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与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在肝癌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作者:黄兴华;胡还章;江艺

    目的:探讨不解剖肝门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和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Pringle 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8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A、B 两组,两组术中均不解剖第一肝门,其中 A 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6~70岁、平均52.95岁,术中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B 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32~75岁、平均52.32岁,术中应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入肝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术后第1天 Child-Pugh 分级情况,术后1、3、7天血清 ALT 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患者术后1个月以及此后每3个月定期门诊复查,观察2组患者血清 ALT 和 TBiL 的复常时间,患者复发率、生存率等指标。结果2组术前 Child-Pugh 分级、术前血清 ALT 和 TBiL 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阻断时间、输血例数以及术后1、3、7天血清 TBiL 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A 组术后第1天 Child-Pugh 分级恶化率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04, P <0.01);A 组术后1、3、7天血清 ALT 水平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363、3.065、3.403、5.663,P 值均<0.01); A 组术后血清 ALT 和 TBiL 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均明显短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717、8.508,P 值均<0.01); A 组患者术后1、2年累积复发率低于 B 组,而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高于 B 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 Log-rank 检验比较2组2年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检验值=0.918, P <0.01)。结论在不解剖肝门的条件下,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切肝法与Pringle 法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相比较,可以保护第一肝门结构的完整,明显减轻对残肝的能量代谢和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利于肝功能的早日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

  • MRI评估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的研究进展

    作者:翟天宇;王健东

    目的 总结MRI评估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以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磁共振成像为关键词,检索1990年1月-2016年3月有关HC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评估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MRI技术种类丰富,可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和各种功能成像,通过监测水扩散、血供、代谢和血氧水平等多种形式,评估HCC患者TACE术后疗效.但各种MR成像序列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结论 MRI在评价HCC患者TACE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多种成像序列联合使用效果会大大增加.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技术的进步,MRI在评估HCC患者TACE术后疗效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双能量 CT 血管成像与 DSA 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中的协同应用

    作者:孙奕波;殷世蒙;李铭;陈武飞;毛定飚;孙荣跃;杨皓;吴勘华;陆芳;滑炎卿

    目的:探讨双能量 CT 血管成像( DECTA)与 DSA 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术中协同应用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采用 TACE 术治疗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28例,年龄47~84岁。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在 TACE 术前不行 DECTA 检查;观察组50例,在 TACE 术前行 DECTA 检查,并行 VR、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对2组患者术中查找肿瘤供血动脉数量、术中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序列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剂量辐射乘积和超选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8例均完成检查和 TACE 术。2组TACE 术的超选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查找肿瘤供血动脉数量上,观察组(2.72±0.89)条多于对照组(1.88±0.74)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序列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和剂量辐射乘积方面,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对腹腔动脉变异及肝外寄生血管为肿瘤提供血供的显示,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而对照组中有4例术中出现上腹部急性疼痛。结论 DECTA 与 DSA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协同应用是合理、可行的操作方案。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汪春荣;沈比先;刘远健;谭四平;贾飞鸽;彭珂文;高德宏;钟文新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及肝血管瘤( H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3月—2014年3月在北大深圳医院做MSCT血管成像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FNH 19例(21个病灶)、HCC 19例(21个病灶)和HA 17例(22个病灶),采用MS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肿瘤血管进行3D重建,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门脉癌栓、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进入中心低密度及包膜影等影像学特征,并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NH、HCC 和 HA 均多有供血动脉增粗表现,显示率分别为95.2%(20/21)、100.0%(21/21)、77.3%(17/22),3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A除了供血动脉增粗外,均未见包膜影、门脉癌栓及动静脉瘘影等特征性表现,包膜影多见于FNH (66.7%,14/21)和HC(71.4%,15/21)。 FNH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进入中心低密度及低密度分隔影的显示率分别为61.9%(13/21)、38.1%(8/21)、61.9%(13/21),均明显高于HCC的9.5%(2/21)、0(0/21)、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8、7.560、18.828,P值均<0.05);FNH中未见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而HCC常见动静脉瘘(19.0%,4/21)和门脉癌栓(28.6%,6/21)。结论 MSCT血管成像对于FNH、HCC和HA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指导外科医生选择治疗方式。

