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有效层厚与螺距的关系探讨

    作者:张建春;刘传亚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的螺距(pitch)与有效层厚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和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采用pitch为0.562、0.938、1.375、1.75对层敏感度曲线测试模体进行扫描,重建层厚0.625进行重建;然后使用Sensation 16层螺旋CT和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以pitch为0.5、0.75、1.0、1.25、1.5对层敏感度曲线测试模体进行扫描,重建层厚0.75mm进行重建.分别制作两种CT不同pitch的层敏感度曲线,求出有效层厚.结果 对于Lightspeed 16层螺旋CT,不同pitch时测试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732、0.918、0.929、0.942mm.对于Sensation 16层螺旋CT,不同pitch时测试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894、0.914、1.048、1.026、1.047mm.有效层厚均大于重建层厚(标称层厚).结论 对于多层螺旋CT,pitch小于1.0时有效层厚随pitch的增加明显增大,pitch大于1.0时pitch的改变对有效层厚几乎没有影响.

  • 颅颈联合CTA中准直与螺距佳匹配的选择

    作者:姜保东;柳澄;于富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颅颈联合动脉成像时准直与螺距的佳匹配方案.方法:扫描设备为飞利浦MX8000四层螺旋CT机.采用追踪触发技术启动诊断扫描(触发阈值设定为75 HU). 将40例无头颈部动脉系统疾病的志愿者按扫描参数的不同随机分为A(准直1.0mm,螺距1.750)、B(准直2.5mm,螺距0.625)2组,探讨颅颈联合MSCTA时准直与螺距的恰当匹配.以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法重建动脉影像.统计方法采用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和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t检验(双侧,α=0.05).结果:A、B两组对Ⅰ~Ⅳ级血管的显示率无显著性差异;对Ⅴ级动脉分支的显示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91,P<0.05),A组的显示能力高于B组.动脉Ⅰ~Ⅴ级分支的图像质量A、B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组对Ⅰ-Ⅱ级动脉的成像质量优于A组.A组对Ⅲ~Ⅴ级动脉的成像质量优于B组.结论:①颅颈联合MSCTA可系统显示头颈部血管,避免分段成像的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追加扫描.②颅颈联合CTA采用准直1.0mm、螺距1.750优于准直2.5mm、螺距0.625,这种匹配方式对小血管显示佳.

  • 不同螺距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T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叶达林

    目的:探讨不同螺距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64层螺旋CT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行胸部64层螺旋CT检查的80例肺癌合并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螺距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0.984螺距,B组采用1.375螺距,2组均给予相同的对比剂注射速率和用量,图像由2名高年资医生评估和诊断。结果 A组患者中14例(35.00%)出现呼吸运动伪影,B组3例(7.50%)出现呼吸运动伪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扫描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2组噪声及图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CT检查中,采用1.375螺距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且可降低呼吸运动伪影和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

  • 螺距和外形对纯钛螺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肖剑锐;李德华;韩小宪;刘宝林;孔亮;赵云转

    目的:测量钛种植体植入扭矩(ITV)和稳定系数(ISQ),分析不同螺距和外形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螺距分别为0.8 mm、1.2 mm、1.6 mm的柱状和两种锥形的机械表面钛种植体各12个植入新鲜的猪椎骨中,测量植入时扭矩和植入后种植体的稳定系数.结果:0.8 mm螺距种植体的植入扭矩(40.66±2.46)大于1.2 mm(38.33±2.60)和1.6 mm(38.05±2.83)者(p<0.05),其稳定系数(74.38±3.61)也大于1.2 mm(71.91±4.33)和1.6 mm(71.44±3.78)者(P<0.05);柱状、Taper I型和Taper Ⅱ型种植体的植入扭矩(分别为38.90±2.88、38.95、±2.68和39.20±3.08)未见明显差异(p>0.05),柱状种植体的稳定系数(73.91±4.70)大于两种锥形种植体(71.90±3.90和71.9l±3.33),(p<0.05);种植体的螺距和外形对其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无交互作用.结论:0.8 mm螺距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优于1.2mm和1.6 mm者,柱状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优于锥形种植体.

