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颈交界畸形不恰当后颅窝减压术后的修正治疗

    作者:李翀;余新光;陈利锋;卜博;许百男;周定标

    目的 探讨颅颈交界畸形患者在不恰当后颅窝减压术后运用术中CT导航下翻修手术的治疗特点.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翻修手术治疗不恰当扩大后颅窝减压术后症状加重的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8例患者行术中CT导航下后路部分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4例难以复位仅行后路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1例二期行经口齿状突磨除术.随访9个月~2年,平均17个月.术后6个月CT、MRI复查显示12例患者固定植骨融合满意,7例脊髓空洞有好转,3例小脑下垂均好转;McCormick分级为Ⅰ~Ⅲ级;Karnofsky预后评分为80~ 100分.结论 对于ChiariⅠ型畸形、脊髓空洞伴有颅颈交界畸形患者,应行适当范围的后颅窝减压并同时枕颈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对于不恰当的扩大后颅窝减压术后的患者,行术中CT导航下枕颈复位固定植骨融合翻修手术效果满意.

  • 术中CT在脑血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正辉;彭定伟;武琛;许百男;薛哲;王芙昱;步啸;董天翔

    目的 探讨术中CT在脑血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8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8例.在手术前后行CT灌注成像(PCT)及CT血管造影(CTA)扫描,根据PCT及CTA情况,指导手术操作.结果 术中扫描总时间19~ 21 min.共行PCT77次、CTA 36次,图像质量良好109次(96.46%),差4次.11例颈动脉狭窄,PCT提示rCBF、rCBV增加,rTTP缩短;CTA提示狭窄消失.25例动脉瘤共处理28个动脉瘤,1例脑灌注异常,调整动脉瘤夹位置后恢复.CT平扫均未见颅内出血.术后随访3~8个月,恢复良好37例(97.4%)、中残1例.结论 术中CT是一种安全、操作简单、成像时间短、能提供高质量图像的技术.术中CT有助于及时发现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残留、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闭塞,是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中一种新型辅助技术.

  • 术中CT导航在先天性颅颈畸形腹侧减压中的应用

    作者:余新光;李连峰;王鹏;周定标

    目的 探讨术中CT与导航系统在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腹侧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3 ~58岁,平均33.9岁,患者术中行CT扫描,根据重建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腹侧减压方案,术中在导航引导下实施手术,术中验证减压效果,根据Nurick分级评价随访结果.结果 术中CT及导航系统应用顺利,验证准确度平均为1.6 mm(1.2 ~2.0 mm).其中4例患者术中第一次CT验证显示减压不充分,进一步磨除残留骨质后,再次术中CT验证均获得满意的减压效果,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根据Nurick分级,其中15例较术前至少改善1级,4例患者症状较术前无明显改善.结论 术中CT扫描结合导航系统不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也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 术中CT导航在先天性颅颈畸形后路固定中的应用

    作者:余新光;李连峰;王鹏;周定标

    目的 探讨术中CT与导航系统在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23例患者畸形复杂,男11例,女12例,年龄19~52岁,平均33.5岁.其中3例外院行单纯后颅窝减压术,采用术中CT导航下后路修补枕颈固定术,12例经口齿状突磨除术后,行二期术中CT导航下后路固定术,单纯行术中CT导航下后路减压固定术8例.结果 导航下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7例,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6例,枕颈钉棒系统固定10例,导航验证准确度平均为1.8 mm(0.6 ~2.2 mm).术中发现2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佳,术中调整后CT验证螺钉位置满意.根据术前及术后6个月Nurick分级,21例(91%)患者症状改善1级以上,2例(9%)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本组病例无术中椎动脉及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术中CT结合导航系统可以术中及时评价寰枢关节复位情况和植入螺钉的位置及深度,有效地避免了患者二次手术的风险;对于提高手术定位精度、优化手术路径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 术中CT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现状

    作者:王许巧;马东洋

    随着精准外科理念的提出和现代复合手术室的发展,术中CT应运而生.术中CT因其多学科通用性,近年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也不断增加.本文介绍术中CT在口腔颌面创伤外科、正颌外科、颅颌面肿瘤治疗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优点和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

