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家族性与非家族性大疱性扁平苔藓临床分析

    作者:严小枫;黄长征;宋洁;林能兴;涂亚庭

    目的比较家族性与非家族性大疱性扁平苔藓(BLP)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对36例家族性BLP和21例非家族性BLP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族性与非家族性BLP在初发年龄、病程及皮损累及范围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01).结论与非家族性BLP相比,家族性BLP患者发病年龄更小、病程更长、范围更广、更易累及甲.遗传因素在BLP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及其对肾上腺功能影响的观察

    作者:李萍;孙红

    目的了解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对肾上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8例口腔粘膜糜烂型OLP患者应用地塞米松病变局部粘膜下连续注射2周,用放射免疫和Perter-Silber成色反应法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皮质醇和24h尿中17-羟类固醇(17-OHCS)的含量.结果本法治疗对患者肾上腺功能未产生明显影响(P>0.05).结论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口腔OLP是安全有效的.

  • MMP-9,TIMP-1及ETS-1在扁平苔藓中的表达

    作者:杜杰;王君;赵涵;王桂芝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pproteinase-9,MMP-9)及其相应的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f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和Ets-1(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在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9,TIMP-1及Ets-1在40例扁平苔鲜皮损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9,TIMP-1及Ets-1在扁平苔藓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三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MMP-9,TIMP-1及Ets-1在扁平苔藓皮损中均过表达,这可能与扁平苔藓的发病有关.

  • Survivin,CyclinD1和Caspase-3在皮肤扁平苔藓皮损中的水平

    作者:张雪梅;张娟;吕德华;于洋;姚战非

    目的 探讨Survivin,CyclinD1和Caspase-3在皮肤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0例皮肤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和10例正常人对照皮肤中Survivin,CyclinD1和Caspase-3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皮损中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LP患者皮损的Survivin和CyclinD1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Survivin和Caspase-3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Survivin,CyclinD1和Caspase-3在皮肤扁平苔藓中表达上调.

  • 血管活性肠肽在扁平苔藓患者皮肤中的表达

    作者:周艳;郗彦萍;郑焱;张磐谏;杨闰平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 (VIP) 在扁平苔藓(L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IP在20例LP皮损及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对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皮损区阳性染色呈弥漫性分布在整个表皮,细胞浆呈棕黄色染色,正常皮肤阳性染色主要见于表皮的基底层细胞中.LP患者VIP表达阳性率和皮损区VI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 LP皮损中VIP表达增高提示其在LP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 银屑病与扁平苔藓中细胞凋亡的检测

    作者:徐娟;贾随旺;郑茂荣;方跃明;刘源

    目的通过对银屑病与扁平苔藓中细胞凋亡的检测,探讨细胞凋亡与银屑病和扁平苔藓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结果银屑病与扁平苔藓中细胞凋亡较正常人增多.结论银屑病与扁平苔藓中细胞凋亡的异常增多可能在其发病机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原发性瘢痕性脱发的研究进展

    作者:章星琪

    原发性瘢痕性脱发是一组以毛囊为中心受到永久性和炎症性破坏为特征的脱发性疾病,病因不明.按病理特点分为淋巴细胞性(如盘状红斑狼疮脱发和毛囊扁平苔藓)、中性粒细胞性(如脱发性毛囊炎和分割性蜂窝织炎/毛囊炎)、混合性(如瘢痕疙瘩性毛囊炎/痤疮)和非特异性4类本病有不可复性,如不能及时而有效的接受治疗,进展到瘢痕晚期会导致永久脱发.治疗可阻止病变发展,但不能彻底根治,故本病易反复发作.本文对原发性瘢痕性脱发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等进展进行综述.

  • 误诊为扁平苔藓的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1例

    作者:高婷婷;陈柳青;苏飞;董碧麟;覃莉

    患者男,52岁.右前臂起红色丘疹1年.曾被误诊为“扁平苔藓”,治疗效果欠佳.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增生,灶状表皮坏死,真皮浅深层血管周围可见不等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样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伴血管增生及较多的血管外红细胞;PAS染色(-),Giemsa染色(-);真菌培养:孢子丝菌.诊断: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

  • 瘤型麻风患者联合化疗后复发误诊为扁平苔藓1例

    作者:黄河;任军;张建玲;王世震

    患者男,50岁.原患麻风病经治疗后临床痊愈.近期全身泛发丘疹、结节,伴微痒6个月.患者无麻风病家族史.查体:面部、手背和下肢伸侧见多发散在、大小不等的皮色或褐红色丘疹、结节,边界清楚.临床初步误诊为扁平苔藓.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萎缩,真皮层见程度不一泡沫化的巨噬细胞以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抗酸染色见大量抗酸杆菌.后诊断为瘤型麻风患者复发.

