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erative Procedures of General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보외과수술학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80-993
  • 国内刊号: 1674-3946
  • 发行周期:
  • 邮发: 北京东城区南门仓5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世拥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低位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后肛门功能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马章春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后肛门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进行经腹括约肌间切除( ISR)术的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手术前后对患者直肠肛管压力、抑制反射以及容量等指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因素。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术后患者的平均静息压、大静息压、肛管缩榨压指标较术前变化不明显。术后患者排便的初始欲望、强烈欲望指标较术前均明显降低,直肠抑制反射阳性患者明显减少(检验值分别为:2.473、2.456、12.762,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排粪失禁情况与其肿瘤与肛缘之间距离、吻合口与肛缘之间距离以及进行新辅助化疗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肛门排粪失禁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吻合口与肛缘之间距离低于2 cm、肿瘤距肛缘的距离低于5 cm以及患者进行新辅助放化疗。结论影响低位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后肛门功能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吻合口与肛缘之间距离低于2 cm、肿瘤距肛缘的距离低于5 cm以及患者进行新辅助放化疗。

  • 低位直肠癌保肛中预防性造口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张勇;郭子健;曹华祥;周俊晶;戴赛民;赵长勇;鱼海峰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7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术前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癌灶下缘距肛缘小于7 cm。将患者分成预防性造口组(19例)、未施行预防性造口组(18例),应用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再手术率发生率等资料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预防性造口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为(2.8±0.6) d,未施行预防性造口组为(4.1±0.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2, P<0.05);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3.8±1.2)和(5.6±1.8)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2) d和(12±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4, t=2.68, P<0.05)。术后总并发症预防性造口组为1/19(5.3%),未施行预防性造口组为4/18(22.2%),两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 P<0.05)。预防性造口组发生1例(5.3%)吻合口漏,经反复腹腔冲洗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未造口组发生3例(16.7%)吻合口漏,其中2例经保守治疗后愈合,1例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接受再手术;经检验,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均无因吻合口漏而死亡的病例。结论预防性造口能显著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同时也能降低与吻合口吻合口漏相关的再手术率。对吻合口高度较低及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常规施行预防性造口。

  • 不同途径裸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的比较

    作者:周鑫;张铃福;谢海艇;王纪莲;曾焕红;王冰炎;傅卫

    目的:建立并比较四种不同途径的裸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从而根据不同需要选择较为理想的裸鼠模型。方法 BALB/c( nu/nu)裸鼠共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经脾脏背膜下、肝脏背膜下、盲肠浆膜下、门静脉注射5×106个HCT116细胞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生存状态,小鼠死亡后进行剖腹探查观察腹腔内肿瘤生长、肝脏转移情况,对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脾脏被膜下注射组、肝被膜下注射组、盲肠浆膜下注射组注射位置均成功成瘤;肝转移率:脾被膜下注射组为94.7%,盲肠浆膜下注射组为44.4%,门静脉注射组为66.7%;各模型的原发肿瘤及转移瘤均为典型的低分化腺癌。肝被膜下注射组肿瘤进展迅速,门静脉注射组围手术期死亡率高,盲肠浆膜下注射组生存时间较长。结论四种模型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应根据实验需要来选择恰当的动物模型。

  • 腹腔镜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62例对比分析

    作者:陈求赞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肝胆外科收入治疗的肝肿瘤患者62例,根据其采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30例,开腹组患者32例,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禁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这些数据采用x珋±s形式表示,行t检验;性别、Child-Pugh分级、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年生存率这些数据采用卡方检验, 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类型、Child-Pugh分级等基本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平均禁食时间、术后平均腹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显著优于开腹组患者,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为93.3%与开腹组患者90.6%术后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腹腔镜肝左叶切除术治疗肝肿瘤患者不仅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对患者的损伤相对较小,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 凋亡相关基因 p53和 PDCD5表达水平对结肠癌的分级和预后影响