  • 定向诱导小鼠原始生殖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刘晓萍;高英茂;邴鲁军

    目的探索诱导小鼠原始生殖细胞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佳条件.方法分离提取小鼠的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到6孔培养板中.向不同孔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EGF、β-NGF、RA、肝细胞提取液和与胎肝组织分隔培养,进行诱导分化.用靛青绿摄入试验和α-1-抗胰蛋白酶(AAT)、白蛋白(ALB)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原始生殖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状况.结果与胎肝组织分隔培养2 d,可见原始生殖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分化细胞呈圆形和星形,圆形细胞多呈簇状,可以摄入靛青绿呈绿色,并呈AAT和ALB免疫阳性着色,培养12 d时分化率达80%.肝细胞提取液也可诱导原始生殖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12 d时分化率达70%以上;0.5g/L和1 g/L的肝细胞提取液的诱导分化率无显著差异;但是0.5 g/L提取液诱导组圆形细胞较多;而1 g/L肝提取液诱导组,星状分化细胞多.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诱导4 d,可见肝样细胞出现,随诱导时间延长,分化细胞增多,圆形分化细胞较多,12 d时分化率达60%以上;20 μg/L和50 μg/L两种浓度的β-NGF诱导分化率无显著差异.bFGF、EGF、RA诱导组未见AL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RA可以增强β-NGF的诱导分化作用,使星状细胞增多明显.结论β-NGF和肝细胞因子可诱导原始生殖细胞向肝细胞定向分化.

  • 低氧下小鼠肝细胞的细胞化学变化

    作者:瓦龙美;高峰;曾晓蓓

    目的探讨低氧时小鼠肝细胞的细胞化学变化. 方法实验用雄性小白鼠45只,低氧组36只,对照组9只,低氧仓氧浓度为10%.用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方法,检测小鼠在低氧条件下肝细胞PAS,乳酸脱氢酶(LDH),细胞色素氧化酶和镁离子依赖性ATPase活性. 结果低氧组乳酸脱氢酶活性随低氧时间延长而升高;肝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随低氧时间延长而降低. 结论 10%低氧浓度可造成小白鼠肝细胞损伤,出现明显的细胞化学改变.

  • 人脐血细胞在肝损伤裸鼠体内向肝细胞的分化

    作者:万汇涓;张芳婷;龙霞;叶静;于洁;房家智

    目的探讨在制备的肝损伤模型中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能力. 方法采用腹腔注射CCl4和5-氟尿嘧啶的方法制备肝损伤模型,将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以2×107/ml经尾静脉注射入裸鼠体内.4周后处死裸鼠取肝组织.以RT-PCR方法对ALB、AFP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检测人HSA、PCNA、ALB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显示ALB、AFP mRNA在人肝组织移植组中表达呈阳性,而在损伤未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表达为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在裸鼠肝实质区域出现人HSA、PCNA和ALB阳性表达细胞.结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裸鼠体内确有向肝细胞分化的趋势.

  • 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形态的三维重建

    作者:穆长征;席焕久;包翠芬;刘霞;Erik IISΦ Christensen;崔士英

    目的研究同一细胞内不同形态线粒体的数量、大小和超微结构. 方法用三维重建和体视学测量的方法,研究成年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形态类型. 结果肝细胞线粒体按形态可分为5个基本类型:Ⅰ型(球形、椭球形和盘状)线粒体约占线粒体总数的21.4%;Ⅱ型(杆状)约占32.4%;Ⅲ型(不规则形)约占23.8%,Ⅳ型(分支形)约占19.6%,Ⅴ型(出芽形)仅占2.8%.Ⅰ~Ⅴ型线粒体的平均体积分别为0.11、0.21、0.32、0.51和0.64μm3.体现学分析显示,各型线粒体的体积密度有差异(P<0.05或P<0.01),Ⅱ型线粒体体积密度大,然后是Ⅲ、Ⅳ和Ⅰ型,Ⅴ型线粒体体积密度小.Ⅰ、Ⅱ和Ⅴ型线粒体嵴膜密度均高于Ⅲ或Ⅳ型(P<0.05). 结论肝细胞内不同形态的线粒体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不仅体积差异很大,其超微结构亦有不同.

