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病患者疑难交叉配血原因分析

    作者:胡丽超;王献春;彭小婉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疑难交叉配血的原因及输血对策。方法对疑难配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病患者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中,不规则抗体阳性多见,占82.4%(14/17),多以同种抗体产生为主,占85.7%(12/14),其中Rh系统抗体占66.7%(8/12);输血5次以上的血液病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于输血1~5次的患者。结论对血液病患者,输血前筛查不规则抗体十分重要,可有效提高输血质量与安全。

  • 血型实验室检验在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中的作用

    作者:陈卉;陈祥

    目的 探究在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中应用血型实验室检验的作用.方法 此次选择2014年2月—2018年4月本院进行输血的3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n=168)和常规组(n=168).常规组进行普通输血检验,实验组则进行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将两种方式输血液后出现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输血安全事故总发生率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4.76%vs.23.81%);在交叉配血合格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6.43%vs.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交叉配血不合格的因素包括输血史、妊娠史等.结论 质量控制应用于血型实验室检验,能够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质量,减少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输血前受血者Rh血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婷

    目的 输血前常规检测受血者Rh血型,为预防临床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标准,杜绝RhD抗原阴性患者因输RhD抗原阳性血而产生抗-D抗体的机会.方法 分别用抗-D(IgM)血型定型试验(凝集法)对2200例受血者输血前进行Rh血型鉴定,RhD抗原阴性者再用微柱凝胶法复检确认.结果 输血前受检的2200例患者中,检出RhD抗原阴性患者6例,阴性率0.27%.结论 输血前检测受血者Rh血型,对于合理用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规检测非常有必要性.

  •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作者:余占明;马国丽;李丽

    目的 对微柱凝胶法(MGT)与凝聚胺法(MPT)交叉配血试验中结果 不符的标本进行分析和处理.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卡和凝聚胺技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配血不合的受、供血者进行抗体筛检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在3910例次交叉配血试验中,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39例,主侧不合3例,次侧不合36例.将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标本用凝聚胺法复检,主侧不合3例,次侧不合4例.结论 应用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试验,假凝集以及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会导致配血困难,结合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及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别凝集的性质,并将两种方法 联合应用更有利于临床输血安全.

  • 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作者:刘静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2014年2月采集的2964例临床输血标本,分别利用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技术展开交叉配血试验,对比两组配血不合格检出情况。结果 MGT检出配血不合者72例,凝聚胺法检出配血不合者53例,漏检19例, MGT检出配血不合者例数显著高于凝聚胺法。结论在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技术操作简便,对不合格配血有较高敏感度,可为输血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浅谈血站实验室的质量监督

    作者:鞠瑞青

    实验室作为血站的重要科室,在保证血液质量和安全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血站的实验室主要承担着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交叉配血、疑难血型鉴定、新生儿溶血病、HLA组织配型、血液质量抽检及工艺卫生检测等相关工作。

  • 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干扰及处理方法

    作者:王佳

    目的 通过研究进而分析出高效价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 将红细胞或二巯基乙醇(2-me)放入37℃~45℃的生理盐水反复洗涤,达到对红细胞的处理目的,在进行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前需对此前的红细胞与血清做吸收放散处理.结果 处理以后的标本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未出现异常反应.结论 含高效价冷凝集素标本经过不同方法的检验处理后再进行正方定型结果未出现异常反应;经过输血后,不良反应情况也未在交叉配血的患者上出现.

  • 临床疑难配血常见因素分析及解决办法

    作者:高丽平;张红旗

    目的:分析疑难配血的成因,探讨科学简洁的解决办法。方法对近几年遇到的疑难配血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并对所采取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46例疑难配血病例原因分为5类13种,其中不规则抗体占疑难配血病例总数的39.1%,冷凝集素和自身抗体占32.6%,抗原减弱占8.7%,抗体减少占6.5%,试剂因素占4.3%,其它如类B、亚型、操作错误等各占2.2%。结论将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思路与微柱凝胶卡法新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疑难配血简便快速、科学实用。

  • 交叉配血4种方法的比较

    作者:王灿

    对四种交叉配血方法包括盐水法、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交叉配血 方法 比较
  • 博弈思维在护理安全输血双人核对制度监管策略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吴如容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明确规定: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到患者床旁核对其姓名、病案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的输血器输血。输血核对不规范,稍有疏忽造成误输异型血,后果极为严重。笔者自2015年3月至今在护理安全输血双人核对制度监管策略中引入博弈思维,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 血型鉴定异常反应1例分析

    作者:赵合国

    1资料患者,男,8岁,以细菌性痢疾合并中度贫血入院.血常规WBC:4.5×109/L,RBC:2.01×1012/L,Hb:70g/L,PLT:76×109/L.申请输全血,经玻片法正定型血型鉴定为AB型.后进行交叉配血时,发现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怀疑是血型鉴定错误亚型存在.复查血型并作正反定型鉴定(试管法).测定结果:正定型抗A在37℃凝集+++,抗B在37℃凝集+,反定型B抗原在37℃凝集,A抗原在37℃不凝集.后到临床了解,患者父亲为O型,母亲为A型.鉴于条件所限未输血.先进行痢疾治疗,一周后病情有所好转.两周后出院复查血型,用正反定型(试管法)检查结果为正定型抗A凝集,抗B不凝集,与反定型结果相符,患者血型为A型.可能有类B抗原存在.

