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S-EPI与SS-EPI序列在眼眶弥散加权成像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刘俊;许晓泉;吴飞云

    目的 探讨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S-EPI)在眼眶DWI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对照.方法 选取42名健康受试者,进行眼眶RS-EPI(RS-EPI组)和SS-EPI(SS-EPI组)扫描.对2组图像的正常解剖结构显示能力、脂肪抑制效果、伪影(主要眶尖和颞骨处)及图像综合质量进行评分;定量分析2组图像中玻璃体SNR、眼球前后和左右方向的几何变形率(GDR)、玻璃体和脑桥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S-EPI对正常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力(P=0.009 0)、减少伪影能力(P<0.000 1)及图像的综合质量(P<0.000 1)均优于SS-EPI.两者脂肪抑制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 9).RS-EPI的眼球前后和左右方向GDR(P=0.001 4、0.001 7)及SNR(P=0.004 0)较SS-EPI显著降低;而两组图像玻璃体、脑桥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3 8、0.126 2).结论 眼眶3.0T MR成像中,RS-EPI可提供较常规SS-EPI质量更高的DWI图像.

  • 眶部丛状神经纤维瘤的 MRI 表现

    作者:付琳;李季;王振常;鲜军舫;李静;张征宇

    目的 探讨眶部丛状神经纤维瘤(PNF)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85侧眶部PNF的MRI表现.79例均接受眼眶MR检查,其中71例接受增强MR扫描.结果 眶部PNF均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位于眼睑及眶周表浅部位的病变呈弥漫性生长并穿透筋膜和肌层,与肌肉相比,76侧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9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侧可见靶征.眶腔和(或)颞下窝等深层部位病变呈多发边界清楚的小结节或束状病变,主要沿神经干生长并压迫周围结构,77侧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7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4侧可见靶征.结论 眶部PNF多呈侵袭性生长,MRI可清晰显示PNF累及范围,眼眶表浅部及深部病变有着不同的形态及信号特点.

  • 彩色多普勒检测眼上静脉血流评估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疗效

    作者:徐艳军;章鸣;谭宜;唐逵;周丹

    目的 探讨CDFI检测活动期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TRIO)患者治疗前后眼上静脉(SOV)血流速度变化特点.方法 对31例活动期TRIO患者(TRIO组)及24名正常对照组受试者的双眼SOV进行CDFI检查,记录其血流情况(正向、反向、未探及),并于血流频谱图测量SOV大流速和小流速.对活动期TRIO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n=9)或眼眶减压术(n=22)治疗,治疗后6~14个月内复查.分析TRIO组治疗前后(治疗前亚组和治疗后亚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流参数间的差异.结果 TRIO患者治疗前后亚组和正常对照组间SOV血流情况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65,P=0.003);SOV大流速和小流速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两比较,TRIO治疗前亚组与正常对照组间、TRIO治疗前亚组与治疗后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RIO治疗后亚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期TRIO患者SOV血流速度显著下降,接受治疗后血流速度基本恢复正常;静脉淤血可能是导致TRIO进展的重要因素,治疗TRIO应注重改善眼眶的静脉充血淤滞状况.

  • 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诊断眼眶淋巴瘤与炎性假瘤

    作者:任继亮;吴颖为;陶晓峰

    目的 探讨常规MRI纹理分析在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治疗随访证实的15例眼眶淋巴瘤及17例炎性假瘤患者的MRI资料.应用MaZda软件手工勾画ROI,并提取T1WI、脂肪抑制T2WI及脂肪抑制T1WI增强扫描图像中病变的纹理特征.通过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OE+ACC)、交互信息(MI)及三者联合(FPM)的方法选择佳纹理参数集合.使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NDA)进行纹理分类.比较佳分类序列上两种病变的纹理特征差异.结果 T1WI及T2WI佳纹理参数主要源于共生矩阵及游程矩阵,增强T1WI佳纹理参数主要源于共生矩阵及直方图.T2WI纹理特征鉴别眼眶淋巴瘤及炎性假瘤能力佳,其中FPM选择纹理特征联合NDA分类的误判率低,为1.56%.眼眶淋巴瘤T2WI纹理特征参数中的能量及长游程补偿均高于炎性假瘤(P均<0.005),而熵及短游程补偿均低于炎性假瘤(P均<0.005).结论 常规MR图像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