    作者:张志云;雷新益;吉祖进;蒋学军;杨勇

    目的:考察凋亡相关基因p53和程序化死亡基因5( PDCD5)表达水平对结肠癌的分级和预后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0例结肠癌组织、60例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中p53和PDCD5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水平和结肠癌分级、预后等病理参数关系。应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53、PDCD5与结肠癌病理因素之间的分析应用χ2检验。 p53和PDCD5之间的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检验标准。结果 p53表达率:分化程度越高的患者组织中表达越低(χ2=8.695, P<0.05);预后生存期<33个月的患者组织p53表达率为66.7%,≥33个月的患者组织为30.0%,生存期越长的患者组织p53表达率越低(χ2=8.076, P<0.05)。 PDCD5表达率:分化程度越高的组织表达率越高(χ2=6.906, P<0.05);有淋巴转移的患者组织中为8.3%,无淋巴转移的患者组织中为33.3%,(χ2=5.031, P<0.05);预后生存期<33个月的患者组织中为10.0%,≥33个月的患者组织中为36.7%,生存期越长的患者组织PDCD5表达率越高(χ2=5.963, P<0.05)。以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53和PDCD5表达水平负相关(r=-0.297, P<0.05)。结论凋亡相关基因p53和PDCD5参与到了结肠癌的分级并因此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 内镜下经腋窝单孔和双乳晕同侧腋窝路径甲状腺手术效果分析

    作者:罗勋鹏;刘新杰;许楠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腋窝单孔甲状腺手术和内镜下双乳晕同侧腋窝路径甲状腺手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内镜下经腋窝单孔甲状腺手术( TASPET组)和40例内镜下双乳晕同侧腋窝路径甲状腺手术( BBIAA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分离皮瓣面积、术后1 d的引流量、术后1 d的视觉可视化评分量表( VAS评分)、术后1 d的CRP水平、体温、住院天数等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BIA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分离皮瓣面积显著低于TASPET组患者(t=6.095, t=16.243, P<0.01);BBIAA术后1 d的引流量、术后1 d 的血清CRP、住院天数均小于TASPE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385, t =5.359, t=5.615, 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VAS 1 d评分、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BIAA组患者为2.6%(1/38),TASPET组为16.2%(6/37),显著低于TASPET组(χ2=4.088, P<0.05)。结论内镜下双乳晕同侧腋窝路径甲状腺手术手术更为简单、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腹腔镜金陵术对改善顽固性便秘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疗效分析

    作者:汤东;蒋学通;高俊;叶年源;徐传奇;黄玉琴;王杰;王伟;姜军;王道荣;李宁

    目的:初步评价金陵术对顽固性便秘患者改善焦虑抑郁状态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施行腹腔镜下金陵术治疗顽固性便秘10例患者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平均每日(周)完全自发排便(SCBM)的次数,并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便秘症状改善对心理状态变化的影响。所有数据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以x珋±s表示,手术前后各组均数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患者出现排粪频次明显增多,SCBM由术前每周(0.4±0.5)次,增加到术后3、6、12、24个月分别为(7.0±1.8)次/d、(5.4±1.2)次/d、(4.6±1.5)次/d和(4.6±2.1)次。 SF-36评分显示患者生活质量在术后12个月后明显改善。 SAS评分由术前57.6±7.7分,下降到术后3、6、12、24个月分别为(57.2±7.4)分、(51.7±6.4)分、(45.3±4.0)分和(44.3±4.2)分;术后12和24个月评分比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DS评分由术前(54.9±7.2)分,下降到术后3、6、12、24个月分别为(53.1±7.8)分、(51.4±6.7)分、(42.8±6.4)分和(43.0±4.1)分,术后12和24个月评分比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 P<0.05)。结论腹腔镜下金陵术能明显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而改善了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30例手术体会

    作者:齐鑫;刘思源;王亮;张俊斌;折占飞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TAPP)手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0例成人腹股沟疝行TAPP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后进行随访2周至6个月。结果30例手术均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60 min (45~120 min),术中出血极少。术后第1天患者下地,第2天出院。本组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6.67%),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患者长6个月,30例患者目前均未出现疝复发,及明显不适等情况,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成人腹股沟疝大部分在基层医院就诊,本文证明TAPP是安全、合理、有效的,可以在有条件开展的基层医院应用。

  •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案对大肝癌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宋平辉;周牛蕾

    目的:探讨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案对大肝癌患者外科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100例大肝癌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41例患者采用Pringle法间断阻断全肝血流(肝门阻断组),23例患者行选择性的半肝血流阻断(半肝阻断组),36例患者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 法阻断入肝血流(联合阻断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与术后的相关指标。数据采用spss16.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术中手术阻断时间、肝切除量大小、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等用 x珋±s 表示,采用 t 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果三组患者的术前情况、肝切除大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半肝阻断组与联合阻断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均低于肝门阻断组患者,联合阻断组在输血量、输血率指标上明显低于肝门阻断组和半肝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014、6.124, P=0.041、0.009);半肝阻断组与联合阻断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肝门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3、3.940、4.327, 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大肝癌患者手术时术中失血量,且能促进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影响分析

