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猪小肠黏膜下层生物补片在盆腔器官脱垂手术治疗中应用的初步观察

    作者:孙秀丽;杨欣;耿京;王建六

    目的 探讨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生物补片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生物补片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的15例POP定量(POP-Q)分度法Ⅲ度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平均年龄59(39 ~82)岁.比较手术前、后POP-Q各指示点位置及生命质量相关问卷[盆底疾病生命质量影响问卷简表(PFIQ-7)、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简表(PFDI-20)及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31)]分数,评估患者主观满意率、复发率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9.9(3 ~1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96(65 ~ 1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9(50~500) ml.术后未发现切口感染、补片侵蚀及暴露.患者主观满意率为14/15,脱垂复发率为2/15.患者PFDI-20评分由术前平均87(56 ~ 124)分降至术后30(22~48)分,PFIQ-7评分由术前平均129(85 ~ 158)分降至术后24(18~48)分,PISQ-31评分由术前平均48(32 ~55)分升高至术后79(66 ~89)分,手术前、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患者术后恢复性生活.结论 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生物补片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POP近期随访疗效满意,手术后生命质量及性生活质量提高明显,并发症少,但远期效果尚待随访观察.

  • 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对下尿路症状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于海洋;杨欣;李桂花

    目的 探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修复手术后下尿路症状的变化情况,以及术中加行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带术(TVT-O)对漏尿及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共193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盆底修复手术(其中131例加行TVT-O)且术后随访达3个月以上,前瞻性研究患者手术后的下尿路症状变化情况及术后尿失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1)193例患者中有下尿路症状者术前为85.5%(165/193),术后为54.4%(105/193),术后下尿路症状总体发生率低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手术前后下尿路症状及相关症状发生率,尿频分别为57.0%、25.9%,尿急分别为51.8%、28.0%,咳嗽漏尿分别为50.3%、15.0%,点滴漏尿分别为44.6%、14.5%,排尿困难分别为34.7%、23.3%,排尿不尽分别为49.2%、19.7%,手助排尿分别为31.1%、2.6%,术后各症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术前有漏尿症状的患者,盆底修复手术的同时未行TVT-O是术后漏尿症状不改善的高危因素(OR=4.933,95%CI为1.353~17.990,P=0.016).结论 盆底修复手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有改善作用.对于术前有漏尿症状的患者,加用TVT-O手术比单纯盆底修复手术能更有效地治疗其漏尿症状.

  • 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张晓薇;许丽;黎燕霞;淦亚萍;陈礼全

    目的 分析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盆腔器官脱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盆腔器官脱垂行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各指示点位置,评价总体客观治愈率及复发率.通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简表(PFDI-20)等相关问卷评分评价主观治愈率以及术后尿失禁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63例患者获得6 ~57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主观治愈率95% (60/63).术后POP-Q各指示点可达解剖复位,总体客观治愈率90% (57/63),总复发率10% (6/63).术后中位阴道长度为7.5 cm,较术前的8.0cm稍有缩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PFDI-20中位评分为21分,较术前的75分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2~≤3年、>1~≤2年、>0.5~1年患者间POP-Q各指示点及相关问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压力性尿失禁与5例混合性尿失禁患者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同时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者15例,未行者13例,两者术后尿失禁治愈率分别为14/15、10/13.结论 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主、客观治愈率高,不仅能达到解剖学复位,还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术后疗效稳定.

  • 改良Prolift网片盆底重建术对压力性尿失禁防治作用的探讨

    作者:马宁;王凤玫;黄惠娟;宋岩峰

    目的 对采用Prolift网片进行盆底重建术中的前盆腔网片放置位置进行改进,探讨其对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因重度POP行Prolift网片盆底重建术的170例患者.术中将前盆腔网片(Prolift-A)的放置位置从膀胱颈部向尿道中段抬高,网片上缘无张力放置于尿道中段下方,盆底重建术的同时不行经闭孔、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带术.患者于术后1、6、12个月通过POP定量分度法( POP-Q)评价解剖复位情况,同时采用排尿困扰量表(UDI-6)、尿失禁影响程度相关问卷(IIQ-7),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FIQ-7)评价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168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12个月163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患者脱垂器官解剖复位率分别为98.8% (166/168)和97.5% (159/163).术中膀胱损伤1例(1/170,0.6%),直肠损伤1例(1/170,0.6%).术后12个月复位失败或复发5例,其中前壁和子宫脱垂各2例,后壁脱垂1例.网片暴露7例,血肿3例.UDI-6、IIQ-7、PFIQ-7评分显示术后生命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79例POP合并SUI患者,尿失禁的治愈率为93.7% (74/79);症状性SUI 5例,其中2例需要再行抗SUI手术;有轻微尿失禁但患者主观满意度高并认为不影响生命质量者23例;术后排尿困难7例,通过留置导尿管,5例在10 d内恢复,1例1个月内恢复,1例6个月内恢复;存在尿急迫感、排尿不适症状者11例,尿流缓慢3例.结论 改良Prolifi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POP的同时对SUI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华军;冷金花;郎景和;王惠兰;刘珠凤;孙大为;朱兰;丁小曼