  • 多层螺旋CT MPR图像对外伤性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华;巩若箴;王涛;张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方位MPR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外伤性眼眶损伤患者,分析轴位、多方位MPR图像显示眼眶骨折的能力.结果 68例中,轴位像显示骨折63例,效果佳者39例,主要为眶内、外侧壁骨折;冠状位像显示骨折68例,佳者共66例;矢状位图像显示骨折43例,佳者共27例,主要为眶上、下壁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 MPR对外伤性眼眶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眼眶容积的螺旋CT测量

    作者:陈哲;郑晓华;谢宝君;袁家骥;喻汉华;李守红

    目的应用螺旋CT测量眼眶容积,探讨正常眼眶容积的发育规律.方法应用CT扫描及重建技术测量123例正常眼眶容积,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眼球体积、颧骨间距及眶深的关系.结果眼眶容积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14岁以下男女眼眶容积差异无显著性(r=0.817,P>0.05),14岁后男性眶容积大于女性(P<0.05).眼眶容积与外眶距正相关(P<0.05).眼球/眼眶比率随年龄增长由0.4降至0.26.结论眼眶发育呈线性增长,球/眶比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小.

  • 基于MRI的淋巴瘤眼眶分布特征

    作者:郭鹏德;王景文;魏立强;王振常;燕飞;鲜军舫

    目的 通过MRI探讨淋巴瘤在眼眶部位的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70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淋巴瘤(91只眼)患者的MRI资料,分析淋巴瘤在眼眶各区和不同结构中的分布特征.结果 25只眼(25/91,27.47%)病灶累及1个区、8只眼(8,/91,8.79%)累及2个区、32只眼(32/91,35.16%)累及3个区、11只眼(11/91,12.09%)累及4个区,15只眼(15/91,16.48%)累及5个区;受累区域包括眶隔前区(52/91,57.1 4%)、肌锥外区(69/91,75.82%)、肌锥内区(54/91,59.34%)、眼球区(45/91,49.45%)和骨膜下区(14/91,15.38%).淋巴瘤累及眼眶结构包括眼睑和结膜(52/91,57.14%)、泪腺(41/91,45.05%)、眼肌(75/91,82.42%)、视神经鞘(33/91,36.26%)和眼球内结构(1/91,1.10%);累及眼肌时以3条及3条以下为多(54/75,72.00%).淋巴瘤累及眶周其他结构包括眶尖区(26/91,28.57%)、泪囊或鼻泪管(15/91,16.48%)、眶下裂(14/91,15.38%)、翼腭窝(10/91,10.99%)等.结论 淋巴瘤在眼眶内以累及多部位、多结构为特征,常累及肌锥内区、肌锥外区及眶隔前区.

  • 骨显像眼眶单发放射性浓聚灶分析

    作者:宋乐;袁慧书;张燕燕;张卫方

    目的 分析骨显像眼眶单发放射性浓聚灶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全身骨显像检出眼眶单发放射性浓聚灶患者的骨显像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资料,观察眼眶放射性浓聚灶的位置、形态,通过随访结合CT、MR检查对照分析病灶特点.结果 30例中,骨显像示眼眶放射性浓聚灶位于右侧17例,左侧13例;累及眼眶上壁23例,外壁4例,下壁2例,内壁1例;呈点状放射性浓聚28例,呈条状放射性浓聚2例.10例接受骨显像随访复查的患者均未见新发病变,其中8例眼眶病灶较前无明显变化,2例较前变浅.10例接受颅脑CT检查的患者中,8例呈磨玻璃密度,2例呈低密度;7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7例病灶大径<1 cm,3例≥1 cm.5例病灶呈膨胀性改变.9例接受颅脑MR检查的患者中,6例MR未见异常,3例T1WI及T2WI可见眼眶局灶性低信号.结论 眼眶单发浓聚灶好发于外上壁,多呈点状放射性浓聚,CT及MR检查提示部分为骨纤维源性病变.

  • 彩超诊断眼眶蜂窝织炎1例

    作者:颜宪书;原丽萍;孟凡春;李艳梅;赵昕;张清

    32岁,拔牙术后一日出现发热、寒战、左眼疼痛,眼球凸出,视力下降,眼睑红肿,球结膜水肿,视乳头水肿、充血.眼球运动受限.应用美国HP 450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10.0MHz.超声所见(如图):双眼球眼轴长均为23mm,玻璃体暗区内透声佳,未见异常回声区.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频谱形态正常.