  • 螺距的选择对胸腹主动脉夹层320层CT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一;晏子旭;吴晓峰;张兆琪

    目的:探讨螺距的选择时320层CT螺旋扫描模式胸腹主动脉夹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可疑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分为两组,A组(50例)采用螺距为53、B组(50例)采用螺距为95进行胸腹主动脉CTA扫描.使用Toshiba Aquilion one 320 CT机,120 kV.450 mA,0.35 s/r.选用体部前置滤线器和后置过滤器.重建层厚0.5 mm.应用SPSS 11.5软件分别对A组和B组的CT有效辐射剂量、图像噪声均值进行非配对t检验.结果:A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8.19 mSv,B组为9.52 rosy,较A组有效辐射剂量平均减少50%.A组患者平均扫描时间为9.5 s,B组为4.53 S,较A组扫描时间平均减少5.07 S.A组患者的对比剂总量平均为83.6 ml,B组为71.8 ml,较A组对比荆总量平均减少12ml.结论:在进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中管电压和管电流恒定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大螺距扫描,可以减少扫描时间、对比剂量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主动脉根部搏动伪影减小,可显示冠状动脉开口及近段,从而达到优化图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的目的.

  • 双源CT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准确性

    作者:Johnson TR;Nikolaou K;Busch S;黄劲柏;史河水

    目的:本研究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标准,分别以患者和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评价双源CT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方法:确诊或疑诊为冠状动脉病变的35例患者进行了双源CT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T扫描参数:扫描机架旋转时间0.33 s(时间分辨力83 ms),球管电压120 kV,球管电流560 mA,并自动随心电门控调整,心率低于70次/分者大电流在心动周期的70%,心率高于70次/分或者心律失常者大电流在心动周期的30%~80%.螺距0.2~0.43,随心率而变化.

  • 眼眶部螺旋CT检查螺距选择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江时淦;洪春凤;王豪;史斌;丁凯俊;毛健

    目的 探讨眼眶部螺旋CT检查螺距变化与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80例眼眶部螺旋CT扫描的断面图像和重组图像,螺距分别为0.75、1.5各40例.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图像质量从影像层次、背景噪声、解剖结构及能否满足诊断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图像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螺距0.75、1.5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23.01 mGy、131.18 mGy·cm和11.51 mGy、69.04mGy·cm,呈负相关;两组断面图像和重组图像的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眶部螺旋CT检查螺距设置1.5时,既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又能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

  • 螺距和调制因子在螺旋断层放疗计划优化中的作用

    作者:王志伟;段继梅;岳麒;杨秀美;谷丹;解李斯琪;李荣清

    目的:分析螺距和调制因子在螺旋断层放疗(HT)计划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病例5例,分别是脑胶质瘤、鼻咽癌、肺癌、肝癌和直肠癌,采用不同螺距(0.287、0.430)和调制因子(1.5、2.0、2.5、3.0、3.5)组合制定HT放疗计划,射野宽度统一设置为2.5 cm,其余优化参数importance、penalty和dose calc grid分别设置为1、1、normal,共计50例计划.系统迭代300次后完成计划.计算并记录靶区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危及器官剂量指标、出束时间、机架旋转周期,并分析其与螺距、调制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螺距、调制因子对脑胶质瘤病例的脑干及其危及器官计划体积的Dmax指标、鼻咽癌病例的脊髓Dmax指标、肺癌病例的脊髓D一和全肺D一指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此外,两者对出束时间和机架旋转周期也有显著影响.结论:螺距对机架旋转周期的影响较明显,旋转周期与螺距成正比;调制因子对出束时间和旋转周期的影响也较明显,两者与其呈正比.

