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干细胞动员促进心肺复苏后大鼠脑损伤的修复

    作者:朱军;李茂琴;方向韶;黄子通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与AMD3100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治疗复苏后脑缺血损伤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山大学心肺脑复苏研究所建立窒息法心肺复苏大鼠动物模型.56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4组:G-CSF单独动员组、G-CSF+ AMD3100联合动员组、单纯复苏组和假手术组.通过NDS评分、纸带移除实验、头颅MR扫描影像分析等方法评价干细胞自体动员对复苏后神经功能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变化.结果 复苏后3d时,G-CSF+ AMD3100组NDS评分(61.4±10.7)显著高于单纯复苏组(49.9±10.4) (P<0.05),纸带移除时间为(85.5±28.9)s,显著短于单纯复苏组(148.1±23.8)s与G-CSF组(118.5 ±30.4)s (P<0.05);脑MRI显示的脑损伤严重程度两个干细胞动员组低于单纯复苏组;G-CSF+ AMD3100组的神经细胞凋亡率(0.23±0.06)显著低于G-CSF组(0.34 ±0.08) (P<0.05),而两者均显著低于单纯复苏组(0.44±0.09)(P<0.05).在复苏后3d与6d,G-CSF+ AMD3100组脑组织中VEGF质量浓度(pg/mL)分别为(106.2±23.3)与(79.9±18.4),G-CSF组脑组织VEGF质量浓度(pg/mL)分别为(50.6±13.7)与(73.9±16.6),均显著高于单纯复苏组(23.1±10.2)与(36.2±12.8)(P<0.05).G-CSF+ AMD3100组在复苏后3d时的脑毛细血管密度(351.8 ±67.9)个/高倍视野,显著高于G-CSF组(301.4 ±77.3)个/高倍视野与单纯复苏组(250.4 ±48.0)个/高倍视野(P<0.05).在复苏后6d时,G-CSF组的脑毛细血管密度较3d时明显升高,为(348.4 ±76.7)个/高倍视野(P<0.05),G-CSF+ AMD3100组为(344.1±65.7)个/高倍视野,与3d时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 干细胞动员显著改善了复苏后大鼠神经功能状况,联合动员后神经功能恢复更加显著且恢复时间早于单独动员.干细胞动员对脑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VEGF分泌及损伤区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 低温对猪心肺复苏模型脑保护中电解质的影响

    作者:赵红;李春盛;丁宁

    目的:通过猪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模型,观察复苏后72 h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电解质的动态变化,以及低温治疗(hypothermia therapy)12 h对各指标的影响,为亚低温(Mild hypothermia,MTH)在脑复苏中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更为确凿有力的依据。方法制作了标准的猪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8 min模型,复苏成功动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温组和 MTH 组,MTH 组在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后立即以1℃/h速率给予血管内降温,核心温度达33℃后维持12 h,继之以0.5℃/h速率被动复温至38℃。复苏成功后24 h和72 h以双盲法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DS)对猪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分,且分别动态观察两组在心脏停搏前、复苏成功后0.5 h、复苏成功后6 h、复苏成功后12 h、复苏成功后24 h和复苏成功后72 h血清钾和钠离子水平。结果ROSC成功率为84.2%,MTH 组24 h 和72 h 存活率分别为75%和62.5%,常温组分别为37.5%和25%,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TH组和常温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平均动脉压、心排量、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H组在复苏后24 h血清钾明显低于常温组(3.41±0.11)(P<0.01),各个检测时间点两组者血清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趋势比较两组血清钠和血清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H组的NDS在24 h和72 h分别为112.5(98.75~126.25)和61(50~75),常温组分别为230(225~235)和207.5(165~250),低温组的NDS均显著低于常温组(P<0.01)。结论低温对血清钾钠的影响不大,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因此低温治疗在临床推广应用具有可行性。

  • 大鼠窒息法心搏骤停脑复苏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姜骏;李旷怡;常瑞明;常建星;符岳;黄子通

    目的 建立和评价大鼠窒息法心搏骤停脑复苏模型,探讨合适的窒息(AP)时间.方法 实验在中山大学心肺脑复苏研究所完成.1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通过静脉注射维库溴铵诱导窒息心搏骤停,实验组根据窒息时间不同分为AP4、AP6和AP8组,分别于心搏停止后4、6、8 min给予机械胸外按压和同步通气复苏.记录复苏基本情况,复苏后1、3、7d,检测脑含水量、NDS评分、MRI影像学改变、脑组织病理损伤和神经元凋亡.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x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复苏后第1天各实验组的NDS评分低,复苏后3d脑含水量增加和MRI影像学损伤明显,7d时脑组织病理损伤和神经元凋亡达到高峰.AP4、AP6和AP8组复苏后24 h存活率分别为85%、75%和45%,AP8组的ROSC率及24 h存活率显著低于AP4和AP6组(P<0.01).随着窒息时间延长,各实验组大鼠复苏后脑水肿及影像学、组织学、神经功能损伤逐渐加重,其中AP8组各指标损伤严重,AP6组损伤程度适中.结论 成功构建了大鼠窒息法心搏骤停脑复苏模型,结合复苏存活率和脑组织损伤程度,建议将窒息6 min作为该模型合适的缺血时间.