    作者:刘军辉;张学军;赵永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影响。方法将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术前1 d和术后7 d的CD3+、CD4+、CD8+和CD4+/CD8+细胞数目和比值。 C反应蛋白( CRP )、空腹血糖(BG)、白细胞介素(IL-6)和WBC水平。应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流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54.6±87.5) ml、(22.9±2.2) h、(11.1±3.2) d显著低于开放组(478.5±96.3) ml、(37.1±3.4) h、(18.4±5.5) d ( t=11.284, t=22.993, t=7.523, P<0.01);术前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和应激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时腹腔镜组患者CD3+、CD4+、CD4+/CD8+分别为(71.4±6.5)、(47.4±6.2)、(2.58±1.18),开放组组患者分别为(63.4±7.1)、(37.5±5.8)、(2.04±0.93),腹腔镜组均显著高于开放组(t=5.450, t=7.646, t =2.357, P<0.01);术后7 d 时腹腔镜组 CRP、BG、IL-6和 WBC 水平分别为(3.92±1.21) mg/L、(5.97±0.78) mmol/L、(1.05±0.11)10ng/L、(6.57±0.88)×109/L,开腹组分别为(5.31±1.58) mg/L、(7.34±1.12) mmol/L、(1.31±0.22)10ng/L、(7.64±1.79)×109/L,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腹组(t=4.580, t=6.582, t=6.932, t=3.485, P<0.0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对结肠癌患者的应激反应较轻且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超声体检在早期发现无症状肝癌和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淑贞;唐妍;程志坚;周芳;戚小艺

    目的:分析超声体检对早期发现无症状肝癌和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方法将病理确诊的32例肝癌患者按入院体检时有无症状,分无症状肝癌组和症状性肝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患者年龄以均数±标准差( x珋±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患者性别、肝癌种类、随访率、符合率、误诊率等用百分率表示,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提示肝癌35例,符合率为91.43%,误诊3例;CT 增强扫描发现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提示肝癌符合率为93.75%,漏诊2例,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超声检查符合率明显高于CT平扫诊断肝癌的56.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5, P<0.05)。患者术后随访3年,无症状肝癌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23%(20/21)、90.48%(19/21)、66.67%(14/21);症状性肝癌组为90.91%(10/11)、54.55%(6/11)、27.27%(3/11);术后2、3年无瘤生存率无症状肝癌组明显高于症状性肝癌组(χ2=4.848,4.499, P<0.05)。结论超声检查是筛查早期无症状性肝癌和小肝癌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因素分析

    作者:陈维平;谢芸

    目的:对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725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考察术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性别、麻醉方式、病变性质、是否显露喉返神经、手术次数、手术范围、喉返神经分离方式及操作原则等计数资料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25例手术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28例,发生率3.86%。单因素分析显示多次手术、广泛性手术、术中不显露及非精细化被膜解剖患者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显著升高(χ2=7.425、4.657、5.091、4.591,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非精细化被膜解剖、多次手术、广泛性手术是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精细化被膜解剖和缩小手术范围有助于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多次手术术中操作应当更加注意避免损伤。

  •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的同期手术效果分析

    作者:谢鹏举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的同期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患者64例资料,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同期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每组各32例。同期手术组患者在行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同时行一期胆囊切除手术,而择期手术组患者在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个月后择期行胆囊切除术。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其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采取配对t检验;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等采用百分率表示,结果采取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同期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择期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75,10.049, P<0.05);同期手术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9.34±9.24) d,有2例死亡,但与择期手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9,χ2=0.516, P>0.05);同期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59%(8/29),与择期手术组患者的20.00%(6/30)无统计学差异(χ2=0.469, P>0.05)。结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与胆囊切除术同时进行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但并不会增加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同期进行手术可减少二次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及负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腹腔镜手术与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史枢龙;宋志永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与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就诊的57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29例和射频消融组28例,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于直径在5~10 cm的肝血管瘤,射频消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131、47.868, P=0.000);治疗后疼痛评分两组均明显改善,且腹腔镜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射频消融组(t=7.918, P=0.000)。射频消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8%(4/28),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 P=0.9573);对于直径在10 cm以上的肝血管瘤,射频消融组所有患者均需进行2次的射频消融术,其中1例患者因首次手术后发生溶血性黄疸未进行第2次手术,腹腔镜组患者1例出现大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较小的肝血管瘤方面疗效相当,但腹腔镜手术较射频消融术术后疼痛明显轻,对于较大的肝血管瘤腹腔镜手术相对有优势。