  • 螺距对即刻负载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作者:牛金磊;陈建宇;陈贤帅;李锻能

    目的 探讨在即刻种植负载条件下,种植体形成骨结合后,梯形螺纹螺距对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的影响,为种植体结构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螺距分别为0.6mm、0.7mm、0.8 mm、1.0mm、1.2mm、1.3mm、1.4mm、1.6mm的圆柱状梯形螺纹种植体模型,再将其分别与利用CT扫描数据重建的下颌骨组织模型进行仿真结合,在即刻加载情况下且种植体形成骨结合后,分别施加垂直向和与种植体长轴成15°的颊舌向力150 N.运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分析,比较种植体和周围牙槽骨组织,随种植体螺距改变而引起的应力、应变的变化.结果 即刻负载且种植体与骨结合完成后,垂直向加载,皮质骨在种植体螺距为0.8mm和1.0 mm时,Von-Mise应力、应变均较小;松质骨在螺距为0.7 mm、0.8mm、1.0 mm时,Von-Mise应力、应变较小;种植体在螺距为1.6mm时应力小为44.18 MPa,螺距为0.8 mm时应变小为11.04 μm.颊舌向加载,皮质骨在螺距为0.7mm、0.8mm时,Von-Mise应力、应变较小;松质骨在螺距为0.6mm、0.7mm、0.8mmm时,Von-Mise应力、应变均较小;种植体在螺距为0.8 mm时应力小为188.23 MPa,螺距为0.6mm时应变小为23.69 μm.结论 对于圆柱状梯形螺纹种植体,螺距选取1.0mm、1.2mm、1.3mm或1.4mm时,在即刻负载情况下,当种植体与骨结合完成后,种植体-骨组织系统各主要零件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形变较小,对骨的破坏小,有利于种植稳定性的提高.

  • 16层螺旋CT椎动脉成像关键扫描参数的研究

    作者:林益良;莫深;卢家灵;黄发明;张中文;盛国全;冼新源;方培

    目的 对比在不同扫描参数下椎动脉CT血管造影( CTA)的效果,以提高椎动脉CTA图像质量. 方法 60例接受椎动脉CTA检查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 3组,分别以90 Hu、120 Hu、150 Hu作为监测阈值采用造影剂自动跟踪扫描技术进行跟踪触发扫描,比较各组内椎动脉起始处(ⅰ点)、第6颈椎横突孔处 (ⅱ点)、椎动脉从枢椎穿出处(ⅲ点)及椎动脉穿出硬脑膜处(ⅳ点)动脉强化CT值及以上监测点同层颈内静脉CT值. 另将40例接受椎动脉CTA检查患者随机平均分成Ⅰ、Ⅱ两组,分别采取不同层厚与螺距匹配(层厚分别为1 mm、0.5 mm,螺距均为1.5 :1)进行扫描,比较两组椎动脉图像质量的差异. 结果 A、B、C 3 组 CTA 全部获得成功,60 例患者共120 条椎动脉 CT 值减去邻近颈内颈脉 CT 值(CA-CV评分)均为3分. 3组在各监测点的动脉强化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各监测点的同层静脉CT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阈值升高,静脉CT值明显升高. Ⅰ、Ⅱ两组病例在显示椎动脉CA-CV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于采用16 层螺旋 CT 行椎动脉成像检查,关键参数设置为阈值90 Hu、层厚1 mm、螺距1.5 :1时,可获得优良的椎动脉图像.

  • 多层螺旋CT层厚和螺距选择对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州甫;龚静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层厚和螺距的选择对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择1mm.3mm探测器线宽及3.5及5.5螺距四种组合对一幅完整人类头颅骨标本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采用1mm及3mm有效层厚及0.5和1.5mm的50%重叠重建.多平面重建选择垂直于听眶线的冠状面重建.结果四组图像均获得高质量冠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以1mm层厚,3.5螺距组图像质量佳,对细微结构的显示1mm有效层厚获得MPR高于3mm层厚,而螺距影响不大.结论多层螺旋CT层厚影响MPR图像质量的决定因素,而螺距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大.