  • 45例直抗阳性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外伤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作者:贾彦卿;孙国常;张芸

    在日常的配发血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没有输血史的外伤患者,因其自身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导致了交叉配血的次侧不合现象.为了更好地保障此类患者的及时输血和输血安全,我们对DAT阳性没有输血史的外伤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 血清中抗E抗体合并抗Fyb抗体1例

    作者:许福光;张敏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血液中多种抗原的存在,致使部分患者在反复输血后易产生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多次输血体内产生血型免疫性抗体1例,现报告如下.

  • 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在新生儿输血安全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作者:胡江;方乐

    目的:探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在新生儿输血安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新生儿血液标本1 732份,其中弱抗体血浆标本87份,用3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同时检测弱抗体血浆标本与相应标准RBC反应效果.配血不合则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抗体筛选、鉴定试验.结果: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3种方法共出现82例配血不合的阳性结果,分别检出为14例、34例和59例;漏检不规则抗体分别为24例、4例和2例;真正配血不合不能输血56例;凝聚胺法弱抗体检出率为52.87%,明显低于盐水介质法和微柱凝胶法的81.61%和89.6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14.29%和99.64%,50.00%和99.64%,96.43%和99.70%.结论:3种交叉配血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其中微柱凝胶法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安全有效.

  • 环境温度控制对冷凝集患者的输血影响

    作者:李绮萍

    目的 通过对环境温度的控制减少冷凝集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输血治疗的冷凝集素增高患者15例,经处理37℃交叉相合后,进行常规的输血治疗;观察组的15例是冷凝集素增高患者,经处理37℃交叉相合后,在输血治疗前,对患者输血治疗的环境温度进行加温调整、对患者自身进行保温控制,医护加强输血宣教.结果 对照组输血治疗15例,其中10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输血治疗15例,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冷凝集素增高患者输血前排除冷凝集的影响交叉配血相合后,输血治疗过程中的适当的环境温度控制、保温措施和沟通宣教可以减少此类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输血感受,顺利完成输血治疗.

  • 微柱凝胶法和改良凝聚胺法在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作者:赵子贤;李娟红;李健茹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与改良凝聚胺法在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需要输血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8例,先用试管法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鉴定和Rh血型鉴定,确保患者血型正确,再用微柱凝胶法与改良凝聚胺法同时进行交叉配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8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的有46例(67.65%),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共22例,作进一步复检后正反定型相符,有冷凝集现象的18例(26.47%),含有不规则抗体的共4例(5.88%)。68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法配血不相合的63例,相合的5例,相合率为7.35%;改良凝聚胺法配血不相合的54例,相合的14例,相合率为20.59%,两种配血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法比改良凝聚胺法敏感度更高,安全性更好。

  • 吸收放散试验在高效价冷凝集素致ABO血型鉴定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应用

    作者:李清;古丽扎尔;李志强

    目的 通过采用吸收放散试验有效解决高效价冷凝集素导致的ABO 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问题,探讨疾病状态下患者血清中高效价冷凝集素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提出吸收放散试验是免疫血清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方法 ABO 血型正反鉴定、自身对照试验、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用直接抗人球蛋白法、聚凝胺法配血.结果 采用吸收放散的方法有效的解决冷凝集素对试验的干扰,ABO 血型正反鉴定相符,自身凝集散开,凝聚胺或抗球蛋白交叉配血,主次侧均无凝集.结论 重视高效价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影响,灵活运用吸收放散法,进行抗体筛查以证实与已知特异性抗体反应的抗原活性物质的存在.区分冷凝集素与特异性抗体在鉴定ABO血和交叉配血中的不同意义,通过应用不同介质:盐水介质、凝聚胺介质或经典抗球蛋白介质,在不同温度:室温、4 ℃、37℃分别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排除血清中是否有其他不规则抗体; 亚型或由于疾病导致的抗原抗体减弱造成凝集使配血不合,通常经37 ℃水浴后冷凝集消失,如经37℃水浴后冷凝集仍然存在,考虑有特异性抗体存在,通常配血不合.

  • 自身抗-Ce鉴定及交叉配血1例

    作者:李雪英;唐玉清;邱玉霞;张华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组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和(或)补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造血补偿能力范围而发生的一种溶血性贫血。该类患者体内存在的自身抗体大多数无特异性,不但凝集其自身红细胞,而且也凝集所有供者的红细胞;也有少部分自身抗体具有“特异性”,即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本例讨论的即为类抗-Ce自身抗体引起的AIHA。通过一系列血型血清学检测,该患者为B型,Rh表型为DCC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强阳性,其血清和红细胞放散液与谱细胞反应均呈IgG抗-Ce特异性,结合该患者为男性,无输血史,Rh表型为DCCee,所以综合判断此抗-Ce抗体为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经选择B型, Rh表型为DccEE的红细胞进行输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 交叉配血试验中纤维蛋白原的干扰原因分析和去除方法的探讨

    作者:王晶吉

    目的 分析交叉配血试验过程中存在纤维蛋白原干扰的原因,寻找去除的方法.方法 采用细玻璃棒碾压、交叉配血标本恒温孵育等方法,将交叉配血过程中疑似存在纤维蛋白原干扰结果判断的情况进行处理.结果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基本可以去除交叉配血试验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的干扰.结论 应避免使用血浆或部分抗凝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应尽可能采用血清.如存在纤维蛋白原的干扰,可采用上述方法去除.

  • 术前备血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作者:林朝霞;董清松

    目的分析输血科术前备血工作的临床意义.方法从术前患者血型复查(试管法)、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凝聚胺试管法及微柱凝胶法)等方面来阐述术前备血的必要性.结果 5299例患者共检出ABO血型不符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12例.结论血型复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及术前完成交叉配血,提前为手术患者准备好相应的血液,可以保障手术患者术中临床输血及时、安全、有效.

756 条记录 6/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