    目的确定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保守性手术后病变复发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285例保守性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内异症患者观察并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年龄、发病年龄、术前孕次、术前产次、后穹窿痛性结节、子宫活动度、血清CA125、既往内异症手术史、腹腔镜手术史、内异症病变侧别、术中和术后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r-AFS,1985)评分、术后孕激素治疗6个月、术后枸橼酸氯米芬(其他名称:克罗米酚)促排卵治疗、术后孕次、术后产次等31项指标,随访中记录病变复发情况及复发时间.应用SPSS软件行COX回归风险分析筛查复发的相关因素. 结果共有83例(29.1%,83/285)患者复发,每年复发例数、复发率和累积复发率为,第1年41例,14.4%(41/285)和14.4%(41/285);第2年30例,10.5%(30/285)和24.9%(71/285);第3年12例,4.2%(12/285)和29.1%(83/285).经单变量分析,危险性相关因素为既往有内异症手术史(OR值为13.630, P<0.01)、后穹窿有痛性结节(OR值6.133,P<0.01)、术后应用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治疗(OR值5.173, P<0.01)、左侧盆腔病变 (OR值4.503, P<0.01)、双侧盆腔病变 (OR值3.709, P<0.05)和术后r-AFS评分高 (OR值1.831, P<0.01);保护性相关因素为术后孕次(OR值0.392,P<0.05)、术后应用孕激素治疗6个月 (OR值0.472, P<0.01)、有腹腔镜手术史(OR值0.567,P<0.05)、术前产次 (OR值0.640, P<0.05)、术前孕次(OR值0.759, P<0.05)、发病年龄 (OR值0.912, P<0.01) 和年龄 (OR值0.932, P<0.01).多变量COX风险回归分析,危险性相关因素为既往有内异症手术史(OR值8.219, P<0.01)、双侧盆腔病变 (OR值6.369, P<0.01) 、左侧盆腔病变 (OR值2.682, P<0.05) 、后穹窿有痛性结节(OR值2.154,P<0.05)、术后应用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治疗(OR值1.860, P<0.05)和术后r-AFS评分高(OR值1.188, P<0.01); 保护性相关因素为术后孕次(OR值0.253,P<0.01)、术后应用孕激素治疗6个月 (OR值0.518,P<0.05)、年龄 (OR值0.937, P< 0.01).结论术后应用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治疗、既往有内异症手术史、左侧盆腔病变、双侧盆腔病变、后穹窿有痛性结节、术后r-AFS评分高为内异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危险性相关因素,术后孕次、术后应用孕激素治疗6个月、术前孕产次和年龄则为保护性相关因素.既往有内异症手术史、术前孕次和术后孕次可能为内异症保守性手术后不易复发的提示性因素,而非确定性因素.

  • Ⅰ期子宫内膜癌不同术式疗效的研究

    作者:李孟达;黄永文;黄鹤;刘继红

    目的对Ⅰ期子宫内膜癌不同术式的疗效及其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1997年12月手术治疗的211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61例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组1),150例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组2).对两组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1和组2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6.0%、93.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率分别为6.6%、10.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1.5%、2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

  • 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沂峰;刘(王乐);刘风华;苏静;苏玛;谭鹰;陈春林

    目的探讨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在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13例Ⅰ期宫颈癌患者,施行腹式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证实无淋巴结转移后,行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保留子宫体,并保持子宫动静脉的完整性.术后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对其中要求生育者随访其生育情况.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地施行了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58 min(135~18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 ml(100~180 ml).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9.7 d.随访1~24个月,无一例复发;5例有生育要求者中3例已成功妊娠,1例孕34周早产,另1例现孕16周,第3例现孕8周,妊娠经过良好.结论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安全、可行,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更适宜.

