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tometry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 중화안시광학여시각과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845X
  • 国内刊号: 11-590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108
  • 曾用名: 眼视光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瞿佳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后早期视力恢复的可预测性分析

    作者:赵炜;董泽红;王雨生;冯洁;任玉凤;张豪

    目的 通过分析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术前数据来预测术后早期视力.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12年1-12月在西京医院近视矫正中心行SBK的472例(927眼)患者数据,根据术后1d的裸眼视力(UCVA,小数法)情况,分为UCVA>1.0组、1.0组、0.8组以及<0.8组,分别统计4组的术前等效球镜度(SE)、角膜基质床厚度、角膜组织改变百分比[(角膜瓣厚度+切削深度)/术前角膜厚度],以及术后1 dSE,术后3d、10 d、1个月和3个月UCVA.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比较.结果 UCVA>1.0组246眼(26.5%),1.0组455眼(49.1%),0.8组138眼(14.9%),<0.8组88眼(9.5%).各组的术前SE分别为(-4.59±1.43)、(-5.36±1.78)、(-6.02±2.32)、(-7.48±2.22)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36,P<0.01).基质床厚度分别为(338±30)、(332±33)、(333±35)、(315±30)μm,除了<0.8组和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F=11.89,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组织改变百分比分别为37.9%、39.4%、40.1%、42.2%,组间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5.56,P<0.01).术后1 dSE分别为(+0.28±0.52)、(+0.42±0.62)、(+0.64±0.87)、(+1.18±1.17)D,组间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2.28,P<0.01).各组的UCVA随时间逐渐稳定,到术后3个月时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SE较大、角膜组织改变百分比较大以及基质床偏薄的近视患者,SBK术后由于过矫状态其术后早期UCVA可能较差,随时间能够逐渐恢复.

  • 使用棱镜重新定位双侧中心暗点患者视网膜物像的预试验

    作者:Matt Valdes;Stanley Woo;Joshua Pratt;George C. Woo

    目的 本研究使用激光扫描检眼镜(SLO)评价双侧中央暗点患者使用棱镜后的眼球运动反应.方法 本预试验共招募6例有双侧中央暗点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以及6例正常视力的志愿者.首先用Nidek MP-1微视野仪确认患者的中央暗点和优选视网膜注视点(PRL),然后用Rodenstock SLO,在将视标投射在优选视网膜注视点时拍下实时视网膜像,接着在受检者眼前加入6~8 PD的棱镜,要求受检者保持注视视标,这时通过视网膜标记来测量视网膜像的移位量,以及随后发生的优选视网膜注视点的再次注视.过程中平均移位量和再次注视时间通过图像软件(ImageJ software)来计算.结果 实验组再次注视时的移位量在3个像素点或11.66个弧分之内(x轴:2.90±3.92,y轴:2.53±4.18).对照组再次注视时的移位会准确些(x轴:0.33±1.15,y轴:0.89±2.50),但与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x=1.32,Px>0.05;ty=0.80,Py>0.05).对照组再次注视时间(0.98±0.19)s较实验组(2.83±1.63)s要短,差距有统计学意义(t=5.03,P<0.01).其中有1例实验组受检者没有发生再次注视,其结果被排除并单独分析.结论 研究发现,双眼中央暗点患者对棱镜物像转移后的再注视反应与正常人接近,但实验组再注视明显较对照组慢,并有1例受检者没有发生再注视.该数据说明双侧中央暗点患者无论眼前有没有棱镜,都会利用相同的视网膜位置视物,因此,通过棱镜物像再定位的意义不大.

  • 西藏那曲地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米玛卓玛;唐孟苏;陈亚平;高美娟;多吉次仁;姜方正;张帆;张劲松

    目的 调查西藏那曲地区50岁及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病率及白内障手术覆盖率.方法 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西藏那曲地区11个县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以了解该人群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情况.采用卡方趋势检验分析白内障患病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应检人群1 760例,受检1 603例,应答率为91.08%.50岁及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病率为46.48%,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率显著提高(x2=298.195,P<0.01),女性白内障患病率略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98,P>0.05),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为23.00%.结论 西藏那曲地区50岁及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病率较高,而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偏低,防盲治盲任务任重而道远.

