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중국계획생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8189
  • 国内刊号: 11-45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马旭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保守术后不同用药方案巩固治疗效果比较

    作者:比丽克孜·艾克木;巴哈尔古丽·依斯巴依力;岳明明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临床常见妇科疾病,是引起痛经及不孕的主要原因[1],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及药物治疗是目前常用治疗手段.腹腔镜保守手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对机体创伤小、腹部瘢痕小、术后恢复快,但有较高的复发率[2].单纯药物治疗患者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且长期服药有细胞毒性作用,可能影响卵泡发育,降低着床几率而导致不孕[3].有研究指出,对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联合术后药物巩固治疗[4].但对术后巩固用药的选择目前尚存争议.基于此,为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保守术后不同用药方案巩固治疗的效果,本文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 妊娠早期血脂、葡萄糖水平预测妊娠糖尿病的价值及佳界值探讨

    作者:田松柏;赵静;隋珍;赵晓琴;马姜彦;杜瑜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孕妇在妊娠期出现的糖耐量异常,在我国发生率达7%~10%[1].已有研究显示其可导致巨大儿、剖宫产等风险,且可能引发冠心病、产后糖尿病等妊娠远期不良事件发生[2].2010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推荐以空腹葡萄糖(FPG)水平≥5.1mmol/L作为GDM的诊断标准[3],故有研究提示应于孕早期控制FPG以改善母儿结局[4],但未对GDM后不良妊娠与FPG关系进行研究,且早期血脂水平与GDM发生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观察妊娠早期血脂、FPG水平对GDM的预测作用及界值,探讨其对不良妊娠的预测价值,为早期GDM干预提供依据.

    关键词:
  • 基于子宫瘢痕妊娠分型的治疗方案探讨

    作者:柯玲;李志英;潘敏;陈雪梅;邱雁

    子宫瘢痕妊娠(CSP)是一种罕见且危险的异位妊娠,早期妊娠囊种植于原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孕囊周围被肌层和瘢痕组织所包围.CSP患者面临着子宫破裂、大出血、子宫切除的高风险,以及生育能力的丧失,甚至危及生命.据报道,剖宫产后CSP的发生率为6%左右,近年更有上升的趋势[1-2].虽然2012年中华医学会发表了《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共识》[3],但尚无统一临床诊疗标准,而且具体诊疗方案仍需个体化,因此对医疗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目前治疗CSP的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腔镜术、介入手术和清宫术.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SP分型,回顾性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 三级干预法在突发性取精困难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若芸;冯贵雪;张波;周红;李学余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为不孕不育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一些男性患者在取卵日由于取精环境或精神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阴茎无法勃起或勃起不坚而突发取精困难,严重影响了辅助生殖的治疗,甚至会取消本次治疗周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精神损失.如何有效地防范及处理突发性取精困难的患者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了三级干预法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突发性取精困难的临床应用,以期为此类患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策略.

    关键词:
  •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潜在恶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蒋玲玲;乔海风;薛莉莉;刘颖蕾;刘曼华;陈丽平

    目的:分析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病理类型分为病变组(子宫内膜息肉伴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息肉伴子宫内膜癌)、良性组(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息肉伴单纯/复杂增生),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息肉径线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及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病变组患者的息肉径线≥15mm率、肥胖率均较良性组升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的危险因素为息肉径线≥15mm、肥胖(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及恶变与息肉径线≥15mm、肥胖有一定的关系.

  • 抗凝联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

    作者:秦思;蔺红静;张学丽;赵月

    目的:分析和比较抗凝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剖宫产术后发生LEDVT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肢围、超声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出凝血指标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膝盖以上15cm和膝盖以下10cm的肢围、血管内径、血流速度、纤维蛋白原(FIB) 、D-二聚体(D-Dmier,D-D)、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PL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凝指标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的出血事件.结论:抗凝联合穴位按摩可提高剖宫产术后LEDVT的治疗效果,可能与改善凝血指标和凝血功能有关.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检测指标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

    作者:宁玲利;王孙英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检测指标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及ROC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建卡产检并分娩的妊娠期ICP患者78例,其中发生宫内胎儿窘迫31例(窘迫组),未发生宫内胎儿窘迫47例(非窘迫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建卡产检的健康妊娠期女性40例(对照组),比较上述组别总胆汁酸(TBA)和甘胆酸(CG),脐动脉参数即脐血流收缩期与舒张期的比值(S/D),阻力指数(RI值)和波动指数(PI值)的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上述参数进行分析,寻找佳诊断指标.结果:TBA和CG水平比较,非窘迫组>窘迫组>对照组(P<0.01);RI值、S/D值非窘迫组>窘迫组>对照组(P<0.01);PI值3组无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联合TBA、CG、S/D值参数的AUC面积为0.969,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93.7%为佳.结论:TBA、CG和S/D值在发生胎儿窘迫的ICP患者呈现出较高水平,联合以上参数可作为佳诊断标准,有助于预防胎儿窘迫的发生.

  • 辅助生殖技术对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

    作者:吉梦露

    自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体外受精(IVF)婴儿和1992年第一个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婴儿诞生以来,辅助生殖技术(ART)快速发展并日趋成熟,通过此技术出生的婴儿越来越多.ART技术包括控制下超促排卵(COH)、宫腔内人工授精(IUI)、IVF、ICSI、胚胎体外培养、辅助孵化(AH)、冻融胚胎移植(FET)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开始关注IVF的出生缺陷风险问题,尤其是ICSI的问世以后[1].近年来,随着ART子代在人群中比例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ART的安全性问题,并进行了有关方面的研究.但是,ART是否增加子代出生缺陷的风险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方面研究做一综述,探讨ART技术对出生缺陷的影响.