  • 腹腔镜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联合子宫颈截除术治疗生育期子宫脱垂的长期疗效及性功能评价

    作者:孙之星;朱兰;胡惠英;郎景和;史宏晖;龚晓明

    目的 探讨腹腔镜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联合子宫颈截除术治疗生育期子宫脱垂的疗效及术后患者的性功能状况.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10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分度证实为Ⅲ度以上子宫脱垂、且已完成生育的生育期(≤50岁)患者(子宫脱垂组)34例行腹腔镜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联合子宫颈截除术,并在术后1、6、12个月及此后每年进行1次随诊,应用POP-Q评估手术效果.在术后3年时,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性功能状况.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年龄因素匹配的31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进行PISQ-12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妇女的性功能状况.结果 子宫脱垂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 ±5)岁,手术时间为(51 ±8) min,术中出血量为(32±18) m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输尿管扭曲和(或)折叠、膀胱或直肠损伤、盆腔血肿等并发症.随访均在3年以上,平均随访40个月(36 ~ 64个月),以术后POP-QⅡ度为复发的客观标准,子宫脱垂组患者手术治愈率为100%(34/34),患者主观满意率为100%(34/34),术前、术后C点分别为(+2.2±0.7)和(-5.4±0.6)cm,D点分别为(-4.0±0.7)和(-6.7±0.4)cm,手术前、后C、D点位置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年,子宫脱垂组34例患者中33例有规律性生活,其中31例(94%)完整填写了问卷,PISQ-12总分为(38±6)分,与对照组的(37 ±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联合子宫颈截除术是生育期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脱垂患者的简单、经济、微创、术后长期疗效良好的手术方式,术后性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前,与健康同龄人比较无差异.

  • 妇科腹腔镜手术十年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彭超;靳浩然;孙笑;杨秀丽;陆叶;周应芳

    目的 探讨近10年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一病房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妇科腹腔镜手术4 8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包括子宫全切除术876例(子宫切除组),子宫肌瘤剔除术662例(肌瘤剔除组),附件手术3 266例(附件手术组),诊断性腹腔镜手术93例(诊断性手术组).结果 4 897例中发生各种并发症29例,发生率为0.59% (29/4 897).子宫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3%(16/876),显著高于肌瘤剔除组(0.60%,4/662)和附件手术组(0.28%,9/3 266),诊断性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29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中,脏器损伤14例(48%,14/29),出血5例(17%,5/29),感染8例(28%,8/29;其中3例表现为盆腔脓肿,5例表现为肠梗阻),切口疝2例(7%,2/29).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以脏器损伤为主,可能与手术范围及手术难度的增加有关.近年来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有下降趋势.

  • 腹腔镜下治疗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志刚;冷金花;郎景和;刘珠凤;孙大为;朱兰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1年1月5年间收治的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病例2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有休克症状及腹腔内出血量超过1 000 ml的21例为研究组,其余194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输卵管破裂的发生率分别为81%(17/21)、16%(31/194),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腹腔内出血量分别为(1 775±531)与(133±176) ml (P<0.01),自体输血量分别为(1 141±1 327)与(25±83) ml (P<0.01),自体输血率分别为95%与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22)与(56±58) 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输卵管切除术的比例分别为86%与5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手术时间分别为(50±24)与(43±24)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0±0.8)与(2.3±0.8) 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腹腔镜操作引起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对休克型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是安全的,良好的麻醉监护与自体输血技术是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保障.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57例临床研究

    作者:石军荣;秦金金;王伟明;张惠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治疗方法及临床处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并符合CSP诊断标准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行清宫术(清宫组),2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栓塞组),8例行开腹病灶清除术(开腹组),15例行阴式病灶清除术(阴式组).结果 (1)清宫组、栓塞组、开腹组、阴式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2/12、86%(19/22)、7/8、13/15.(2)清宫组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 ml(17~28ml)、住院时间为(5.1±1.9)d,栓塞组分别为10 ml(5~ 15 ml)、(10.2±3.2)d,开腹组分别为200 ml(80~300 ml)、(11.3±3.3)d,阴式组分别为50 ml(45 ~100 ml)、(6.8±1.2)d,清宫组与栓塞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与阴式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宫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开腹及阴式病灶清除术均可用于治疗CSP.若病灶植入肌层> 1/2或近浆膜层,需慎重选择介入手术;若病灶较大且周围血流信号丰富,慎重选择阴式手术.

