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降低大型中小学生体检抽血时晕针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叶小平;邵玉颜;黄海玲;莫丽君;丁敏芳;梁伟平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中小学生体检晕针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至2012年24052例大型中小学生体检的学生设为试验组,与2009年至2010年22990例大型中小学生体检的学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体检前宣教,体检模式创新,抽血室环境改良及范围缩小,抽血时实施放松技巧等一系列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的学生体检抽血发生晕针的比率显著减少(P<0.05),小学生与中学生比较,发生晕针的比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体检的中小学生实施心理上、精神上、群体效应上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体检抽血时晕针有重要作用,专业的护理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明显降低中小学生抽血晕针的发生率,保证体检质量及提高工作效率。

  • 大学生无偿献血的心理护理

    作者:董长征;韦丽娟

    自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的无偿献血人数在逐年增加,广大干部群众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在逐步提高,作为时代先锋,青年楷模的天之娇子大学生们更是不甘人后,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无偿献血热潮,至今已有12894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但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入学年龄较小,献血热情虽很高,但对献血知识了解相对缺乏,对疼痛较为敏感,共有374人有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其中心理紧张是主要原因,共有238例发生献血反应,占总反应人数的63.7%,其次有晕血晕针、空腹、反复穿刺、疲劳睡眠不足等原因造成,分别占总发生率的7.1%、6.2%、4.5%、18.5%.这就给我们工作提出一个新的课题--无偿献血的心理护理,现就初次献血大学生的心理护理分析如下.

  • 抽血患者患者晕针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张英芝

    晕针是一种血管性晕厥,它是由于强烈的针刺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脑血流量减少而发生晕厥.

  • 献血注意事项

    作者:

    为了保证血液质量,消除献血不良反应,献血者献血前、献血时和献血后要注意以下事项.献血前 不要空腹,饮食应清淡,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因为空腹献血可能会发生晕针,吃过油腻的食物可能会造成脂肪血,影响血液质量.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水,增强血量调节功能.

  • 探讨体检人员在静脉采血过程中晕针的原因及护理

    作者:钟晓珊;谢泽娟;陈嘉迪;温小丽

    目的 探讨体检人员在静脉采血过程中晕针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体检人员发生晕针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发生晕针的程度不同,针对其原因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和临床处理.结果 通过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和临床处理,120例晕针的患者都恢复的很好,并且没有并发症和后遗症以及意外事故的发生.结论 通过对体检晕针的患者进行正确和及时的诊断,同时对症处理,这样就可以避免体检人员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发生晕针的现象,同时也避免并发症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静脉采血 晕针 护理
  • 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作者:徐云芳;李宁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相应的护理措施,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3月这几个月内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抽血出现晕针的患者3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年龄、性别、空腹情况、是否是第一次抽血、心理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患者出现晕针的原因.结果 出现晕针可能与患者自身心理状况、空腹时间过长、年龄、性别和操作程序有关;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之后,我们发现没有一例出现不良后果.结论 分析患者出现晕针的原因,从注重环境、心理护理、提高操作技术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晕针率.

  • 体检采血晕针的护理对策

    作者:孙琴芳

    晕针是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血管性晕厥[1],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恶心恶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针对晕针的各种诱发因素,通过护理干预,可大大减少晕针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

  • 心理护理对体检静脉血采集患者晕针及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钟珍玲;郭小丽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体检静脉血采集患者晕针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80例静脉血采集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行常规采血,试验组实行心理护理.观察对比2组在采集过程中的晕针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51.1%,低于试验组的73.3%,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晕针发生率为28.9%,高于试验组的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体检静脉血采集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减少晕针现象,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 预防中学生结核菌素试验晕针护理干预模式探讨

    作者:宋雪娴;钟凯惠

    [目的]探讨预防中学生结核菌素试验晕针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选择行结核菌试验的2 220名初中、高中学生为对照组,选择行结核菌试验的2 205名初中、高中学生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学生结核菌试验晕针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学生结核菌试验晕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减少学生结核菌试验晕针的发生.

  • 注射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过敏反应一例

    作者:王秀铭

    患者女,25岁,于2012年6月19日16:00左右,因患无排卵性不孕症行促排卵治疗来我科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遵医嘱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0 U后患者即出现头晕、全身出冷汗,诉上下口唇麻木.注射护士立即协助患者平卧,给予氧气吸入.测脉搏92次/min,血压100/60mmHg,体温37.1℃,嘱患者放松心情,避免情绪紧张.患者卧床休息30 min后诉头晕、全身出冷汗症状减轻逐渐消失,但口唇麻木仍较明显.询问患者,其否认以前有药物过敏史及晕针现象.患者留院观察2h后口唇麻木感完全消失,后离院.经医生诊断该患者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过敏反应.

  • 大学生晕针的预防与处理

    作者:王志英;周宗芬

    晕针是指因针刺而引起的一过性晕厥现象.患者出现头晕、目眩、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紫绀、恶心、四肢厥冷,重者出现神志不清、猝然倒地等现象.近几年在我院共发生大学生晕针32例,经及时抢救与处理,均很快得到缓解.

