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额窦区域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荣光;袁虎;LEI Lei;王洪田

    目的 探讨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介绍1999-2006年采用内镜+开放进路(眼眉内飞鸟状切口)手术治疗的6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起源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肿瘤的分期与分类、手术方法、放射治疗、预后等相关问题.结果 6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手术后随访时间2~8年,中位随访时间2.5年.除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和恶变,拒绝治疗死亡外,其余5例肿瘤均未复发.3例接受了手术后放疗,其中1例在放疗3年后恶变为中分化鳞癌,1例3年后出现了上颌骨放射性骨髓炎.结论 对于原发或侵犯额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选择内镜+鼻外联合进路手术.由于肿瘤侵犯额窦外侧、上部以及前壁是当前内镜下手术的死角,单纯在内镜下不可能将肿瘤切除干净,开放性切口还是有必要的.为了避免复发,手术中应在直视下力求将肿瘤切除干净,手术后放疗应慎重.

  • 软腭折叠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梅;白雪

    目的探讨软腭折叠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软腭低垂帷幔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44例OSAHS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经多道睡眠监测( PSG)确诊为轻/中度阻塞,药物诱导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睡眠状态纤维喉镜下上气道阻塞平面定位确诊为单纯软腭平面狭窄。其中治疗组23例,行软腭折叠术:软腭部行月牙形切口,去除腭帆间隙脂肪组织,并将软腭肌层折叠缝合,缩短软腭长度,增加软腭张力,软腭游离缘光滑前倾,软腭后间隙增宽。若伴有扁桃体肥大,侧索肥厚再增加咽侧壁成形术。对照组21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根据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嗜睡程度,对局部疼痛按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 NRS)进行量化比较,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低动脉血氧饱和度( LSaO2)及ESS评分。各组数据行正态分析,两组手术前后数据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先行方差齐性的Levene检验,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分别行组内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AHI、LSaO2、E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间AHI、L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间AHI、LSaO2、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的NRS评分低(4.3±1.3比6.3±0.8),恢复正常进食时间短[(6.7±1.6)d比(15.5±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结论软腭低垂帷幔型的OSAHS患者行软腭折叠术,微创且有效,术后恢复快,无后遗症。

  • 经茎突隔膜入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

    作者:张俊毅;谢志海;章华;陈香;帅明霞;肖健云;赵素萍;蒋卫红

    目的 探讨经茎突隔膜入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经茎突隔膜入路切除的33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追加根治剂量放疗.结果 采用该手术入路33例咽旁间隙肿瘤均完全切除.随访13个月至7年,中位随访时间4.6年,复发3例,其中1例为软骨肉瘤手术及放化疗后3年复发,1例脊索瘤和1例腺样囊性癌术后及放疗后5年复发,其余30例未见复发.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轻度口角歪斜,3个月后完全恢复;1例神经纤维瘤术后出现声嘶、呛咳,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经茎突隔膜入路具有周围组织损伤小,术野暴露充分,手术并发症少,术者可驾驭性强,术式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初步观察

    作者:张庆丰;佘翠萍;仝屹峰;金燕;张欣然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NA)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4例N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为Ⅰ期患者,3例为Ⅱ期患者,4例患者术前均行选择性动脉栓塞,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全身麻醉,在鼻内镜下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完成肿瘤切除手术,双极电凝辅助止血.结果 4例患者肿瘤均彻底切除,手术时间分别为60、80、110、9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0、250、320、280 ml,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无并发症发生,肿瘤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手术治疗Ⅰ期及Ⅱ期NA患者,具有出血量少、肿瘤切除彻底等优点,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

  • 经口径路切除巨大咽旁间隙良性肿瘤

    作者:李树华;石洪金;吴大海

    目的 探讨经口径路切除巨大咽旁间隙良性肿瘤的可能性,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临床初诊为咽旁间隙肿瘤的16例患者,术前进行CT、MRI和CT血管成像检查,对肿瘤包膜完整、肿瘤主体位于颈部大血管内侧的患者,行内镜和等离子手术系统辅助下经口径路肿瘤切除术.结果 经过筛选符合条件的巨大咽旁间隙肿瘤患者16例,肿瘤大径均>5 cm,患者均在内镜、电凝或等离子手术系统辅助下经口径路完整切除咽旁间隙肿瘤,其中气管切开4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多形性腺瘤9例,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2例.随访12个月至8年,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1例神经纤维瘤复发,后经颈侧切开切除肿瘤治愈其余15例无复发.结论 经过严格选择的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可以在内镜和等离子手术系统的辅助下经口径路完整切除,该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良好、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