  • 胎肝滤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

    作者:王晓萃;蒋吉英;吴金生;丁洁;于树娜;魏德全;王宝松;姜栋栋

    目的 探讨胚胎肝组织滤液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肝细胞的诱导条件,为肝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方法 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加入胎肝滤液,模拟体内肝脏微环境,诱导BMSCs向肝细胞定向分化,以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肝细胞标志物;PAS检测糖原表达;靛青绿染色检测转化细胞的分化程度;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以检测其功能状态. 结果 BMSCs经胎肝滤液诱导14d时细胞呈现多角形、卵圆形或圆形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免疫反应、PAS反应和吲哚靛青绿(ICG)摄入实验及上清液中ALT、AST、ALP等酶均在诱导的第7天开始出现,AFP和ALB免疫反应在21d时达高峰;PAS反应和ICG摄入实验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上清液中的各个酶在14d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 结论 胎肝滤液可诱导BMSCs形成具有肝细胞形态和功能特点的细胞.

  • 大鼠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对肝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包翠芬;邵姝元;刘玉玲;邵佑之;郭敏

    目的 观察大鼠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对其肝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 健康SD大鼠30只被分为假手术组( sham)、缺血性急性肾损伤组(IAKI)和双肾切除组(BNx),每组10只.成功制造IAKI模型后24 h经颈总动脉取血进行肾功能和肝功能检测;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大鼠的肝脏形态学变化;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IAKI大鼠肝脏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 PARP-1)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缺血性急性肾损伤的动物发生了急性肝损伤,肝功能受损.肝脏出现了大小不等坏死病灶.肝细胞损伤的形态学分类包括苍白样坏死、空泡样坏死,固缩性死亡以及细胞凋亡,其中细胞坏死多见.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AKI诱导的肝细胞受损过程中PARP-1和Caspase-3被激活.结论 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可引起肝细胞坏死和凋亡,但以细胞坏死为主.PARP-1介导细胞死亡、Caspase依赖细胞死亡均参与了IAKI诱导的肝细胞损伤.

  • 抵抗素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黄华康;杜冠华

    抵抗素是近年来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有着密切关系.众多研究表明,抵抗素通过影响机体糖脂代谢,诱导肝脏、脂肪及肌肉组织产生胰岛素抵抗.本文简要介绍抵抗素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并进一步分析抵抗素对肝脏糖、脂代谢及肝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三方面的调节,重点说明抵抗素在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 肝硬化大鼠模型肝细胞移植途径的筛选

    作者:向贤宏;关键;杨建勇;陈柳琴;谭国胜;陈伟;史瑶平;庄文权

    目的 通过比较4种同种异体肝细胞移植方法治疗肝硬化大鼠模型的疗效,筛选出较好的细胞移植途径.方法 50只经证实成模的肝硬化大鼠模型动物被完全随机分为5组:肝动脉移植组(G1)、门静脉移植组(G2)、脾动脉移植组(G3)、尾静脉移植组(G4)及对照组(G5).前4组分别自肝动脉、门静脉、脾动脉及尾静脉注射肝细胞悬液2 ml(细胞数量为2×106),对照组(G5)不作干预.移植前后对各组大鼠行肝功能检测及术后处死大鼠取肝脏作病理评分.结果 G1、G2组移植后前3周血清白蛋白水平逐渐下降,第5周后逐渐回升,到第7周达到峰值[(15.4±2.3)g/L,(15.4±2.1)g/L].G1、G2组移植后前3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逐渐上升,到第5周后逐渐回落,到第7周达到移植前的水平[(13.62±2.32)μmol/L].G5组移植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不明显;术后病理G3组改善为明显,G1、G2组次之,G4组再次之,G5改善情况差.结论 在针对肝硬化大鼠模型不同的移植途径中,经脾动脉途径移植肝细胞,术后病死率较低,能更有效地改善肝脏功能及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 基于全基因组二代测序的肝细胞癌体细胞突变的拷贝数畸变检测与分析