  • 肝脏螺旋CT扫描质量控制

    作者:陈晶;王廷昱;梁其州;陈奋;苏文蕊;常莎;王长龙

    目的利用螺旋CT多种影像后处理功能优点,重点观察肝脏扫描中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CT图像质量.方法 4年行肝脏检查12000人次.扫描条件120kV,170~300mA,层厚8mm/s床速,螺距12mm,窗宽200,窗位40.多于40秒内完成40cm范围扫描,重建工作后期进行.对1~2cm以下较小病灶,局部加薄层扫描,层厚5mm,螺距10~15mm,同时配合增强扫描,以免遗漏微小病变.结果病灶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结构特征,密度边缘等,CT发现病灶准确率明显提高.增强期扫描中多血管肿瘤在动脉期强化明显,少血管肿瘤则在门静脉期显示清晰,而平衡期延迟期扫描像有助于发现更多病灶及定性.结论扫描时机选择于注射后25~30秒及60~70秒两次全肝扫描可得到高质量分期图像;而延迟期扫描对病变诊断具重要意义.高压注射器调节:强化影像满意.图像调控:在小病灶时宜加局部放大薄层扫描;增强后门脉期窗位以50~70为宜.正确把握螺旋CT扫描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影像,明显提高肝脏疾病的检出数和确诊率.

  • 螺距对支抗微种植体-骨界面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颜丹;张锡忠;王增全;王建国;关泽建

    目的:???分析螺距变化对微种植体—骨界面、微种植体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的影响,为支抗微种植体的临床选择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照。方法???运用Pro/E软件建立不同螺距的微种植体和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用Hyper-mesh软件对该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在微种植体顶部施加与颌骨面平行的正畸力1.96?N,用ANSYS软件进行三维模拟计算。结果???微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峰值集中在微种植体颈部和尖部,当螺距为0.5?mm时,微种植体颈部的Von-mises应力和位移峰值小,分别为27?MPa和0.001?5?mm,且应力和位移曲线为平缓。结论???螺距变化影响微种植体和微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在本实验条件下,螺距为0.5?mm时,微种植体—骨界面、微种植体本身应力和位移小。

  • 螺纹种植体螺距的优化设计和应力分析

    作者:孔亮;刘宝林;胡开进;李德华;宋应亮;马攀;杨劲

    目的 应用Ansys Workbench DesignXplorer优化设计模块,探讨圆柱状V形螺纹种植体螺距变化对颌骨和种植体应力大小的影响,为临床设计和选择佳的螺纹参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了包含圆柱状V形螺纹种植体的颌骨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螺纹螺距(P)范围为0.5~1.6 mm,观察P变化对颌骨和种植体Equivalent(EQV)应力峰值的影响.结果 在垂直向加载中皮质骨、松质骨和种植体的EQV应力峰值增幅分别为7.1%、123.4%和28.7%;在颊舌向加载中皮质骨、松质骨和种植体的EQV增幅分别为2.8%、28.8%和14.9%;在各种加载情况下,当变量P大于0.8mm时,对颌骨及种植体的EQV应力峰值响应曲线曲率位于-1和1之间.结论 松质骨的应力大小更易受到螺距的影响;螺纹对垂直加载时的力学传递影响更明显;螺距在保护种植体垂直受力时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圆柱状螺纹种植体螺距佳设计应不小于0.8mm,但同时应避免过大的螺距.

  • 320排640层CT肺动脉成像检查方法的技术探讨

    作者:门肾力;崔现成

    肺动脉栓塞作为一种肺部疾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警觉,而肺动脉成像以其直观明了的影像学受到临床的信赖.320排640层CT具有层厚0.5mm,层间距0.25mm的扫描参数,管球转速及螺距参数搭配合理,其技术优势完全满足了临床需求.

  • 肺结节螺旋CT检测的螺距效果

    作者:谈高;张晋昕;张翠运;李颖勤;黄略

    目的:比较螺旋CT在检测肺结节时增加螺距和常规螺距的不同效应.材料与方法:对100例转移癌肺结节患者以1.0螺距行胸部螺旋CT扫描:随机分别以1.2(n=33)、1.5(n=34)与2.0(n=33)的增加螺距在同样的扫描断面对患者行进一步扫描;配对分析结节的数量、大小和分布.结果:在以螺距1.5和2.0的扫描上发现漏检病变的倾向,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对于螺距1.2,1.5与2.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982,k=.977与r=.989.螺距为2.0的扫描因其显示小的孤立性结节的清晰度很差而低估了病变分期.结论:增加螺距与否对扫描检出效果通常无大影响;但对于孤立性结节患者,增加螺距扫描会低估疾病.对于肺转移性疾病的初分期,扫描螺距宜小于1.5.