  • 经耳后切口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

    作者:黄晓明;蔡谦;江晓昱;梁发雅;韩萍;李瑞辰;王晓琳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对60例患者行经耳后切口的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其中单侧截短7例,双侧截短53例.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行茎突截短,切口长度约2.0~2.5 em,单侧截短手术时间为(21.3±4.8)min(x-±s,下同),双侧截短手术时间(48.5±11.4)min.60例患者中54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3例症状减轻,3例症状无明显缓解.随访3 ~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症状无复发.3侧术后出现耳周麻木感,3个月后消失;另有1侧出现暂时性周围性面瘫,3个月后恢复.结论 经耳后切口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相对安全、微创,术后美观效果较好.

  • 喉气管狭窄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

    作者:王春燕;秦永

    目的 分析喉气管狭窄患者的病因、诊断手段和外科治疗方法,总结喉气管狭窄患者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89年至2005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53例喉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主要包括支撑喉镜下喉气管腔内和颈外人路喉气管重建手术.其中,支撑喉镜下手术主要为瘢痕切除术、激光辅助杓状软骨切除术和喉腔内黏膜微瓣吻合术;颈外入路手术包括喉裂开瘢痕切除术、喉裂开肌骨瓣修复和气管端端吻合术.部分病例使用了扩张子.疗效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53例患者中,38例拔管成功且无明显呼吸困难,总体成功率为71.7%;3例失随访;12例手术治疗失败,带管生存.颈外入路手术19例中,成功14例,成功率为73.7%;支撑喉镜手术34例中成功24例,成功率为70.6%.从狭窄类型来看,孤立的狭窄31例中成功27例,成功率为87.1%;复合多层面的狭窄共22例中成功11例,成功率为5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27,P=0.003).从狭窄长度来看,47例狭窄长度<3 cm成功率38例(80.8%);6例长度≥3 cm的患者均未拔管成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40,P=0.000).从狭窄部位的横径来看,按照Cotton分度,Ⅰ度与Ⅱ~Ⅳ度,成功率分别为96.4%(27/28)和44.0%(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91,P=0.000).扩张子使用中橡皮指套l例治疗成功,自制扩张子成功率为72.2%(13/18),T管扩张成功率为25.0%(1/4).舌骨肌瓣植入均成功.结论 喉气管狭窄的治疗应根据病变部位、性质、狭窄的程度选择手术方法,同时应注意扩张子及喉腔肌骨瓣移植物的适当应用.

  • 喉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298例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陶磊;周梁;吴海涛;龚洪立;陈小玲;李筱明;李采;周健

    目的 分析环状软骨上部分喉切除术(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SCPL)治疗喉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头颈外科接受SCPL治疗的298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功能恢复、并发症和复发转移等数据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7例声门型喉癌患者主要接受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cricohyoidoepiglottopexy,CHEP)治疗,31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主要接受环状软骨舌骨固定术(cricohyoidopexy,CHP)治疗.平均随访74个月(12 ~146个月),死亡54例(18.1%).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的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均为78.1%,5年和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2.1%和63.7%,5年和10年局部控制率均为84.2%.声门型喉癌患者的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8%和77.1%,5年和10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6.6%和78.4%,5年和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6%和74.2%,5年和10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0%和89.4%.T1的声门型喉癌患者的生存率要高于T2和T3患者,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高于进展期患者.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2、T3期和肿瘤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术后鼻饲管的拔管率为100%,气管套管拔管率为96%.结论 SCPL能够完整地切除喉癌组织,保留患者较好的吞咽、呼吸和发音功能,具有较满意的远期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SCPL可作为标准的手术方案治疗经选择的T1b-T3期声门上型和声门型喉癌.

  •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Rathke裂囊肿

    作者:杭伟;刘钢;张金玲

    目的 评估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Rathke裂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3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Rathke裂囊肿的病例资料,均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Rathke裂囊肿.其中男12例,女23例,平均年龄45.7岁,平均病程为4.6年.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26例)、视觉功能障碍(11例)、垂体功能紊乱(8例),记录手术后症状恢复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全清除囊肿内容物,完整切除囊壁的20例,其余15例为部分切除囊壁予充分开窗引流.囊肿体积为121 ~4586 mm3,平均(1145.3±12.1)mm3.术中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经人工硬脑膜及明胶海绵修补后,术后未再出现脑脊液鼻漏.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颅内及鼻部并发症.随访0.5~ 11年,100%(26/26例)的患者头痛消失或明显减轻,90.9%(10/11例)的患者视觉功能障碍消失或缓解,62.5%(5/8例)的患者垂体功能提高,未发现囊肿复发.结论 内镜下经鼻蝶人路切除Rathke裂囊肿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经鼻内镜蝶窦进路岩尖胆脂瘤切除