  • 年龄≤40岁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林;吴令英;张蓉;张功逸;李宁;李晓光;袁光文

    目的探讨年龄≤40岁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75例年龄≤40岁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卵巢分为保留卵巢组(20例)及切除卵巢组(55例),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保留卵巢组中13例患者保留双侧卵巢、7例保留单侧卵巢。保留卵巢组与切除卵巢组在发病年龄、体质指数、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结果及术后治疗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术前血CA125水平升高保留卵巢组有5例(25%,5/20),切除卵巢组为10例(18%,10/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切除卵巢组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或活检术的比例显著高于保留卵巢组[分别为35%(7/20)、84%(46/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5例患者的中位随诊时间为31.7个月(0~160个月),共有2例患者复发。保留卵巢组与切除卵巢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0%、9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79)。结论保留卵巢对年轻Ⅰa期、分化好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生存无显著影响。对此类患者保留卵巢的安全性仍需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 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行阴式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生育结局

    作者:曹冬焱;杨佳欣;向阳;吴鸣;潘凌亚;黄惠芳;郎景和;沈铿

    目的总结和分析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行阴式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 VRT)的治疗效果及生育结局。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13年11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采用VRT联合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患者51例,其中48例(另3例患者因盆腔淋巴结受累或子宫颈内口切缘受累改行同步放化疗)成功完成VRT,保留了生育功能。4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9岁;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临床分期:Ⅰa1期伴淋巴血管间隙受累5例,Ⅰa2期4例,Ⅰb1期39例;肿瘤大小:无肉眼可见肿瘤20例,肿瘤≤2 cm 20例、>2 cm 8例;病理类型:鳞癌42例,腺癌或腺鳞癌6例。回顾性分析48例成功完成VRT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生育结局。结果(1)手术相关指标: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5±35) min;术中出血量为(310±131) ml。手术切除的子宫颈长度为(2.6±0.6)cm;宫旁组织宽度为(1.9±0.5)cm;切除的淋巴结数为(26±10)枚。(2)治疗效果:随访(35±21)个月,随访期内6例复发,复发率为12%(6/48),复发时间平均为20个月。其中,肿瘤>2 cm患者的复发率为3/8,显著高于肿瘤≤2 cm患者的8%(3/40,P<0.01);腺癌或腺鳞癌患者的复发率为3/6,显著高于鳞癌患者的7%(3/42,P<0.01)。(3)生育结局:随访≥6个月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共35例,其中13例患者获妊娠17例次,妊娠率为37%(13/35);共有9例患者分娩10例新生儿(其中1例患者先后两次足月妊娠,获得2例新生儿),生育率26%(9/35)。结论VRT联合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能有效保留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生育功能,部分患者术后可成功妊娠和生育。肿瘤>2 cm患者的复发率显著增高,因而VRT的适应证应严格限于肿瘤≤2 cm的患者。

  • 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后妊娠临床分析

    作者:马良坤;曹冬焱;杨佳欣;戚庆炜;高劲松;刘俊涛;杨剑秋;向阳;沈铿;郎景和

    目的 探讨广泛性宫颈切除术(VRT)后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VRT治疗的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成功妊娠.结果 42例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6±3.7)岁,分期分别为Ⅰ al期伴淋巴血管间隙浸润4例,Ⅰa2期4例,Ⅰ b1期34例;平均随诊时间29.5个月.31例尝试妊娠的患者中10例患者成功妊娠14例次,总妊娠率为45%(14/31).其中4例次为早孕期流产(2例胚胎停止发育而流产,2例意愿性人工流产),1例为异位妊娠手术;9例次妊娠至晚孕期(4例早产,早产率为4/9,其中<孕32周早产者2例),均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终止妊娠,平均分娩孕周为(35.7±2.9)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2594±689)g,无新生儿窒息,未发现新生儿畸形,无围产儿死亡.产后平均随诊22.9个月,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 VRT术后妊娠率为45%,且早产比例高.不建议VRT术中及孕期常规行宫颈环扎术,孕足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适宜与安全的.

