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加味小承气汤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作者:高连印;付修文;谭勇;杜宇琼;车念聪

    目的 探讨加味小承气汤对大鼠肝损伤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硫代乙酰胺(TAA)所致大鼠肝损伤内毒素血症模型,以加味小承气汤进行干预,通过血液生化及病理检查,观察其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功能、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的影响.结果 加味小承气汤能明显降低TNF-α、内毒素的含量,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加味小承气汤使内毒素含量、TNF-α水平降低是其对TAA所致大鼠肝损伤具有防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清热化瘀方对内毒素血症家兔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爱东;沈庆法;郭永洁;陈洪

    目的探讨清热化瘀方(主药:生石膏、知母、赤芍)对家兔内毒素血症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内毒素血症(大肠杆菌内毒素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造成内毒素血症)家兔模型.观察模型组及清热化瘀方组病理学及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光镜下肺脏有微血栓存在,且模型组家兔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PGF1α)平衡失调.与模型组相比,清热化瘀方组脏器病变轻微,且未见微血栓形成,t-PA/PAI、N0/ET、TXB2/6-酮-PGF1α平衡失调改善(P<0.01).结论清热化瘀方能阻断微血栓的形成,推测其机理可能与调节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如ET/NO、t-PA/PAI、TXB2/6-酮-PGF1α之间的平衡及拮抗微血栓形成的病理损害有关.

  • 大黄赤芍汤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志忠

    目的观察大黄赤芍汤治疗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内毒素血症的机理.方法将60例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大黄赤芍汤组和思密达对照组,采用鲎试剂偶氮显色定量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肝功能及TNF-α的水平.结果大黄赤芍汤组的总胆红素、ALT有明显改善,两组总胆红素、ALT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大黄赤芍汤组血浆内毒素、TNF-α水平下降幅度显著,优于思密达组(P<0.01).结论大黄赤芍汤使内毒素、TNF-α水平下降,保护肝功能.

  • 玄参治疗大鼠内毒素血症的血清蛋白质组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谢文光;邵宁生;马晓昌;丁勤学;赵馨;刘农乐;魏钰书;王会信;陈可冀

    目的:研究玄参治疗大鼠内毒素血症的血清蛋白质组变化.方法:用双向电泳(2DE)分析正常组、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静脉注射)组、玄参(灌胃给药)组、LPS(静脉注射)+玄参(灌胃给药)组之间的血清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结果:①LPS致内毒素血症大鼠的血清在2DE胶上16个蛋白点(xPr)出现非常明显的含量变化,与正常组比较,LPS组的xPr16,xPr19的点容量值均极显著降低,xPr1,xPr2,xPr3,xPr4,xPr5,xPr6,xPr7,xPr8,xPr9,xPr11,xPr12,xPr14,xPr18,xPr23的点容量值均极显著增高.②LPS+玄参组与LPS组比较,LPS引起增高的xPr1,xPr6,xPr7,xPr8,xPr9,xPr11,xPr12,xPr14,xPr18,xPr23的点容量值均显著降低.玄参在xPr1,xPr8,xPr11,xPr12,xPr18均表现对LPS显著的交互作用.LPS+玄参组与正常组比较,其中xPr8,xPr9,xPr11,xPr12,xPr14,xPr23蛋白点已被明显调节到正常状态,但是xPr18的点容量值显著低于正常组,xPr1,xPr6,xPr7的点容量值仍显著高于正常组.③玄参与LPS两因素对xPr5,xPr10,xPr19,xPr20,xPr21,xPr22均有明显的交互作用.④在玄参组,xPr13,xPr20,xPr21,xPr22的点容量值均比正常组显著增高,xPr10,xPr15的点容量值均比正常组显著降低,这6个蛋白点在LPS组和正常组之间均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通过调节xPr1,xPr6,xPr7,xPr8,xPr9,xPr11,xPr12,xPr14,xPr18,xPr23蛋白点,可能是玄参治疗内毒素血症的疗效的分子基础.本研究至少有两点有意义的提示,一是可以通过蛋白质组技术来研究中药治疗疾病包括危急重症的疗效基础,二是在本研究条件下玄参不能完全纠正LPS致内毒素血症的所有蛋白点的变化,合理运用中药复方的协同治疗可能对内毒素血症更有效.