  • 眼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作者:赵云;赵红;孙春华;张蕾;杨丽红

    患者,男,51岁,因发现右眼上睑硬性肿物3个月,近来生长加快,于2015年1月20日至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患者否认右眼外伤史、肿物治疗史及手术史.患者3个月前发现右眼上睑颞侧睑缘处有一硬性肿物生长,伴有眼红、异物感明显.于当地医院就诊后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治疗,眼红症状缓解,但硬性肿物仍持续增大,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眼眼睑肿物”收入院.入院后全身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生化检查钙磷代谢正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眼压:右眼1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3 mmHg.右眼外观正常,右上睑近外眦部睑板上方靠近睑缘处可见一约5 mm×4 mm×4 mm肿物,质软、不可推动,边界较清,表面可见充盈的血管(见图1).右眼球结膜无明显充血,眼前节和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左眼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右眼眼睑肿物.

    关键词:
  • 生长因子与晶状体的正常发育

    作者:张夏茵;龙尔平;刘臻臻;吴晓航;林浩添

    近年来通过胚胎晶状体的显微操作技术,人们发现有一系列生长因子在晶状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并发挥重要功能.不同生长因子间通过相互作用,维持着晶状体正常发育所需的平衡状态,一旦生长因子间平衡状态被打破,会引起严重的病理改变.现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对晶状体发育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成果,按生长因子作用部位总结晶状体正常发育相关生长因子的调控网络,为白内障发病机制、体内外晶状体再生培养和靶向药物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 阿托品控制近视增长的研究进展

    作者:贺美男;魏瑞华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逐年上升,并且呈低龄化趋势.目前,用于治疗和控制近视增长的方法很多,如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药物等,治疗和控制效果各异.其中,阿托品在控制近视增长方面效果显著,高浓度(1%、0.5%、0.1%)阿托品可以有效抑制近视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但同时伴有一些由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畏光、视近模糊等,而低浓度(0.01%)阿托品在保留近视控制作用的同时,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接受度较高.现就阿托品在控制近视增长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激光笔所致黄斑光损伤的OCT图像特征

    作者:林冰;黄颖;孙祖华;刘晓玲

    目的 描述激光笔所致黄斑光损伤患者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就诊的激光笔照射后引起黄斑光损伤的患者共13例(16眼),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8~25岁.初诊和随访时对这些患者进行OCT黄斑扫描检查并分析.结果 绿色激光笔5例,红色激光笔3例,其余5例不详.照射时间多在2 s内,病程2 d~10个月,其中,8例病程小于1周.视力0.08~1.0.5例患者首诊后失访,其余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 d~9个月.1例诊断为光损伤性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其OCT表现为中心凹处内界膜下高反射团块.1例诊断为黄斑光损伤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其OCT表现为中心凹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隆起,其下呈高反射,伴有神经上皮层脱离.其余11例OCT图像特征为黄斑中心凹处肌样体带、椭圆体带、嵌合体带断裂,外界膜连续,断裂处可见高反射颗粒或团块,可伴有或不伴有外核层反射增强、神经上皮层浅脱离;随访OCT图像特征为黄斑中心凹处肌样体带、椭圆体带、嵌合体带断裂持续存在,且断裂范围较前一致,外界膜连续,断裂处高反射颗粒或团块逐渐减小或消失,外核层反射正常,神经上皮脱离恢复.8例患者初诊和末次就诊时视力无变化.结论 激光笔照射会导致黄斑光损伤,除了可引起黄斑出血和CNV以外,大部分黄斑光损伤OCT有特征性改变,黄斑中心凹处肌样体带、椭圆体带、嵌合体带不可逆性断裂,但不会累及外界膜.

  • 规范视功能临床检测不容忽视

    作者:汪育文;卓佐跑;吕帆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用眼强度的增加,视觉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视觉功能异常仍然普遍存在认识不充分、检查不规范和过度治疗等问题.视觉功能检测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特殊检查手段非常重要,但其遵循着一定的诊疗思路,而且并不是常规的眼科检测项目.在视觉功能检测过程中要注重系统化和规范化,调节和聚散功能的测量不可或缺.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规范管理,以及临床科研的开展将促进该领域的持续良性发展.

