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并发脉络膜上腔出血一例

    作者:朱福景;许建人;周海;王丽华

    患者男性,72岁.因左眼视力下降2年来诊.患糖尿病2年,有眼底出血史14年,脑卒中3次.平日口服硝苯地平.检查:血压110/60 mmHg,心率52次/分.视力:右指数,左0.1,眼压右12.7 mmHg,左13.7 mmHg.双眼晶状体皮质及核混浊.眼底检查:右眼黄斑区大片硬性渗出,左眼眼底模糊,视乳头与黄斑正常.眼轴:右22.9 mm,左23.6 mm.于2006年6月23日表面麻醉下门诊行左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3.2 mm透明角膜缘切口,术中在注吸皮质过程中发现眶压增高,晶状体后囊隆起,继而破裂,部分玻璃体湧出,随即行前节玻璃体切割,并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

  •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倾斜取出置换一例

    作者:尹小磊;宋旭东;张玲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常见的术式,随着IOL的大量临床应用,因其带来的术后并发症而导致IOL取出或置换的报道也日渐增多[1]. 美国与欧洲白内障和屈光学会2007年度研究报告指出,IOL取出置换常见的几种原因包括:IOL倾斜与偏心、IOL度数不当以及IOL混浊等[1],其他的一些回顾性研究也发现IOL的倾斜与偏心是IOL取出置换的主要原因[2-3]. 我们于2010年下半年收治1例 Tetraflex 可调节IOL(美国Lenstec公司KH3500型)植入术后因IOL倾斜与偏心导致严重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现报告如下.

  • 不同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对后囊膜混浊影响的初步观察

    作者:郭未艾;王晓黎;吴文捷;杨晖;张振平

    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内折叠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的迅猛发展,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成为研究的重点,其中后发性白内障,即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为常见.目前降低PCO发生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IOL两方面.直角边缘设计对PCO的抑制作用已经得到共识[1].但由于各个厂商生产工艺的差别,目前市场上各种直角边缘设计的IOL对PCO的影响仍有争议.循证医学的发展为研究不同类型的直角边缘IOL对PCO的作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采用随机自身对照的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材料直角边缘IOL植入术后是否对PCO形成的影响有差异.

  • 25G灌注下二期缝合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

    作者:姚进;蒋沁;徐向忠;沈轶;蒋顺

    目的 评价25G灌注下经3mm切口二期缝线固定植入注入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治疗玻璃切割(简称玻切)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9例(29只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患者,男22例(22只眼),女7例(7只眼),年龄19~52岁,平均35.2岁.术前裸眼视力指数,眼前~0.08,佳矫正视力0.3~1.0,屈光度球镜+8.50~+13.0DS,柱镜-0.75~-02.50DC.均在25G灌注下行Akreos注入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经3mm切口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术,人工晶状体度数选择除4例因对侧眼为近视眼保留了相应度数外,余按正视眼矫正.术后观察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眼压、屈光度、人工晶状体位置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6月术后裸眼视力0.2~0.5,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佳矫正视力0.3~0.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期屈光度相比,除1例年轻患者因对侧眼戴镜-6.0DS,术眼保留了-5.0DS的球镜外,其余患者术后验光球镜度数为+0.50~-0.75DS,柱镜度数为-0.5~-2.25DC平均-1.75DC.术后随访6~24个月,经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和UBM检查,25例(25只眼)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轻度偏中心3只眼,轻度倾斜1只眼,无一例有不适主诉.术后并发症:低眼压5例,3~5d后全部恢复;有玻璃体少量积血1例,5d后基本吸收;所有病例未出现角膜水肿、无严重玻璃体积血、无视网膜脱离、无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 在微创25 G眼内灌注保护下,经3 mm切口缝合植入注入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治疗玻切术后无晶状体眼,避免了以往大切口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眼术中眼压波动、易出血、术后切口愈合慢、散光大的缺点,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患者提供了较好的术后裸眼视力,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视觉质量.

