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放线菌的基因型及其与根面龋发生的关系

    作者:李红;周学东;李继遥

    根面龋的细菌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研究集中于革兰阳性丝状杆菌,尤其是黏性放线菌(以下简称"黏放")和内氏放线菌(以下简称"内放").80年代中后期,变链球菌在根面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目前认为根面龋是以变链球菌,放线菌和乳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

  • 氟化微量元素对变形链球菌葡萄糖基转移酶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敬;吴补领;王海鹰;朱怡玲

    目的 比较氟化微量元素制剂对变形链球菌葡萄糖基转移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含相同氟浓度的5种氟化微量元素制剂(氟化锌、氟化镧、氟化亚锡、氟化锶、氟钼酸铵)和氟化钠分别加入到含变形链球菌悬液的TYC培养基中,采用Neson-Somogyi法,观察变形链球菌葡萄糖基转移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氟化钠、氟化锌、氟化锶、氟化亚锡、氟化镧、氟钼酸铵制剂均有抑制变形链球菌ATCC25175葡萄糖基转移酶活性的作用,其中尤以氟化亚锡抑制作用强(P<0.05). 结论锡可提高氟化物的防龋生物活性,在抑菌防龋方面,氟化微量元素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链霉菌RX-17溶菌酶的产生条件及溶菌特异性研究

    作者:赵昕;任光文;屠晓平;张玉臻

    通过液体及平板溶菌活性测定,证明了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RX-17发酵液中存在对变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Ingbritt有强力溶解作用的物质-RX-17溶菌酶.产酶培养基碳、氮源适配比为蔗糖3%、大豆蛋白胨1.25%、牛肉膏0.2%;适产酶温度为33℃;高溶氧水平对酶的产生有利.溶菌特异性试验证实了RX-17溶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乳脂链球菌(S.cremori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短乳杆菌(L.brevis)、产氨短杆菌(Brevibacterium ammoniagenes)及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等多种G+、G-细菌均有良好的溶解作用.

  • 变链球菌与龋病

    作者:罗晓婷;高振

    1序言早在1924年Clarke就从人龋齿中分离出了变链球菌(Mutan streptococcus),但当时并未注意到它与龋病的关系.直到本世纪60年代初研究龋病的致病菌时,此菌才被学术界重视起来.1960年Fitzgerald和Keyes在仓鼠实验性龋中证实了某些链球菌有致龋作用,且能在动物之间传播,他们称此菌为诱龋链球菌(caries-inducing streptococcus).

  • 单克隆抗体对人牙菌斑中变链球菌检测的研究

    作者:文立亚;张传彬;岳松龄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的抗SAⅠ/Ⅱ和抗SP\+A\-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人牙菌斑中变链球菌c,d血清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菌落免疫印迹技术,采用自制的抗SAⅠ/Ⅱ和抗SP\+A\-a的单克隆抗体WC2E10c和WC3A6d,检测人牙菌斑中的变链球菌。结果:肉眼观阳性菌落为深褐色,菌落间隙清楚;阴性菌落呈白色。经形态学、血清学、生化反应及SDS-PAGE鉴定均证明两种菌落检出的准确性。结论:自制的单克隆抗体对人牙菌斑中变链球菌c,d血清型的检出显示高度特异性。

  • 氟微量元素制剂对变形链球菌生长繁殖的影响

    作者:吴红崑;周学东;莫安春;肖晓蓉;朱珠;李继遥

    目的比较几种氟微量元素及对应的单纯微量元素制剂对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生长繁殖的影响,探讨微量元素与氟的相互作用,筛选出具有较强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制剂 .方法选择氟微量元素制剂:氟化亚锡、氟化锶、氟化锌、氟化镧、氟钼酸铵、氟化钠等及对应的单纯微量元素制剂--氯化亚锡、氯化锶、乙酸锌、氯化镧、钼酸铵和氯化钠等 ,加入变形链球菌的菌悬液,采用厌氧菌连续培养技术,观察菌悬液的吸光度和菌落计数的变化.结果氟化钠、氟化亚锡、氯化亚锡、氟化锌、乙酸锌、氟钼酸铵和钼酸铵均有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的能力(P<0.01).氟化亚锡的抑制作用比氯化亚锡强(P <0.01),氟化锌的抑制作用比乙酸锌强(P<0.01),氟钼酸铵与钼酸铵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中氟化亚锡和氟化锌对变链球菌生长繁殖的抑制作用明显(P<0.01).而氟化锶、氯化锶、氟化镧、氯化镧和氯化钠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微量元素制剂比单氟及无氟微量元素制剂具有更强的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这一作用不仅仅归结于氟离子,并与制剂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密切相关,提示氟与锡、锌等微量元素具有协同作用.

  • 聚乙二醇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文立亚;涂涛;李其平;王敬;杨圣辉;李玉晶;舍颖;张春梅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与变形链球菌作用后,其抑制细菌生长的效果.方法:采用2种低分子量的PEG(Mr分别为200和400,简称PEG200和PEG400),各选4种不同浓度与细菌作用,分别经过24和48 h培养,用分光光度计测试细菌生长的A540值.结果:经双因素无重复实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EG的分子量大小和浓度高低及培养时间对实验结果均有较大的影响,两实验组之间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结果相差非常显著(P<0.001),即认为在培养时间为24 h时,浓度越大,分子量越小(Mr为200),抑制细菌生长的效果越好.结论:低分子量的PEG作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一定时间内对抑制变链球菌的生长是有效的,值得我们对其防龋作用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