  • B超诊断眼眶内神经鞘瘤1例

    作者:郝秉香;黄东华

    患者男, 51岁, 因右眼球向前突出一年余来院就诊.查视力:右1.0,左1.0.眼压:右18.3mmHg,左16.3mmHg,眼轴长:右22.17mm,左22.43mm, 眼球突出度(眶距103.5mm): 右20mm, 左15mm.裂隙灯、眼底检查: 双眼未见异常.使用法国产BVI Compact眼科专用A/B超机,探头频率10MHz.患者取仰卧位,轻闭双眼,眼睑皮肤涂超声藕合剂及眼睑上置水囊袋,增益85dB.右眼眶内鼻上侧可见一27.91mm×21.60mm×15.07mm的完整包膜,边界较清楚的椭圆形中低回声区,从眼眶后部延伸至眼眶前部,内部有液化区压迫眼球(图1,2).B超诊断:眶内神经鞘瘤(右).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与B超诊断相符.

  • B超诊断右眼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巨大囊肿1例

    作者:赵仲民;王丽丽;同俊义;王君

    患者男,28岁,出生后即发现右眼突出,无视力。眼部检查:右眼明显突出,右眼位外斜30°,内转动受限。患者因美容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门诊逐以右眶内肿瘤收入院。B超探查:右眼轴长13mm(对照左眼轴长24mm),玻璃体内大片细密点状物混浊,球后壁增厚且回声较强,并测得视网膜血流指数0.69。其后方眶内被一47mm×36mm的囊性肿物所充满(图1),液性暗区尚清晰,边界模糊与眶壁紧贴,视神经未能完全显示。

  • 眼眶肿瘤的CT、MRI诊断

    作者:吴化民;杨杰;孔庆奎;谢元中;郑红勇;玉霞

    目的:探讨眼眶肿瘤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眼眶肿瘤的CT、MRI表现.结果:视神经鞘脑膜瘤9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1例,梭形肿块6例和软组织肿块2例,CT为软组织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视神经胶质瘤6例,表现为视神经弥漫性增粗2例,椭圆形肿块4例;CT为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海绵状血管瘤12例,CT示类圆形稍高于脑组织密度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恶性淋巴瘤4例,均为弥漫性病变,CT示长条状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神经鞘瘤3例;CT表现密度不均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转移瘤4例,其中转移性腺样囊性癌1例,乳腺癌眶内转移3例.结论:CT、MRI是发现和诊断眼眶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对大多数肿瘤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关键词: 眼眶 肿瘤 CT MRI
  • 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三维定位诊断眼眶内异物

    作者:易自生;刘一平

    目的:探讨MPR在眼眶内异物的三维定位诊断中的价值,为外科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我科2年来10例均经外科手术证实的眼眶内异物患者.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的PQ5000V型螺旋CT进行眼眶轴位薄层扫描,利用MPR技术对异物进行三维定位分析.结果:所有异物通过MPR定位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眼眶异物的三维定位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眼眶 异物 CT MPR
  • 眼眶神经纤维瘤病的CT表现

    作者:高建华;李涛;崔英;肖利华;鲁小中

    目的:探讨眼眶CT扫描诊断神经纤维瘤病 I 型(NF1)的应用.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NF1眼眶CT征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结果:NF1眼眶CT的主要表现为:上睑肥厚,眶周及颞、颧部丛状神经纤维瘤;蝶骨发育不良,蝶骨大小翼或额骨眶板缺失;颅眶骨畸形,眶腔不对称性扩大,眶上、下裂及视神经孔扩大;眼球突出,体积增大;眶内软组织肿块;泪腺肿大,眼外肌肥厚,视神经增粗.结论:眼眶CT扫描对NF1病变侵犯范围、能否手术和手术方式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左眼眶横纹肌肉瘤1例

    作者:归云荣;归俊;马春艳;芦苇;张玉娟;蓝莉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岁.无诱因发现左眼上睑下垂1个月余,于2007年3月21日入院.无眼红,眼痛,发热,畏光,流泪等症状.左眼上睑下垂呈逐渐加重趋势.个人史、家族史、既往史无特殊.