  • 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邹桂玉;吴桂昌;林景琳;赖保华;王晓兰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6),干预组在患者入院时即给予亚低温治疗,其他常规治疗两组相同,对两组患者进行4周以上的治疗观察.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与对照组88.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干预组的显愈率为75.0%,与对照组49.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96h后意识障碍改善率为89.3%,对照组为78.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96h后显愈率比较,干预组为78.6%,对照组为4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给予亚低温治疗能提高脑卒中的显愈率和意识障碍的显愈率.

  • 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降压素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于叔麒;张巧俊;高敬龙;郑纯礼;袁海峰;万婷玉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降压素(NT)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脑梗死患者7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46例,合并高血压者45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度23例,中度33例,重度18例;梗死面积大灶19例,小灶55例;积分<6分17例,≥6分57例;正常对照66例.用放射免疫实验技术(法)测定血浆中的NT含量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浆N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001),发病后24h内明显升高,7天内达高峰,8-15天开始下降,15天后仍在较高水平;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重度血浆NT水平较中度显著性升高(P<0.0001),中度较轻度显著性升高(P<0.0001);大灶组较小灶组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NT变化以7天内显著,15天后逐渐恢复正常;NT浓度检测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病灶大小的实验室指标.

  •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靳轶敏;胡洁;乔芳芳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测定5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4例健康者血浆Hcy水平,同时记录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压、血糖,分析其关系.结果:①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病例组高于对照组.②脑血管病组中高Hcy血症者和正常Hcy者的入院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和血压、血糖正常者的入院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有关,并且增加其严重程度.

  • 高压氧治疗8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洪丽蓉;喻森明;胡晓华;荆山;董燕;汪靖平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高压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29.15±8.15)降至(9.18±5.31),平均减少(70.0±11.4)%;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南(29.48±6.53)降至(16.88±7.00),平均减少(42.6±20.9)%.从临床疗效看,高压氧组的有效率为81.4%,总进步率为93.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39.5%,总进步率为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高压氧对青年缺血脑卒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 自拟开窍通腑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作者:刘刚

    目的:分析自拟开窍通腑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开窍通腑汤.治疗14 d后判定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vWF、ET-1、NO及BI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9%(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WF、ET-1、NO及BI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开窍通腑汤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vWF、ET-1、NO及BI指数.

  • 早期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林碧清;张薇平

    目的 对早期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9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附加早期社区康复护理.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95.74%)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经有效护理可准确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 脑卒中患者经中医针刺治疗后各项功能康复的观察

    作者:范秋玉;刘巍;李岩

    目的 观察并分析脑卒中患者经中医针刺治疗后各项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间本科室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30天后,对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观察.结果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示观察组疗效更为理想(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丹酚酸B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AM-1及E-selectin表达的影响

    作者:仲爱芹;徐士欣;张军平;李伟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E-selectin)的表达及丹酚酸B(SalB)的调节效应。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alB组,制作大鼠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在4个时间点(6 h、24 h、48 h、72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缺血侧脑组织ICAM-1、E-selectin mRNA的表达。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血浆精氨酸加压素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全忠;才鼎

    1资料与方法观察组:1999年10月~2001年10月间住院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1例,年龄60~81(68.7±8.9)岁,男28例,女23例.发病48h内在CT监护下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穿刺成功后,一般留针2~7 d.采用信访或门诊随访,入院治疗起1个月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来评定疗效.6个月时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评定远期疗效.对照组Ⅰ:老年神经症(轻度失眠症及轻度抑郁症)患者50例.对照组Ⅱ: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5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年龄相匹配.观察组于术前、术后2 h及术后第8 d,对照组清晨餐前分别采集肘正中静脉血,置于预置抑肽酶的玻璃管中,编号后-4℃以下低温离心取上清液放置于低温冰箱中待测.检测工作由青海省放射免疫检测中心专人负责应用RIA法完成,药盒由美国DiaSorin公司进口.

  •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对比研究

    作者:曹方;梁恩信;刘宝珠;张海燕

    为了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对1998年1月~2001年10月期间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14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降纤酶组56例,年龄(68.39±11.55)岁,对照组58例,年龄(67.33±10.22)岁.发病时间在3 d以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头颅CT扫描排除脑出血,有出血倾向、脑卒中史并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均未入组.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小卒中的卒中风险评估

    作者:鞠奕;赵性泉;王拥军

    2009年6月,美国心脏协会( 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在Stroke上发布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新定义,即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发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既往对小卒中的研究中使用了多种标准对小卒中进行定义,目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3分是临床研究中常用的小卒中定义标准[2].由于TIA和小卒中患者是处于严重大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尤其那些病情很轻而不需要或不愿意接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的小卒中患者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采用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头部CT及MRI T1、T2加权像)无法对极早期(症状在24 h内缓解)的TIA和小卒中进行区分,既往研究也未发现TIA和小卒中患者的卒中复发有差异.因此,人们倾向于将TIA和小卒中看做同一个疾病谱.我们主要针对TIA和小卒中近期和远期卒中复发的风险评估(包括卒中风险评估模型和工具)和相应的神经影像学检查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入院时神经功能关系