  • 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皓;刘鹏飞;于迎娟;刘华;侯长军;李峰;王怡兰;廖奇志

    目的 探讨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角膜表面形态、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应用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23例(23只眼),运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术前,术后3d、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变化.结果 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后1个月较1周明显减少,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个月与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即1个月时视力明显提高且趋于稳定.结论 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具有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早期即可得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 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残余囊膜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分析

    作者:姜皓;于迎娟;董如娇;刘华;廖奇志;郁丽娟

    目的 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的复杂性眼外伤Ⅱ期行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因复杂性眼外伤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并残余部分晶状体囊膜的32只眼,于术后3~6个月行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4±2.5)个月.结果 32只眼均顺利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后一次随访时,裸眼视力与术前佳矫正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 =1.7412,P>0.05).无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囊膜残余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对改善视力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 眼外伤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皓;刘鹏飞;于迎娟;侯长军;李峰;张军;张怀强;廖奇志

    目的 探讨复杂性眼外伤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后的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矫正视力>0.1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32例(32只眼),因复杂性眼外伤而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的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均行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探讨手术技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5.2±0.5)个月.结果 32只眼一次悬吊成功.术中前房维持正常,眼压稳定,无驱逐性出血、视网膜脱离等情况发生.术后2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2只眼眼压升高.术后第1天,23只眼的裸眼视力为0.1~0.8,占71.88% (23/32),术后1周、3、6个月裸眼视力0.1~0.8者分别为27只眼(84.38%,27/32),30只眼(93.75%,30/32)和31只眼(96.88%,31/3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较术前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6930,P>0.05).结论 硅油取出联合应用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手术效果可靠,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因眼外伤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屈光矫正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小切口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悬吊固定术

    作者:王芬;杨飞;杨芳文;李胜寒

    后囊膜破裂大多与眼外伤晶状体损伤、白内障术中后囊膜损伤有关[1],可发生后囊缺陷.大的后囊膜破裂如剩余后囊足以支持人工晶状体,可行睫状沟植入[2],后囊破口大,不足以支持人工晶状体襻,在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时需行睫状沟缝线悬吊固定术[3].我院进行了小切口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悬吊固定术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刘亚东;张黎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4例38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施行3 mm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38眼全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1 d视力≥0.8者12眼,0.4~0.6者22眼,视力≤0.3者4眼,术后2周视力≥0.8者15眼,0.4~0.6者21眼,视力≤0.3者2眼.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切口手术,具有许多优点,是治疗白内障的一种好方法.

  • 改良的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10例

    作者:陈春明;刘斐;何见秀

    1999年6月~2005年5月我们改良了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为10例(10眼)无晶状体后囊膜患者实施了手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出版

    作者:

    由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华侨医院郭海科博士主编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书,已于2000年8月由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李辰教授、徐锦堂教授作序。全书共25章40万字,并附有100余幅彩图。内容包括晶状体的解剖与生理,白内障手术、超声乳化手术的历史与发展,超声乳化仪的原理、功能及常用超声乳化设备的临床应用。详细论述了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操作技术,包括前囊膜截囊术,水分离与水分层,皮质的抽吸及小瞳孔和硬核的超声乳化术。并介绍了人工晶状体的材料、类型、植入技术及粘弹剂的应用,尤其是小切口硬性人工晶状体和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技术。还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较严重的并发症及处理。该书参考大量文献,内容新颖,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着重突出作者的手术经验及技巧,是各级眼科医师的重要参考书。  该书定价60.00元,全国各地新华书店有售。邮购者请将书款寄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王丽娅,另附邮资5.00元。联系地址:郑州市纬五路7号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邮编:450003。

  • 两种人工晶状体固定植入方式临床应用

    作者:杨潇远;袁军;陈鹏;王骞

    目的:研究结膜下环线固定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64只眼)无晶状体眼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硬质人工晶状体固定植入与结膜下环线固定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实验组明显少于传统组.结论:结膜下环线固定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的人工晶状体固定植入方法.

  • 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无晶状体眼

    作者:孟如法

    目的::探讨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2-01/2014-01期间我院通过行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无晶状体眼的患者47例47眼,距前次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3~6mo。所有患者随访6~12(平均8.21±2.63)mo。结果:本次研究中47例患者人工晶状体均植入顺利,未见位置偏斜情况。后一次术后随访的裸眼视力(0.44±0.19),与术前佳矫正视力(0.41±0.23)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879,P=0.342)。无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无晶状体眼患者的效果良好,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对于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有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