    作者:林锦波;黄云;陈小良;刘锦新;曹勇;陈涛;李健男;刘义;阎玉矿;赵淼

    目的 检测与分析肝细胞癌体细胞突变的拷贝数畸变(CNA)全基因组分布,探讨体细胞突变的易感区域及相关基因.方法 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对1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后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癌组织体细胞突变的C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癌旁组织与癌组织标本平均测序深度、覆盖度分别为12.31、90.24%和11.37、92.48%.体细胞突变的CNA发生的3个高峰分别位于10q26.13、17p13.1和22q13.2,上述3个区域内包含编码基因外显子的CNA分别为7、3、7个.结论 体细胞突变区域异于遗传易感区域,这将为环境危险因子致体细胞突变诱发肝细胞癌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 高尔基体蛋白73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及进展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玉;徐霞

    目的 分析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并与甲胎蛋白(AFP)比较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测定77例HCC、21例肝硬化、20例肝炎以及59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P73和AFP的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CC组血清GP73和AFP均显著高于肝硬化、肝炎及健康对照组(均为P<0.05);早期HCC组血清GP73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而血清AFP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GP73对HCC的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AFP(85.7%vs 62.3%,P<0.05),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敏感度到90.9%.结论 GP73是一项很好的诊断和鉴别早期HCC的血清标志物,且可能对HCC进展的监测具有作用.AFP联合GP73检测可显著提高对HCC的临床诊断价值.

  • 奥曲肽联合腺相关病毒介导的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对肝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蔡文松;徐波;朱光辉;沈飞;古维立;李书华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奥曲肽联合PEG启动子调控的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表达重组腺相关病毒系统(rAAV-PEG-MDA-7)对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rAAV-PEG-MDA-7表达系统并建立肝癌细胞株HepG2的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以尾静脉注射rAAV-PEG空载体+肿瘤周边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按照尾静脉注分射不同病毒量的rAAV-PEG-MDA-7及肿瘤周边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奥曲肽组合为8个实验组.注射药物后21d处死小鼠,比较各组小鼠移植瘤质量.结果 单独应用rAAV-PEG-MDA-7或奥曲肽均能抑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不同剂量的奥曲肽(5μg/kg、30 μg/kg)与低剂量MDA-7(1×1011 particles)联用时,可以增加MDA-7的抑制肿瘤作用[(1.14±0.24)g,(0.98±0.11)g比(1.71±0.26)g,均P<0.05];不同剂量奥曲肽(5 μg/kg、30 μg/kg)与高剂量MDA-7(5×1011 particles)联用时,亦可增加MDA-7的抑制肿瘤作用[(1.05±0.21)g、(0.90±0.18)g比(1.41±0.20)g,均P<O.05].不同剂量MDA-7(1×1011 particles、5×1011particles)与低剂量奥曲肽(5μg/kg)联用时,可以增加奥曲肽的抑制肿瘤作用[(1.14±0.24)g、(1.05±0.21)g比(1.68±0.18)g,均P<0.05];不同剂量MDA-7(1×1011 particles、5×1011particles)与高剂量奥曲肽(30 μg/kg)联用时,亦可增加奥曲肽的抑制肿瘤作用[(0.98±0.11)g、(0.90±0.18)g比(1.34±0.12)g,均P<O.05].结论 MDA-7与奥曲肽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甲基化特异性PCR联合显微检测技术研究DNA甲基化及微核形成对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影响