  •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预后及生育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阳志军;韦任姬;李力

    目的 分析影响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预后及生育能力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6例MO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单因素水平预后的差异,并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因素对生育能力的影响.结果 初次手术治疗中位年龄22岁(9 ~61岁),106例患者中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59例,未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者45例,术后94例患者进行了辅助化疗;有2例仅行活检术.中位随访时间56.5(2 ~309)个月,在无瘤存活的47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中45例有正常月经来潮,39例有生育愿望的患者中有31例患者成功妊娠,足月产33个健康婴儿.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与未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的累积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7.6%、63.3%)及总生存率(分别为70.0%、64.1%)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15%(9/59)、31% (14/45)]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术后残留病灶大小、淋巴结切除与否、大网膜切除与否与总生存期有关(P均<0.1);术后残留病灶大小、化疗疗程、淋巴结切除与否、大网膜切除与否与无进展生存期有关(P均<0.1).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术后残留病灶大小影响患者总生存期(P =0.039);术后残留病灶大小、化疗疗程、淋巴结切除与否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均<0.05).手术全面分期与否对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术后生存率及生育能力均无影响(P>0.05).结论 MOGCT患者手术联合化疗后有很好的预后,术后残留病灶大小可影响患者的预后,全面分期手术对预后无明显改善.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MOGCT患者预后及生育功能无明显影响.

  •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复发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赵轩;刘俊丽;陈世荣;刘毅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356例内异症手术治疗患者随访3年,将其中复发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引起复发的相关因素(年龄、临床病理类型、分期、手术方式、术后是否加用米非司酮)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24岁患者的复发率为0,与其余4个年龄段(25~29、30~34、35~39、≥40岁,复发率分别为19.8%、19.8%、31.9%和2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2,P<0.05);年龄与复发率有相关关系(P<0.05).在临床病理类型中,混合型、深部结节型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9.2%、33.3%,前者明显高于卵巢型的17.5%(χ2=4.622,P=0.032);复发率与临床病理类型有相关关系(P<0.05).复发率随着内异症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5);Ⅰ~Ⅱ、Ⅲ、Ⅳ期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12.9%、22.5%、55.6%,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的复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29,χ2=33.899,P均<0.05).Ⅲ期内异症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1.3%、1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1,P=0.005).加用米非司酮患者的复发间隔时间为(13±4)个月,未用药患者的复发间隔时间为(7±3)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5,P<0.01).结论 内异症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临床病理类型、分期选用创伤小并能较彻底清除病灶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短期应用抑制卵巢功能的药物可延长复发间隔时间.

  • 手术后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近期疗效和副作用的初步观察

    作者:江静;卢静;吴瑞芳;王振海;郝桂敏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副反应及对生殖激素水平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米非司酮组31例,予米非司酮10 mg口服,每日1次;达那唑组30例,予达那唑200 mg口服,每日2~3次,均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用药后的副反应及用药3个月时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率相似.米非司酮组潮热、阴道出血、腰背疼痛、体重增加、痤疮等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达那唑组(P<0.05).用药3个月时,米非司酮组血清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与达那唑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雌二醇(E2)为(204.9±45.3) pmol/L,保持在卵泡期水平,达那唑组为(94.3±33.0) pmol/L,为绝经后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停药13~15 d,米非司酮组E2水平为(1 221.6±384.2) pmol/L,较用药前排卵期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达那唑组为(815.1±376.0) pmol/L,明显下降(P<0.05).停药当月黄体高峰期孕酮水平,米非司酮组为(33.1±5.6) nmol/L,与治疗前相似,而达那唑组为(27.4±4.9) nmol/L,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3个月时,米非司酮组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UDpd/Cr)、血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素(BGP)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达那唑组血AKP为(54.0±10.7) U/L,BGP为(7.7±1.9) μg/L,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1),而UDpd/Cr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米非司酮组停药后基础体温上升和月经复潮时间较达那唑组为短.结论手术后加用米非司酮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疗效与达那唑类似,但副反应明显减少.10 mg/d米非司酮3个月治疗可使血清E2保持在卵泡期水平,且对骨代谢无明显影响.