    关键词: 肺结节 螺旋CT 螺距
  • 三维有限元动态分析不同螺距的两种螺纹种植体的应力分布

    作者:王革;程祥荣

    目的:研究有无防沉装置的两种种植体不同螺距的应力分布及力学相容性. 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动态分析法,以Supper SAP93程序在周期为0.8 s的正弦半波力作用下对两种种植体进行应力分析,A组无防沉装置,B组有防沉装置. 结果: 无防沉装置者应力分布较均匀,有防沉装置者骨平面处应力相对集中,适当增大螺距可分散该处的应力.结论: 无防沉装置的设计较有防沉装置者应力分布更均匀.

  • 不同螺距种植体集中载荷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赵静辉;周延民;赵云亮;李春艳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螺距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状况,确定利于应力均匀分布的佳螺纹参数设计.方法:建立包含上部结构的牙种植体、局部下颌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Cosmos/works软件分析在垂直、斜向45° 2 种集中载荷下螺距分别为0.6、 0.8、 1.0 mm的3 种种植体与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螺距为0.8 mm种植体周围Von-Mises应力、拉应力、压应力峰值较小,应力分布均匀;同一螺距种植体斜向载荷下应力显著高于垂直载荷;应力集中主要出现于种植体颈部、皮质骨上缘和种植体末端下一个螺纹处.结论:螺纹种植体螺距影响骨界面的应力分布和(牙合)力传导,为避免应力集中种植体末端螺纹应进行适当的截齿处理,种植义齿设计和修复时应尽可能减小或避免非轴向力.

  • 多层螺旋CT螺距与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的关系探讨

    作者:吴爱琴;郑文龙;许崇永;周忠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螺距对CT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Philips Brilliance 16螺旋CT机和圆柱体体模(30 cm),使用成人胸部扫描方案,螺距分别使用0.188(准直16×0.75小螺距 )、0.313、0.438、0.563 、0.688 、0.813 、0.938、1.063、1.188、1.313、1.438、1.563(准直16×0.75大螺距)等12组进行螺旋扫描,每组取5幅图像,设图像中心为感兴趣区,测量CT值标准差及噪声水平,记录不同螺距下扫描时间、mAs值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当螺距<1.188时,CTDIvol无明显变化,螺距>1.188时,CTDIvol降低较明显.螺距从0.188~1.063逐渐增大过程中,图像噪声水平从0.49%逐渐增加至0.55%,增加幅度不大,而螺距从1.063~1.563时,图像噪声水平增大幅度相对明显,从0.55%逐渐增加至0.66%.但螺距在1.438即约2时,图像噪声水平比其前后2组螺距图像噪声水平有所降低,而此螺距时CTDIvol与高值相比下降19%.结论 螺旋CT扫描参数螺距设为2左右时是比较适当的,能兼顾扫描剂量和图像质量.

  • 心率与螺距匹配与否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剑;尤志军;郑敏文;石明国;左健

    目的 分析螺距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 80例患者按心率与螺距是否相适应分为2组,第1组60例(心率与螺距相适应),再按心率分成3组,每组20例,依次为A组(心率≤70次/min),B组(70次/min<心率≤90次/min),C组(心率>90次/min).第2组20例(D组,心率与螺距不相适应).对各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和佳重建期相分析.结果 C组的心率显著高于D组,分别是(105.15±11.45)次/min,(89.75±13.79)次/min,P<0.05;2组图像质量评分有差异性,分别是1.31±0.28,1.63±0.42,P<0.05.C组,D组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分别为96.9%和84.2%,P<0.05.A组佳期相在60%~80%RR间期,B组佳期相在30%~80%RR间期,C组佳期相在30%~60%RR间期内.结论 心率与螺距匹配,双源CT能够在相当宽的心率范围内取得优良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对心率变化者,心率与螺距不匹配,通过调整螺距适应心率,双源CT也能获得良好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71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