  • 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腹腔镜结直肠癌吻合口漏的价值

    作者:林庚;黄若磊;郑圣斌;沈晓菲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降钙素原( PCT)水平对于评估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118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吻合口漏组(14例)和未出现吻合口漏对照组(104例),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5天检测血清PCT水平,使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运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PCT在早期诊断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方面的价值,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吻合口漏组患者PCT水平在术后第1天开始上升,在术后第2天PC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直到明确诊断出术后吻合口漏。术后第5天PCT水平在预测术后吻合口漏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具有优势;此时处于临界水平的PCT对于吻合口漏的阴性预测值为99%,提示当患者在术后第5天PCT水平低于1.22 ng/ml时,几乎不会发生吻合口漏,能够作为早期出院的客观依据。结论结果提示,通过检测患者术后血PCT水平,能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患者的早期出院提供客观依据。当患者术后第3天PCT值小于1.94ng/ml和/或者术后第5天小于1.22 ng/ml时,可以相对安全的认为患者不会出现吻合口漏,能够早期出院。

  • 综合康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及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分析

    作者:曹鑫;刘玲;张欢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及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76例术后癌性疲乏及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压力循环治疗组,每组为38例。压力循环治疗组采取压力循环治疗法,综合康复组患者在压力循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康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淋巴结水肿、上肢功能、及癌性疲乏改善程度。实验数据通过SPSS 11.5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综合康复组患者的水肿为轻、中度97.37%(37/38)明显高于压力循环治疗组78.95%(30/38)(u=3.842, P<0.05);综合康复组患者的癌性疲乏评分(3.87±0.64)分与上肢功能评分(8.33±1.49)分明显低于压力循环治疗组( t=5.887,14.337,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癌性疲乏状态,对缓解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具有着较好的疗效。

  • 全腹腔镜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韩超;连长红;赵强;解曙哲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在远端胃癌根治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患者50例(三角吻合组),和同期剖腹远端胃癌根治Billroth Ⅰ吻合术患者52例(开腹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同一组医师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近期疗效,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等用均数±标准差( x珋±s)表示,采用t检验;病理特征和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角吻合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角吻合组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11±17.5) min,长于开腹组(160±1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027, 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113.1±23.6) ml,少于开腹组(151.4±24.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4, 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开腹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9%(14/52),明显高于胃三角吻合组8.0%(4/50)(χ2=5.046, P=0.025<0.05);两组患者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T分期、N分期、TNM分期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近期情况对比中,三角吻合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2.9±0.9) d,短于开腹组( t=-10.783, P<0.05),术后平均住院(9.9±0.9) d,较开腹组短(t=-12.092, P<0.05),但住院费用上三角吻合组较开腹组多(t=17.046, P<0.0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在远端胃癌根治中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其手术近期效果并不劣于开腹手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许庆文;徐飞鹏;王妃凤;林琳;周才进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辅助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根治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结直肠的患者252例,前瞻性非随机(根据患者意愿)将入选病例分为腹腔镜组(143例)及开腹组109例。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检验分析。术前、术后指标、肿瘤大小、结肠标本的大小、直肠标本的大小、直肠下切端距离及淋巴结清扫枚数采用x珋±s表示并用t检验,近期并发症、复发率、转移率及远期并发症采用率表示并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56.8±52.3) min 比(143.5±41.9) min, t=2.187, P<0.05]。腹腔组的术中失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指标优于开腹组[(83.8±26.7) ml 比(173.2±39.5) ml,(2.2±0.7) d 比(3.9±0.9) d,(2.4±0.6) d比(3.2±1.1) d,(3.0±0.8) d 比(4.3±0.9) d,(6.8±1.3) d 比(8.9±1.6) d, t=21.368, t=16.867, t=7.349, t=12.123, t=11.496, P<0.05]。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切除的肿瘤大小、结肠标本的大小、直肠标本的大小、直肠下切端距离及淋巴结清扫枚数、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本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具有开腹手术相同的手术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效果,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无显著差异。