    作者:王圣林;杨钟玮;闫明;刘忠军

    目的:探讨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术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49.9岁.16例中12例为陈旧性寰枢关节不稳定或脱位,4例为C2齿突新鲜骨折、脱位.16例中14例进行了寰枢椎植骨融合术,2例仅寰枢椎固定、未进行植骨.术中CT使用时机:(1)在术中置钉前CT扫描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2)术中寰枢椎椎弓根穿刺过程中,CT扫描引导穿刺方向(其中2例患者联合使用3D打印个体化导板和术中CT引导寰枢椎置钉);(3)置钉完成后应用多平面CT重建图像评估螺钉位置及寰枢关节复位情况.计算术中CT扫描的次数,将同期实施徒手寰枢椎内固定的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术式的置钉准确性.结果: 本组11例术中CT扫描1次、4例2次、1例3次,平均1.4次.16例中CT扫描发现2例寰椎螺钉位置不佳,在术中进行了修正,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伤口感染病例.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7个月.16例术后寰枢关节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3个月复查CT见寰枢融合良好(14例),齿突骨折骨性愈合(2例).11例术前合并脊髓病患者脊髓功能改善,平均JOA评分由12.1分提高至14.4分.至后一次随访均未发现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置钉准确性比较,发现16例CT组所有寰枢椎螺钉位置均满意,而徒手置钉组19例中有2例4枚的螺钉位置不佳(10.5%).结论: 应用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术提高了寰枢椎置钉的准确性,判断寰枢关节复位程度更加精确,术中即刻了解螺钉位置,一定程度上避免返修,显示该术式临床效果良好.

  • 脊柱畸形手术术中CT导航与徒手椎弓根置钉准确性比较

    作者:王铀;崔赓;张永刚;任宁涛;张恒;齐鹏;董天祥

    目的 通过与徒手置钉的比较,探讨在后路全椎弓根钉治疗脊柱畸形手术术中CT导航下置钉的准确性优势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 2012年我科连续100例接受脊柱矫形手术并行术中CT的患者.所有病例分为导航组和非导航组,其中导航组37例,非导航组63例.根据椎弓根钉置入节段的不同,将两组各分为胸椎、上胸椎、中胸椎、下胸椎及腰椎5个亚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整体间及各亚组间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性.结果 导航组总体椎弓根置钉准确率(94.61%)高于非导航组(88.43%)(P<0.05),返修率(2.43%)低于非导航组(6.06%)(P<0.05);各亚组间比较,导航胸椎组、中胸椎组、下胸椎组椎弓根置钉准确率均高于非导航相对应组(P<0.05),返修率均低于非导航相对应组(P<0.05);两组上胸椎组间及腰椎组间准确率及返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CT导航可提高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中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尤其是胸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

  • 术中CT导航技术在脊柱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兵;董天祥;张永刚;肖嵩华

    目的 评价CT导航系统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效果和技术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 2014年1月利用导航技术行手术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18.4(11 ~ 38)岁.通过西门子术中滑轨40排CT扫描后将原始数据转送给配备的Brainlab导航系统,辅助术者完成椎弓根钉置入.结果 60例共置入椎弓根钉650根,胸椎570根(21根进行了修正),腰椎80根(无修正).总置钉准确率98.14%,胸椎97.89%,腰椎100%.结论 术中CT导航系统可以从各个角度实时显示准备置钉的椎弓根形态以及椎弓根钉前方组织,也可通过立体成像模块清晰显示进钉点与进钉角度,降低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对椎弓根各壁的破坏概率和术中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颅内肿瘤手术中并发非手术区域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宏伟;马晓东;朱巍;崔萌