    作者:徐睿;张秋航;左可军;许庚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窦进路岩尖部胆脂瘤囊内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经鼻内镜蝶窦进路切除鞍旁、岩尖部胆脂瘤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在全麻下经鼻内镜全筛窦、蝶窦开放,于蝶窦外侧壁、颈内动脉前方磨开颅底骨板进入岩尖部,切开并扩大胆脂瘤囊壁后,采用吸引、刮除和冲洗的方法将胆脂瘤进行囊内清除.结果 3例岩尖胆脂瘤经囊内切除手术,均一次清除干净,手术前伴有头痛和眶尖综合征的2例患者于术后当天即有症状改善,术后1~4周症状完全恢复,全部患者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7年,全部患者症状未再发,影像学检查胆脂瘤无复发.结论 靠近鞍旁区域的岩尖胆脂瘤可以采用经鼻内镜蝶窦进路行囊内切除手术,远期疗效可靠.

  •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内镜鼻窦手术后黏膜迁延性炎性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左可军;许庚

    目的 观察小剂量服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内镜鼻窦手术后鼻窦黏膜长期迁延性炎性反应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例来源于2004-2006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首次经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后2年以上、长期迁延性鼻窦炎性反应、疗效评估未愈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3例。治疗方案采用克拉霉素250 mg/d,连续口服超12 ~ 28周,同时保留原有基本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鼻腔盥洗)。在治疗结束时与结束后3、6个月采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和内镜黏膜形态评估(Lund-Kennedy评分法)对临床疗效进行主客观综合评价。以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 13例患者中1例经20周治疗无效中断治疗,其他12例均达到预定的停药标准。全部患者停药时间分别为:12周4例,16周2例,20周5例,24周1例,28周1例。综合评价结果:非常好6例,好4例,比较好2例,不好1例。治疗前后症状视觉模拟量表及内镜Lund-Kennedy评分(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分别为8.00[7.50;8.50]与1.00[0.25;1.00];7.00[6.50;8.00]与1.00[0.00;1.00],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3.201、-3.194,P均<0.01)。停药后3~6个月未发现鼻窦炎复发。13例患者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均未受到影响。结论 小剂量(250 mg/d)、长期(12 ~28周)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内镜鼻窦手术后顽固的持续性迁延性炎性反应临床疗效显著、稳定。大环内酯类药物临床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较好。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软腭前移术后气道结构变化的研究

    作者:董佳佳;叶京英;张俊波;曹鑫;檀俊龙

    目的 研究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H-UPPP)与H-UPPP联合软腭前移术(transpalatal advancement pharyngoplasty,PA)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后上气道结构的变化特点,比较两种术式对上呼吸道结构改变的差异,筛选与疗效相关的结构改变指标.方法 回顾性选取43例经单纯H-UPPP术(17例)或H-UPPP联合PA手术治疗(26例)的患者.手术前后行多道睡眠监测及平静呼气末上气道CT扫描和三维重建,测量上气道不同区域的径线、截面积与气道单位容积等指标.分别比较各组手术前后CT测量值的改变量,对比不同术式的两组患者结构改变量的差异.分析手术前后病情程度改变和结构指标改变量的相关性.结果 H-UPPP联合PA组和单纯H-UPPP组手术前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降低值平均(x-±s,下同)分别为(67.5±l8.9)次/h和(38.7±42.0)次/h,硬腭长度减小值分别为(4.50±3.72) mm和(0.06±0.22)mm,硬腭水平前后径增加值分别为(3.5±4.3)mm和(-1.7±4.4)mm,腭咽区气道小前后径增加值分别为(1.2±2.2)mm和(-1.2±2.3)mm,联合手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5.55、3.90、-3.49,P值<0.05或<0.01).单纯H-UPPP组舌咽区气道小左右径增加值(13.1±9.1)mm较H-UPPP联合PA组(4.9±9.6)mm大(t=2.80,P<0.01).术后较术前AHI降低百分比与手术前后硬腭长度减小值、硬腭水平气道前后径增加值、腭咽区气道小前后径增加值及腭咽区气道小截面积增加值呈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407、0.351、0.381、0.312,P值<0.05或<0.01).结论 H-UPPP联合PA术较单纯行H-UPPP术对AHI的降低作用更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更有效扩大腭咽区气道的前后径实现的.腭咽区气道面积和径线的增加与手术疗效相关.