  •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误诊为大疱性扁平苔藓1例

    作者:周冬梅;娄卫海

    患者男,39岁,右小腿皮疹伴痒14年,加重出现水疱3年.患者于1976年右小腿外伤后感染,遗留红色皮疹,时痒,不消退,亦不起疱.1980年在外院诊为扁平苔藓,外用药水(具体不详),皮疹消退,但停药后复发.多年来间断外用激素药膏,不能完全消退,无季节性,亦不加重.1997年初,皮疹痒甚,搔抓后出现水疱,易破,结痂,皮疹渐延及双小腿、部分大腿及双上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查体: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伊曲康唑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临床应用——重新认识伊曲康唑

    作者:梁官钊;郑晓丽;刘维达

    近年,伊曲康唑的非抗真菌作用正被人们不断认识.此前,笔者已经总结了伊曲康唑的抗肿瘤作用,拓宽了人们对伊曲康唑的认识.研究发现,伊曲康唑对掌跖脓疱病、扁平苔藓、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存在治疗作用,提示其存在潜在免疫调节作用.在此,笔者对伊曲康唑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综述,以期再次拓宽伊曲康唑的临床应用范围.

  •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新进展

    作者:范星

    主要总结并探讨几种常见的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下的镜像特征以及RCM技术在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其中寻常性银屑病的RCM研究较多且相对深入,已建立了观察银屑病不同病期及疗程的量化指标.玫瑰糠疹的RCM研究比较缺乏,可能与该病相对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表现和有限的RCM分辨率有关.扁平苔藓的RCM诊断可以达到类似于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水准,但毛发红糠疹应用RCM观察其特异性组织病理表现相对困难.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和光泽苔藓的RCM研究虽少但其表现较为特异.RCM技术已为皮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极大帮助,有待设备技术的更新改良和更多简便实用的应用研究来进一步提高其应用效果及前景.

  • 沙利度胺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35例临床观察

    作者:史文毅;王旭东;曲才杰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本院口腔科门诊确诊的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沙利度胺100mg/d服用,对照组予雷公藤多苷60mg/d服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2.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7%和6.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是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有效药物.

  • 泛发性扁平苔藓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作者:李峰涛;吴佳纹;耿松梅

    患者女,35岁.全身多发性红斑、丘疹、鳞屑伴口腔溃疡2年.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泛发性扁平苔藓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 银屑病和扁平苔藓皮损ki-67及PCNA蛋白的表达

    作者:李俊琴;李新华;张开明

    目的 研究银屑病和扁平苔藓患者皮损表皮增殖状态,并比较ki-67和PCNA在增殖性皮肤疾病中表达的一致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银屑病和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处ki-67及PCNA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ki-67及PCNA弱阳性表达,仅在基底层有表达;扁平苔藓组ki-67及PCNA在基底层和棘层中均有阳性表达;银屑病组表皮基底层、棘层、颗粒层中角质形成细胞强阳性表达ki-67及PCN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扁平苔藓组、银屑病组ki-67及PCNA表达均增高(P<0.05);与扁平苔藓组相比,银屑病组ki-67表达增高(P<0.05),PCNA无统计学意义.ki-67和PCNA在皮损中表达一致性差.结论 ki-67和PCNA可能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参与了扁平苔藓和银屑病的发病,银屑病和扁平苔藓表现出不同的表皮增殖动力学状态.

  • iNOS在口腔扁平苔藓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方豪;张水龙;张梅;曹之强;许励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作用.方法:以正常口腔黏膜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口腔扁平苔藓和1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iNOS表达.结果:正常口腔黏膜iNOS阴性表达;扁平苔藓组和鳞癌组iNOS表达较正常黏膜组均非常显著增加(P<0.01);扁平苔藓组与鳞癌组之间以及扁平苔藓组内部按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分组之间iNOS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NOS在口腔扁平苔藓伴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中高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复方丹参滴丸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黄华锋;董震;徐辉;朱道瑛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对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6名OLP患者,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8周(3次/d,每次10粒),治疗前后取患者静脉血,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同时观察治疗结果.结果:经复方丹参滴丸8周治疗后,在46例OLP患者中,显效5例、有效33例、无效8例,有效率约83%,同时,患者的全血粘度(含高切与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沉等7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而红细胞压积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明显改善OLP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况,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极小.

  • 朗格罕斯细胞的分布、变化与口腔扁平苔藓发病及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刘青;吴织芬;金岩;李媛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使用郎格罕斯细胞特异性标记CD1a单克隆抗体对35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进行研究.结果:CDla+的郎格罕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分布更趋于上皮棘层及粒层,树突增多、增长.其数量和表达程度与OLP病程、病变程度相关,不同组间有高度显著性(P<o.01).结论:LC在OLP的发病、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CDK4对口腔扁平苔藓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

    作者:周威;金岩;吴织芬;朱萧玲;刘青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ral 1ichen planus,OLP)的病因和病机.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40例OLP上皮细胞中CDK4(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s dependent kinases)的表达状况.结果:OLP组上皮基底层和棘层细胞CDK4表达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CDK4的阳性表达与年龄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CDK4表达的改变可能与OLP的发生或进展和患者的年龄有关联.

  • 增生平片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观察

    作者:曹军;周汝俊;邓海平

    目的:比较增生平和左旋咪唑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效果。方法: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200例(男84例,女116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服用增生平片100例,另一组服用左旋咪唑片10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增生平治疗扁平苔藓的总有效率为90%,左旋咪唑治疗扁平苔藓的总有效率为62%,P<0.02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服用增生平无副作用,服用安全,增生平片对扁平苔藓有良好的疗效。

585 条记录 28/30 页 « 12...2223242526272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