    关键词: 眼眶 横纹肌肉瘤 CT MRI
  • 颅眶部绿色瘤1例

    作者:高建华;叶道斌;金晶;崔英;张如意

    绿色瘤是儿科和血液科较常见疾病,但颅眶部绿色瘤的影像诊断报道较少.现将经手术病理及骨髓穿刺检查证实并行化疗后明显好转的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粒细胞肉瘤 眼眶 CT MRI
  • 多层螺旋CT眼眶扫描参数优化的离体标本实验研究

    作者:曾宪春;张俊;韩丹;王勇;赵讯冉

    目的 对离体头颅标本眼眶行16层螺旋CT常规剂量与不同低剂量扫描,探讨低剂量眼眶扫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对15具防腐固定离体头颅标本的眼眶固定管电流为180mA后,分别行120 kV、ll0kV、80 kV扫描;固定管电压120 kV后,分别行180mA、90mA、45 mA扫描;固定管电压为80 kV后,分别行180mA、90mA、50 mA、25 mA扫描,比较不同剂量扫描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平均CT值、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降低管电压(110 kV、80 kV)及成倍降低管电流(90 mA、50 mA、25 mA)均可以明显降低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辐射剂量(P<0.05),但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在3分以上;降低电压对组织平均CT值改变不明显;不同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120 kV、180 mA)显示眼眶及其内解剖结构、病变及发现病灶数量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80 kV、50 mA时辐射剂量降低约92%,软组织及眶骨显示较好.80 kV、25 mA时辐射剂量降低约96%,对眶周骨折显示较好,但软组织显示欠佳.结论 眼眶CT检查辐射剂量可降空间较大,软组织及眶骨病变选择80 kV、50 mA扫描不影响诊断的同时,辐射剂量较常规扫描降低了约92%,只观察眶周骨折时,辐射剂量甚至可以降致更低.

  • 眼眶肌锥内异位泪腺嗜酸性腺瘤1例

    作者:马丽萍;史长征;罗良平

    1病例简介女,42岁.主诉:左眼视物模糊伴眼球胀满不适4个月.体格检查:左眼轻微外突,周围皮肤肿胀,无红肿、压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影像学表现见(图1A~E).术中见左侧眼眶球后占位肿块,呈灰红色、质软,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显微镜下左侧眼眶球后占位切除.病理:瘤组织由淡嗜伊红染色的类圆形细胞构成.瘤细胞排列成腺泡样、腺管样.免疫组化检查:CK8(+),CK7(+),CK5/6(肌上皮+),p63(肌上皮+),Ki-67(2%+),(图1F~Ⅰ).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病理诊断:异位泪腺嗜酸细胞性腺瘤.

  • 眼眶淋巴瘤的MRI征象

    作者:尚柳彤;杨家斐;王鑫坤;邢新博;蔡剑鸣;胡丽丽

    目的 探讨眼眶淋巴瘤的MRI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淋巴瘤的MRI表现,包括病变部位、数量、形态、大小、MRI信号及对邻近结构的侵犯.结果 8例患者中,6例为单侧,2例为双侧.4例位于眼眶前部,包括眼睑、泪腺及眼球周围,1例位于肌锥外间隙,4例呈弥漫性,位于眼眶前部及肌锥内外间隙,并不同程度地包绕眼球;1例可见眼眶骨质破坏,并突破眶骨向颅内外蔓延;8例均未见囊变、坏死.6例平扫T1WI呈等信号,2例呈稍低信号;6例T2WI呈均匀稍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后6例呈与眼外肌信号一致的中度均匀强化,2例为轻度均匀强化.结论 眼眶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好发于眶隔前部,并向眶内侵犯;单侧多见,也可以双侧多发;呈多形性、塑形性、浸润性生长,信号多均匀,增强扫描多呈轻中度强化,少见骨质破坏,掌握其MRI表现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

  • 儿童眶下缘侵袭性纤维瘤1例

    作者:冉云彩;程敬亮;张勇

    1病例简介
      女,7岁,左侧眼眶下肿物,黄豆大小,质韧,无痛,不活动,后逐渐增大至枣样大小。体格检查:双侧颌面不对称,左侧眶下区可见一肿物,大小约4.0 cm×2.5 cm×1.0 cm,质硬,无活动度,肿物表面皮肤颜色与周围无差异,无压痛,肿物突破眶下区距离眼球近,但未侵及眼球。MRI 检查见图1A~D。术中所见:肿物呈类圆形灰红色,表面光滑,质韧,与周围组织边界尚清,左侧上颌窦前外侧壁骨质局部破坏,术中完整切除肿物,并切除骨质破坏区。

1704 条记录 6/86 页 « 12345678...858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