  • 基于p38MAPK通路初探大黄黄芩配伍对内毒素血证模型大鼠肝脏炎症的调节机制

    作者:王沛明;陈文;张祎;王平;孟宪丽

    为了探究大黄黄芩药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内毒素血证模型大鼠肝脏炎症的调节机制,选取取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药对高剂量组、药对低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进行预防性给药,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结束0.5h后尾静脉注射LPS(5 mg· kg-1)造模,后每0.5h测定一次动物肛温并记录,于造模后4h处死动物,测定脾脏胸腺系数;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蛋白4(Toll样受体-4),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及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iNOS蛋白表达、p38磷酸化表达升高,IL-1β,NO,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对高剂量能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中IL-1β,NO,TNF-α的表达(P<0.05或P<0.01),下调iNOS蛋白表达与p38磷酸化表达(P<0.05),但对TLR4蛋白并未出现显著的回调作用;药对低剂量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中IL-1β,NO的表达(P<0.01),显著下调iNOS蛋白表达(P<0.01),对p38磷酸化表达具有一定的下调趋势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TLR4蛋白表达并没有表现出一定降低作用.大黄黄芩配伍使用可能是通过减少p38蛋白的磷酸化表达从而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来减少iNOS蛋白表达和炎性因子IL-1β,NO,TNF-α的释放,从而达到减缓炎症反应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

  • 中药复方通腑颗粒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作者:姜春燕;王宝恩;陈丹;王建成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通腑颗粒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26例)和通腑颗粒组(24例),疗程2周,并以3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排出率)、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肠黏膜通透性、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肠杆菌数量增多(P<0.05,P<0.01).治疗2周后,通腑颗粒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尿中乳果糖排出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标准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腑颗粒组肠道双歧杆菌较治疗前数量增多,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P<0.01),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通腑颗粒可以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减轻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 内毒素血症与APACHE-Ⅲ评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关系

    作者:段美丽;张淑文;次秀丽;王宝恩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与病情严重程度、药物疗效间的关系.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153例急性感染患者分为单纯抗生素治疗组(简称单纯治疗组)及抗生素与中药联合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据APACHE-Ⅲ评分又分为3型,即A型(APACHE-Ⅲ评分≤20分)、B型(APACHE-Ⅲ评分21~40分)、C型(APACHE-Ⅲ评分>40分).其中单纯治疗组77例,男性40例,女性37例;年龄18~76岁,平均(46.5±27.5)岁;A型41例,B型28例,C型8例;疗程10~14天,平均(11.5±2.5)天.联合治疗组76例,男性39例,女性37例;年龄18~70岁,平均(44.5±25.5)岁;A型37例,B型30例,C型9例;疗程10~14天,平均(10.5±2.5)天.采用鲎试剂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内毒素含量,并进一步分析内毒素血症与APACHE-Ⅲ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急性重症感染患者APACHE-Ⅲ评分>20分者出现内毒素血症(P<0.05),并与APACHE-Ⅲ评分呈正相关(r=0.718,P<0.05);中药加抗生素较单纯抗生素治疗能明显减轻内毒素血症(P<0.05),改善预后.结论:内毒素血症可作为预测病情严重度的一项参考指标,对细菌性感染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姜酚对中暑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的影响

    作者:聂红;孟兰贞;张慧;钟玲;黄雪松

    目的观察姜酚在中暑内毒素血症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中暑内毒素血症模型组、常温对照组、姜酚组和溶剂对照组,每组8只.除常温对照组暴露于室温(25±0.5)℃、相对湿度(43±5)%条件下2 h外,其余各组均在人工热气候模拟舱干球温度(35±0.5)℃、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进行热暴露2 h,诱导其产生中暑内毒素血症,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于造模前分别给予姜酚、溶剂蔗糖酯、生理盐水.造模后采用MTT法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中性红比色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浆SOD活性,TBA法检测血浆MDA含量,用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姜酚组腹腔巨噬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吞噬能力和血浆SOD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血浆MDA含量则低于模型组(P<0.01),血浆SOD活性和MDA含量与常温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暑内毒素血症模型组部分肝细胞核变形、不规则,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减少,溶酶体增多,糖原颗粒减少,出现大量脂滴;姜酚组可显著改善中暑所致的内毒素血症小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脂肪样病变.结论姜酚通过缓解中暑对肝脏的损伤,提高中暑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增强其吞噬能力,增加血浆SOD活性,减少MDA生成,对小鼠有保护作用.