  • 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对老年左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彭永红;喻学桥;周卫平;蔡国豪;方壮伟;王清华;黄平;袁波

    目的:观察回肠袢式造口术以及结肠造口术对老年左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临床纳入老年结肠癌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回肠袢式造口术组与结肠造口术组,回肠袢式造口术组进行回肠袢式造口术,结肠造口术组进行结肠造口术。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手术情况比较、血清胃泌素、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水平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用(%)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回肠袢式造口术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结肠造口术组( P<0.05);血清胃泌素(59.3±24.2) pg/ml、HGF 水平(853.6±94.9) pg/ml,均明显低于结肠造口术组(69.9±25.9) pg/ml、(1009.6±100.3) pg/ml( t=2.01、7.59, P<0.05);回肠袢式造口术组并发症感染率仅为2.2%(1/45),明显低于结肠造口术组的26.7%(12/45),(χ2=10.88,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结肠癌患者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患者术后恢复迅速,术后并发症低,临床效果确诊,值得临床推广。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与传统根治手术疗效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迟岳峰

    目的:对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与传统根治手术疗效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26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63例。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肠管长度、术后愈合情况等计量资料用( x珋±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转移率采用χ2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54.6±20.3) ml和(162.8±80.6) ml;开腹组的手术时间为(172.8±30.2) min,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252.2±60.4) min,腹腔镜组与开腹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523, t=6.385, 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为(2.1±0.3) d和(3.6±0.3) d;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住院时间为(10.9±2.5) d和(19.1±11.9) d,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862、6.754, P<0.05);且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转移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并能够对患者的损伤较小,住院时间短,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能够在临床治疗结直肠癌中推广使用。

  • 结直肠肿瘤类-NOTES手术实践与关键技术

    作者:王锡山

    结直肠肿瘤类-NOTES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比较,该技术的大特点在于经自然腔道取标本以及独特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与技巧。随着结直肠肿瘤类-NOTES手术的不断推广,类-NOTES手术的相关技术要点也在逐步积累完善,其术后疗效也在获得证实。当然,类-NOTES手术想要更好的普及和发展,建立起一系列完整详细的技术规范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这也需要从解剖学、手术技术、手术方式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考虑。本文就结直肠肿瘤类-NOTES手术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要点谈一下个人的心得体会。

  • 完全经肛门TME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实践与技巧

    作者:杨盈赤;金岚;张忠涛

    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ME)的提出是一个里程碑,而同腹腔镜技术的结合使TME手术进入了微创时代。尽管与开放TME手术有同样的肿瘤根治效果,但在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并无优势,因此无腹部辅助切口的完全腹腔镜TME技术: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aTME)成为新热点。而进一步提出的完全经肛门TME手术( pure-NOTES TaTME)更是将微创理念发挥到新的高度,并颠覆了常规直肠癌外科治疗自下而上的操作顺序,逆行经肛门进行TME。国内外学者非常关注这个新的理念的提出,笔者所在中心也开展了该术式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技巧。

  • 经肛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实践与策略

    作者:康亮;汪建平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近几年成为了结直肠外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在经历了动物实验、尸体试验和伦理认证等过程后,该手术的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多个国家得到迅速发展。虽然该术式的初步结果尤其在肥胖患者、骨盆狭窄、前列腺肥大等情形时可改善全直肠系膜切除的质量,降低远切缘及环周切缘的阳性率。但目前开展单位尚少,样本累积亦不足,缺乏多中心研究的长期结果,该术式仍处于探索性的研究阶段。鉴于该术式与传统手术路径不同,需要有更为充分的前期基础来谨慎开展。开展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获得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是今后临床工作的重点。

  • 腹部无切口腹腔镜直肠癌经肛门切除吻合术的实践与发展

    作者:李世拥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解剖学基础、保肛术理论的深入研究、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手术器械的不断问世。腹部无切口腹腔镜直肠癌经肛门切除吻合术, NOTES 手术,以及类-NOTES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同时腹部无切口、无瘢痕、美容美观,达到微创、功能外科的理念,真正实现完全微创的佳效果。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发展更加向着腹部无切口、无瘢痕、功能化、微创化、精准化迈进。