  • 应用常规手术器械行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Ⅲ~Ⅳ度盆腔器官脱垂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任常;宋晓晨;朱兰;艾方方;史宏晖;孙智晶;陈娟;郎景和

    目的 评价应用常规手术器械进行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治疗Ⅲ~Ⅳ度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的中长期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55例2007年5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接受SSLF的Ⅲ~Ⅳ度POP患者.记录并分析所有终接受SSLF患者的基本信息、围手术期指标和并发症情况,并随访其术后的临床表现和阴道检查情况,以POP定量分度法(pOP-Q)评估手术的成功率(术后3个月)、客观治愈率(术后1年),在术后1年时以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估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评分较术前改善视为患者主观满意).结果 55例POP患者中有52例(95%,52/55)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完成了SSLF,另外3例因暴露骶棘韧带困难而改行坐骨棘筋膜固定术.52例终接受了SSLF手术的患者,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00 ml(20~300 ml),中位手术时间为60 min(20~165 min).有2例患者在术后2d发现直径分别为5、7 cm的盆腔血肿,经过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所有患者术后均能自主排尿.1例患者术后主诉大腿部疼痛,术后3个月随访时仍存在,物理治疗后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POP-Q评估结果显示,手术成功率为100%(52/52).中位随访23.7个月,客观治愈率为98%(51/52),手术复发率为2%(1/52),主观满意度为94%(49/52).有6%(3/52)的患者术后新发尿失禁.结论 绝大部分POP患者可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实施SSLF,本术式对于骨盆较小的亚洲女性是1种可行、经济而有效的纠正中盆腔缺陷的手术方式.

  • 经阴道宫骶韧带高位悬吊术的远期疗效研究

    作者:段磊;鲁永鲜;沈文洁;刘昕;刘静霞;张迎辉;葛静;赵英;牛珂;王文英

    目的 研究经阴道宫骶韧带高位悬吊术(HUS)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采用经阴道HUS治疗重度POP共118例,对其中104例完成系统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2、6、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进行随访,客观疗效评价采用POP定量分度法(POP-Q)分度,主观疗效评价采用患者整体印象改善评分量表(PGI-I)、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分.采用以下3个标准作为手术成功的标准:(1)脱垂远端距离处女膜≤0 cm,同时顶端距离处女膜≤1/2阴道全长;(2)根据PFDI-20第3个问题(“经常看到或感到阴道有肿物脱出吗?”)判定相关的POP症状消失;(3)未因脱垂而行再次手术或子宫托治疗.结果 10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2.5岁,HUS术后平均随访(9.1±1.5)年.同时达到上述3个标准的手术成功率为91.3%(95/104),单独阴道前壁、顶端、后壁以及多部位脱垂的复发率分别为6.7%(7/104)、0、2.9%(3/104)和1.0%(1/104);按PFDI-20问卷中的第3个问题,自觉有阴道肿物脱出者5例(4.8%,5/104);无一例行再次手术或子宫托治疗.总体主观满意率为90.4%(94/104).PFDI-20、PFIQ-7的中位评分由术前的72、65分分别下降至术后9年的17、9分(P均<0.01).术中输尿管梗阻率2.9%(3/104),均于术中拆除宫骶韧带缝线后重新缝合得以解决;术后病率为3.8%(4/104).结论 经阴道HUS对于阴道顶端悬吊效果好、疗效持久,辅以阴道前、后壁修补可用于治疗绝大多数的重度POP,创伤小、适应证广,适于老年患者,极具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盆底修复手术后复发81例的再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作者:范水秀;王凤玫;林丽莎;宋岩峰

    目的 分析盆底修复手术后复发患者的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不同医院行盆底修复手术后复发(Ⅱ度及以上)而就诊于解放军福州总医院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再治疗的方法及效果.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价客观的解剖学疗效,以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价主观的功能学疗效(评分较术前改善视为患者主观满意).结果 81例复发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10 ~ 69个月),再次手术治疗78例(96%,78/81),解剖学治愈率100% (78/78),主观满意度100%(78/78);另3例(Ⅱ度脱垂)行盆底肌锻炼及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主观满意度2/3,有1例治疗后仍自诉阴道异物感.78例再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方式:经阴道植入网片(TVM)全盆腔重建术55例(包括经阴道子宫颈切除+TVM全盆腔重建术3例),TVM前盆腔重建术2例,TVM后盆腔重建术3例,Y网骶骨固定术2例,阴道封闭术11例,经阴道子宫切除+后穹隆成形术3例,经阴道子宫切除+TVM后盆腔重建术2例.结论 盆底修复手术后复发再治疗的选择需结合患者的特征(包括复发程度、复发部位、并发症等)进行认真评估,选择合理适宜的个体化再治疗方案,仍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654 条记录 8/33 页 « 12...567891011...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