    关键词: 视功能 视疲劳 调节
  • 视觉训练对症状性集合不足儿童疗效的持久性观察

    作者:陈晓琴;王雁;李丽华;江洋琳;王睿;陈麒文

    目的 探讨症状性集合不足儿童经医院内规范视觉训练(OBVT)治愈后的持久性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在门诊被诊断为症状性集合不足,且接受12周OBVT后成功治愈者40例,平均(12.4±3.4)岁.在训练前,训练结束后1周、3个月、6个月均测量双眼视功能,并进行视疲劳症状问卷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训练结束后1周、3个月、6个月患者的视疲劳症状问卷评分(CISS)、集合近点(NPC)、近距正融像性聚散范围值(PFV);训练结束后6个月复发者与未复发者的训练前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训练结束后6个月CISS与训练前参数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训练结束后3个月,85% (34/40)患者无体征及症状;训练结束后6个月,68% (26/38)患者无体征及症状.训练结束后1周、3个月、6个月CISS评分、NPC、PF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训练结束后6个月复发者与未复发者之间训练前NPC、CISS及调节幅度(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12,P<0.01;Z=-2.461,P<0.05;t =2.264,P<0.05),PFV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结束后6个月CISS评分与训练前NPC及CISS分值呈正相关(r=0.420、0.473,P<0.01),与训练前AA呈负相关(r=-0.361,P<0.05).结论 大部分症状性集合不足儿童经视觉训练治愈后疗效可持续6个月;训练效果的持久性可能与训练前NPC远移程度,CISS分值大小及AA大小有关.

  • 一种新型多空间频率眼优势度测量方法及其在弱视中的应用

    作者:周佳玮;Robert F.Hess

    目的 利用眼间噪音掩盖技术结合快速对比敏感度测试技术(qCSF)测量弱视患者眼优势度,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实验研究.共10例成人弱视患者(弱视组)和17例正常成人对照者(正常组)参与了本研究.双眼先后作为测试眼和非测试眼,给非测试眼分别呈现空间滤波后的噪音和空白背景,测量测试眼的对比敏感度曲线,两者的差值即为非测试眼对测试眼的抑制度.测试时为有效地排除弱视眼对比敏感度损伤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干扰,设定噪音图案的对比度值为噪音对比度阈值的5倍.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弱视组不同空间频率抑制度大小眼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24.25,P<0.01);而正常组不同空间频率抑制度大小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P>0.05).此外,弱视组的弱视眼对其对侧眼的抑制度显著低于正常组的非优势眼对其优势眼的抑制度(F=24.29,P<0.01);弱视组对侧眼对弱视眼的抑制度略微高于正常组优势眼对其非优势眼的抑制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81,P>0.05).结论 弱视患者存在显著的眼间相互抑制不平衡,表现为弱视眼不能有效抑制对侧眼,而弱视对侧眼对弱视眼的抑制水平与正常人相当.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是导致弱视患者双眼空间视觉损伤的基础.

  • 视物距离对知觉性优势眼的影响

    作者:吴戈;汪育文;张斌

    目的 研究基于Gabor识别的知觉性优势眼(OSD)是否会因视物距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方法 实验研究.OSD定量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心理物理学方法完成.经分视系统为60例健康受检者的两眼分别呈现Mordrian噪声和Gabor信号.在Mordrian噪声持续减弱而Gabor信号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受检者探测到Gabor信号的阈值被记录为眼知觉指数(OSI).两眼各测试50次OSI.两眼间差异经标准化即为该受检者的眼优势指数(ODI).ODI绝对值>2,则该受检者优势眼明确,OSI取值较小的眼别即优势眼别;否则无明确优势眼.分别在6 m的远距和60 cm的近距各进行一次测试.采用配对t检验测试ODI的变化是否显著.结果 在距离对知觉性优势眼类型的影响的分析中,31例(52%)受检者的知觉性优势眼在远距和近距的检测中保持一致,26例(43%)受检者在不同距离下出现了有显著优势眼和无显著优势眼之间的转换,另有3例(5%)受检者出现了优势眼眼别的互换.在距离对知觉性优势眼影响的量化分析中,受检者的平均ODI由远距的-1.88±2.71变为近距的-0.72±2.95,表明在近距时知觉优势向平衡方向偏移(P<0.01).同时,45例(75%)受检者在远距某一眼相对优势的情况下,会在近距离检测中表现为优势向对侧眼(即原优势较弱眼)偏移的现象,另有15例(25%)受检者情况相反.向原优势较弱眼偏移的平均偏移量(2.66±0.32)明显大于向原优势较强眼的偏移量(1.04±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视物距离对知觉性优势眼存在影响.远距某一眼的知觉优势会在距离变近时向对侧眼发生偏移.近距视物时,双眼的知觉优势较远距更趋向平衡.