    目的 分析颅内肿瘤手术中并发非手术区域血肿的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6年12月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5 229例患者资料,将术中CT(intraoper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iCT)及术中MRI(intraoperative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辅助手术并发非手术区域颅内出血的25例作为血肿组,按1∶2选择未发生远隔部位出血的肿瘤手术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肿瘤大小、脑积水、脑萎缩、糖尿病、高血压、病理类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部位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scale,GOS)分析两组预后差异.结果 本组患者颅脑肿瘤手术中并发非手术区域颅内血肿的发生率为0.47%.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脑积水、脑萎缩、肿瘤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合并脑积水和脑萎缩是脑肿瘤手术并发远隔部位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预后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颅脑肿瘤手术并发非手术区域血肿的危险因素有肿瘤大小、脑积水、脑萎缩等因素.术中CT及术中MRI检查可第一时间发现非手术区域颅内血肿,应及时清除血肿,从而极大改善预后.

  • 术中CT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勤;钟鸣亮;伍耀宏;刘宁;陈荣春;廖琦;陈云生;邱沅林

    目的:研究术中CT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前路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因OPLL进行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患者7例及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CF)患者9例,术中应用CT在完成病灶切除后对手术区域进行即时复查,评估骨化病灶切除效果并指导手术.统计术中CT对OPLL前路手术进程及手术结果的影响;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的JOA评分;术后6个月复查颈椎MRI.结果:本组病例中采用单间隙ACDF手术7例,ACCF手术9例;术中CT检查发现,存在骨化病灶残留8例,主要残留区域为椎间隙上缘以及骨化病灶椎体两侧;术中CT扫描次数1~3次,平均(1.7±0.8)次;术前JOA评分(9.6±1.5)分,术后6个月为(12.9±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复查颈椎MRI示椎管减压充分,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1.5%±6.2%).结论:在OPLL术中引入CT技术,可对手术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修正,降低了因骨化病灶切除不完全导致脊髓压迫未能解除而产生残留症状的手术风险,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

  • 术中CT与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的发展应用

    作者:李连峰;余新光

    伴随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外科手术朝着愈加精确和复杂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由于在技术上的种种限制,往往难以满足高精度手术的需求.早在1908年,Horsley和Clarke首次报道了应用于动物实验的立体定向装置.1947年,Spiegel和Wycis发明了应用于人的立体定向装置.但直到CT和MRI的出现,影像导航神经外科才得到真正的发展.

  • 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术中CT在合并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彬;王小刚;王亚寒;赵飞;罗建平

    目的 探讨合并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术中CT治疗的效果.方法 因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症状患者43例,均行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中行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图像评估椎管容积恢复情况,必要时行椎管减压术.术后7d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5d,3、6、12个月脊柱侧弯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fractured vertebral anterior height ratio,FVHR),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估临床效果,计算显效率.结果 43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56~125(93±6)min,术中出血量130~500(320± 27)mL;依据术中CT检查结果,3例因椎管容积恢复不佳,行双侧椎管减压术,余40例均未行减压术;4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7d,1例出现切口皮下组织感染,给予清创换药3周愈合,均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未见明显复位高度丢失;术前[(5.88±1.73)分],术后5d[(3.24±1.55)分],3、6、12个月[(2.37±0.51)、(1.63±0.69)、(1.32±0.51)分] 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术后5d[(4.73±3.25)°],3、6、12个月[(4.91±3.33)°、(5.12±3.24)°、(6.37±3.72)°] Cobb角均小于术前[(32.35±11.24)°],FVHR[(92.14±5.62)%、(90.52±5.83)%、(89.74±5.72)%、(89.51± 5.30)%]均高于术前[(42.35±13.82)%](P<0.05);术后12个月ASIA神经功能分级1例由B级转为D级,2例由C级转为D级,2例由C级转为E级,38例由D级转为E级,显效率为100%.结论 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合并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复位满意,疗效可靠,应用术中CT可为下一步治疗提供验证和指导.

