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时间分辨率宽体探测器CT对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CTA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钟朝辉;陈疆红;原媛;杨正汉;王振常;张婷婷;张景东

    目的 探讨高时间分辨率宽体探测器CT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m,CCTA)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20例疑诊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其中B组为心律正常组,A组为心律失常组.记录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CT值(HU)、客观噪声(SD)及辐射剂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m,DLP).开启智能期相技术自动选取佳期相,经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处理后对佳期相图像进行三维后处理及主观评分.结果 两组BMI、CT值、S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中8例患者的心率>100次/min,A组患者中共有房颤46例,各类型早搏12例,二联律2例.两组患者三维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A组为(3.15±0.12)msv,B组为(2.55±0.12)msv.结论 高时间分辨率宽体探测器CT可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的CCTA检查,并且可以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 冠状动脉CTA扫描中采用智能期相技术与手动选取佳期相的一致性

    作者:钟朝辉;陈疆红;原媛;王振常;张婷婷;张景东

    目的 初步评价在冠状动脉CTA扫描中智能期相技术自动选取佳期相与手动选取佳期相的一致性.方法 对1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开启智能期相技术,自动获取一组佳期相轴位图像,同时手动选取一组佳期相轴位图像,比较两组期相选择的一致性(期相差≤±2%为一致,期相差>±2%为不一致).记录患者体重指数、心率、CT值、客观噪声、辐射剂量.对佳期相图像进行三维后处理及主观评分.结果 83例(83%)智能佳期相与手动选取一致;17例不一致,其中8例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较小,能满足诊断要求,9例智能期相失败(其中3例高心率,2例房颤,4例早搏).在9例智能期相失败的患者中,每例至少有一支血管的重建图像不能达到诊断要求,而经手动选取佳重建期相进行三维重建后,达到图像质量要求.结论 智能期相技术选择佳期相与手动选取佳期相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有效简化重建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获得较高质量的冠脉CTA重建图像.

  • 体质量指数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螺旋 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张微晗

    目的:探讨 BMI 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64排128层螺旋 CT 中降低冠状动脉 CT 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8月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90例 CT 冠状动脉成像(CTCA)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受检者均由临床医生拟诊为冠心病,且均无碘对比剂过敏史及其他不适合做 CTCA 检查的疾病。根据不同 BMI 将其分为3组,每组30例。 A 组,28 kg/ m2≤BMI≤31 kg/ m2;B 组,24 kg/ m2< BMI <28 kg/ m2;C 组,21 kg/ m2≤ BMI ≤24 kg/ m2。扫描参数:管电压均为120 kV,管电流 A、B、C 3组分别设为800、600、400 mAs;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扫描,之后采用标准滤波反投影(FBP)、迭代重建算法 iDose4-3、iDose4-5及 iDose4-7分别对各组图像进行重建,从客观噪声及主观图像质量两方面进行评估。主观图像质量由2名具有10年以上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冠状动脉15分段法进行评价,评价血管直径>1.5 mm 的节段。评分采用4分制方法。客观噪声方面,3组重建图像中于升主动脉前方脂肪密度区域选择感兴趣区(面积约14.5 mm2),测量其标准差值作为噪声值,比较噪声大小。扫描长度及辐射剂量指数由机器自动给出。结果主观评价方面,在 A、B、C 3组中均表现为:3分值以上等级者以 iDose4-3、iDose4-5重建组血管节段数多,2分值以下等级者以 FBP 与 iDose4-7重建组血管节段数多;FBP 和 iDose4-7分别与 iDose4-3、iDose4-5重建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iDose4-3与 iDose4-5、FBP 与 iDose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客观评价方面,与 FBP 相比,iDose4-3、iDose4-5、iDose4-7各重建组平均客观噪声分别降低29.96%、51.56%、69.76%。各组患者不同重建图像噪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相同重建方式之间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与 A 组比较,B 组、C 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降低了25.83%、49.89%。结论迭代重建算法与 BMI 结合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