  • 连续闪烁抑制法测量的知觉性优势眼与立体视觉的关系

    作者:于翠;刘子铭;毕华;何向东;张斌

    目的 通过定量测量双眼的相对知觉优势,探索精细立体视觉是否只能出现在双眼相对平衡者中.方法 实验研究.共38名受检者参加了实验.对每个受检者通过连续闪烁抑制法来定量双眼的相对知觉优势,并计算相对知觉优势指数(ODI).18名受检者双眼相对平衡(无明确优势眼,ODI绝对值<2),20名受检者双眼相对不平衡(有明确优势眼,ODI绝对值≥2).受检者的立体视觉通过随机点图形来评估,测量受检者能达到的佳立体视力(Dmin)和达到佳立体视力所需要的短时间(Tmin).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测试双眼平衡组与不平衡组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来量化Tmin、Dmin与优势眼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双眼相对平衡与不平衡受检者的Dmin分别为42.9″±23.5″和60.5″±5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双眼平衡受检者所需达到佳立体视力的短时间为(148.8±69.1)ms,显著短于双眼不平衡组[(353.2±262.9)ms] (t=3.2,P<0.01).Tmin与眼优势程度呈正相关(r=0.58,P<0.01).结论 精细立体视觉也可以出现在双眼不平衡者中,但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

  • 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小角度外斜视的疗效

    作者:李以跑;汪育文

    目的 观察和探讨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小角度外斜视患者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对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的小角度外斜视患者(远距客观外斜视≤25 PD且近距客观外斜视≤35 PD),随机选取有意愿在医院内行每周2~3次视功能训练的4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取40例患者仅予配镜治疗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年龄7~14岁,排除眼部其他疾病,视力正常.由同一位医生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调节功能、主观和客观斜视度、融像功能、立体视功能、Newcastel Control Score(NCS)等的检查和评估.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定义治愈标准为:日常无显性斜视,有良好融像功能,具有远距、近距立体视觉.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术前斜视度、术后时间、远距和近距外斜角度、融像功能、立体视检查结果分布、NCS、近视比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远距客观外斜视度、近距客观外斜视度、远距主观外斜视度、近距主观外斜视度、远距集合功能、近距集合功能、集合近点、NCS等的改变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3.00、-3.33、-4.25、5.81、7.01、-6.40、-7.84,P<0.05);治疗组立体视改善率(TNO、Titmus、Optec3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9、19.95、34.94,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7,P<0.01).治疗组经视功能训练后,远距客观外斜视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视功能参数均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外斜视度≤20 PD患者的治愈率(77%)优于外斜视度>20 PD患者(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NCS<3分患者的治愈率(67%)优于NCS≥3分患者(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p<0.05).结论 视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小度数残余性外斜视患者的日常眼位控制能力,加强集合功能,改善立体视.开展视功能训练对于间歇性外斜视术后20 PD以内的外斜视患者有积极意义.

  • 自适应光学矫正高阶像差结合视知觉学习对难治性弱视的治疗效果

    作者:江洋琳;王雁;陈晓琴;王睿;李丽华;张雨东;戴云;赵豪欣

    目的 应用自适应光学矫正高阶像差结合视知觉学习方法治疗难治性弱视,评价矫正高阶像差与不矫正高阶像差对视知觉学习疗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9月到2014年6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视觉训练工作室训练的难治性弱视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实验组在应用自适应光学系统矫正低阶像差和高阶像差的基础上进行视知觉学习,对照组应用自适应光学系统只矫正低阶像差后进行视知觉学习.2组对象均每天训练1次,约50 min,连续训练10 d.训练前及训练后测量视力、对比敏感度(CS).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训练前后矫正视力、CS的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回归分析比较训练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CS.结果 终完成研究的有16例,其中实验组9例,对照组7例.训练后实验组中低空间频率(1、2、4、8 c/d) CS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1、-2.504、-2.649、-2.511,P<O.05).与对照组相比,矫正高阶像差进行视知觉学习后1 c/d空间频率的CS提高了15.22倍(P<0.05),4 c/d空间频率的CS提高了17.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空间频率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自适应光学矫正高阶像差结合视知觉学习可以改善难治性弱视患者低空间频率的CS,长期治疗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