    作者:张元颖;蒋谦;陈森清;顾荣民;张晓梅;朱明;马国建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CDH1 、GSTP1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以及淋巴细胞微核对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32例HC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CDH1、GSTP1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行甲基化检测.未经治疗前抽取HCC患者外周血进行体内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比较HCC自发微核率和健康人群对照组(n=50)的差异.结果 32例HCC组织中,CDH1、GSTP1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是43.8%(14/32)、68.8% (22/32)和43.8% (14/32),均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25%(8/32)、46.9%(15/32)、15.6%(5/32)].只有RASSF1A基因在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8%比15.6%,P<0.05).81.3%(26/32)的HCC和65.6%(21/32)的癌旁组织中有1个或1个以上基因发生了甲基化.3个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型、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统计学关联.HCC组微核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比0.47‰,P<0.05);同时HCC患者自发微核率随着病理分化变差而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高中、中、中低分化HCC患者微核率分别为1.30‰、1.33‰和1.64%‰.结论 CDH1、GSTP1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和染色体不稳定存在于HCC的发生发展中.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可能与HCC发生早期密切相关.甲基化检测对于HCC高危人群筛选以及HCC早期辅助诊断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 骨桥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林帆;李瑜元;温敏杰;赖越元;伍兆峰;梁颜笑;刘国荣

    C中OPN表达评分明显高于高分化HCC(P<0.05).存在转移的HCC中OPN表达评分明显高于无转移者(2.65±1.83比1.30±1.71,P<0.01).结论 HCC中OPN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有关,提示OPN可能是HCC转移复发的一个潜在指标.

  • BP神经网络在肝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唐静波;龙学颖;刘彤;任力锋;曹觉;谢江平;彭健;张阳德

    目的 探讨利用BP神经网络对肝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2例肝癌病例DSA影像资料,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计算机临床辅助诊断模型,然后把100个随机抽样测试样本(非病灶样本55个,病灶样本45个)输入模型验证诊断准确率.结果 肝癌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成功建立,100个随机抽样样本经模型分析,真阳性率为91%,真阴性率95%.结论 BP神经网络可应用于临床辅助肝癌DSA诊断.

  • 胃癌手术前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

    作者:陈旭艳;吴芳;于红刚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前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动态变化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手术前后血清HGF水平差异;分析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肝转移患者手术后血清HGF水平差异,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血清HGF水平同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结果 行根治性手术及姑息性手术的112例患者,术后血清HGF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2.05±1.18)μg/L vs(2.86±1.22)μg/L,P<0.05],行腹部探查手术的8例患者术后血清HGF水平则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TNM分期为 Ⅲ~Ⅳ期者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者[(4.37±2.84)μg/L vs(2.48±1.46)μg/L,P<0.05],淋巴结转移者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72±2.14)μg/L vs(2.18±1.15)μg/L,P<0.05],肝转移者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5.33±3.41)μg/L vs(2.26±1.37)μg/L,P<0.05];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血清HGF水平同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r=0.503,0.599,0.601,P均=0.000).结论 血清HGF水平同胃癌患者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临床可将其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其预后情况的辅助指标,胃癌根治性手术及姑息性手术均能有效调节血清HGF水平,对患者预后有利.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作者:蔡文松;徐波

    目的 研究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VEGFR-3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HCC石蜡切片标本50例及正常肝组织标本15例,免疫组化法检测止常肝组织及HCC组织中VEGF-C、VEGFR-2及VEGFR-3表达,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HCC组织中VEGF-C、VEGFR-2及VEGFR-3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肝组织(62%比26.7%,34%比6.7%,40%比0%,P均<0.05).(2)HCC组织中,VEGF-C表达与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柃形成及肝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R-2表达与肝内转移及门静脉癌栓形成有关(P<0.05);VEGFR-3表达与肝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HCC组织中VEGF-C、VEGFR-2及VEGFR-3表达与HCC的侵袭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7486 条记录 8/375 页 « 12...567891011...37437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