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3-2015年合肥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检测分析

    作者:卓佳佳;苏晓霁;程邦宁

    目的:调查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合肥地区儿童肠道病毒EV71型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方法:收集怀疑为手足口病住院和门诊标本3222例,进行病原学核酸检测,对性别、年龄和季节等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测3222例标本,其中2870例为阳性,阳性标本中EV71阳性1061例,占37%,流行高峰时间为5月至9月之间。患儿年龄多小于4岁。结论: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合肥地区儿童患手足口病主要肠道病毒EV71感染为主,流行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患儿年龄偏小。

  • 不同病原体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炎性因子变化与病情转归临床分析

    作者:李传生;应杰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病原体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病程中免疫功能改变及临床转归,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3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原体检测分为EV71阳性组(179例)、CoxA阳性组(121例)、EV71及CoxA均阳性组(38例)、EV71及CoxA均阴性组(701例)。对各组临床症状、体征等的恢复时间及血清IL-6、IL-10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EV71阳性组、CoxA阳性组、EV71及CoxA均阳性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进食好转时间均较EV71及CoxA均阴性组明显延长(P<0.01)。 EV71及CoxA均阳性组患儿血清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EV71阳性组、CoxA阳性组、EV71及CoxA均阴性组( P<0.01)。结论手足口病病原体阳性患儿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进食好转时间均明显延长,炎性因子水平升高明显,且EV71及CoxA均阳性患儿重症倾向明显增高。

  • 绍兴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基因特征研究

    作者:何婷婷;陈金;张建华;蒋卓婧;胡雪娜;傅利军;钦博

    目的:研究绍兴市2012-2013年手足口病患者的肠道病毒71型(EV 71)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粪便、疱疹液和咽拭子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特异性扩增进行EV 71鉴定,阳性的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对10株分离株分A、B、C、D和E 五段进行分段PCR,测序后并拼接成全长,以EV 71 A、B和C各基因型的参考毒株和以往中国EV 71的分离毒株为参考株,基于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对VP1区分别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 RT-PCR结果证实分离的10株病毒均为EV 71,与C4a亚型亲缘关系近,它们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06%~97.87%和93.60%~98.99%;与亲缘关系远的参考毒株Cox A16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1.17%~62.74%和68.00%~71.38%。在系统发生树上,这10株EV 71均在C基因型中,与属C4a亚型的病毒株属同一分支。结论绍兴地区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的EV 71毒株属C基因型的C4a亚型进化分支。

  • 温州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分析

    作者:孙宝昌;陈栋;朱传新;陈俐丽;吴跃进;钭慧芬;郑文力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谱。方法分析温州地区近六年手足口发病特征和病原的构成谱,并对分离到的21株 EV71危重症手足口病病毒的 VP1(891bp)基因进行测序,利用MEGA 5.1进化树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温州地区手足口病71.46%由 EV71型引起,重症病例高达94.12%;发病年龄集中在0~5岁,1~3岁的EV71阳性病例占75.38%;以龙湾区、鹿城区、瓯海区和瑞安市阳性率高。而Cox A16型以洞头县高,平阳县次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7月,但2012年12月、2013年1月和2009年11—12月出现发病小高峰。VP1基因进化分析,EV71流行毒株为C4a亚型,与中国大陆近年来流行株高度同源。结论温州地区近六年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型为主,基因分型为C4a亚型。

  • 2010-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414例手足口病病例分析

    作者:李敏;段坤;赵瑞霞

    目的:分析2010-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手足口病(HFMD)病例特征和病原学变化。方法病例调查采用面对面方式,病原学检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共调查2010-2013年HFMD病例414例,1~5岁儿童占85.99%(356/414),男女性别比为1.59∶1。病例皮疹主要分布在手、口、足、臀等部位,38.89%的病例伴有发热。阳性标本342份,阳性检出率为82.61%。发病后7 d内采样标本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7 d后采样阳性率(84.76% vs 62.50%,χ2=12.46,P<0.001)。不同年份之间病原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01)。结论济南市历城区HFMD多发生在1~5岁儿童,近40%的病例伴有发热,优势病原型别为肠道病毒71(EV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型,两者在不同年份之间呈现交替流行的现象,其他肠道病毒在HFMD致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值得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

  • EV71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87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林霞;刘兴莉;董春华;姜琴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EV71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等资料。结果187例患儿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眼球震颤等,均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压力增大者占50.80%。145例行颅脑MRI 检查,示脑干损伤者占31.72%、脑水肿者占43.45%、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者占7.59%。入院后给予退热、镇静、大剂量维生素C、磷酸肌酸、胃黏膜保护剂等对症治疗,针对病情危重程度给予限制入量、降低颅内压、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拮抗交感神经兴奋性等治疗。187例患儿治疗10~57 d、平均13.5 d。其中死亡12例,转康复科康复治疗9例,其余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EV71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易出现神经系统受累,颅脑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及病情判断,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有效手段。

  • ELISA法与免疫层析法检测抗EV71-Ig M抗体的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李艳艳;张建辉

    目的:比较ELISA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法检测抗EV71-IgM抗体的结果。方法用ELISA法和GICA法分别对96例发病初期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抗 EV71-IgM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当 ELISA 法 A≥0.150时,GICA法阳性率为92.3%;GICA法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ELISA 法,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足口病初期患儿,GICA法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法,将该法应用于日常诊断更可取。

  • 手足口病患儿皮质醇、β-内啡肽和部分细胞因子监测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柯江维;陈强;段荣;朱庆雄;刘洪;邹峥

    目的:对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和部分细胞因子的监测,探讨它们在疾病中的水平变化及对临床的指导价值。方法按照临床诊断和分型标准将手足口患儿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3组,同时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 COR、白细胞介素-13(IL-13)和干扰素-γ(IFN-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β-EP。各病例组患儿在治疗7 d后再次采样,以同样的方法检测以上4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组手足口病患儿的COR、β-EP、IL-13和IFN-γ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手足口病患儿之间比较,4项指标的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7 d 治疗后,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4项指标全部下降,几乎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COR、β-EP、IL-13水平较治疗前大幅降低,但IFN-γ水平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除了IFN-γ外,其他各项指标不降反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OR、β-EP、IL-13和IFN-γ在手足口病的进程中变化明显,对病情判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清道夫受体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初步鉴定

    作者:许甜甜;朱冰;王长兵;钟家禹;林正方

    目的:表达清道夫受体 B2蛋白(SCARB2),初步鉴定表达产物。方法培养 RD 细胞,提取其 mRNA 经逆转录PCR(RT-PCR)方法扩增出scarb2基因片段,构建表达载体 pET28a(+)/SCARB2,在原核表达系统(大肠杆菌 BL21)中表达SCARB2蛋白,并用 His单抗对表达蛋白进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a(+)/SCARB2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SCARB2高效表达并纯化成功,经 His 单抗初步验证有目的蛋白表达。结论表达并初步鉴定了SCARB2蛋白,为肠道病毒71型(EV71)与清道夫受体蛋白的作用机制及清道夫受体的单克隆制备提供参考。

  • 张家港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杜国明;邵海枫;邹艳;邱海岩

    分析2009———2014年张家港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政府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运用 Excel数据库绘制流行病学曲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对部分手足口病例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检测。结果2009———2014年张家港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3927例,其中死亡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9.23/10万。每年出现两个发病波峰,6月份达到发病高峰,10-12月又出现一个小波峰。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居多,男性发病高于女性。部分患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为主。结论张家港市手足口病防控形势严峻,人群、时间、病原学分布特征明显,应重点加强对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