  • 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超低位吻合术

    作者:崔滨滨

    近年来,对局部进展期的中低位直肠癌进行新辅助治疗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和认可。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不仅可以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控制局部复发率,而且还可以提高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本病例特点:(1)采用XELOX新辅助化疗两周期,原发灶显著缩小,具有周期短的特点;(2)不同于同步放化疗导致的系膜水肿纤维化,手术遵循TME的间隙尚存,降低了手术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3)腹腔镜辅助下TME游离,在齿状线水平闭合-切断-吻合,手术流畅。

  • 右乳癌保乳根治术

    作者:陶思丰

    对于临床腋窝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已经成为标准的术式。以亚甲兰和纳米碳作为淋巴管显影剂,术前10 min在乳晕旁皮下注射,在腋窝以胸大肌外侧缘处沿皮纹切口,寻找显色的淋巴管和淋巴结,送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等待冰冻期间,对肿块行保乳切除,取切缘送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此时冰冻报告:1枚前哨淋巴结阳性,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肿块切缘均阴性,遂以钛夹标记残腔,缝合残腔。

  •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

    作者:朱安龙;朱跃坤;刘天佑;官文龙

    中央入路于乙状结肠系膜内侧切开后腹膜,解剖Toldt’ s间隙,分别向左、向尾侧、向头侧进一步游离、扩大该间隙,显露并注意保护左侧输尿管、左侧生殖血管。充分游离Toldt ’ s间隙后,放入小纱布以作标记。提起肠系膜下血管根部系膜组织,彻底分离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脂肪组织。夹闭、切断肠系膜下动脉,注意保护生殖神经。向下游离,首先游离后方的直肠后间隙和前方的邓氏间隙,然后离断直肠侧韧带。后按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法+双吻合器法切除直肠肿瘤及重建肠道。

  • 2016年第2期缩略语(按照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作者:

    关键词: 缩略语 英文字母
  • 单孔腹腔镜辅助下经肛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作者:康亮;张兴伟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aTME)已成为近年来直肠癌手术领域的新热点。由于完全经肛门TaTME手术技术目前尚不成熟,操作难度大;而传统多孔腹腔镜辅助的TaTME微创优势不明显,本录像阐述在预定回肠造口位置置入单孔腹腔镜进行辅助的TaTME术,术者认为该术式可达到降低技术难度、微创和标本切除质量三者间的佳平衡。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管结石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王怀志;苑军正;汪海;石献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 LC)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LC后一系列并发症也逐渐被大家所关注,而LC后胆管残余结石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发病原因与个体差别、解剖变异有关,与目前检查手段的局限性有关,与术者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及术中操作是否规范亦有关。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LC后胆管残余结石患者48例,总结分析LC后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总结如下。

  • 第十二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功能及脾脏外科学组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功能及脾脏外科学组主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6年7月15日至1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本次大会紧盯国际前沿,将展示我国近年来脾脏外科及其相关专业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治等方面的新技术、新理念,欢迎关注脾脏疾病的多学科同仁积极参会!

  • 腹部无切口腹腔镜直肠癌经肛门切除吻合术

    作者:李世拥;陈纲;杜峻峰;崔伟

    采用中间路入,用超声刀裸化肠系膜下动静脉并清扫淋巴结,于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施夹并切断;游离乙状结肠与左侧腹壁的生理粘连处;按TME原则向下游离直肠达肿瘤远端3~5 cm。肛门采用挂钩牵开器,显露齿状线上2.0 cm,用超声刀环行切开黏膜下向上潜行剥离直肠黏膜长2~4 cm切断直肠,将直肠肿瘤及乙状结肠从肛门拖出体外,距肿瘤约10 cm近心端切断乙状结肠,距齿状线上2 cm处将套入远端结肠浆肌层与直肠肌鞘缝合4针固定,近端结肠全层与齿状线上直肠黏膜及肠黏膜层行间断缝合,取下挂钩肛门牵开器,将吻合口还纳肛门内复位。

  •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

    作者:姚宏伟

    基于COLOR II等研究结果,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地位得以逐步确立。手术切除是直肠癌重要的治疗方法,对于上段直肠癌,前切除术是标准术式;对于中下段直肠癌,需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的原则,选择低位前切除术或者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R0切除是手术治疗的核心要素,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淋巴结清扫范围需要达到D2水平,其二是标本的远、近端切缘以及环周切缘均需为阴性。准确地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以及直肠上动脉,是保证淋巴清扫范围的基础,循“神圣平面”解剖分离直肠系膜是环周切缘阴性和标本完整的保证。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