    关键词:
  • 中国人群生育意愿研究进展

    作者:马秋月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力增长减缓等问题逐渐显现.为了改善人口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近年来对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力应对老龄化.本文对生育意愿的涵义、中国人群的生育意愿、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包括生育政策、个体因素、家庭社会因素以及不愿意生育的原因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
  • SCSA法检测精子DNA碎片指数与辅助生育结局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林峰;陈永艳;康跃凡

    目的:探究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法(SCSA)检测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与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pringer Link、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使用SCSA法检测DFI(DFI阈值27%或30%)与IVF、ICSI妊娠结局关系的文献,由两位检索人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妊娠结局包括生化妊娠(BP)、临床妊娠(CP)、流产(PL).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95% CI)用于评估DFI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meta分析中纳人9篇有效文献(共2008个周期).meta分析结果显示,DFI升高显著增加ICSI组生化妊娠率(RR=1.24,95% CI 1.00~1.52)、流产率(RR=2.21,95% CI 1.29~3.78),而与临床妊娠率无显著相关;DFI升高与IVF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均无显著相关.结论:SCSA法检测DFI对ICSI的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而对IVF的妊娠结局无预测作用,仍需要纳入更多的大样本优质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 新型立体IUD研制及猕猴实验初步研究

    作者:于玲;于建春;翟丽屏;张美华;李志雄;宋霞;邱毅

    目的:研制并观察猕猴应用立体网状镍钛记忆合金宫内节育器(SIUD)后的避孕效果,为避孕节育提供新的方法及实验数据.方法:SIUD支架为心形或倒梨形,用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成网格状支架,外包硅橡胶.成年雌性猕猴分为手术放置SIUD组(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各9只,分别开腹进行子宫、卵巢外部测量,并观察放置SI-UD避孕效果.结果:猕猴用9只猕猴通过宫底穿刺用放置器顺利放置新型IUD,3个月时1只猕猴SIUD脱落后妊娠,其余8只未脱落均未妊娠;对照组9只均妊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8.452,t=0.000).结论:猕猴子宫形状与人类相似度高,是研制新型SIUD的较好动物模型,猕猴用SIUD具有较好的避孕效果.

  • 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法对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研究

    作者:李乾;张静;曹琴英;高华方;马旭

    目的:应用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采用靶向捕获已知白内障致病基因并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候选基因,并对其进行家系内外的共分离检验.结果: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所有患者均为核性白内障.靶向基因测序发现,位于主要内源性蛋白MIP基因的一个杂合突变c.97C≥T(p.R33C)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该变异造成MIP基因编码的水通道蛋白氨基酸序列错义改变,并引起蛋白质结构异常,从而影响其功能.通过一代测序验证并确定该杂合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结论:MIP基因c.97C>T(p.R33C)突变是造成该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的分子机制.

  •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异常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林赞

    目的:分析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发生子宫异常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因使用IUD而发生子宫异常出血的妇女65例作为观察组,使用IUD而无不良反应的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病例资料和拟定的调查问卷表分析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放置IUD后用药、人工流产次数、高血压史、吸烟史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妇科炎症、剖宫产史比例均大于对照组,放置IUD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使用IUD后子宫不规则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妇科炎症、剖宫产史和放置IUD时间.结论:对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妇女,应积极给予治疗,放置IUD时充分考虑到妇科炎症、剖宫产史和放置IUD时间,做好术前咨询和术后随访工作,提高IUD的续用率.

  •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登诗;黄芳;范大志;钟进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孕妇70例为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妊娠事件的孕妇627例为对照组,健康未孕育龄期妇女60例为未孕组.对比3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血清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维生素B12的相关性;通过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统计发生不良妊娠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1.2±2.8μmol/L)高于另外两组,而叶酸水平(645.9±281.4nmol/L)、维生素B12水平(247.2±102.3pmol/L)均低于另外两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089,-0.108,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维生素B12降低以及年龄增大是不良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维生素B12降低以及年龄增大是不良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孕期保健,对年龄较大的孕妇应加强同型半胱氨酸及维生素B12的监测,预防不良妊娠的发生.

  • 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在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马宁;杨晓;彭薇;李昊;王艳

    目的:探索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新生儿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的筛查,为辅助临床诊断提供遗传咨询.方法:采集2085例新生儿足跟血,制成千血斑,提取血斑中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用9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中国人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结果:共检出73例突变,总突变率3.5%.其中GJ B2突变28例,线粒体突变5例,SLC26A4突变34例,GJB3突变5例,三杂合突变1例(235delC杂合突变299delAT杂合突变IVS72A>G杂合突变).结论:正常人群也会携带常见的遗传性耳聋突变基因,在新生儿期,检测出耳聋基因突变对遗传性耳聋的早期发现、预防及治疗有很大帮助.

  • 抗苗勒管激素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吴洁

    抗苗勒管激素(AMH)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1947年首次被报道,AMH由两个相同的70 kb亚基,通过二硫键连接组成的二聚糖蛋白.人类AMH基因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通过跨膜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Ⅱ型受体(AMHRⅡ)发挥生物学作用.AMH水平与卵泡发育的程度相关,其在始基卵泡上无表达,在74%初级卵泡的颗粒细胞上弱表达,在次级卵泡、窦前卵泡和<4 mm的小窦卵泡中强表达,在较大的窦卵泡(4~8 mm)中表达逐渐消失,在>8 mm的卵泡中几乎无表达[1].

    关键词:
中国计划生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