  • 内毒素血症大鼠肝损伤及中药912液干预的研究

    作者:胡岚;张淑文;阴赪宏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肝损伤的情况以及中药912液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模型组、干预组及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干预组采用脂多糖(lipoplysaccharides,LPS)腹腔注射造模.干预组在制模前1 h给予中药912液灌胃,于2 h、4 h、8 h、12 h、24 h、48 h、72 h及7天取血,检查肝功能、血浆内毒素、TNF-α、IL-10等指标;取肝组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干预组血浆内毒素(Eu/mL)水平2 h高(0.358±0.056),显著低于模型组2 h水平(0.685±0.03);两组血清TNF-α(ng/L)水平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药912液干预组的IL-10(ng/L)水平一直持续升高,第7天(49.096±4.076)时仍高于正常对照组(43.454±5.92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LPS可以导致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增加,肝功能损伤,推测LPS所致的机体炎症反应可能是肝损伤的机理之一.中药912液预防给药后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 SARS临床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思路

    作者:郭平清

    SARS现有西医治疗的成功经验主要针对炎症反应及低氧血症两大环节,方法是皮质激素及无创正压肺保护性通气,其余多个环节尚待总结有效的经验.而内毒素血症可能是SARS真正的死因.首先,病毒本身引起的病理反应主要是淋巴细胞浸润,肺部病毒性炎症反应不大容易快速引起换气障碍,故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要考虑其他因素的作用地位.其次,SARS死亡总与ARDS有关,没有低氧血症病情就平稳;SARS死亡者经中国疾病研究中心证实有较高的内毒素血症.第三,内毒素血症无论是动物试验或是临床,均可迅速导致ARDS.第四,SARS引起内毒素血症的可能机制:高热因素、细胞因子等致高代谢,使所有上皮细胞极易受损伤,小肠及结肠上皮细胞损伤致内毒素穿透肠道屏障,高代谢致肝功能受损使肝脏对内毒素清除受损,加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受损致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这些,似乎构成了一张内毒素与ARDS的网络.临床上,ARDS形成之前常先有腹胀、肠鸣音减弱等肠功能屏障破坏、中毒性肠麻痹的表现,如及时纠正常可避免ARDS.因此,目前急需前瞻性研究证实内毒素与ARDS形成之间的关系.据了解,美国BIOSITE公司有内毒素快速测定仪及试纸(其机器即是心衰心梗快速诊断仪),可方便这一研究.

  • 中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80例临床观察

    作者:马国俊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仅运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结合中药保留灌肠,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细菌内毒素(ET)、血氨、血清总胆红素( 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中药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能显著降低血内毒素,改善肝功能,提高存活率;中药未出现不良反应,较为安全.

  • 中药灌肠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35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斌

    目的:总结中药灌肠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中药灌肠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特色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药灌肠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组35例中好转治愈22例(62.8%),死亡加未愈13例(37.2%);西药组33例中好转治愈15(45.5%),死亡加未愈18例(54.5%)。结论:中药灌肠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在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内毒素血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特色优势。

  • 清毒汤1号配合西医疗法治疗重症肝炎内毒素血症30例

    作者:高连印;王融冰

    我们于1999年6月~2002年8月,运用清毒汤1号配合西医疗法治疗重症肝炎内毒素血症30例,疗效满意,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 内毒素血症兔症状、体征动态变化与卫气营血传变的相关性

    作者:赵国荣;艾碧琛;贺又舜;肖碧跃;曾序求;谢静;刘娟;郜文辉;李鑫辉

    目的 观察内毒素血症兔的症状、体征动态变化,探讨内毒素血症与卫气营血宏观辨证及其传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2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14只,采用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的方法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空白组注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观察攻毒前及攻毒后36h内两组兔症状、体征和体温、心率的动态变化.结果 根据模型组兔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将攻毒后的实验过程分成1阶段(攻毒后~2.0h),2阶段(2.1~6.0h),3阶段(6.1~36.0h).空白组兔各阶段症状、体征及体温、心率均无明显变化.模型兔1阶段出现耸毛、发抖、喷嚏、流涕等症状,心率较空白组增快(P<0.05),发热净增值(△T)较空白组升高(P<0.01);模型兔2阶段出现小便黄、呼吸明显增快增粗、耳廓发热、充血明显以及眼结膜充血,心率及△T值比前一阶段及空白组继续升高(P<0.01);模型兔3阶段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度和灵敏度下降、便血、耳廓发凉、眼结膜充血明显,部分兔口周青紫、耳廓青紫或有瘀点瘀斑、眼球突出、鼻衄、嗜睡、全身瘫软无力、角弓反张、抽搐和死亡,△T值较2阶段降低(P<0.01),但仍高于空白组(P<0.01),心率有下降趋势,但仍较空白组快(P<0.01).结论 内毒素血症兔症状、体征出现有规律的阶段性表现,与叶天士认为温病按其发展可分为卫、气、营、血4个阶段有一定的相关性.

