患者, 在循环系统的各项检查中均未见异常, 而在相应部位筋肉体表可触及硬性的结节, 在通过中医学"消灶"或"解结"之后, 其冠心病的症状得以缓解.于是, 有学者[3-4]根据以上临床症状提出"筋性类冠心病"的全新说法, 认为人体经筋损伤与冠心病之间存在更深层次的联系.基于此, 本文主要从经筋理论的角度论述二者的关系, 以期对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外治"思路.

76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