  • 术中CT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评估

    作者:潘冬生;宋振全;赵明光;张海松;陆宇;金振野

    目的 评估术中CT辅助下椎弓根固定技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术中CT辅助下椎弓根固定手术治疗的39例脊柱脊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脊柱脊髓损伤6例,颅颈交界区畸形6例,脊柱退行性变14例,脊柱脊髓肿瘤13例;术后应用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价螺钉植入的精确性.结果 椎弓根螺钉固定总数为112枚,术中根据CT影像进行位置修正的螺钉共38枚;其中脊柱脊髓损伤23枚,颅颈交界区畸形8枚,脊柱退行性变40枚,脊柱脊髓肿瘤41枚;颈椎23枚,胸椎48枚,腰椎41枚.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级0级105枚,1级5枚,2级2枚.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脑脊液漏2例、神经损伤1例,未发生与螺钉植入直接相关的并发症,也无二次翻修病例.结论 术中CT能够帮助术者在术中发现位置不良的椎弓根螺钉并对其进行修正,提高椎弓根螺钉植入固定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 58例肝癌患者术中CT辅助腹腔镜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陈丹;李冉;李崇辉;张凯

    总结58例肝癌患者术中CT辅助腹腔镜行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配合。术前1 d向患者介绍手术的优越性,做好心理护理,检查患者术区皮肤准备情况,准备手术所需仪器用物;术前巡回护士选择患者下肢建立静脉通路,积极配合麻醉,术中注意患者安全,扫描前检查各种管道通路的安全,注意不影响CT扫描架的移动;器械护士术中严密关注手术进程,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物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射频针连接线放置的位置及方向;术后将扫描架归原位,注意保护CT扫描架的滑动轨道,定期维护保养。本组58例患者行术中CT辅助腹腔镜下肝癌射频消融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与治疗及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 延迟性颞叶放射性脑病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谢东伟;赵信德;周忠保;黄柒金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在延迟性颞叶放射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14例延迟性颞叶放射性脑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术中CT应用、病理检查、术后护理及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9例病人头晕、头痛等症状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无明显改善.手术前后MRI检查对比可见病灶坏死组织大部切除;病理检查示脑组织变性、坏死,水肿明显,未见肿瘤组织.8例患者使用术中CT,均准确切除坏死脑组织,且未见术野内外发生出血;6例未使用术中CT监测,1例出现对侧硬膜外血肿,行二次手术清除血肿.结论 对于延迟性颞叶放射性脑病患者,适时采取积极手术治疗,辅以术中CT监测,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改善此类患者的症状;早期诊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术中CT在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冯亮;陈祎招;杜谋选;丁锐;付正浩;张世忠;柯以铨

    目的 探讨术中CT在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采用术中CT辅助经鼻-蝶神经内镜下行垂体瘤切除术患者37例,分析术中CT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对手术进程和手术结果的影响.结果 每例垂体瘤患者术中一般行CT扫描1~3次,平均1.43次,每次扫描时间仅需50~60 s,37例患者中术中扫描发现11例存在肿瘤残余,其中9例行进一步切除后,达到影像学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3例,另2例因肿瘤质地坚韧或与颈内动脉粘连紧密,仅行部分切除;初次影像学全切率为70.3%(26/37),在术中CT辅助下终肿瘤影像学全切率达86.5%(32/37),提高了16.2%.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与CT检查相关并发症及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CT实时扫描技术,为指导手术进程及实时判断手术结果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从而提高肿瘤的全切率,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盲目手术操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 术中锥束CT辅助下脊柱侧凸畸形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及安全性

    作者:赵阳阳;谢雁春;李卓;张猛;刘国利;于海龙

    目的 评估术中锥束CT辅助下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椎弓根置钉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 年3 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8例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术中行锥束CT 扫描观察椎弓根螺钉位置和椎弓根破坏情况,术后复查传统CT评价螺钉植入的精确性及安全性.结果 28例脊柱侧凸畸形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置入椎弓根螺钉总数为402枚;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级:0级377枚,1级13枚,2级8枚,3级4枚,4级0 枚;术中根据锥束CT扫描图像进行位置修正的螺钉共64枚,术后无患者出现神经及血管损伤症状.结论 术中锥束CT扫描能够提高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手术中的椎弓根置钉的精确性,减少术中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