  •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80例

    作者:武西芳;吴秀霞;党中勤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肝病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其病因多为:(1)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2)凝血机制失常和内毒素血症;(3)急性胃粘膜糜烂、应急性溃疡发生.临床以降低门静脉压、保护胃粘膜、改善凝血机制及治疗内毒素血症为主要手段.1997年7~2001年10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80例,现总结如下.

  • 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组织CD14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对大鼠内毒素血症时肝组织中Kuffer细胞(KCs)的活性、CD14mRNA的表达和血浆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LPS组(静注LPS 5 mg/kg)、PI-PLC组(注LPS前30 min注PI-PLC 100 U/kg)和生理盐水NS组.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3、6和12 h取材,每组每时相点6只,测定血浆内毒素(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法)、LBP及TNF-α(均用ELISA法)和IL-6(放免法)的含量,用RT-PCR检测肝组织中CD14 mRNA的表达,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LPS组LBP、TNF-α、IL-6的含量和CD14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并伴有KCs激活,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吞噬功能增强,肝细胞出现变性和坏死等;而PI-PLC处理组所致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结论PI-PLC对内毒素所致肝组织内KCs的激活有一定抑制作用.

  • 单磷酸类脂A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小鼠丙二醛生成的影响

    作者:贾后军;陆松敏;肖南;刘建仓

    迄今,脓毒症休克仍旧是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脓毒症休克的发病原因多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引起的,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单磷酸类脂A(Monophosphoryl Lipid A, MPLA)为脂质A的无毒衍生物,它不仅毒性小,且保留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的免疫调节性[1~3].本实验旨在探讨MPLA预防性保护内毒素血症小鼠的可能机制.

  • 大鼠内毒素血症时外周血及肺泡内中性粒细胞死亡方式及呼吸爆发

    作者:李双顶;刘韧;何春阳;肖南;田昆仑

    本研究观察大鼠内毒素血症时肺组织中及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坏死及功能改变的差异.采用Wistar大鼠20只,腹腔注射LPS(O55B5,5 mg/kg)造成内毒素血症,给予LPS后2,4,8,12小时(每组5只动物)取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密度梯度法分离PM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和坏死比例以及呼吸爆发功能的改变,同时采用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显示,内毒素血症时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MN凋亡细胞比例相似.但与对照相比,外周血PMN坏死比例明显增加,呼吸爆发能力明显受抑,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MN坏死比例显著减少,呼吸爆发能力显著增强.结论:在内毒素血症时,扣押于肺组织中的PMN在凋亡和坏死上表现出与外周血PMN不同的改变,其结果是组织中PMN存活增加,并持续处于活化状态,这与PMN造成组织损伤有关.

  • 双歧杆菌粘附素的提纯

    作者:郑跃杰;潘令嘉;王立生;周殿元;郭立安;闫哲

    双歧杆菌存在于人体肠道,对宿主发挥生物屏障、营养、免疫、控制内毒素血症、延缓衰老、抗肿瘤等生理作用,已广泛应用于益生菌制剂(Probiotics).由于双歧杆菌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是其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开展对其粘附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对双歧杆菌的粘附素进行分离纯化.

  • 一氧化碳对内毒素血症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马可;刘少华;许兵;徐鑫荣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血气分析仪监测大鼠血气参数,对空白组、内毒素组(5 mg/kg)、低体积分数CO吸入组(250×10-6)、腹腔内CO注射组(2 ml/kg),内毒素(5 mg/kg)+CO吸入组(250 ppm)以及内毒素(5 mg/kg)+腹腔内注射CO组(250×10-6)组,分别在1、3、6 h时间点上,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测定肠道丙二醛(MDA)含量,用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肠道细胞的凋亡率进行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通过HE染色观察3 h时间点上的肠道病理变化.结果吸入250×10-6的CO以及腹腔内注射2 ml/kg的CO,没有造成大鼠的缺氧,而外源性的CO降低了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肠道组织中的MDA含量,同时提高了SOD的活性,肠组织细胞的凋亡率降低.对肠细胞凋亡的影响,腹腔内注射组CO的作用早于CO吸入组,而持续吸入组抗凋亡作用维持时间较长.结论低体积分数的CO(250×10-6)吸入和一次性腹腔内注射CO(2 ml/kg)对大鼠是安全的,补充外源性的CO可以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损伤提供保护作用,抑制肠道细胞的凋亡,保护肠道免受内毒素导致的进一步损伤.腹腔内注射CO对内毒素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早于CO吸入对肠道细胞的影响,但一次性给气维持时间较短.

979 条记录 2/49 页 « 12345678...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