  • 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良发;黄德亮;王嘉陵;武文明;刘明波;赵建东;马玥莹

    目的 总结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咽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 ~77岁,中位年龄42岁.CT扫描结合MRI检查有助于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方式包括:经口入路1例,经颈部入路22例,经腮腺-颈部入路8例,下颌升支纵行裂开入路1例,经颈部-下颌角部分切除入路4例,经腮腺进路2例,耳后颅颈联合入路2例.结果 40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12例,其中涎腺来源15例,神经来源12例,其余13例为其他组织来源.28例良性肿瘤中,23例经一次手术治愈,随访13~47个月无复发,中位数39个月.12例恶性肿瘤经随访3~50个月,中位数29个月,6例存活(随访时间24~ 50个月,中位数36个月),3例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3例失访.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腔感染2例,迷走神经损伤3例.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的首选方法,绝大多数肿瘤可以经单纯颈侧入路切除;对于恶性肿瘤或较大的良性肿瘤应选择较宽阔的手术入路.咽旁间隙的良性肿瘤预后较好,而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 内镜经鼻入路处理鼻咽癌放疗后颅底骨坏死临床体会

    作者:兰桂萍;黄波;司勇锋;覃扬达;邓卓霞;杨涌;覃颖;张本坚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颅底骨坏死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至2013年收治的15例鼻咽癌放疗后颅底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数字评分法6~9分)11例次、鼻臭10例次,鼻出血4例次,听力下降5例次7耳,耳鸣4例次5耳.所有病例均采用全身麻醉下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术中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切除坏死软组织,高速电钻磨除坏死骨质,术腔引流通畅;围手术期进行对症处理;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坏死骨质及黏膜慢性炎,1例同时合并真菌性蝶窦炎.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头痛消失9例,头痛减轻(评分3~5分)2例;鼻臭消失9例,减轻1例.术后随访18~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13例患者存活,1例失访,1例患者死于高血压病脑出血.结论 采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颅底骨坏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或残留的手术治疗

    作者:楼建林;王升晔;郭良;赵坚强;王可敬;葛明华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或残留患者的手术方式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或残留行手术治疗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复发分期rN1 109例,rN2 17例,rN3 27例.其中17例为双侧,共170侧颈部手术,其中66侧行改良性颈淋巴清扫术,28侧行择区性颈淋巴清扫术,9侧行局部切除术,3侧行腮腺切除术,48侧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16侧行扩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组间差异采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转移淋巴结Ⅰ区转移20例(13.1%),腮腺区转移7例(4.6%).全组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7.2%和40.6%,中位生存期49个月.Cox分析显示,复发分期(rN),淋巴结大小和患者年龄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挽救性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可合理选择改良或择区性颈淋巴清扫术以改善功能.临床Ⅰ区和腮腺区淋巴结未见转移者可不做常规清扫,但需高度警惕.复发分期rN3或转移淋巴结长径>6 cm,年龄>50岁者预后差.

  • 内镜下经鼻泪前隐窝入路切除翼腭窝及颞下窝神经鞘瘤

    作者:周兵;黄谦;崔顺九;王成硕;李云川;于振坤;陈晓红;叶婷

    目的 分析和讨论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经上颌窦后外侧壁切除累及翼腭窝及颢下窝神经鞘瘤手术结果,探讨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病例资料来自2004年至2011年住院接受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翼腭窝和颞下窝神经鞘瘤切除手术患者6例,其中男性和女性各3例,年龄29 ~ 59岁.手术前主要接受鼻窦CT扫描和MRI检查.采用全身麻醉下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进入翼腭窝和颞下窝.手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认为神经鞘瘤.术后定期CT或MRI检查随访观察.结果 6例患者实现手术完整切除.平均随访19.3个月无复发,有3例在术后第1~2周出现面部上颌神经分布区域较明显麻木感,随后逐渐减轻,仅1例随访终期遗留术侧口角轻度麻木.结论 内镜下经鼻开放泪前隐窝入路切除翼腭窝和颞下窝神经鞘瘤,完整保留鼻腔外侧壁,损伤小,并发症少,为经鼻进入翼腭窝和颞下窝的创新微创入路.

