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60例膝关节镜手术前后的护理

    作者:杨云红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对160例膝关节镜手术病人术前护理和术后病情观察及康复训练,研究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结果 160例患者手术时间50~ 125 min,平均91 min,切口均一期愈合.出院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采取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为62分,终末随访93分,患者均无感染、无粘连、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膝关节活动范围达到0°~ 120°.患者下蹲和屈曲活动良好,平路行走、上下楼梯关节活动无受限,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膝关节镜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 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观察

    作者:何正惠;黄颂安;蒋礼源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例臀肌挛缩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例,治疗组应用关节镜手术,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比较两组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优9例、良3例、可1例、差0例;对照组优7例、良4例、可2例、差0例,治疗组优良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84.62%),治疗组的疗效及总优良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年内复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显著,创伤小、出血少、康复时间短、住院时间少、术后疼痛不明显,术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均较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膝关节镜下等离子刀的临床应用(附19例分析)

    作者:卢长巍;韦寿繁;金先跃

    目的 探讨等离子刀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19例膝关节疾病的患者进行了膝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9例均得到跟踪随访,平均4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进行评分,总有效率为94.7%.结论 膝关节镜下用等离子刀治疗膝关节疾病,有利于术中止血、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具有镜下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后反应小等优点,有助于膝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利于功能恢复.

  • 等离子刀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卢长巍

    随着关节镜手术的发展,应用于关节镜下的手术器械也在不断发展.1993年北京杜莉茹教授首先在国内应用20W钬激光系列并取得肯定结论后[1],全国多家医院先后应用了这项新技术,一致认为效果肯定,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副作用轻微.但一些缺点也不容忽视,钬激光所产生的热能不可避免地使操作区周围的组织受到损伤.而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又将新的等离子刀冷融切技术应用于关节镜外科[2],并显现出良好的临床前景.它在半月板切除、交叉韧带重建、关节软骨损伤处理、术中止血等方面有着较以往技术难以比拟的优势[2],显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膝外下动脉与外侧半月板解剖关系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少欣

    目的 探讨外侧半月板和膝外下动脉解剖关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78例膝关节患者行MRI检查,且以MRI冠状面的腘肌腱层为起始点,向前测量5~7个层面,检测膝外下动脉到外侧半月板的水平和垂直距离,与尸体标本解剖学比较,总结MRI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患者经MRI检测,膝外下动脉的走行较为固定,且与膝关节尸体标本检测大体一致;腘肌腱层,97.4%(76/78)的膝外下动脉开始紧贴外侧半月板,位于其下方或下缘,平均距离1.5 mm(0~5 mm);伴随层面向前,膝外下动脉也紧贴半月板体部沿后下方向前上方走行;在半月板前体位置处,88.5%(69/78)的膝外下动脉位于外侧半月板中部及以上;在半月板前角和脂肪垫位置,100.0%(78/78)的膝外下动脉位于外侧半月板上方,平均距离8.5 mm(1~15 mm);在外侧半月板体部,膝外下动脉距外侧半月板的平均水平距离是0.7 mm(0~3 mm).结论 膝外下动脉距外侧半月板体部距离很近,关节镜手术时应高度重视,切勿损伤该动脉,以减少并发症.

  • 关节镜手术诊治急性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春阳;廖蔚茜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诊治急性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例急性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镜下表现、手术疗效及术后1年的复发率,并与同时期采用内科治疗27例痛风性关节炎病例进行相关情况比较.结果 19例患者关节镜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尿酸结晶沉淀在关节腔内各组织内,关节软骨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肿痛症状缓解快于内科治疗病例,治疗后3d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优于内科治疗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内科治疗组.结论 关节镜手术能较直观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手术疗效明确.

  • 关节镜术后玻璃酸钠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作者:董毅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辅以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1月3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340例(596膝)均获随访,时间为5个月~4年.优:408膝,良:148膝,可:30膝,差:10膝.优良率为93.3%,有效率为98.3%.无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清理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加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蓝晓文;韩琪;李荣胜;谢华杰;廖永强;毛丽君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ASA Ⅰ~Ⅱ级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Ⅱ组、Ⅲ组).于L3-4间隙蛛网膜下腔注入罗哌卡因2 ml(分别含罗哌卡因7.5mg、10mg、15mg),观察记录感觉、运动阻滞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Ⅰ组>Ⅱ组>Ⅲ组(P <0.05或P<0.01),感觉阻滞高平面、运动阻滞程度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为Ⅰ组<Ⅱ组<Ⅲ组(P <0.05或P<0.01),Ⅰ组患者有2例痛觉阻滞不完善而改用硬膜外药才能行手术,注药20 min后双下肢运动阻滞0级者Ⅰ组、Ⅱ组分别有5例和2例,而Ⅲ组则无.Ⅰ组和Ⅱ组分别有4例和1例出现止血带胀痛等反应.Ⅲ组有2例出现低血压.结论 10 mg罗哌卡因腰麻可满足大部分患者膝关节镜手术需要,但仍应根据手术时间长短、患者性别和身高等酌情增减剂量.