    关键词: 大学生 晕针 预防 处理
  • 体检者采血过程中晕针现象的心理预防探讨

    作者:王田慧;刘生翔

    目的:从业人员在采血过程中发生晕针现象,增加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从业人员在采血过程中的痛苦.方法:2006年检验室工作人员对来我中心体检科检验室采血的从业人员35 179人,其中男性11086人,女性24093人,进行语言诱导、松弛训练、转移注意力等心理预防方法,使采血人员分散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采血发生晕针的2例,均为女性,晕针发生率为0.01%.与2004年我中心体检科检验室采血的从业人员24 679人相比较,其中男性7 923人,女性16 756人,没有进行心理预防的方法结果发生晕针的10例,男性2例,女性8例,晕针发生率为0.04%进行比较.结果:我中心体检科检验室2006年晕针发生率为0.01%与2004年的0.04%比较有明显的下降.结论:我中心体检科检验室2006年对从业人员进行心理预防,使晕针现象明显降低.

    关键词: 预防 采血 晕针
  • 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分析与防治

    作者:张秋宁;马陇

    目的:探讨体检时静脉抽血出现晕针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1例体检时各种晕针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及预防措施.结果:对21例晕针患者在针对各种原因作出相应处理后完全恢复,无后遗症状.结论:了解静脉抽血晕针的原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减少晕针的发生.

  • 诊疗服务中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作者:陆敏;熊龙莲;赖洪婵

    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包括免疫接种注射,职业性健康体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学生健康体检等抽血检查,晕针是患者在接受注射或抽血时因疼痛刺激以及精神过度紧张而发生的晕厥现象,是诊疗服务中常遇到的问题.为了减少晕针的不良事件发生,笔者对2009年2月~2011年12月在本中心预防接种及健康体检抽血的26例晕针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探索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晕针的机理及疗效

    作者:覃永贞;李娴;赵彩娇

    探讨晕针及晕针后临床疗效提高的机理,阐明晕针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晕针后疗效的提高与体内气血重新和调有关,气血平衡是治病的根本.晕针有着不良的影响,同时对一些疾病也存在着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 晕针 机理 疗效
  • 治疗护理中晕针发生率的观察体会

    作者:齐晓兰;于桂芹

    1临床资料在1999年~2002年3年内我们对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的患者例次进行统计.发生晕针36人,发生率2.09%,年龄为18~40岁多见,其中青壮年男13例、女18例,儿童4例,老年人1例,门诊患者比病房患者多见.

    关键词: 晕针 观察 预防 处理
  • 静脉采血易出现的症状及预防

    作者:李俊英

    静脉穿刺是护理人员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而护理人员进行静脉采血时,常因穿刺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病人出现晕血、晕针、局部麻木、淤血、皮下血肿、烧灼样疼痛、局部血管壁变硬增厚,甚至出现静脉炎等.

  • 静脉采血晕针晕血护理干预探讨

    作者:张莉

    目的:探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晕血护理干预.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采血患者中58例晕针晕血,采血护理人员给予护理干预,回顾要点:采血前护理干预、采血中护理干预、采血后护理干预.结果:通过采血前、中、后护理干预,减少晕针晕血的发生,避免不良事件的产生,提高门诊采血服务质量.结论:采血前护理干预,可避免已知晕针晕血患者的再次发生;采血中护理干预,减轻采血中患者晕针晕血的症状;采血后护理干预避免晕针晕血患者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 采血 晕针 护理干预
  • 高校大学生体检中静脉采血时晕针的原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探讨

    作者:宋燕燕

    目的 分析高校大学生体检中静脉采血时晕针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在体检静脉采血时晕针的高校大学生的临床资料,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整理学生资料,与医师、护理人员共同探讨,分析其晕针原因.结果 高校大学生体检中静脉采血时晕针原因包括心理原因(39.50%)、身体原因(26.00%)、环境原因(17.00%)、工作人员原因(10.50%)、体位原因(7.00%).结论 在高校大学生体检中静脉采血时晕针原因通常为心理原因、身体原因、体位原因、环境原因、工作人员原因,要基于晕针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晕针出现率降至低.

  • "医疗事故"还是"医疗意外"

    作者:益思

    案件32岁的女会计师陈某因颈部不适,到某医院就诊.主治医师钟某诊断为:1落枕;2颈背痛待查.钟某随后开具处方,接着在患者左背部肩胛下压痛点打了一针封闭,没有作利多卡因药物皮试.一针下去后,陈某即感头晕、出汗、全身乏力不适.钟某认为是"晕针",又为陈某输葡萄糖,但仍未见效.下午3时50分,患者出现呼吸减慢、心律紊乱、口吐白沫等症状,后虽经院方组织专家急救,患者还是于次日上午9时死亡.

276 条记录 5/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