  • 低管电压-低碘量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

    作者:钟朝辉;陈疆红;贺文;吴柯薇;刘攀;张景东

    目的 探讨低电压-低碘量扫描方案在冠状动脉CTA (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90例接受CCTA检查、体质量指数<24 kg/m2的患者,随机将其分均为3组:A组管电压120 kVp,碘注射总量0.259 kg;B组管电压100 kVp,碘注射总量0.210 kg;C组管电压100 kVp,碘注射总量0.150 kg.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扫描,管电流200 mAs.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的差异.结果 3组CCTA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SNR(17.77士3.90)高于A组(15.79±2.02)和C组(14.63±3.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Ivol、DLP和ED B组[(9.49±0.21)mGy、(121.30士6.12)mGy和(1.70士0.86)mSv]与C组[(9.51±0.22)mGy、(119.64±7.35) mGy和(1.68±0.10)mS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A组[(23.35士13.74)mGy、(253.53±8.62)mGy和(3.55±0.12)mSv;P均<0.05].结论 采用低电压-低碘量扫描方案进行CCTA可显著降低碘注射总量及辐射剂量,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小FOV用于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

    作者:曹希明;郑君惠;李景雷;巫梓斌;李新云

    目的 探讨小FOV用于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拟接受CTCA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小FOV组(FOV< 200 mm)和大FOV组(FOV≥200 mm),各60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比较组间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扫描长度、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 小FOV组和大FOV组FOV分别为(173.55±11.34) mm和(231.40±12.44)mm.小FOV组与大FOV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5±0.52) vs (3.77±0.46)分,P>0.05];小FOV组CTDIvol[(19.28±0.24)mGy]、扫描长度[(121.95±7.72)mm]、DLP[(234.97±13.30)mGy/cm]和ED[(3.28±0.19)mSv]均显著低于大FOV组[CTDIvol:(20.52±0.57) mGy、扫描长度:(133.32±8.90)mm、DLP:(273.87±24.45)mGy/cm、ED:(3.84±0.35)mSv,P均<0.001].结论 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中,采用小FO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 心脏纵向弛豫时间(T1)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冉玲平;夏黎明

    纵向弛豫时间成像(T1 Mapping)技术能定量显示心肌组织的T1值,从而准确评价多种心肌病变的心肌组织特征。T1 Mapping现在已有多种采集技术,其中初始T1值可重复性高,能反映心肌纤维化,通过测量初始T1值与增强后T1值还能显示心肌弥漫性病变。作者就T1 Mapping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2017 SCMR心脏磁共振参数定量技术专家共识解读

    作者:陈秀玉;赵世华

    2017年心血管磁共振协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SCMR)颁布了关于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参数定量技术(T1、T2、T2*mapping和细胞外间质容积)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作者主要从临床适应证、成像方案和技术推荐、临床应用现状及未来等方面对该共识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国内从事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的医师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

  •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非缺血性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于榛;田立;刘刚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一种高效、无创、无辐射损伤的检查手段,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和较高的分辨率,正逐渐应用于临床。目前,关于 CMR检查对非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价值研究较少,现对钆对比剂延迟强化磁共振成像(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GE-MRI)技术的原理及机制、一站式 CMR检查方法的进展和诊断意义,以及 CMR对非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和价值进行系统分析与综述。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星辉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心肌桥(MB)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统计MB的检出率,分析MB影像学特点。结果325例患者中检出MB 63例,均为单支病变,检出率19.3%,表浅型45例,纵深型18例;其中发生于左前降支53处(84%),左回旋支6处(10%),右冠状动脉4处(6%),心肌桥平均厚度为(2.7±1.2)mm, MB平均长度为(17.6±8.1)mm。 MB邻近血管粥样硬化率为43%。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清晰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桥的解剖关系,是一种无创、准确诊断MCA-MB的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