  • 膝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魏擎;崔爱群;芦翠红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创技术以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临床所运用.以关节镜微创外科技术进行的膝关节手术已成为治疗各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我院骨科2003年2月~2006年3月成功运用膝关节镜完成膝关节手术10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 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龚群英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及康复要点。方法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骨科2007年2月至2012年10月施行的98例膝关节镜手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恰当有效的护理方案,进行围术期护理,术后预防并发症及康复训练等。结果98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结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不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还可缩短康复期,降低致残率。

  • 康复护理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作用

    作者:林东宁;孙向群;李百川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本院采用自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4股腘绳肌腱及人工韧带移植物经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ACL、PCL)53例,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采取安全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至5年4个月,平均随访3.4年. 膝关节活动度术后3个月恢复到(92±13)°,术后6个月(114±11)°.结论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配合安全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可达到满意程度.

  • 关节镜下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

    作者:王洪涛;米琨;俸志斌;吴舟

    目的:讨论关节镜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手术临床疗效.方法: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2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肱骨外上髁炎,在关节镜下行桡侧腕短伸肌腱、外上髁清理术等相关治疗.术后应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肘改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获全部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3个月.应用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前、术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下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可直接处理病灶,同时处理关节内病损,创伤小,恢复快,是有效的疗法.

  •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术后局部冷敷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冉俊辉;张晓;刘丽霞

    目的:观察局部冷敷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72例行关节镜手术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冷敷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术后处理,冷敷组术后膝部予冰袋冷敷24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时膝关节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及患者对病情的评价,统计两组患者关节镜手术6周后的疗效.结果:冷敷组患者治疗1周后患膝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及患者对病情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6周后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术后给予冰袋冷敷早期可有效减轻膝关节局部疼痛,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 膝关节镜的手术配合

    作者:严红梅;秦真

    我院2006年7月~2008年1月进行关节镜手术82例,报道如下.

  • 关节镜手术的护理

    作者:孙艳春;安春荣;李艳会

    目前,膝关节镜因其具有手术精度高、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被广大医生及病人接受.我院近年来在膝关节镜下诊治膝关节疾病200例,高质量的关节镜术前准备及正确合理的术后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有效保障,现对关节镜手术的护理总结如下.

  • 膝关节镜术后康复训练护理指导

    作者:孙爱臣;王蕾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关节镜术后如何使患者早日康复仍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我科从2003年开始借鉴国内外资料,对关节镜手术制定一套术后康复训练计划,配合临床医生用于指导患者的康复,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32例半月板撕裂膝关节镜下3种不同缝合方法修复疗效分析

    作者:王力军;王林;潘琦

    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半月板撕裂,已成为广大骨科医师所认同的微创手术.为尽可能保留功能尚存的半月板,关节镜术者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如何将不同形状的半月板撕裂进行稳定地缝合固定,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及预后.本院自2002年系统开展关节镜手术以来.对典型的半月板撕裂用3种不同的缝合方法,修复了32例病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非手术治疗与关节镜手术治疗对退行性半月板撕裂患者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

    作者:刘毅;杨德盛;艾力·热黑;叶远征;曹力

    目的 系统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退行性半月板撕裂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退行性半月板撕裂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7期)、WanFang Data、CBM和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非手术治疗与关节镜手术比较治疗退行性半月板撕裂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7月.由2位作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相互交叉核对结果,如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或交由第三位作者裁定.然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9个RCT,共计1 0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非手术治疗组与关节镜手术组患者各随访时间点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SMD=0.12,95%CI(-0.11,0.35),P=0.30;1年:SMD=-0.03,95%CI(-0.18,0.11),P=0.65;2年:SMD=-0.07,95%CI(-0.32,0.19),P=0.61].非手术治疗组与关节镜手术组患者各随访时间点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MD=0.30,95%CI(-0.10,0.70),P=0.14;1年:MD=0.10,95%CI(-0.40,0.60),P=0.70;2年:MD=0.02,95%CI(-0.52,0.92),P=0.90].结论 与非手术治疗相比,关节镜手术并未明显改善退行性半月板撕裂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但受纳入研究随访时间限制,该结论的可靠性尚需更多远期随访的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证实或证伪.

  • 关节镜辅助下与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孟庆阳;于腾波;虞连奎;赵夏;戚超

    目的 比较关节镜辅助下与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一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行单侧踝关节融合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关节镜辅助下手术14例(关节镜组),开放手术16例(开放式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损类型、病程及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AOFAS评分及骨性融合率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放式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式组术后发生1例切口浅表感染,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X线片复查示,两组均无螺钉断裂发生.术后3个月关节镜组和开放式组分别有13例(92.86%)和10例(62.50%)植骨达骨性融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0,P=0.049); 12个月时关节镜组14例(100%)均达骨性融合,开放式组15例(93.75%)达骨性愈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0,P=0.34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 0.05);术后1、3个月两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1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行踝关节融合术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早期融合率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

  • 膝关节后纵隔解剖特点及其在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金鹏;熊依林;雷光华

    目的 总结膝关节后纵隔解剖特点及其在关节镜手术中,尤其是跨后纵隔通路建立中的应用. 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膝关节后纵隔及膝关节镜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 后纵隔上部血管、神经较丰富,在胫骨平台水平与腘动脉紧邻:将膝关节后室分为较小的外室和较大的内室.膝关节镜下建立跨后纵隔通道时应屈膝90°,方向由外向内,从后纵隔中间靠下部穿过较安全. 结论 跨后纵隔通道使膝关节镜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但通道建立方法并不统一,只有综合考虑后纵隔解剖学特点,才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465 条记录 19/24 页 « 12...16171819202122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