  • Repose骨螺钉系统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宇;张颖;刘至玄;张京秋;王效军;杨光;田媛;冀然;李志杰;曹云

    目的 介绍Repose骨螺钉系统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32例重度OSAHS患者(Friedman分型Ⅱ、Ⅲ型,腭咽、舌咽平面塌陷)进行舌体消融、悬雍垂腭咽成形、硬腭截短、Repose骨螺钉舌根和(或)舌骨悬吊手术后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多道睡眠监测及X线测量下咽气道参数,评价疗效.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前后平均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78.3±11.6)次/h(X±s,下同)降低至(18.4±12.5)次/h,低血氧饱和度由0.632±0.007提高至0.794±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5、4.1,P值均<0.01).下咽气道间隙由(12.1±3.2)mm增加至(16.9±2.6)mm,后气道间隙由(9.2±3.3)mm增加至(15.6±2.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7.6,P值分别小于0.05和0.01).治愈6例(AHI<5次/h),占18.8%;显效24例(AHI<20次/h且降低幅度≥50%),占75.0%;治愈和显效率达93.8%.在32例手术患者中,3例舌根牵引患者术后3~7 d出现口底异物感,6个月左右消失;1例舌根牵引术后3个月左右发现下颌边缘性骨髓炎,抗感染治疗5 d后痊愈;1例舌根牵引术患者术后7 d舌下区出血,予以压迫止血后出血止;1例舌骨悬吊术患者术后5 d发现下颌积血,切开引流,加压包扎1周后痊愈.结论 Repose骨螺钉系统用于重度OSAHS患者的联合手术中安全有效.

  • 流体力学方法测量全鼻窦开放对鼻腔鼻窦气流的影响

    作者:熊观霞;黎建峰;江广理;詹杰氏;容亮湾;许庚

    目的 从流体力学角度探讨全鼻窦开放术对鼻腔鼻窦气流的影响,比较鼻腔鼻窦气流走向、速度、压力和分布以及鼻腔鼻窦气流交换在手术前后的差异.方法 在1例健康成年女性鼻窦CT扫描基础上,使用Fluent 6.1.22软件模拟出正常人鼻腔鼻窦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再模拟出鼻内镜下全鼻窦开放手术后的鼻腔鼻窦模型,利用Navier-Stokes方程计算、比较手术前后气流流速、压力、分布和迹线.结果 ①全鼻窦开放术后鼻腔总鼻道气流量明显减少,中鼻道和开放的筛窦连通区域的气流量增加,在稳态吸气时增加10%,呼气时增加9%;②全鼻窦开放术后相当于原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手术区域的气流速度提高,鼻腔流场的大速度发生了变化,手术后吸气时左侧鼻腔出现了2个高速区域,一是与手术前一致的下鼻甲前端的高速区域,另一区域在中鼻道的前端,相当于原钩突与中鼻道之间的区域,速度为5.03 m/s;③全鼻窦开放术后气流在鼻前庭、总鼻道、下鼻道、鼻咽等位置的迹线与手术前大致相近,但手术区域的气流轨迹发生了较大变化,上颌窦、筛窦连通区域和蝶窦内形成大范围的涡旋;④全鼻窦开放术后鼻腔的总体压强逐渐降低,鼻腔中部压强降低较为明显;⑤全鼻窦开放术后各鼻窦内气流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上颌窦多,蝶窦次之,额窦气流增加不明显.结论 全鼻寞开放术后鼻腔以中鼻道为主的手术区域的气流速度、流量和迹线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各鼻窦的气流增加,上颌窦为明显.

  • 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脓肿

    作者:于焕新;刘钢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脓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垂体脓肿的18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其中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5岁,平均病程5.8年.18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13例次、垂体功能紊乱10例次、尿崩症4例次、视觉功能障碍8例次、发热4例次.全部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下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脓肿.记录手术后症状恢复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头痛缓解13例;垂体功能者恢复正常8例;尿崩症恢复正常3例;视力、视野改善6例.术后1例复发,再次行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后治愈.结论 内镜经鼻蝶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垂体脓肿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单纯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颅内外沟通脑膜瘤的早期经验

    作者:王振霖;张秋航;郭宏川;孔锋;陈革;鲍遇海;凌锋

    目的 通过对采用单纯内镜经鼻入路切除沟通于颅内外的前颅底脑膜瘤的早期经验的总结,探讨该手术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8例颅内外沟通的前颅底脑膜瘤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单纯内镜经鼻入路完成了一期肿瘤切除手术.对采用的手术技术方法、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及早期治疗效果等进行了总结.结果 在本组中,全部颅内外沟通肿瘤均获得了一期彻底切除,术前具有视力下降者的视觉功能在术后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无一例患者出现新增的颅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了脑脊液鼻漏,并继发了脑膜炎及脑积水,随后治愈.术后分别随访33~75个月,无一例出现肿瘤复发及与本肿瘤相关的死亡.结论 单纯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技术有能力一期彻底切除经慎重选择的颅内外沟通的前颅底脑膜瘤.该技术较为安全、可靠.

258 条记录 4/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