    作者:由成金;钟镝;王靖妍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我们收集92例急性脑梗死病历,分为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与正常组,入院24~48小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g Scale,mR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2组间评分的比较.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患者,而GCS评分要比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HbA1c与卒中发生危险密切相关,通过控制GHbA1c水平有利于脑卒中的预防

  • 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术后感染的影响

    作者:高剑峰;路辉;戴刚;谈华;李晓辉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为降低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259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情严重程度对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并对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感染病原菌分布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59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9例,感染率为18.92%;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及泌尿道,分别占46.94%及22.45%;49例术后感染患者中34例送检痰液、尿液、局部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21例患者标本检出阳性,阳性率为61.77%;共检出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76.00%,革兰阳性菌6株占24.00%;术前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昏迷程度(GCS)评分、脑损伤体积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与未感染患者术前NIHSS及GCS评分、脑损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术后感染发生关系密切,NIHSS评分越高、GCS评分越低、脑损伤体积越大时医院感染率越高。

  • 胰岛素对心肺复苏术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作者:王晶;何婧瑜;田欣;廖秋菊;秦俭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心肺复苏术(CPR)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只)、CPR组(12只)、胰岛素组(12只).经食管超速起搏诱发心窒颤动6 min后行CPR.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10 min,胰岛素组于左侧脑窜内注射12.5μl(1U)普通胰岛素,对照组和CPR组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在不同时间点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应用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在CPR前后监测大鼠血糖. 结果 ①CPR后大鼠NDS评分结果:对照组大鼠在各时间点NDS评分无差异;CPR后24、48、72h,CPR组和胰岛素组的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CPR后7 d,三组大鼠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R后24 h,胰岛素组NDS评分高于CPR组(P<0.01).组内比较,CPR组大鼠复苏后24 h的NDS评分低,此后评分逐渐升高;胰岛素组复苏后48 h的NDS低,此后评分逐渐升高.②CPR组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124.8±17.4)高于对照组(5.1±3.2,P<0.01)和胰岛素组(92.8±7.5,P<0.05);胰岛素组凋亡神经元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相关性分析:24、72 h的NDS评分与凋亡神经元计数呈负相关(r= -0.893,P=0.030;r= -0.767,P=0.026).④CPR前后不同时间点,CPR组与胰岛素组的静脉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胰岛素可能通过抑制CPR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达到其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 AG490对大鼠脑损伤后CD40和CD45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伯胜;杜爱玲;曾现伟;曹健锋;杨斌;季泰令

    目的 探讨AG490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CD40、CD45表达以及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组和AG490干预组,每组大鼠60只;各组根据脑损伤时间再分为6、12、24及72 h亚组(各15只).应用液压冲击法制备大鼠脑损伤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组织CD40、CD45的表达,采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系统对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①创伤组伤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其中6 h为高峰期,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AG490干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创伤组低,24和72 h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创伤组脑组织CD40表达水平逐渐升高,24 h达高峰,然后开始降低;CD45表达持续增高,72 h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点CD40 、CD45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G490干预组各时间点CD40 、CD45表达水平均低于创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后,AG490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CD40、CD45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袁婷婷;王萌;赵昕;任思楣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作者医院发病24 h内入院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中、重度3组,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hs‐CRP和NLR水平,分析hs‐CRP、NL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急性脑梗死组hs‐CRP、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轻、中、重度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脑梗死组NLR较轻度组升高(P<0.05),而重度组与中度组间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hs‐CRP、NLR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呈正相关(r=0.76, P<0.05;r=0.46,P<0.05),NLR与hs‐CRP间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 NLR、hs‐CRP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临床对疾病的早期评估和干预,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海马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作者:朱德坤;韩登峰;张小宁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海马病理形态学改变,评价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 1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6只),生理盐水组(B组,MCAO后6h、12h、24h、48h、72h、5d、7d7时点,各6只),依达拉奉处理组(C组,同B组),术后即刻予以依达拉奉干预.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改变;用HE染色方法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术后进行神经缺损评分发现,由于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影响,假手术组术后出现6~24h神经功能减退.与假手术组相比,在6~24h时间段盐水组神经功能下降明显(P<0.05).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明显好于盐水组(P<0.05).术后7d盐水组和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基本恢复.同时,在依达拉奉组和盐水组中,缺血24h脑梗死体积大;与盐水组相比,术后6~24h依达拉奉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HE染色显示术后6h在脑缺血区神经元细胞无明显改变,6h后缺血区脑组织逐渐出现肿胀与坏死;在依达拉奉组,脑水肿和神经元坏死病理损害明显较轻,在假手术组,脑组织无明显改变.结论 依达拉奉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缩小脑梗死体积和减轻缺血性病理损害程度的作用;研究还提示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617 条记录 3/31 页 « 12345678...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